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荏苒

韶光荏苒,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韶光荏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áo guāng rěn rǎn
成语简拼
SGRR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韶光荏苒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时光流逝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韶光似箭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韶光荏苒”几个大字。

(2)斌斌写不出成语“韶光荏苒”的拼音。

(3)强淮大哥哥给蝉诗和缨姐讲述了“韶光荏苒”的历史典故

(4)文楼中学的公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韶光荏苒”。

(5)小卡不会写成语“韶光荏苒”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柯丹丘《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

分字解释

荏苒

荏苒:<书>(时间)渐渐过去:光阴荏苒,转瞬已是三年。

韶光

韶光:<书>(1)美丽的春光。(2)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韶:sháo 1、<名>传说舜时代的乐曲名。《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2、<形>美;美好。白居易《岁暮》:『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荏:rěn 1、<名>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白苏。《齐民要术·荏蓼》:『荏子秋末成。』2、<形>软弱;怯懦。《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

韶:《戌集中·音字部》《唐韵》市招切《集韵》《韵会》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轺。《说文》虞舜乐也。《玉篇》继也,绍也。《书·益稷》箫韶九成。《礼·乐记》韶,继也。〈注〉韶之言绍也。言舜能继绍尧之德。又《左传·襄二十九年》见舞韶濩者。〈注〉殷汤乐。〈疏〉言其能绍继大禹也。又《集韵》一曰美也。《韵会》凡言韶华,韶光,取此。又《韵会》州名。古百越地,汉曲江县,隋置韶州。有两石相对如双阙。或曰舜作乐於此,故名韶石。又姓。《正字通》晋中牟令韶石。《广韵》同□。《集韵》亦作招。

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

荏:《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如甚切《集韵》《韵会》《正韵》忍甚切,□音稔。《诗·大雅》荏菽斾斾。〈传〉荏菽,戎菽也。〈笺〉大豆也。又《尔雅·释草》苏,桂荏。《扬子·方言》关之东西或谓之苏,或谓之荏。《后汉·马融传》桂荏、凫葵。《本草》荏子可压油。《益都方物略记》每岁荏且熟,则荏雀羣至食其实。又柔也。《诗·小雅》荏染柔木。〈传〉荏染,柔意也。《论语》色厉而内荏。又《篇海》荏染,犹侵寻也。亦作荏苒。《广韵》荏苒,展转也。《魏书·彭城王传》难违清挹,荏苒至今。又地名。《史记·赵世家》败林人于荏。考证:(《魏书·彭城王传》离违清挹,荏苒至今。)谨照原文离改难。

苒:《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类篇》□而琰切,音冉。草盛貌。又荏苒,犹展转也。见荏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