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夏鼎

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商彝夏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ng yí xià dǐng
成语注音
ㄕㄤ ㄧˊ ㄒㄧㄚˋ ㄉㄧㄥˇ
成语简拼
SYXD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商彜夏鼎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夏商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文物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夏鼎商彝

成语接龙

1、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本就末→末路穷途→途遥日暮→暮暮朝朝→朝升暮合→合衷共济→济弱锄强→强凫变鹤→鹤立鸡群→群雄逐鹿→鹿裘不完→完美无缺→缺衣少食→食不餬口→口不择言→言而有信→信以为真→真知灼见→见怪非怪→怪雨盲风→风和日暖→暖衣饱食→食言而肥

2、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故纳新→新学小生→生离死别→别开蹊径→径情直遂→遂迷忘反→反经合道→道而不径→径行直遂→遂心满意→意义深长→长斋礼佛→佛心蛇口→口燥唇干→干父之蛊→蛊惑人心→心腹之疾→疾风暴雨→雨覆云翻→翻然改悔→悔之无及→及瓜而代→代拆代行

3、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末归本→本性难移→移有足无→无可置辩→辩才无碍→碍难从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处殊途→途遥日暮→暮楚朝秦→秦树楚天→天各一方→方骖[音cān]并路→路叟之忧→忧公忘私→私谐欢好→好心好意→意惹情牵→牵五挂四→四时之气→气骄志满→满腹文章

4、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甚去泰→泰山磐石→石沈大海→海水桑田→田畯野老→老奸巨滑→滑泥扬波→波路壮阔→阔步高谈→谈虎色变→变危为安→安然无事→事不师古→古色古香→香火不绝→绝世无双→双瞳剪水→水明山秀→秀而不实→实心实意→意惹情牵→牵牛下井→井蛙醯鸡

5、商彝夏鼎→鼎成龙去→去食存信→信而有征→征名责实→实偪处此→此事体大→大明法度→度外之人→人来客去→去危就安→安内攘外→外刚内柔→柔筋脆骨→骨肉相残→残年余力→力不能支→支分节解→解衣推食→食指大动→动心忍性→性烈如火→火耕水种→种玉蓝田→田父之获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其为害也,惊心振耳,污商彝夏鼎之光。▼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商彝夏鼎”几个大字。

(2)格格不会写成语“商彝夏鼎”的最后一个字。

(3)渴望中学的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商彝夏鼎”。

(4)明雨哥哥给鹃滢和月怡讲解了“商彝夏鼎”的故事。

(5)小笔写不出成语“商彝夏鼎”的拼音。

(6)楼阁中有珍玩,珍玩则商彝夏鼎,和璧隋珠。

(7)在去户外拓展基地的时候,稽老师给诗鳗和雪忆讲了『商彝夏鼎』的典故。

(8)其为害也,惊心振耳,污商彝夏鼎之光。见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

(9)他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十个篆字,笔笔中锋运笔,力透纸背,通篇如秦松汉柏、商彝夏鼎,古意盎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分字解释

商:shāng 1、<动>计量;估计。《后汉书·王景传》:『景乃商瓶度地势。』2、<动>商讨;商量。梁启超《谭嗣同》:『商办矿务也。』3、<动>经商;贩卖货物。《商君书·垦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4、<名>商人;贩卖货物的人。《齐桓晋文之事》:『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5、<名>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马伶传》:『引商刻羽,抗坠疾徐。』6、<名>星名。即『心宿』。杜甫《赠卫八处士》:『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7、<名>朝代名。约公元前十六世纪至前十一世纪,成汤灭夏所建,盘庚时迁都于殷,也称『殷商』、『殷』,传十七代,商纣王时被周武王所灭。

彝:yí 1、<名>古代青铜器的通称,多指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2、<名>常;常道;法度。《诗经·大雅·烝民》:『民之秉彝。』白居易《得丁陷贼庭判》:『难废彝章。』

夏:xià 1、<名>四季的第二季。《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获,冬藏。』2、<名>我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也称『华夏』、『诸夏』。《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3、<名>通『厦』,高大的房屋。屈原《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4、<名>朝代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第一代君主是禹。

鼎:dǐng 1、<名>古代烹煮用的器物,多圆形三足两耳。《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2、<名>常以鼎足之形比喻三方并立。《赤壁之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3、<名>古代曾把鼎作为传国之宝,于是用它代表宝器。喻指王位、帝位等。《毛遂自荐》:『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4、<名>三足香炉。《促织》:『问者爇香于鼎,再拜。』5、<形>显赫。左思《吴都赋》:『高门鼎贵。』[鼎鼎] (1)蹉跎。(2)盛大。[鼎甲] 豪门望族。科举考试名列一甲的前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鼎食] 列鼎而食,指奢华的生活。

