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术的处方(六十七)

浏览

白术(别名山蓟、杨枹蓟、术、山芥、天蓟、山姜、山连、山精、乞力伽、冬白术),味苦;甘;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小编整理出含有白术的处方共718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961~4020共60个。

处方1、加味六君子汤

处方白术3钱,人参1钱半,黄耆1钱半,白茯苓2钱,陈皮1钱,半夏曲1钱,芍药1钱,木瓜1钱,炙甘草5分,大腹皮5分。

功能主治病后脾虚浮肿。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准绳·杂病》卷二

处方2、还元丹

处方紫河车1具(即产妇胞衣,用米泔洗涤污浊,以新瓦2片合定,上下用文武火炕干,为末听用。妇性嫌恶,勿与知之,密将药于别室中修合,与服亦不要言,致生疑惑),人参(上拣)1两半,黄耆(蜜炙)1两,当归(酒洗)1两,白术(土炒)8钱,芍药8钱,川芎8钱,熟地黄8钱,白茯苓8钱,牡丹皮8钱,肉桂炙5钱,甘草5钱。

制法上将热地黄另捣外,余药为细末,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不成,加老米烂饭捣之。

功能主治补气补血,还元返本。主产后大虚,及一切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酒或汤任下。未产之先备制各药,为未,候产后便合为妙。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3、白豆蔻丸

处方白豆蔻3分(去皮),干姜半两(炮裂,锉),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

制法上为散,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及脾胃气虚,腹胀妨闷,不思饮食,胃受风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姜、大枣汤送下,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七

处方4、安胎散

处方白术1钱,当归1钱,黄芩1钱5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安胎。主妊娠胎动。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腹胀,加神曲、麦芽各2分半;气虚泄泻,加人参3分、陈皮2分;潮热,加柴胡1钱;气上逆,加枳壳3分。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白术健脾生血,当归养血荣胎,甘草泻火缓急,条芩清热安胎。为散水煮,俾热化血荣,则冲任完固,而胎得所养,胎无不安,何胎动之有?

摘录《济阴纲目》卷八

处方5、利气散

处方香附(炒)5钱,黄芩4钱,炒枳壳(去瓤)4钱,陈皮3钱,藿香3钱,小茴(酒炒)3钱,白术(去芦)3钱,玄胡索3钱,砂仁3钱,草果3钱(去壳炒),甘草8分,厚朴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室女经脉初动,天癸水至,失于调理,感寒血气不顺,心腹胀满,恶寒发热,头身遍疼。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米汤调且良。

摘录《寿世保元》卷七

处方6、鬼箭丸

处方鬼箭羽3分,赤芍药3分,乌梅肉3分,牛膝3分,白薇3分,白术3分,当归2分,桂心2分,甘草2分,牡丹皮3分,干地黄3分,人参3分,川大黄4分,虻虫1分,蒲黄1分,朴消5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血脉不通,欲变成劳,寒热不调,不思饮食,肤肤消瘦,心腹刺痛,手足沉重。

用法用量初服10丸,加至20丸,酒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七

处方7、加减双解散

处方防风1钱,荆芥1钱,薄荷1钱,桔梗1钱,麻黄1钱,黄芩1钱,山栀1钱,连翘1钱,当归1钱,芒消1钱,大黄1钱,赤芍1钱,滑石1钱,石膏1钱,川芎5分,甘草5分,白术8分。

功能主治时行赤眼,暴赤肿痛,白珠血片,甚至瘀血包珠。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大便滑,去大黄、芒消,加泽泻;有汗,去麻黄,加桂枝;咳嗽,加桑白皮、杏仁;痰多,加瓜蒌、贝母;两胁疼,加柴胡、青皮;食少,加陈皮、茯苓;身热,加羌活;脚腿疼,加防己、木香;脾虚,倍加白术,去石膏。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处方8、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5钱,茯苓1两,生甘草2钱,金银花1两,牛膝5钱炒,白术1两。

功能主治多骨痈骨消后,疮口肌肉难生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七

处方9、老疟丹

处方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苍术、白术、白芷、黄柏、甘草。

功能主治老疟风暑,入阴在脏,碍血气。

用法用量上水煎,露1宿,次早服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处方10、加减异功散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炙甘草、陈皮、当归、黄芩、柴胡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痎疟日久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米饮送下,日3服。得汗而解。或加九肋鳖甲作丸,服之尤妙。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一

处方11、加味十全大补汤

处方黄耆(蜜水炒)5分,人参(去芦)5分,白术(去油芦,炒)5分,白茯苓(去皮)5分,甘草(炙)5分,当归(酒洗)8分,川芎8分,白芍(酒炒)8分,熟地黄8分,大附子(面裹煨,去皮脐)3分,沉香3分,木香3分,乌药5分,牛膝(去芦,酒炒)5分,杜仲(去皮,酒炒)5分,木瓜5分,防风(去芦)5分,羌活5分,独活5分,薏苡仁5分,肉桂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左瘫右痪,年久不愈。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处方12、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去白)1钱,半夏1钱5分(炮),茯苓1钱,甘草(炙)3分,栀子(炒)1钱,黄连(姜汁拌炒)1钱5分,川芎1钱,白术1钱,干姜(炒)5分,苍术1钱,香附1钱,牡荆子(炒另研)1钱半。

制法上切细,作1服。

功能主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时常胃口作痛,及恶心吐清水不快。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稍热服。如胃口疼甚,加生姜自然汁1合;挟虚者,加人参1钱。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引丹溪方

