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稷为墟

社稷为墟,国家灭亡而成废墟。指国家被灭亡。

社稷为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è jì wéi xū
成语简拼
SJWX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社稷為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国家灭亡而成废墟。指国家被灭亡。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春春写不出成语“社稷为墟”的拼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社稷为墟”几个大字。

(3)点点不会写成语“社稷为墟”的最后一个字。

(4)繁峙县第二中学的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社稷为墟”。

(5)久庭叔叔给亦菡和梵娟讲解了“社稷为墟”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分字解释

社稷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社:shè 1、<名>土地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2、<名>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古人认为是土地神灵依附止息的地方)。《柳毅传》:『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乡人谓之社橘。』3、<名>祭祀土地神的活动、节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佛里祠下,一片神鸦社鼓。』4、<名>古代居民单位,二十五家(一说二十家)为一社。《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请致千社。』5、<名>社团;团体。《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稷:jì 1、<名>粟。一说是不粘的黍。《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2、<名>泛指谷类庄稼。陶渊明《桃花园诗》:『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3、<名>五谷之神。《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4、<名>祭祀谷神的祭坛、处所。常与『社』(土地神)连用。班固《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又] <名>政权;国家。《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稷蜂社鼠] 栖身在稷庙、社庙中的蜂鼠。比喻仗势作恶的人。[稷狐] 栖于稷庙中的狐狸。比喻仗势作恶的人。

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魏巍!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墟:xū 1、<名>大土山。柳宗元《观八骏图说》:『古之书记周穆王驰八骏升昆仑之墟者。』2、<名>废墟。贾思勰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又] 使成废墟。《荀子·解蔽》:『丧九牧之地,而墟宗庙之国。』3、<名>集市(后起意义)。如『趁墟』、『墟市』。范成大《豫章南浦亭泊舟》诗:『趁墟犹市井,收潦再耕桑。』[墟落] 村落。王维《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穷巷牛羊归。』

社:《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常者切,闍上声。土地神主也。《礼·祭义》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诗·小雅》以社以方。〈疏〉社,五土之神,能生万物者,以古之有大功者配之。共工氏有子句龙为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后土,土官之名,故世人谓社为后土。杜预曰:在家则主中溜,在野则为社。《白虎通》人非土不立,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礼·祭法》王为羣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羣立社曰置社。又《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按:社为地祭,但祭有二祭法,大社即《郊特牲》所云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者,曰方丘,亦曰太折。夏日至,地示之祭,於此行焉,此北郊之社与郊对举者也。又王社,《载芟》诗序所谓春籍田而祈社稷,《良耜》诗序所谓秋报社稷者,於此行焉,祭土谷之神,而以句龙后稷配,此库门内右之社,不与郊□称者也。盖大社以祭率土之地示,王社以祭畿内之土谷,均名为社,而大小则不同耳。又私社。《前汉·五行志》建昭五年,兖州刺吏浩赏,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瓒注》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为田社,是私社也。又书社。《史记·孔子世家》楚昭王将以书社地封孔子。〈注〉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於籍。又社日。《月令广义》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又后世宾朋会聚曰结社。《事文类聚》远公结白莲社,以书招渊明。又谢灵运求入净社,远师以心亲止之。又江淮谓母为社。《淮南子·说山训》社何爱速死,吾必悲哭社。又复姓。《风俗通》齐昌徙居社南,因以为氏。《何氏姓苑》有社北氏。又叶他鲁切,音土。《前汉·叙传》布正燕齐,叔亦相鲁。民思其故,或金或社。

稷:《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子力切《集韵》《韵会》《正韵》节力切,□音即。《说文》斋也。五谷之长。《徐曰》案本草,稷即穄,一名粢。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其米为黄米。《通志》稷苗穗似芦,而米可食。《月令章句》稷,秋种夏熟,正四时,备阴阳,谷之贵者。《诗·王风》彼稷之苗。《礼·曲礼》稷曰明粢。又神名。《风俗通义》稷,五谷之长。五谷衆[音zhòng]多,不可徧祭,故立稷而祭之。又农官名曰后稷。《书·舜典》汝后稷播时百谷。《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曰: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又疾也。《诗·小雅》既齐既稷。〈注〉齐整稷疾。言祭祀礼容庄敬也。○按《毛传》训稷为疾。郑笺仍训黍稷之稷。朱注本《毛传》,宜从毛训为是。又姓。汉上津令稷嗣。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注〉稷,晋地。河东闻喜县西有稷山。《前汉·地理志》西河郡美稷县。又与昃通。《谷梁传·定十五年》戊午日下稷,乃克葬。〈注〉稷,昃也。下稷谓脯时。○按《隷释·郙阁□》言劬劳曰稷,用《谷梁》日下稷之文,与《尧母□》日不稷,《费凤□》乾乾日稷同。《集韵》或作□。

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墟:《丑集中·土字部》《唐韵》去鱼切《集韵》《韵会》《正韵》丘於切,□音虚。《说文》大丘也。《礼·檀弓》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又故城。《帝王世纪》瞍妻握登生舜于姚墟,故得姓姚氏。《左传·昭七年》谢息迁桃。〈注〉鲁卞县东南有桃墟,世谓之陶墟,相传舜所陶处。《竹书纪年》盘庚自奄迁朝歌,遂曰殷墟。又大壑。《列子·汤问篇》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名曰归墟。《木华·海赋》南澰朱厓,北洒天墟。又商贾货物辐凑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又叶偶举切,音语。《诗·邶风》升彼墟矣。叶下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