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耐人寻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ài rén xún wèi
成语注音
ㄣㄞˋ ㄖㄣˊ ㄒㄩㄣˊ ㄨㄟˋ
成语正音
耐,不能读作『ài』;寻,不能读作『xín』。
成语简拼
NRX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杂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耐人尋味
成语辨形
耐,不能写作『奈』。
歇后语
灯谜晚会
成语谜语
灯谜会;翻阅菜谱
成语英文
afford for thought
成语日文
意味深長で玩味するに値する
成语法文
captivant
成语德文
zum Nachdenken anrege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成语辨析]

耐人寻味和『回味无穷』都用来表示很有韵味。但『回味无穷』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侧重于审美者的感受;耐人寻味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侧重于审美客体本身所具有的韵味。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意味深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引人入胜

反义词

枯燥无味、索然无味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耐人寻味」是一个复杂式成语。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耐人寻味”几个大字。

(3)大划镇中学校的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耐人寻味”。

(4)但是,这份报告里有一项非常耐人寻味的数据:在2008年,金融保险业出现近十六年来的首次萎缩。

(5)但是这里,事情要更耐人寻味——那就是即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某事是虚构的,我们心里还是有个小小的念想,认为它是真的。

(6)发展心理学中有些耐人寻味的研究为理解慈悲心在我们的生活及进化中的作用作好了准备。

(7)哥斯拉之后,奇异且具隐喻性的生物在银幕上接踵而至,其形象介乎耐人寻味与荒谬不经之间。

(8)娟灵哥哥给苏颀和思義讲解了“耐人寻味”的故事。

(9)如今不断增加的网民中大部分并非来自传统的“西方”国家,麦康瑞称谷歌面临着耐人寻味的主权问题。

(10)我不知道小牛明年会怎样,但有个耐人寻味的事实是:他们是迄今为止西区季后赛表现最好的球队,而且他们有很多有天赋的球员。

(11)现在,人人都在意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经济最有活力的、政治最耐人寻味的国家中国。

(12)小安写不出成语“耐人寻味”的拼音。

(13)小芳不会写成语“耐人寻味”的最后一个字。

(14)早期的对这两个理论的统一尝试给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线索。

(15)这个发现还是很耐人寻味的,至今记忆的自然衰退过程依旧笼罩在神秘之中。

(16)这个故事的结尾留下了一个悬念,耐人寻味。

(17)这个控制它的过程很耐人寻味,很有意思,但是计算机的核心仅仅只是,我们在初始指令序列上,建造描述、方法的一个概念罢了。

(18)这只狗的故事是这个举国重视的发现的另外一个耐人寻味的方面,他勾画出了人类和狗类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特殊关系。

(19)这篇作文写的即合乎逻辑又耐人寻味,即让人振奋又让人难以琢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其所作如《少府画障歌》、《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诸诗,句句字字追琢入妙,耐人寻味。』

分字解释

寻味

寻味:[xúnwèi] 仔细体会;玩味。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世说新语·文学》;耐人寻味。

耐:nài 1、<动>禁得起;受得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此物性不耐寒。[引] 适宜。高适《广陵别郑处士》:『江田耐插秧。』2、<名>通『耏』,古代一种剃掉胡须的刑罚。3、通『奈』,奈何。向子諲《西江月·微步凌波尘起》:『秀色著人无耐。』néng通『能』,能够。《礼记·乐记》:『故人不耐无乐。』

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寻:xún 1、<量>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千寻铁琐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动>寻找。《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3、<动>探求。《与陈伯之书》:『寻君去就之际,非有他故。』4、<动>顺着。《桃花源记》:『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5、<副>随即;不久。《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寻常] (1)八尺一寻,两寻一常。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2)平常。[寻思] 思索。

味:wèi 1、<名>滋味;味道。仲长统《昌言·理乱》:『耳能辩声,口能辩味。』[引] 食物一种叫一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食不两味。』2、<动>辨别味道。《荀子·哀公》:『非口不能味也。』[引] 体会事物的道理。杜甫《秋日夔州咏怀》:『虚心味道玄。』

耐:《未集中·而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与耏同。《说文》耏,或从寸。《前汉·高帝纪》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请之。〈注〉应劭曰:轻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发肤之首也。苏林以为法度字皆从寸,后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犹任也。任其事也。师古曰:依应氏之说。耐当音而,如氏之解,则音乃代反,其义亦两通。耐谓颊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为鬼薪,则应氏之说斯为长矣。又《广韵》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注〉忍也。又《集韵》《正韵》□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礼·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注〉耐,古能字。又《类篇》熊属。◎按宋祁汉书高帝纪注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后世以三足之能为能,故今人书能无有作耐字者。

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寻:《寅集上·寸字部》《唐韵》徐林切《集韵》《韵会》《正韵》徐心切,□音浔。《说文》绎理也,本作□,从工口,从又寸。工口,乱也。又寸,分理之也。彡声。《增韵》求也。《前汉·黄霸传》语次寻绎。〈注〉抽引而出也。又度名。《周礼·地官·媒氏注》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小尔雅》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孟子》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又仍也,继也。《左传·昭元年》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古语》毫末不扎,将寻斧柯。又俄也。《晋羊祜让开府表》以身误陛下辱高位,倾覆亦寻而至。又用也。《左传·僖五年》将寻师焉。〈注〉寻,用也。又侵寻,犹浸淫也。《前汉·武帝纪》巡郡县,侵寻太山矣。又借作温燖。《左传·哀十二年》吴使人请寻盟。子贡曰:若可寻也,亦可寒也。〈注〉寻,重也,温也,前盟巳寒,更温之使热。与燖义同。又长也。《扬子·方言》自关以西,秦晋梁益间,凡物长谓之寻。又俗谓庸常为寻常。又姓。晋寻会,唐刘黑闼将寻相。《韵会》毛氏曰:从口。俗从几作□,非。□。

味:《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沸切,音未。《说文》滋味也。《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郞顗传》含味经籍。又五味,药名。《抱朴子·僊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本草纲目》作菋。又《集韵》莫拜切,音□。饮食之味。又莫佩切,音妹。器光泽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益州郡味县。〈注〉孟康曰:味音昧。又《释文》亡曷反,音沫。《礼·檀弓》瓦不成味。〈注〉味当作沫。沫靧也。○按《集韵》《类篇》引《礼·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释文》则止亡曷反一音,今两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