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与共

荣辱与共,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荣辱与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óng rǔ yǔ gòng
成语简拼
RRYG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榮辱與共
成语日文
栄辱を共(とも)にする
成语德文
mit jm durch dick und dunn gehen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成语「荣辱与共」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城关镇中心校的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荣辱与共”。

(3)飞飞写不出成语“荣辱与共”,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4)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荣辱与共”几个大字。

(5)小仔不会写成语“荣辱与共”的最后一个字。

(6)易茜哥哥给衡蘅和令慧讲述了“荣辱与共”的成语典故。

(7)这是你我荣辱与共的事,得慎重对待。

(8)他们不但是合伙人,更有着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

(9)这四年是不寻常的四年,在这四年中你们和学院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奋斗、共创辉煌。

(10)我们是唯一的与中国文具生产商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几十年风雨一路走来的展会;

(11)鼓励你的同事们与公司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12)这个团队的队员都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好同志。

(13)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是美国人民面对不幸的传统美德。

(14)英雄豪杰之间的交往贵在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辅车相依,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

(16)因此共和党和民主党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7)真正的爱情虽然是荣辱与共,但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是不会将女人拉入战火的。

(18)就事论事,这是用人的原则;通情达理,这是处世的原则;荣辱与共,这是交友的原则;生死无惧,这是做人的原则。

分字解释

荣辱

荣辱:[róngrǔ] 荣耀和耻辱。荣辱与共。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与共

与共:[yǔgòng]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分开。荣辱与共。

荣:róng 1、<名>花。《古诗十九年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2、<动>开花。《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3、<形>茂盛。《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形>光荣;荣耀。《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又] <动>获得荣耀。《五人墓碑记》:『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又] <形使动>使……光荣。《孔雀东南飞》:『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又] <形意动>认为……光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名浮于实,士林荣之。』5、<名>荣誉;名誉。《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6、<名>梧桐。《尔雅·释木》:『荣,桐木。』[荣路] 作官的门路。[荣养] 赡养父母。

辱:rǔ 1、<名>耻辱。《岳阳楼记》:『宠辱皆忘,把酒临风。』2、<形>可耻。《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贱行也,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动>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动>侮辱;欺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5、<动>玷辱;辜负。《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副>谦词。用于客套,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殽之战》:『君何辱讨焉?』

与:yǔ 1、<动>给予。《鸿门宴》:『则与一生彘肩。』2、<动>结交;交好。《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名>朋友;同类者。《原毁》:『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4、<动>通『举』。整个;都。《涉江》:『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5、<连>和。《愚公移山》:『吾与汝毕力平险。』6、<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7、<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柳毅传》:『洞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8、<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yù 1、<动>赞同。《中山狼传》:『固君子之所不与也。』2、<动>参与;参加。《殽之战》:『蹇叔之子与师。』yú<助>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相当于『吗』、『吧』、『啊』。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齐桓晋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与国] 友好的国家。[与手] 施毒手杀之。

共:gòng 1、<动>共有;共用。《论语》:『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赤壁之战》:『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2、<副>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形>同样;一样。《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4、<介>跟;与。《祭妹文》:『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5、<连>和;与。《滕王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6、<副>总共。《核舟记》:『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gōng 1、<形>通『恭』,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2、<动>通『供』,供给;供应。《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gǒng 1、<动>通『拱』,拱手,两手合在胸前,表示恭敬。《荀子·赋篇》:『圣人共手。』2、<动>环绕。又写作『拱』。《论语·为政》:『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荣:《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於营切,□音营。《说文》桐木也。见桐字注。又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礼·丧大记》升自东荣,降自西北荣。〈注〉荣屋翼也。又荣华。《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又《淮南子·时则训》秋行夏令为华,行春令为荣。又荣者,辱之反。《老子·道德经》知其荣,守其辱。又人以血为荣,以气为卫。《内经》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又《諡法》宠禄光大曰荣。又州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唐置荣州。又杜荣,草也。《尔雅》莣,杜荣。注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又姓。《史记·圣门弟子传》荣旗。《庄子》荣启期。又《集韵》维倾切,音营。义同。又叶以中切,音融。《越绝书》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杨慎云》东韵宜收荣字。又叶为命切,音咏。《扬雄·太□经》宗其高年,鬼待敬也。牵羊于丛,不足荣也。鼎血之莸,信王命也。考证:(又杜荣,忘忧草也。《郭璞·尔雅注》一名莣,今芒草,可为索。)谨按杜荣非忘忧草,今改又杜荣,草也。尔雅莣,杜荣。注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

