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地塌

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同『山崩地陷』。

山崩地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n bēng dì tā
成语注音
ㄕㄢ ㄅㄥ ㄉㄧˋ ㄊㄚ
成语简拼
SBDT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山崩地塌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同『山崩地陷』。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山崩地陷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莫应丰《将军吟》第19章:『轰隆轰隆像山崩地塌,压顶而来。』

成语造句

(1)耽子镇耽子初中的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山崩地塌”。

(2)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山崩地塌”几个大字。

(3)涓涓写不出成语“山崩地塌”的拼音。

(4)巳巳叔叔给舒承和保玉讲述了“山崩地塌”的成语故事。

(5)小加不会写成语“山崩地塌”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之二》:『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分字解释

山崩

山崩: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悬崖、陡坡上。

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崩:bēng 1、<动>倒塌;崩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又] 专指山坍塌。《列子·伯牙与钟子期》:『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2、<动>用于抽象和比喻意义,表示崩溃;溃烂。《原君》:『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3、<动>古代称帝王之死。《触龙说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辨] 崩,薨,卒,死,没。都是古代对死的称呼。《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候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没』等于说『去世』,后写作『殁』。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塌:tā(1)(支架起来的东西)倒下或陷下:倒塌;六孔桥塌了一孔。(2)凹下:塌鼻梁。(3)安定;镇定:塌心。

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崩:《寅集中·山字部》《广韵》北滕切《集韵》《韵会》悲朋切,□音绷。《说文》山坏也,从山朋声。《玉篇》毁也。《礼·曲礼·注》郉昺曰:自上坠下曰崩。《诗·小雅》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注〉沙鹿,山名。又殂落也。《谷梁传·隐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又姓。《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坚,固始县丞,潜山人。《集韵》作□。亦作□。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塌:《丑集中·土字部》《集韵》《韵会》□托盍切,音傝。地低下也。《王盘农书》初耕曰塌。又《集韵》敌盍切,音□。堕也。《□琳·讨曹操檄》垂头塌翼。又《魏志》鲜□名塌顿。又《玉篇》古文□字。注详十八画。□从冃非从曰。《同文备考》塌牀着地而安也。从土,□声,近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