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àng bù shǔ tiān,xià bù zháo dì
成语简拼
SBSTXBZD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上不屬天,下不著地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属:接连。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多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上不在天,下不着地、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贝贝写不出成语“上不属天,下不着地”,所以单元测试只考了99分。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上不属天,下不着地”几个大字。

(3)惠安五中的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4)雯晶叔叔给岑收和连英介绍了“上不属天,下不着地”的成语故事。

(5)小多不会写成语“上不属天,下不着地”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解老》:『上不属天,下不着地。』

分字解释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属:zhǔ 1、<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3、<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4、<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又] 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属客。』5、<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属。』shǔ 1、<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2、<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夸何也。』3、<名>部属。《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4、<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5、<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属和] 随人唱歌。[属文] 写作。[属意] 意向专注于。[属怨] 结下仇怨。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着:zhuó 1、<动>附着。《游黄山记》:『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2、<动>穿着。《木兰诗》:『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3、<名>穿戴的东西。《桃花源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4、<动>击中。《陈州粜米》:『恰便似轰雷着顶。』5、<动>用。《高祖还乡》:『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6、<动>使;派。《窦娥冤》:『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7、<动>叫,表示命令语气。《陈州粜米》:『我着你休言语。』zhóo 1、<动>遭到;受到。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2、<介>被。袁去华《雨中花》:『两鬓青青,尽着吴霜偷换。』3、<形>合适;恰当。王道父《道父山歌》:『种田不收一年辛,取妇不着一生贫。』zhāo<名>比喻计策。《水浒传》:『三十六着,走为上着。』zhé<助>紧接动词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延续。关汉卿《沉醉东风》:『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着处] 处处。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属:《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属字。(属)《广韵》《集韵》之欲切《韵会》朱玉切,□音烛。《说文》连也。从尾蜀声。《徐曰》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广韵》聚也,会也。《周礼·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孟子》乃属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传·隐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恭也。《礼·礼器》属属乎其忠也。〈注〉属属,恭貌。又续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又《晋语》必属怨焉。〈注〉属,结也。又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注〉属,足也,言小人知厌足,君子当亦然。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注〉着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附着坚固也。又恤也。《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传〉属,存恤也。妇,妇妾也。又甲札之数。《前汉·□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如淳注》上身一,髀褌一,胫缴一,凡三属,皆相连属也。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正韵》神六切,□音蜀。《小雅·常棣》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又《增韵》隶也,系属也,官寮也。《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又《书·周官》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又九族也。《史记·田单传》田单者,齐诸田疎属也。又类也,侪等也。《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起布衣,以若属取天下,而所封皆萧曹故人。又从也。《史记·项羽本纪》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又《前汉·贾谊传》善属文。《师古注》属谓缀辑之也。又《左传·成二年》韩厥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注〉属,适也。又《书·禹贡》泾属渭汭。〈传〉属,逮也。马云:人也。又《五音集韵》朱戍切,音着。注也。《仪礼·士昏礼》酌元酒三属於尊。〈注〉属,注也。又《晋语》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注〉属,注目也。又《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又叶殊遇切,音树。《诗·小雅》君子有□猷,小人与属。叶上附。又叶直略切,音着。《班固·西都赋》陵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连外属。叶上阁下爵擢。《正字通》俗作属嘱,非。(属)考证:(《周礼·地官》月吉,则属其州之民读邦灋。〈注〉属,犹合聚也。)谨照原文改为: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左传·昭二十九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谨照原文二十九年改二十八年。(。《尔雅·释亲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谨照所引在小雅常棣笺,不在尔雅。谨改为小雅常棣郑笺。(《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王国以为属。)谨照原文王国改五国。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

着:《申集上·草字部》《集韵》《韵会》《正韵》□陟虑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则着。《晏子·谏上篇》君之德着而彰。又《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着。〈注〉着,标着也,使傰曹署着其名。《周礼·典妇功注》书其贾而着其物。又《前汉·景帝纪》廷尉与丞相更议着令。〈注〉着音着作之着。《晋书·职官志》魏太和中,诏置着作郞,於此始有其官。又《小尔雅》思也。又与贮通。《家语》子贡废着鬻财於曹、鲁之间。〈注〉着,居也。又《诗·齐风》俟我于着乎而。〈传〉门屏之间曰着。又《左传·昭十二年》若不废君命则固有着矣。〈注〉着,位次也。《前汉·五行志》朝内列位有定处,所谓表着也。又《广韵》直余切,音除。《尔雅·释天》太岁在戊曰着雍。《韵会》表着之着亦音除。又《羣经音辨》药草也。《尔雅·释草》味。荎着。〈注〉音储。又《类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帝使军士二千人着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又《仪礼·士丧礼》幎目用缁,方尺二寸,□里着组系。〈注〉着,充之以絮也。《韩诗外传》士褐衣縕着,未甞完也。又《集韵》直略切,音擆。《吴越春秋》从阴收着,望阳出粜。〈注〉着。置也。又《类篇》附也。《前汉·贾谊传》黑子之着面。又《礼·明堂位》着,殷尊也。〈注〉着地无足。又《前汉·张骞传》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其俗土着。《师古注》土着,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后汉·李忠传》流民占着者五万余口。《直音》俗作着。考证:(《前汉·食货志》黑子之着面。)谨按食货志无此语,食货志改贾谊传。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