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瞽之言

狂瞽之言,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狂瞽之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uáng gǔ zhī yán
成语简拼
KGZY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狂瞽之言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狂:狂妄。瞽:瞎眼,盲目。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亦作『狂瞽之说』。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自谦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狂瞽之说

成语接龙

1、狂瞽之言→言必有物→物归原主→主情造意→意气相投→投梭之拒→拒虎进狼→狼突鸱张→张眉努目→目无三尺→尺短寸长→长命富贵→贵远鄙近→近在咫尺→尺波电谢→谢天谢地→地广人希→希奇古怪→怪力乱神→神出鬼没→没金饮羽→羽毛丰满→满面红光→光天化日→日月经天

2、狂瞽之言→言必有中→中道而废→废然而反→反裘负薪→薪桂米珠→珠槃玉敦→敦诗说礼→礼让为国→国难当头→头焦额烂→烂如指掌→掌上明珠→珠沉沧海→海纳百川→川泽纳污→污手垢面→面无人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漠之都→都头异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驴非马

3、狂瞽之言→言不及行→行云流水→水远山长→长辔远御→御驾亲征→征敛无度→度日如岁→岁月不居→居心不良→良辰媚景→景升豚犬→犬马之疾→疾不可为→为期不远→远虑深谋→谋听计行→行不履危→危言耸听→听而不闻→闻声相思→思潮起伏→伏首贴耳→耳目喉舌→舌敝耳聋

4、狂瞽之言→言出祸从→从俗浮沉→沉吟未决→决胜千里→里应外合→合而为一→一言为定→定于一尊→尊年尚齿→齿少心锐→锐不可当→当务始终→终天之恨→恨海难填→填街塞巷→巷尾街头→头晕眼花→花攒锦簇→簇锦团花→花枝招展→展翅高飞→飞熊入梦→梦寐以求→求亲告友

5、狂瞽之言→言行若一→一劳久逸→逸群之才→才广妨身→身微力薄→薄物细故→故步自封→封妻荫子→子夏悬鹑→鹑衣鹄面→面如土色→色丝虀臼→臼头深目→目空一世→世济其美→美女簪花→花堆锦簇→簇锦团花→花说柳说→说白道黑→黑白分明→明眸皓齿→齿牙余慧→慧业文人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况兑运一事,所系非浅,是以少效狂瞽之言。●明·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狂瞽之言”几个大字。

(2)策策不会写成语“狂瞽之言”的最后一个字。

(3)点点写不出成语“狂瞽之言”,导致期末考试仅97分。

(4)烁鸿大哥哥给茹菡和徐逸讲了“狂瞽之言”的典故。

(5)天子山中心学校的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狂瞽之言”。

(6)况兑运一事,所系非浅,是以少效狂瞽之言。见明·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

分字解释

狂:kuáng 1、<动>(狗)发疯。《晋书·五行志》:『旱岁,犬多狂死。』2、<动>(人)疯癫;精神失常,颠狂。《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形>狂放;放纵。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4、<形>轻狂;轻浮。《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5、<形>声势大而猛。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狂勃] 狂暴。[狂简] 志大而于事疏略。[狂狷] (1)激进与洁身自守。(2)泛指偏激。

瞽:gǔ 1、<形>瞎眼。《柳毅传》:『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2、<名>古代以瞽者为乐官,故为乐官的代称。《邵公谏厉王弭谤》:『瞽献曲,史献书。』3、<形>比喻人没有能力。《劝学》:『不观气色而,谓之瞽。』[瞽说] 不合事理的言论;瞎说。[瞽言] 无见识的话,多用作谦辞。[瞽议] 妄议;无见识的意见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狂:《巳集下·犬字部》《广韵》巨王切《集韵》渠王切,□音軖。《广韵》病也。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书·微子》我其发出狂。〈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应璩诗云:积念发狂痴,此其事也。又《书·洪范》曰狂恒风若。〈疏〉郑康成以狂为倨慢,以对不敬,故为慢也。又《集韵》一曰躁也。《诗·鄘风》衆[音zhòng]穉且狂。〈传〉是乃衆[音zhòng]幼穉且狂,进取一槩之义。〈疏〉论语云:狂者进取,仰法古例,不顾时俗,是进取一槩之义。《论语》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又《诗·郑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传〉狂,狂人也。〈疏〉都是美好,狂是丑恶。又鸟名。《尔雅·释鸟》狂,茅鸱。〈注〉今鶂鸱也。似鹰而白。〈疏〉茅鸱一名狂。◎按广韵作鵟[音kuáng,一种鸟]。又《尔雅·释鸟》狂,□鸟。〈疏〉□鸟一名狂。《山海经》栗广之野,有五彩之鸟,有冠,名曰狂鸟。〇按集韵作鵟[音kuáng,一种鸟]。亦作□。又山水名。《山海经》狂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又大□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注〉国名记云:狂水迳纶氏城,在今南阳。又《集韵》本作□。《说文》狾犬也。或作□□。又《广韵》《正韵》渠放切《集韵》具放切,□音诓。《广韵》狂,辄为也。又《集韵》古况切,音诳。惑也。又《集韵》局缚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瞽:《午集中·目字部》《唐韵》公户切《集韵》《韵会》果五切《正韵》公五切,□音古。《说文》目但有朕也。《博雅》盲也。《释名》鼓也。瞑瞑然目平合於鼓皮也。《周礼·春官·瞽蒙注》无目眹谓之瞽。《庄子·逍遥游》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又瞽,乐官也。《书·胤征》瞽奏鼓。《诗·周颂》有瞽有瞽,在周之庭。〈注〉目无明则耳聪,使为乐官,名之曰瞽,因所掌而命名也。又御瞽,侍御乐工也。《礼·玉藻》御瞽几声之上下。又学名。《礼·明堂位》瞽宗,殷学也。〈注〉乐师,瞽蒙之所宗,故谓瞽宗。《周礼·春官·大司乐》乐祖祭於瞽宗。又舜父名瞽瞍。《书·尧典》瞽子。〈传〉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又通作鼓。《前汉·古今人表》鼓叜蟜牛子生舜。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