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墨之言

绳墨之言,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绳墨之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éng mò zhī yán
成语简拼
SMZ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繩墨之言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可作为准绳、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论。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绳墨之言→言不由中→中流砥柱→柱天踏地→地上天官→官场如戏→戏彩娱亲→亲痛仇快→快人快语→语笑喧哗→哗世取宠→宠辱皆忘→忘生舍死→死灰复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花飘飘→飘风苦雨→雨散云飞→飞土逐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谈风月→月下老人→人事不醒

2、绳墨之言→言出祸随→随世沈浮→浮白载笔→笔歌墨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言醋语→语重心长→长途跋涉→涉海登山→山高水低→低头哈腰→腰金衣紫→紫气东来→来者勿拒→拒人千里→里外夹攻→攻城掠地→地老天荒→荒诞不经→经营惨淡→淡然处之→之死靡他→他山攻错

3、绳墨之言→言从计行→行成于思→思不出位→位卑言高→高抬明镜→镜圆璧合→合二为一→一得之见→见所不见→见景生情→情见乎辞→辞富居贫→贫不学俭→俭腹高谈→谈笑封侯→侯门如海→海涸石烂→烂额焦头→头一无二→二话不说→说千说万→万岁千秋→秋风红叶→叶落归根

4、绳墨之言→言从计听→听风听水→水陆杂陈→陈师鞠旅→旅进旅退→退避三舍→舍身为国→国步艰难→难弟难兄→兄肥弟瘦→瘦骨零丁→丁一确二→二满三平→平地风雷→雷动风行→行不履危→危机四伏→伏法受诛→诛锄异己→己溺己饥→饥冻交切→切肤之痛→痛心切骨→骨肉相连

5、绳墨之言→言简意深→深切着明→明扬仄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约云期→期颐之寿→寿终正寝→寝不安席→席履丰厚→厚貌深文→文章宗工→工力悉敌→敌国外患→患得患失→失魂丧魄→魄散魂消→消愁解闷→闷闷不乐→乐不可支→支纷节解→解纷排难→难鸣孤掌→掌上观纹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兵兵不会写成语“绳墨之言”的最后一个字。

(2)赫赫写不出成语“绳墨之言”的拼音。

(3)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绳墨之言”几个大字。

(4)屠姐姐给贞荪和璐澧讲解了“绳墨之言”的典故。

(5)言栗中学的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绳墨之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人间世》:『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

分字解释

绳墨

绳墨:1、木工画直线的工具。《礼记·经解》:『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2、法度;规矩。《管子·法法》:『引之以绳墨,绳之以诛戮。』

绳:shéng 1、<名>绳子。《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2、<名>木工取直用的墨线。《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3、<名>标准;法令。《韩非子·孤愤》:『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4、<动>约束;衡量;纠正。《病梅馆记》:『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天下以绳天下之梅也。』[绳尺] (1)工匠用的墨线和尺子。(2)法度;尺度;章法。[绳墨] (1)木工画直线的工具。(2)法度;规矩。[绳枢] 用绳系住门扇充当门轴。形容家境贫困住房简陋。

墨:mò 1、<名>写字用的墨;黑颜料。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成语有『近墨者黑』[又] <动>沾黑。《石油》:『石炭烟亦大,墨人衣。』[又] <动>用墨染黑。《殽之战》:『子墨衰经。』[又] <动>穿上黑色丧服。《殽之战》:『遂墨以葬文公。』[又] <动>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殽之战》:『晋于是始墨。』2、<名>黑色。《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墨。』3、<名>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引] 准则;法度。扬雄《太玄经·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4、<名>文字的代称,如『文墨』,又指文章学识。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5、<名>古代刑罚之一。在受刑人额上刺字,并染上墨。《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6、<名>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墨。《国语·周语》:『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7、<名>墨家的省称。《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车] 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墨妙] 指精妙的文章、书法、绘画。[墨绶] 黑色的印带。县令,县长的代称。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言:yán 1、<动>说;谈论。《桃花源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2、<名>言语;言论。《鸿门宴》:『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邵公谏厉王弭谤》:『王不听,于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3、<名>一字为一言。《琵琶行》:『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4、<名>一句为言。《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5、<名>著作;书籍。《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6、<助>无实在意义。《归去来辞》:『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7、词缀,多用于动词之前。《左传·僖公九年》:『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言瑞] 守信之言。[言重] 出言慎重。

绳:《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食陵切《集韵》《韵会》《正韵》神陵切,□音乗[音chéng]。《说文》索也。《急就篇注》绳谓紨两股以上。总而合之者也。一曰麻丝曰绳,草谓之索。《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书·说命》惟木从绳则正。《礼·经解》绳墨之於曲直。《前汉·律正志》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又《书·囧命》绳愆纠谬。〈疏〉木不正者,以绳正之。绳谓弹正。又《诗·周南》宜尔子孙绳绳兮。〈传〉绳绳,戒慎也。《朱传》不绝貌。又《大雅》绳其祖武。〈传〉绳,戒也。《朱传》绳,继也。又《礼·乐记》省其文采,以绳德厚。〈注〉绳,犹度也。《史记·乐书注》王肃曰:绳,法也。又《礼·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注〉绳谓裻,与后幅相当之缝也。又《左传·庄十四年》蔡侯绳息嬀,以语楚子。〈注〉绳,誉也。《小尔雅》绳之,誉之也。又《集韵》以证切,音孕。《周礼·秋官·薙氏》秋绳而芟之。〈注〉含实曰绳。又《集韵》弭尽切,音泯。绳绳,无涯际貌。一曰运动不绝意。又《集韵》石证切,音乗[音chéng]。□也。又《韵补》叶乗[音chéng]融切。《□琳武库赋》陵九城而上跻,起齐轨兮玉绳。车轩辚於雷室,骑浮厉乎云宫。《广韵》俗作绳。

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亲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间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间,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又墨灰。《西京亲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余烬也。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也。又地名。即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余城,惟即墨不下。今即墨乃汉之不其县。又墨山,在即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即墨,即此山也,一在卫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即墨胎氏,孤竹君后。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又软弱貌。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考证:(《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拆以占吉凶。)谨照原文拆改坼。(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谨照汉书司马迁传疆本改强本。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言:《酉集上·言字部》《唐韵》语轩切《集韵》《韵会》鱼轩切,□□平声。《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纠万民,七曰造言之□。〈注〉伪言惑衆[音zhòng]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又《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又《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又《广雅》从也。又《释名》委也。又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又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韵会》或作□。又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唐书·高祖纪》攺纳言为侍中。又帻名。《后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又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传〉适卫所经之地也。又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又《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又州、县名。《宋史·刘翊传》有言州。《魏书·地形志》有万言县。又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又姓。《潜夫论》桓叔之后有言氏,韩后姬姓也。又复姓。《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言氏。又《正韵》夷然切,音延。义同。又《集韵》牛堰切,音□。讼也。又《集韵》《正韵》□鱼巾切,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集韵》亦作欣。又叶真韵。《韩愈·孔戣墓铭》白而长身,寡笑与言,其尚类也,莫之与伦。又叶五刚切,音昂。《诗·商颂》鬷假无言。叶上羹平,下争强。羹音郞,平音旁,争音章。又叶五奸切,音颜。《古诗》四座且莫諠,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又叶鱼战切,音彦。《杨修·节游赋》回旋详观,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载笑载言。《说文》本作□。从口,□声。□,辠也,犯法也。《释名》言之为□也,寓戒也。郑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考证:(《论语》食不言。)谨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礼·春官》〈注〉言问其不知法度者。)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