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而尽

扫地而尽,表示破坏得一干二净。多指某种文物揣度、精神气慨等丧失殆尽。

扫地而尽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ǎo dì ér jìn
成语简拼
SDEJ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掃地而盡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表示破坏得一干二净。多指某种文物揣度、精神气慨等丧失殆尽。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今又废之,则三纲、五常扫地而尽,陛下将何以责天下臣子之尽忠孝于君亲哉!▲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扫地而尽”几个大字。

(2)达达不会写成语“扫地而尽”的最后一个字。

(3)古塘乡中学的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扫地而尽”。

(4)含含写不出成语“扫地而尽”的拼音。

(5)司徒奶奶给她的孙子和外甥囡介绍了“扫地而尽”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范文度模本兰亭序三首》其二:『自唐末干戈之乱,儒学文章,扫地而尽。』

分字解释

扫地

扫地:(1)用笤帚、扫帚清除地上的脏东西。(2)比喻名誉、威风等完全丧失:威信扫地。

扫:、sǎo(1)用笤帚、扫帚除去尘土、垃圾等:扫雪;把床扫一扫。(2)除去;消灭:扫雷;扫盲。(3)很快地左右移动:扫射;眼光向人群一扫。(4)归拢在一起:扫数。、sào义同『扫』(sǎo),用于『扫帚』。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而:ér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2、<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坏都舍。』4、<连>1.表并列关系。《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2.表相承关系。《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3.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4.表转折关系。《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论积贮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5)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6)表假设关系。《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冯婉贞》:『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7)表因果关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8)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5、<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尽:jìn 1、<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2、<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又] 〈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3、<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4、<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6、<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7、<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8、<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jǐn 1、<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2、<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扫:《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苏老切,音嫂。弃也,拚除也。《诗·大雅》洒扫廷内。又闹扫,髻名。《三梦记》闹扫,犹盘雅堕马之类也。唐诗云:还梳闹扫学宫妆。又《唐韵》《广韵》苏到切《集韵》《韵会》《正韵》先到切,□音噪。义同。《论语》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本作埽。又与骚通。别详土部,马部。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

而:《未集中·而字部》《广韵》如之切《集韵》《韵会》人之切,□音栭。《正韵》如支切,音儿。《说文》颊毛也。〈注〉臣铉等曰:今俗别作髵,非是。《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注〉之而,颊□也。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於着乎而。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也。《论语》学而时习之。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又《韵会》发端之辞也。又《集韵》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考证:(《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其鳞之而。)谨照原文其上增作字。

尽:《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尽字,详皿部尽字注。(尽)《唐韵》《正韵》慈忍切《集韵》《韵会》在忍切,□秦上声。《说文》器中空也。《小尔雅》止也。《玉篇》终也。《广韵》竭也。《集韵》悉也。《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左传·哀元年》去恶莫如尽。《谷梁传·定十年》孔子正阶而上,不尽一等。《礼·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史记·礼书》明者,礼之尽也。《荀子·正名篇》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注〉适可而止也。又《韩鄂岁华纪丽》大酺小尽。〈注〉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又姓。见《万姓统谱》。又《唐韵》《正韵》即忍切《集韵》《韵会》子忍切,□津上声。《类篇》极也。《正韵》尽之也。《书·康诰》往尽乃心。《诗·小雅》孔惠孔时,维其尽之。《左传·闵二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曰:尽敌而反。《礼·乐记》殷周之□尽矣。又《韵会》皆也。《左传·昭二年》韩宣子曰:周礼尽在鲁矣。又《类篇》任也。《增韵》纵令也。《左传·文十四年》公子商人,尽其家贷於公。《礼·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俗作尽。又尽尽,极视尽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尽尽然,盱盱然。又《韵会》徐刃切《正韵》齐进切,□秦去声。亦竭也。《周语》齐国佐其语尽。〈注〉尽其心意,善恶褒贬,无所讳也。《世说新语》可以累心处都尽。〈注〉尽,犹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