商:《丑集上·口字部》《唐韵》式阳切《集韵》《韵会》《正韵》尸羊切,□音觞。《说文》从外知内也。从□,章省声。《广韵》度也。《易·兑卦》九四,商兑未宁。〈注〉商,商量,裁制之谓也。《礼·曲礼》槀鱼曰商祭。〈注〉商犹量也。〈疏〉祭用乾鱼,量度燥湿,得中而用之也。又《玉篇》五音,金音也。《礼·月令》其音商。〈注〉商数七十二,属金者以其浊次宫,臣之象也。秋气和,则商声调。《前汉·律正志》商之为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强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又《说文》行贾也。《易·复卦》商旅不行。《周礼·天官·大宰》九职,六曰商贾,阜通货贿。〈注〉行曰商,处曰贾。《广韵》本作□。俗作啇,非。又《集韵》刻也。《诗·齐风·东方未明疏》尚书纬谓刻为商。《仪礼·士昏礼注》郑目录云:日入三商为昏。〈疏〉马氏云:日未出,日没后,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据整数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处。古以刻镌为商,所云商金,商银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验水也。又《广韵》张也,又降也,又常也。又国名。《诗·商颂谱》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郑以汤取契之所封以为代号也,服虔王肃则不然。襄九年左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孙居商丘,汤以为号。又书序王肃注亦云:然契之封商见於书传史记中,□其文甚明。经典之言商者,皆单谓之商,未有称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当取其所居,以为代号也。又地名。《左传·僖二十五年》楚□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又《春秋·襄二十一年》会于商任。又《战国策》高商之战。又州名。《广韵》即古商国,后魏置洛州,周为商州,取商於地为名。《战国策》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於商,号曰商君。《史记·张仪传》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注〉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余里有古於城。又商陵,汉侯国,在临淮。见《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商瞿商泽。又《諡法》昭功宁民曰商。又与谪通。《荀子·儒效篇》谪德而定次。〈注〉谪与商同。又《集韵》诸良切,音章。度也。《书·费誓》我商赉汝。《释文》商如字,徐音章。考证:(《周礼·天官·大宰》九赋,六曰商贾,阜通货贿。)谨照原文九赋改九职。

彝:《寅集下·彐字部》《唐韵》以脂切《集韵》《韵会》《正韵》延知切,□音姨。《说文》宗庙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实也。彑声。《左传·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注〉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又《广韵》酒尊也。《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周礼·春官·小宗伯之职》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将。〈注〉六彝,鸡彝,鸟彝,黄彝,虎彝,蜼彝,斝彝。又《广韵》法也。《周礼·春官》司尊彝。〈注〉彝,灋也。言为尊之灋也。又《尔雅·释诂》常也。《书·洪范》彝伦攸叙。《诗·大雅》民之秉彝。《玉篇》一作□。考证:(《尔雅·释器》彝卣垒,器也。)谨照原文垒改罍。

夏:《丑集下·夊字部》昰《唐韵》《正韵》胡驾切《集韵》《韵会》亥驾切,□音暇。四时,二曰夏。《释名》假也。宽假万物,使生长也。《前汉·魏相传》南方之神炎帝,秉礼,执衡,司夏。又《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音下。中国曰华夏。《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诗·周颂》肆于时夏。又国号。禹受舜禅,易虞为夏。又国名。《史记·大宛传》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晋史》赫连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国号曰夏,属今宁夏。又泽名。《书·禹贡》雷夏既泽。又大夏,禹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舞大夏,以祭山川。钟师掌金奏,凡乐事,以钟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纳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齐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严模鋈胱噫裣摹F胍粽音陔,骜音遨。○按九夏,有声无辞,注疏以《雅》《颂》诸篇强分配之,非。又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又大俎曰夏。《诗·秦风》於我乎,夏屋渠渠。《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注〉大俎,一名大房,半体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又五色曰夏。《书·禹贡》羽畎夏翟。〈注〉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饰。《周礼·春官·□人之职》秋□夏。服车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缦,盖取诸此。又《集韵》举下切,音贾。地名。负夏,卫地。《礼·檀弓》曾子吊于负夏。又阳夏,在开封。《史记·高祖纪》追项王至阳夏。又木名。《礼·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注〉夏,榎[音jiǎ]也。楚,荆也。《诗·大雅》不长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又,胡可切,音荷。《□琳·玛瑙勒赋》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夺丹乌,明照烈火。又叶创举切,音楚。《扬雄·城门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设夫险阻。又叶胡故切,音互。《贾谊·鵩赋》单阏之岁,四月维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释例》除春夏之夏,余皆户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时之夏,余义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删。

鼎:《亥集下·鼎字部》(古文)鼑《唐韵》《集韵》《韵会》□都挺切,音顶。《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传·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郑注》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又《周易卦名》巽下离上之卦。又《正韵》鼎,当也。又方也。《前汉·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又鼎鼎,大舒也。《礼·檀弓》丧事鼎鼎尔,则小人。〈疏〉形体宽慢也。又周鼎,星名。见《步天歌》。又湖名。《史记·封禅书》黄帝铸鼎於荆山,后世因名其处为鼎湖。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又城门名。《后汉·郡国志》雒阳东城曰鼎门。〈注〉九鼎所后入。又维舟曰鼎。《扬子·方言》维之谓之鼎。又官名。《前汉·东方朔传》夏育为鼎官。〈注〉鼎官,今殿前举鼎者也。又姓。未将鼎澧。又人名。《西京亲记》鼎,匡衡小名也。又《前汉·匡衡传注》张晏曰:匡衡少时字鼎,长乃易字稚圭,世所传衡与贡禹书,上言衡状报,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无说诗匡鼎来。〈注〉服虔曰:鼎,犹言当也,若言匡且来也。○按服虔注误。又《前汉·贾捐之传》捐之复短石显。杨兴曰:显鼎贵。〈注〉如淳曰:言方且欲贵矣。鼎音钉。师古曰:读如字。又叶他经切,音汀。《左思·吴都赋》精若耀星,声若雷霆。名藏於山经,形镂於夏鼎。考证:(《周礼·天官·膳夫》王旦举。)谨按旦字乃日一二字之伪。谨照原文改为王日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