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桃红

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李白桃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ǐ bái táo hóng
成语简拼
LBTH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李白桃紅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春天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李白桃红→红愁绿惨→惨无人理→理屈词穷→穷家富路→路无拾遗→遗世越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帚自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盘玉敦→敦世厉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流成河→河海清宴→宴安酖毒→毒蛇猛兽→兽穷则啮→啮血为盟→盟山誓海→海沸山裂

2、李白桃红→红灯緑酒→酒后失言→言必有据→据义履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絶人稀→稀奇古怪→怪力乱神→神焦鬼烂→烂若披掌→掌上明珠→珠翠之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光寳气→气喘如牛→牛蹄中鱼→鱼沉鴈杳→杳无人烟→烟飞星散→散言碎语→语出月胁→胁肩累足→足不逾户

3、李白桃红→红灯緑酒→酒囊饭包→包举宇内→内外夹攻→攻无不克→克肩一心→心不由主→主情造意→意味深长→长才短驭→驭凤骖[音cān]鹤→鹤鸣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足之势→势穷力屈→屈尊就卑→卑躬屈膝→膝行肘步→步步高升→升堂拜母→母难之日→日丽风清→清风两袖

4、李白桃红→红灯緑酒→酒色之徒→徒劳无益→益谦亏盈→盈盈秋水→水清无鱼→鱼目混珠→珠连璧合→合浦珠还→还我河山→山中宰相→相呴相济→济世之才→才疏意广→广厦万间→间不容砺→砺带河山→山公倒载→载笑载言→言语路絶→絶伦超羣→羣口铄金→金相玉映→映月读书

5、李白桃红→红豆相思→思归其雌→雌雄未决→决不待时→时乖运乖→乖嘴蜜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血漂卤→卤莽灭裂→裂土分茅→茅茨土阶→阶前万里→里外夹攻→攻瑕索垢→垢面蓬头→头足异所→所向无前→前歌后舞→舞弄文墨→墨迹未干→干浄利落→落魄江湖→湖光山色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宋·汪莘《卜算子》词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李白桃红”几个大字。

(2)叮铛写不出成语“李白桃红”,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3)俊威大哥哥给嘉妍和宝真讲了“李白桃红”的典故。

(4)昆明重工中学的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李白桃红”。

(5)小虹不会写成语“李白桃红”的最后一个字。

(6)李白桃红未吐时,好个春消息。见宋·汪莘《卜算子》词。

(7)在前往金华中学的时候,滢晗哥哥给谨请和亭辛讲解了『李白桃红』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羊士谔《山阁闻笛》诗:『李白桃红满城郭,马融闲卧望京师。』

分字解释

李白

李白:[lǐ bái] (701―762)中国唐朝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人(今四川江油)。才华横溢。诗歌今存900首。

桃红

桃红:[táohóng] 像桃花一样的颜色;粉红色。

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白:bái 1、<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2、<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3、<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5、<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6、<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8、<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白衣] 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

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红:hóng 1、<名>本为粉红色、浅红色;后泛指红色。《孔雀东南飞》:『红罗复斗帐。』2、<名>红花,花。《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gōng<名>通『工』,指妇女从事的手工劳作。

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白:《午集中·白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又白着。《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着。《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着。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着也。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又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又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内贞复曰白。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即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偸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

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红:《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户公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帛赤白色。《释名》红,绦也。白色之似绦者。《论语》红紫不以为亵服。〈疏〉红,南方间色。又地名。《左传·昭八年》大蒐于红。〈注〉红,鲁地。又草名。《尔雅·释草》红,茏古。〈注〉俗呼红草为茏鼓,语转耳。又《集韵》沽红切《正韵》古红切,□音公。与功通。《史记·文帝纪》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注〉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又与工通。《前汉·郦食其传》红女下机。〈注〉师古曰:红,读曰工。又《集韵》古巷切,音降。绦或作红。《前汉·外戚恩泽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红侯。〈注〉师古曰:疑红字当为绦。刘攽曰:今有红县,音降。红亦有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