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根固柢

深根固柢,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深根固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ēn gēn gù dǐ
成语注音
ㄕㄣ ㄍㄣ ㄍㄨˋ ㄉㄧˇ
成语简拼
SGG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深根固柢
成语英文
inveterat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柢:树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动摇。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不容易动摇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深根固蒂、深根固本、根深蒂固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六回

成语造句

(1)抗抗写不出成语“深根固柢”,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深根固柢”几个大字。

(3)胧诀哥哥给竺伶和荥缆讲解了“深根固柢”的故事。

(4)武穴沧浪书院的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深根固柢”。

(5)小亮不会写成语“深根固柢”的最后一个字。

(6)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7)深根固柢,哪怕在荒寂的土地上,橄榄树寿命也可逾千年,一如历久弥坚的中叙、中阿关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分字解释

根固

根固:[gēngù] 植物通过根生长和分布固定在土壤里。

深:shēn 1、<形>水深,与『浅』相对。《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2、<形>深远,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距离大。《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游园》:『人立小庭深院。』3、<形>时间久。《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梦啼妆泪红阑干。』4、<形>程度深。《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5、<形>苛刻;严厉;刻毒。《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6、<形>深刻;深入。《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7、<形>茂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8、<副>很;非常。《赤壁之战》:『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孤望。』

根:gēn 1、<名>树木的根。《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促织》:『见有虫伏棘根。』2、<名>泛指杆物的根。《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采草药》:『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又] <动>植根;扎根。《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3、<名>物体的下部、底部。庚信《明月山铭》:『风生石洞,云出山根。』4、<名>事物的根源、本源。《[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促织》:『业根,死期至矣!』[又] <动>穷究;追究。皮日休《十原系述》:『根古人之终义。』5、<动>杜绝;根除。《管子·君臣》:『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6、<副>彻底;根本地。苏舜钦《诣匦疏》:『令诸郡守宰根索其名而藉奏之。』7、<量>用天条形物。《水经注·沁水》:『庙侧有攒柏数百根。』[根索] 彻底搜索

固:gù 1、<形>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又] 〈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形>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固守以窥周室。』3、<形>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4、<副>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5、<副>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6、<副>当然。《垓下之战》:『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7、<连>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建论》:『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8、<形>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忘讳。』[固穷] 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柢:dǐ <名>树根;根底。《韩非五·解老》:『柢固则生长。』《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蟠木根柢,轮囷离诡。』(蟠结的树根弯曲奇特。)[引] 基础。左思《吴都郡》:『霸王之所根柢,开国之所基趾。』

深:《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式针切,音□。水名。《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又州名。《韵会》后汉博陆郡,隋置深州。《广舆记》今属真定府。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禁切,音谂。度浅深曰深。《周礼·地官》以土圭测土深。

根:《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痕切,音跟。《说文》木株也。《左传·隐六年》农夫之去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又《广韵》根,柢也。《老子·道德经》重为轻根。《管子·地形篇》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又《博雅》始也。又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又金根,车名。《后汉·舆服志》天子车金根。又门之铺首铜锾曰仓琅根。《前汉·五行志》木门仓琅根。又竹根,杯名。《晋庾信报惠酒诗》山杯捧竹根。又云根,山名。《宋孝武登作乐山诗》积水溺云根。又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着书。又叶经天切,音坚。《三略军谶》侵侮下民,国内譁諠。臣蔽不言,是谓乱根。考证:(勿使能植。)谨照左传原文植改殖。(天根,氐星也。《左传·桓十四年》天根见而水涸。)谨左传无天根见而水涸之语,查系周语。今据改天根星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注亢氐之间。(《前汉·五行志》木名仓琅根。)谨照原文名改门。

固:《丑集上·囗字部》(古文)怘《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慕切,音顾。《说文》四塞也。从囗古声。《徐锴曰》淮南子谓九州之险,为九州之塞也。《礼·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周礼·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注〉掌国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数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又《唐韵》坚也。《论语》学则不固。《诗·鲁颂》式固尔猷,淮夷卒获。《礼·曲礼》将适舍求无固。〈注〉就馆不能无求於主人,执所欲,而必得之,非为客之义。又《广韵》再辞也。《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礼·投壶》敢固以请。〈注〉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辞也。又执一不通也。《论语》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孟子》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又鄙陋也。《礼·曲礼》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注〉谓鄙野不达礼也。又《哀公问》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注〉固,陋也。又本然之词。《孟子》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又〉固所愿也。又已然之词。《孟子》夫世禄,滕固行之矣。又《屈原·离骚》自前世而固然。又常然之词。《孟子》若固有之。又固守也。《论语》君子固穷。又姓。《说苑》有固乗[音chéng]。又仆固,复姓。唐有仆固怀恩。又固始,汉侯国名。成固,县名。固陵,聚名。《后汉·郡国志》固始国,属豫州汝南郡。成固,属益州汉中郡。固陵,属豫州□国阳夏县。又与锢通。《礼·月令》季冬行春令,国多固疾。〈注〉谓久疾不瘥也。

柢:《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韵会》都礼切《正韵》典礼切,□音邸。《说文》根也。《徐锴曰》华叶之根曰蒂,木之根曰柢。《老子·道德经》深根固柢。《何劭·游仙诗》根柢无雕落。又与邸通。《尔雅·释器》邸谓之柢。《郭注》根柢皆物之邸,邸即底。又《唐韵》都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丁计切,□音帝。又《唐韵》《广韵》都奚切《集韵》《正韵》都黎切,□音低。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