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腹树鸭的外形特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亚种分化、保护现状

浏览

黑腹树鸭的图片

黑腹树鸭(学名:Dendrocygna autumnalis,英文名:Black-bellied Whistling Duck)是鸭科树鸭属的鸟类。

黑腹树鸭身长48-53厘米,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

中文学名:黑腹树鸭

拉丁学名:Dendrocygna autumnalis

英文俗名:Black-bellied Whistling Duck

命名作者:Linnaeus, 1758

中文目名:雁形目(Anseriformes)

中文科名:鸭科(Anatidae)

中文属名:树鸭属(Dendrocygna)

繁殖区:北美洲, 拉丁美洲 : se Texas to n Argentina

华盛顿公约(CITES)

濒危物种保护级别:三级保护物种

(某些国家区域性管制其国际贸易)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红色名录保护级别:无危物种

Least Concern(LC)

受威胁程度较低,保护现状比较安全

外形特征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身长48-53厘米。它有一个红色的长喙和长腿;长头部浅灰色;体羽也大多是灰褐色羽毛;腹部和尾巴是黑色;脖颈和上体是丰富的栗色;脸颊和上颈部灰色;虹膜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眼环。翅膀在飞行中可以看见双翼上大片的白色,这是由二级飞羽形成的,而初级飞羽黑色,翼覆羽为褐色。两性类似;幼鸭和成鸭也相似,但有一个灰色的鸭喙,腹部对比色减弱。

地理分布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黑腹树鸭分布图

分布于北美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及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南美洲,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福克兰群岛)。

生活习性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一般不迁徙。它们活动的范围是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德克萨斯州部分地区。在极北部的部分鸟类冬季南下。在冬季集群长途飞行,这种行为并非真正意义的远距离迁移,而是当地疏散。

栖息于富有植物的池塘、湖泊、水库等水域中,也出现在林缘沼泽和四周有植物覆盖的水塘和溪流中。喜欢隐匿在高草丛中或荷叶下,也成群栖息于水面上,但通常避免开阔的湖泊。

该物种既能在水面觅食,也能潜入水下觅食,有时也到水边地上觅食青草。食物主要为稻谷、作物幼苗、青草和水生植物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螺、蜗牛、软体动物、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通常在黄昏时树鸭呈几只到几十只成群飞到附近稻田觅食,黎明前返回白天栖息的水域。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

停息时身体挺直,常有几只不时引颈四望,遇人或敌害临近首先起飞,随之其他树鸭亦跟着起飞,性极为机警。常成几只到数十只的群体活动和觅食,也有多到数百只的大群。飞行力弱,速度亦不及其他鸭类快。亦善游泳和潜水,且潜水能力甚强,一次潜水可达十几分钟。在炎热的白天,常在芦苇丛或其他较高的水草丛中睡觉和休息。如遇食物丰富又无干扰,它们常栖息在固定地方,一般不变换栖息地,甚至不作长距离的迁徙。

生长繁殖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是非常独特的鸭子,有强烈的一夫一妻制配对合作。其对多年经常住在一起,行为和大雁相近。繁殖期5-7月。通常在树洞筑巢。但必要时也将筑巢在地面上,它们还利用烟囱,废弃的建筑物或巢箱,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为黑腹树鸭提供人工巢箱,特别是在德克萨斯州东南部和墨西哥。

求偶和交配在水中进行,交配前雌雄鸭一起游泳,雄鸭不断地向雌鸟进行嘴浸水运动,雌鸭保持一种竖直的姿势,然后雄鸭突然爬到雌鸭背上进行交尾。巢由草叶和草茎构成,大小为直径25cm,高6cm。每窝产卵8-14枚,一般10枚左右,卵白色。雌雄共同孵卵,孵化期27-30天。小鸭早成性,一经孵化就可以跳入水中养活自己,并与双亲保持8个星期的成长期。

亚种分化

黑腹树鸭 黑腹树鸭

1.Dendrocygnaautumnalisautumnalis分布于美国德州东南部至巴拿马中部。

2.Dendrocygnaautumnalisdiscolor分布于巴拿马东部到南美洲,南到厄瓜多尔的西部和阿根廷的北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ver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