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抽簪

散发抽簪,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散发抽簪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àn fà chōu zān
成语简拼
SFCZ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散發抽簪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生活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散发抽簪→簪笔磬折→折长补短→短中取长→长啜大嚼→嚼齿穿龈→龈齿弹舌→舌挢不下→下笔千言→言不尽意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散发抽簪”几个大字。

(2)豆豆不会写成语“散发抽簪”的最后一个字。

(3)杰杰写不出成语“散发抽簪”的拼音。

(4)聚宝乡中学的萨嘛喇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散发抽簪”。

(5)彦然哥哥给我讲述了“散发抽簪”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魏·锤会《遗荣赋》:『散发抽簪,永纵一壑。』

分字解释

散发

散发:发出;分发:花儿散发着阵阵的芳香;散发文件。

散:sàn 1、<动>散开;分离。《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2、<动>飘散;散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3、<动>驱散;排除。陆嵩《新年作》:『愿得东风起南陌,催动春光散寒色。』4、<动>罢休。《后汉书·王龚传》:『会赦,事得散。』5、<动>碎裂;摧毁。《白马篇》:『俯身散马蹄。』sǒn 1、<形>没有约束;懒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2、<形>零散。《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形>闲散。代称闲散的职位。韩愈《进学解》:『投闲置散,乃分之宜。』4、<名>粉状的药。《后汉书·华陀传》:『佗以为肠痛,与散两钱服之。』5、<名>曲名。应璩《与刘孔才书》:『听广陵之清散。』6、<名>酒器。《礼记·礼器》:『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散诞] (1)放诞不羁。(2)逍遥自在。

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抽:1、chōu(1)把夹在中间的东西取出:从信封里抽出信纸。(2)从全部里取出一部分:抽查;抽肥补瘦。(3)(某些植物体)长出:抽芽;谷子抽穗。(4)吸:抽烟;抽水。2、chōu(1)收缩:这种布一洗就抽。(2)打(多指用条状物)。如:抽陀螺;鞭子一抽,牲口就走快了。

簪:zān 1、<名>古代用来绾住头发或把帽子固定在头发上的长形针。《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动>在头上插戴。《西门豹治邺》:『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簪花] (1)戴花。(2)书体的一种。[簪缨] 簪和缨,古代达官贵人帽子上装饰物。也指为官的人。

散:《卯集下·攴字部》(古文)枚《广韵》《韵会》苏旱切《集韵》颡旱切,□音伞。□,通作散。《易·说卦》风以散之。《礼·曲礼》积而能散。又《公羊传·庄十二年》散舍诸宫中。〈注〉散,放也。又《博雅》布也。《广韵》散,诞也。《增韵》又宂散,间散。《韵会》不自检束为散。《庄子·养生主》散人又恶知散木。〈注〉不在可用之数。又姓。《书·君奭》有若散宜生。〈传〉散氏,宜生名。又酒尊名。《周礼·春官·鬯人》凡疈事用散。〈注〉漆尊也,无饰曰散。《仪礼·燕礼》酌散西阶上。〈注〉酌散者,酌方壷酒也。《礼·礼器》贱者献以散。〈注〉五升曰散。○按《周礼》《仪礼》《礼记》《释文》□音素旱反。《韵会》独引此条入去声,非是。盖上去二声可通读也。又药石屑曰散。《后汉·华陀传》漆叶青□散。又琴曲名。《晋书·嵆康传》有广陵散。又《广韵》苏旰切《集韵》《韵会》先旰切,□音鏾。义同。又《集韵》相干切。与跚同。《史记·平原君传》盘散行汲。〈注〉索隐曰:先寒反,亦作珊。音同。

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抽:《卯集中·手字部》《唐韵》敕鸠切《集韵》《韵会》《正韵》丑鸠切,□音瘳。□字重文。《说文》□或从由。引也。《庄子·天地篇》挈水若抽,其名为橰。《陆机·文赋》思轧轧其若抽。又拔也,除也。《诗·郑风》左旋右抽。〈传〉抽矢以射。《小雅》楚楚者茨,言抽其棘。又《扬子·方言》读也。《诗·鄘风》中冓之言,不可读也。〈传〉读抽也。〈笺〉抽,犹出也。又收也。《扬子·太□经》羣伦抽绪。〈注〉各收其业,以成岁事也。又《广韵》通作紬。亦引也。又《集韵》□留切,音俦。义同。

簪:《未集上·竹字部》(古文)兂《广韵》侧吟切《集韵》《韵会》缁岑切《正韵》缁深切,□音□。首筓也。《释名》簪,兓也,连冠于发也。又□也,因形名之也。又《广韵》作含切《集韵》《韵会》《正韵》祖含切,□音鐕。义同。又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羣朋合聚,而疾来也。又《前汉·百官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袅。〈注〉师古曰:以组带马曰袅。簪袅者,言饰此马也。又《集韵》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肃读。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旧读作攒。《集韵》或作□、篸。考证:(《易·豫卦》〈注〉簪,疾也。以信待之,则羣朋合聚,而疾求也。)谨照原文注改疏。求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