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得失

荣辱得失,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荣辱得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óng rǔ dé shī
成语简拼
RRDS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榮辱得失
成语英文
glory and dishonor,gain and loss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荣耀和耻辱,得到和失去。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荣辱得失→失身匪人→人人皆知→知书知理→理胜其辞→辞泪俱下→下大力气→气涌如山→山阳笛声→声振林木

2、荣辱得失→失声痛哭→哭天抹泪→泪干肠断→断幅残纸→纸贵洛阳→阳春有脚→脚忙手乱→乱坠天花→花红柳绿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邓小平《悼伯承》:『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成语造句

(1)诚诚写不出成语“荣辱得失”,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2)打开本子,上面写着“荣辱得失”几个大字。

(3)合肥实验学校的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荣辱得失”。

(4)可乐哥哥给扇巩和卓辉讲解了“荣辱得失”的故事。

(5)小诚不会写成语“荣辱得失”的最后一个字。

(6)为顾全大局,严小梅必须放弃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

(7)邓小平《悼伯承》:『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8)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国计民生,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见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邓小平《悼伯承》:『把自己融合于党的事业之中,毫无个人荣辱得失的考虑,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分字解释

得失

得失:[déshī] (1)得到和失去;成功和失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2)利弊;好处和坏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荣辱

荣辱:[róngrǔ] 荣耀和耻辱。荣辱与共。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荣:róng 1、<名>花。《古诗十九年首·庭中有奇树》:『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2、<动>开花。《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3、<形>茂盛。《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形>光荣;荣耀。《训俭示康》:『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又] <动>获得荣耀。《五人墓碑记》:『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又] <形使动>使……光荣。《孔雀东南飞》:『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又] <形意动>认为……光荣。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名浮于实,士林荣之。』5、<名>荣誉;名誉。《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6、<名>梧桐。《尔雅·释木》:『荣,桐木。』[荣路] 作官的门路。[荣养] 赡养父母。

辱:rǔ 1、<名>耻辱。《岳阳楼记》:『宠辱皆忘,把酒临风。』2、<形>可耻。《五人墓碑记》:『其辱人贱行也,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动>辱没;受屈辱。《马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动>侮辱;欺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5、<动>玷辱;辜负。《汉书·苏武传》:『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6、<副>谦词。用于客套,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报任安书》:『曩者辱赐书。』《殽之战》:『君何辱讨焉?』

得:dé 1、<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2、<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得。』3、<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4、<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5、<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6、<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得之。』7、<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谏太宗十思疏》:『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8、<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得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9、<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10、<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11、<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得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 同『得无』,莫不是。[得无] 副词。(1)莫非;该不会。(2)能不;怎么能不。

失:shī 1、<动>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失边和。』2、<动>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失道。』3、<动>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名>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失。』5、<动>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荣:《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永兵切《集韵》《正韵》于平切《韵会》於营切,□音营。《说文》桐木也。见桐字注。又屋梠之两头起者为荣。《礼·丧大记》升自东荣,降自西北荣。〈注〉荣屋翼也。又荣华。《尔雅·释草》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又《淮南子·时则训》秋行夏令为华,行春令为荣。又荣者,辱之反。《老子·道德经》知其荣,守其辱。又人以血为荣,以气为卫。《内经》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又《諡法》宠禄光大曰荣。又州名。《前汉·地理志》属犍为郡,唐置荣州。又杜荣,草也。《尔雅》莣,杜荣。注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又姓。《史记·圣门弟子传》荣旗。《庄子》荣启期。又《集韵》维倾切,音营。义同。又叶以中切,音融。《越绝书》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杨慎云》东韵宜收荣字。又叶为命切,音咏。《扬雄·太□经》宗其高年,鬼待敬也。牵羊于丛,不足荣也。鼎血之莸,信王命也。考证:(又杜荣,忘忧草也。《郭璞·尔雅注》一名莣,今芒草,可为索。)谨按杜荣非忘忧草,今改又杜荣,草也。尔雅莣,杜荣。注似茅,皮可以为绳索履屩。

辱:《酉集下·辰字部》《唐韵》而蜀切《集韵》儒欲切,□音蓐。《广韵》耻也。《礼·曲礼》孝子不登危,惧辱亲也。又污也。《左传·襄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涂泥久矣。又屈也。《礼·曲礼》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注〉屈辱尊命之临也。又戮也。《说文》辱,从寸,在辰下。失耕时於封疆上戮之也。又姓,见《姓苑》。

得:《寅集下·彳字部》《唐韵》《正韵》多则切《集韵》《韵会》的则切,□音德。《说文》行有所得也。《玉篇》获也。《韵会》凡有求而获皆曰得。又赋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丧。《礼·曲礼》临财毋苟得。《左传·定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孟子》求则得之。又贪也。《论语》戒之在得。又《韵会》与人契合曰相得。《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犹特地也。《全唐诗话》贯休入蜀,以诗投王建曰:一瓶一鉢[音bō]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又叶都木切,音笃。《老子·道德经》罪莫大於可欲,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见头足,终日至夜,竟无所得。《集韵》或作□。

失:《丑集下·大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式质切,音室。得之反。《说文》纵也。一曰错也,过也,遗也。《书·泰誓》时哉弗可失。《杜甫诗》虽乏谏诤资,恐君有遗失。又《集韵》《韵会》《正韵》□弋质切。与□同。《庄子·应帝王》自失而走。《荀子·哀公篇》其马将失。《六书本义》与佚轶通。又《集韵》《韵会》式吏切《正韵》式至切,□音试。《应桢华·林园集诗》示武恐荒,过亦为失。凡厥羣后,无懈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