萹蓄的作用和功效

浏览

萹蓄蓼科植物萹蓄的干燥地上部分。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生于山坡、田野、路旁。对气候适应性强,寒冷山区或温暖平畦均能生长。味苦,性微寒。归膀胱经。功效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临床用名萹蓄。

作用1

1、利尿作用。中医认为萹蓄能利小便,治五淋白浊。实验证明,萹蓄有利尿作用,煎剂20g/kg给大鼠灌喂,可使尿量、钠和钾排出增加,其灰分亦有同样作用,有入认为其利尿成分为其中的钾盐,也有人认为是萹蓄甙。

2、抗菌作用。浓度为25%的全草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和宋内氏痢疾杆菌皆有抑制作用。1:10 浓度的煎剂对须疮癣菌、毛羊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40%水煎剂对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降压作用。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静脉注射,对猫、兔和狗均有降压作用。

4、对子宫的作用和止血作用。萹蓄水及乙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和使子宫张力增高的作用。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后子宫出血的止血剂。

5、其它作用。增强呼吸运动的幅度及肺换气量,有轻度收敛作用,可作创伤用药。萹蓄甙对大鼠、犬有利尿作用。给犬静脉注射半数有效量(2.57-4.26mg/kg),可使胆盐的排出增加。

作用2

1、利尿作用

萹蓄煎剂 20g/kg 给予盐水负荷的大白鼠后,尿量、钠、钾排出均增加,特别是钾的排出较多,其灰分亦有同样效果。有报告认为,其利尿作用主要是由于钾盐所致,亦有报告认为是由于其中所含黄酮甙所致。

2、抗菌作用

在试管内,萹蓄对须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弱,25%浓度时能抑制弗氏痢疾杆菌Ⅵ型及宋内痢疾杆菌的生长;对其他痢疾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临床治疗效果尚令人满意,与其在试管中的抑菌效果并不相符。

3、其他作用

萹蓄甙对大鼠、犬有利胆作用。萹蓄的水及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使子宫张力增高,可用作流产及分娩子宫出血的止血剂;给猫、兔、狗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作用3

萹蓄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有驱蛔虫、蛲虫及缓下作用。对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及乙醇提取物能促进血液凝固,增强子宫张力。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

作用4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1、萹蓄有明显利尿作用。

2、萹蓄煎剂对多种致病杆菌、球菌有抑制作用。

3、萹蓄水提物与乙醇提取物具有降压的作用。

4、萹蓄水醇提取物能加速血液凝固,增加平滑肌张力。扁蓄苷有利胆作用。

作用5

1、用于热淋。本品苦行下降,能清利膀胱湿热而利水通淋,故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等症,可与瞿麦、滑石、木通、车前子、栀子、甘草等同用。

2、用于皮肤湿疹,阴痒之蛔虫病。本品又有杀虫止痒作用,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症,以本品煎汤外洗。治胆道蛔虫症,可用萹蓄和醋,加水煎服。

功效1

清热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功效3

《中国药典》中认为萹蓄有以下功效: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萹蓄有以下功效: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

《中华本草》中认为萹蓄有以下功效:利水通淋;杀虫止痒。主淋证;小便不利;黄疸;带下;泻痢;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妇女蚀;皮肤湿疮;疥癣;痔疾。

1、《神农本草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2、《名医别录》:“疗女子阴蚀。”。

3、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4、《药性论》:“主丹石毒发冲目肿痛,又敷热肿效。”。

5、《滇南本草》:“利小便。治五淋白浊,热淋,瘀精涩闭关窍,并治妇人气郁,胃中湿热,或白带之症。”。

6、《本草纲目》:“治霍乱,黄疸,利小便。”。

7、《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小儿疳积,消臌胀。”。

8、《江西中药》:“治肛门作痒由于湿热者。”。

9、张寿颐:“萹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淫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湿之功用。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淫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证,尤其专职。”。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