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不侯

李广不侯,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李广不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ǐ guǎng bù hòu
成语注音
ㄌㄧˇ ㄍㄨㄤˇ ㄅㄨˋ ㄏㄡˋ
成语简拼
LGB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李廣不矦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同『李广未封』。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慨叹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飞将奇数、李广未封

成语接龙

1、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世佳人→人事代谢→谢家活计→计日程功→功标青史→史不絶书→书缺有间→间不容发→发上指冠→冠盖如云→云雨巫山→山溜穿石→石火风灯→灯火万家→家徒壁立→立少观多→多鱼之漏→漏卮难满

2、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辨劳薪→薪桂米珠→珠翠之珍→珍禽奇兽→兽聚鸟散→散言碎语→语重心沉→沉吟不决→决命争首→首身分离→离鸾别鹄→鹄峙鸾翔→翔鸾舞凤→凤仪兽舞→舞裙歌扇→扇枕温席→席卷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后失言→言归于好→好逸恶劳

3、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辨劳薪→薪尽火传→传宗接代→代马望北→北叟失马→马鹿异形→形枉影曲→曲意奉迎→迎刃以解→解衣衣人→人心惟危→危言高论→论高寡合→合而为一→一齐众楚→楚天云雨→雨泣云愁→愁眉不展→展脚伸腰→腰金拖紫→紫绶金章→章句之徒→徒劳无功

4、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裙而去→去暗投明→明目达聪→聪明睿知→知命之年→年富力强→强干弱枝→枝分叶散→散马休牛→牛骥同皂→皂白难分→分崩离析→析肝沥悃→悃愊无华→华不再扬→扬长避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

5、李广不侯→侯服玉食→食日万钱→钱可通神→神采奕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当矢石→石火光阴→阴凝冰坚→坚如磐石→石沉大海→海不波溢→溢美之语→语出月胁→胁不沾席→席履丰厚→厚此薄彼→彼此彼此→此起彼伏→伏低做小→小姑独处→处尊居显→显祖荣宗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成语造句

(1)成成写不出成语“李广不侯”,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2)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李广不侯”几个大字。

(3)清湾初级中学的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李广不侯”。

(4)小磊不会写成语“李广不侯”的最后一个字。

(5)雅楠哥哥给乐荣和婷藐讲解了“李广不侯”的故事。

(6)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7)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李广不侯,是有本事没有运气,运气来了,没有本事,不过昙花一现,好景不长。』。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徐夤《赠杨著》诗:『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中郎将李广任边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战,匈奴称他为飞将军,闻风丧胆。他一生不被重用,没有受到封侯的奖赏,最后被逼自杀。他的部将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古人认为奇数不吉利,司马迁评价为『李广老,数奇。』

分字解释

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广

广:guǎng 1、<形>宽阔,与『狭』相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形>宏大。《荀子·修身》:『君子贫穷而志广。』3、<动>扩大;增广。《出师表》:『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动>宽心;安慰。《屈原列传》:『自以为寿不得长,安悼之,乃为赋以自广。』5、<副>广泛;多余地。《孔雀东南飞》:『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6、<名>广州的简称。《孔雀东南飞》:『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guàng 1、<名>春秋时楚国战车建制名,兵画十五辆为一广。2、<形>横。如『广袤』。kuàng 1、<形>通『旷』,空缺,荒废。2、<名>通『圹』,坟墓。《孔子家语·困誓》:『自望其广,则睪如也。』[广坐] 众人聚会场所。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侯:hóu 1、<名>箭靶。《诗经·猗嗟》:『终日射侯,不出正亏。』2、<名>古代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为诸侯国国君的通称。《屈原列传》:『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又] 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3、<副>同『何』。《司马相如列传》:『君乎君乎,侯不迈哉?[侯服] 古称离王城一千里以外的方圆五百里的地区。[侯畿] 古代以王城为中心,把周围五千里的地区划为九畿。王城附近的区域叫侯畿。

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广

广:《寅集下·广字部》《唐韵》《集韵》鱼检切《韵会》疑检切,□腌上声。《说文》因广为屋。象对刺高屋之形。《徐铉曰》因广为屋,故但一边下。《增韵》栋头曰广。《韩愈·游湘西寺诗》剖竹走泉源,开廊架屋广。又《释名》衾,广也。其下广大,如广受人也。又《广韵》鱼掩切,音隒。义同。(广)《唐韵》《集韵》《韵会》□古晃切,光上声。《说文》殿之大屋也。又《玉篇》广,大也。《广韵》广,阔也。《易·系辞》广大配天地。〈疏〉大以配天,广以配地。又州名。《唐书·地理志》岭南道有广州。又姓。《姓谱》出丹阳,广成子之后,宋有广汉。又《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乗[音chéng]为一广。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又姑黄切,音光。《尔雅·释兽》回毛在背,阕广。〈疏〉伯乐相马法,旋毛在背者名阕广。《音义》广,音光。又《韵补》叶果五切,音古。《礼·乐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侯:《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户钩切《集韵》《韵会》《正韵》胡沟切,□后平声。《尔雅·释诂》公侯,君也。又五等爵之次曰侯。《书·禹贡》五百里侯服。《孔氏曰》侯,□也。斥□而服事。又《史记·秦始皇纪》伦侯。〈注〉爵□於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又侯,射布也。方十尺曰侯,四尺曰鹄。《仪礼·乡射礼》天子熊侯白质,诸侯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注〉此所谓兽侯也。又美也。《诗·郑风》洵直且侯。又发语辞。与惟维同意。《尔雅·释诂》伊维,侯也。《诗·小雅》侯谁在矣。又《大雅》侯于周服。又《周礼·春官》肆师侯禳。〈疏〉侯者,□迎善祥。禳者,禳去殃气。又姓。魏侯嬴。又屈侯,夏侯,柏侯,侯冈,俱复姓。又侯莫□,三字姓。又《諡法》执应八方曰侯。又与兮通。亦语辞。《史记·乐书》高祖过沛,诗三侯之章。《索隐曰》沛诗有三兮,故曰三侯诗。即大风歌。兮侯古韵通。又通作何。《吕览·观表篇》今侯渫过而弗辞。《司马相如·封禅颂》君乎君乎,侯不迈哉。〈注〉侯,何也。《说文》本作矦。从人从厂。象张布之状,矢在其下。郑司农曰: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按射侯,古作矦。《汉书》多作矦。从矢取射义,射之有侯,所以□中否,明工拙也。古者以射选贤,射中者获封爵,故因谓之诸侯。又《苏子瞻·新渠诗》渠成如神,民始不知。问谁为之,邦君赵侯。侯叶支韵。考证:(《仪礼·乡饮酒礼》天子熊侯白质。)谨照原书乡饮酒礼改乡射礼。(《周礼·春官》肆师侯禳。〈注〉侯者,□迎祥善。禳者,禳去妖祲。)谨照原文注改疏。祥善改善祥。妖祲改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