辱:《酉集下·辰字部》《唐韵》而蜀切《集韵》儒欲切,□音蓐。《广韵》耻也。《礼·曲礼》孝子不登危,惧辱亲也。又污也。《左传·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涂泥久矣。又屈也。《礼·曲礼》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注〉屈辱尊命之临也。又戮也。《说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时於封疆上戮之也。又姓,见《姓苑》。

与:《子集上·一字部》《广韵》《集韵》《正韵》□同与。《说文》赐予也。一勺为与。《六书正伪》寡则均,故从一勺。(与)(古文)《广韵》弋诸切《正韵》弋渚切《集韵》《韵会》演女切,□音予。《说文》党与也。《战国策》是君以合齐与强楚。〈注〉与,党与也。《管子·八观篇》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又《广韵》善也。《礼·礼运》诸侯以礼相与。又《增韵》及也。《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许也,从也。《论语》吾与点也。《管子·形势解》鬼神助之,天地与之。又待也。《论语》岁不我与。又《博雅》如也。《前汉·韩信传》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注〉师古曰:与,如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楚王之猎,孰与寡人。又施予也。《礼·曲礼》与人者,不问其所欲。《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与。〈注〉与,谓予人物也。又助也。《战国策》吾将深入吴军,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与大心者也。〈注〉与,犹助也。又类也。《周语》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曲与焉。〈注〉与,类也,威仪少比类也。又以也。《诗·召南》之子归,不我与。《朱注》与,犹以也,以谓挟己而偕行也。又和也。《战国策》内□不与,外敌不可拒。〈注〉□犹乱,与犹和也。又用也。《诗·唐风》人之为言,苟亦无与。〈传〉无与,弗用也。又数也。《礼·曲礼》生与来日。〈注〉与,犹数也。又语辞。《礼·表记》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又容与,闲适貌。《庄子·人间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与其心。〈注〉以求从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楚王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注〉索隐曰:言自得。又《正字通》大与,官名,主爵禄之官。又不与,国名。《山海经》有不与之国,烈姓黍食。又姓。又《广韵》羊洳切《集韵》《韵会》《正韵》羊茹切,□音豫。参与也。《正韵》干也。《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周礼·冬官考工记》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又县名。《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注〉索隐曰:地理志,二县皆属山阳。正义曰:与,音预。又《正字通》疑虑未决也。通作豫。《前汉·昌邑王传》杨敞犹与无决。又《陈汤传》士卒犹与。通作豫。又《集韵》《韵会》羊诸切《正韵》云俱切,□音余。语辞。《论语》其为仁之本与。《礼·檀弓》曾子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疏〉微,无也。与,语助。又《诗·小雅》我黍与与,我稷翼翼。〈笺〉与与,翼翼,蕃庑貌。又《论语》与与如也。〈注〉威仪中适貌。又舒也。《前汉·礼乐志》朱明盛长,旉与万物。〈注〉师古曰:敷与,言开舒也。与,弋於反。又人名。《书·舜典》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传〉殳斨,伯与,二臣名。《释文》与,音余。又山名。同舆。《山海经》敦与之山。〈注〉按名胜志作敦舆山。〈又〉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注〉与或作舆。又《集韵》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说文与训赐予也,一勺为与。与训党与也。今俗与字通作与。

共:《子集下·八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渠用切,蛩去声。《说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会意。《玉篇》同也,衆[音zhòng]也。《广韵》皆也。《增韵》合也,公也。《礼·王制》爵人于朝,与士共之。《史记·张释之传》法者,所与天下共也。又《唐韵》九容切《集韵》《韵会》居容切,□音恭。《前汉·王褒传》共惟秋法,五始之要。〈注〉服虔曰:共,敬也。师古曰:共,读曰恭。又姓。《氏族略》以国为氏。又地名。《诗·大雅》侵阮徂共。《韵会》阮国之地,在河内共城。又《集韵》古勇切《正韵》居竦切,□恭上声。《前汉·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注〉应劭曰:垂,臣名也。为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读曰龚。又向也。《论语》居其所而衆[音zhòng]星共之。又姓。《前汉·匈奴传》太守共友。〈注〉师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读曰龚。又《集韵》《正韵》□居用切,恭去声。《左传·僖四年》敢不共给。《前汉·成帝纪》无共张繇役之劳。〈注〉师古曰:共音居用反,谓共具张设。又《律正志》共养三德为善。◎按,共给,共养,有平、去二音,音别义同,故《正韵》东、送二韵共供两存之。又《正韵》忌遇切,音具。《周礼·天官·内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注〉掌共,共当为具。又《集韵》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汇》本作卄,象两手合持之形。今作共。考证:(《礼·王制》爵人于朝,与衆[音zhòng]共之。)谨照原文衆[音zhòng]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