处方13、虫心痛汤

处方黄耆1钱,白术1钱,半夏1钱,芜荑1钱,苍术1钱,乌梅3钱,槟榔1钱,丹皮1钱。

功能主治虫心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脉症正宗》卷一

处方14、长春酒

处方黄耆(蜜炙)、人参、白术(去芦)、白茯苓(去皮)、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官桂、橘红、南星、半夏(姜炒)、苍术(米泔水浸)、厚朴(姜炒)、砂仁、草果仁、青皮(去瓤)、槟榔、丁香、木香、沉香、五味子、藿香、木瓜、石斛、杜仲、白蔻壳、薏苡仁、枇杷叶、桑白皮(蜜炙)、神曲(炒)、麦芽(炒)、甘草(炙)。

制法上药各制了,净称3钱,等分为20包。

功能主治大补气血,壮筋骨,和脾胃,宽胸膈,进饮食,祛痰涎,行滞气,消酒食,除寒湿。

用法用量每用1包,将生绢袋盛之,浸酒1斗,春7、夏3、秋5、冬10日,每日清晨服1杯;甚为有效。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引刘三川方

处方15、两利汤

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薏仁1两,人参1钱,甘草5分,白芍1两,当归1钱,肉桂3分,防风5分,半夏1钱。

功能主治卒中之后,手足流注疼痛,久之则麻痹不仁,难以屈伸。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而疼痛止,再服10剂而麻痹愈,再服10剂而屈伸尽利矣。

各家论述方中补多于攻,用防风以散风,而不用泽泻、猪苓以利水,盖因虚而成风湿,既祛其风,何可复泻其水。况方中白术、意仁未尝非利水之药也。于补水之中以行其利水之法,则水易流,而无阻滞之虞。水湿既去,而风难独留,故少用防风以表邪,而孤子之风邪,无水既于作浪,不必多用风药,而风无不除也。

摘录《辨证录》卷二

处方16、参香枳术丸

处方人参3钱,木香3钱,枳壳(麸炒)1两,白术1两半,陈皮4钱,干生姜2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用荷叶包米煨饭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开胃进食,止呕吐。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用米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九

处方17、补气养血汤

处方人参、白术、甘草、白茯苓、生地、当归、白芍、川芎、黄耆、肉桂。

功能主治气血兼补。主跌打损伤,营卫不足者。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伤科补要》卷三

处方18、补肾丸

处方人参、白蒺藜、白术、杏仁、苍术、蛤蚧、玉屑、白石脂、车前子、金樱子、旋覆花、五味子、黄精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目患花翳白陷。

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送下。

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一

处方19、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黄耆、升麻、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虚及胃弱,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致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九十二

处方20、白术丸

处方白术、茯苓、半夏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咳嗽体重,嗜卧脉缓。

用法用量每服5分或半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1半,取清水调神曲末2钱服之。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八

处方21、当归内补丸

处方熟地240两,茯苓120两,当归120两,黄耆120两,川芎120两,肉桂(去粗皮)60两,白芍120两,苁蓉120两,白术(炒)120两,甘草30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3钱。

功能主治补气和荣,调经养血。主血虚崩漏,月经不准,腰酸腿痛,身体瘦弱。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2、地黄汤

处方生地1钱,芍药1钱,白术1钱,黄柏1钱,地榆5分。

功能主治血痢疼痛。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23、加味清暑益气汤

处方黄耆、升麻、人参、白术、神曲、陈皮、泽泻、黄柏、当归、青皮、麦冬、葛根、甘草、五味、丹皮、生地。

功能主治伤暑吐衄,脉虚而大。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钞类编》卷七

处方24、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当归、山栀子、连翘。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汤火伤,患处肉未死而作痛者。

用法用量若患处肉死已溃而不收敛者,用四君子加芎、归、黄耆。

摘录《济阳纲目》卷八十九

处方25、加味猪苓汤

处方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泽泻、白术、麦门冬(去心)、百药煎、黄连(去须)、大黄(煨)、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热痢,血痢。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温服。血痢,加阿胶、蒲黄。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26、白术散

处方白术(炒)1两,芍药1两,藁本(去苗土)1两,续断(去枯者)2两,当归(酒洗,焙)2两,虎骨(酥炙)半两,乌蛇肉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身体麻痹不仁。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脏寒多痢者,加附子半两;骨中烦热者,加生地黄1两。

摘录《妇人良方》卷三

处方27、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白术2两,赤茯苓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陈橘皮2两(汤浸,去白瓤,焙),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2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两,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劳实,四肢不举,五脏不调,胀满气急。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忌饴糖、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8、加味四君子汤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川芎、黄耆、甘草、罂粟壳(去蒂萼穰,切,蜜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久患痢疾,服药巳多,而疾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枣子1枚,乌梅1个,水煎,温服。

摘录《得效》卷六

处方29、防己丸

处方防己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牵牛子(洗去黑汁,焙干)1两,白术1两,玄参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半,海蛤1两半,泽泻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尖)2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不愈,变成肺气,或上气喘急,夜卧不得,奔豚气频发,急喘,渐成水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30、白术散

处方白术不拘多少(锉成小块或稍大,用浮麦1升,水1斗,煮干,如白术尚硬,又加1-2升煮,取出切作片,焙干,去麦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盗汗,多汗盗汗,四肢作痛,饮食少进,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别用浮麦汤,每服2-3钱,不拘时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引赵冀公方

处方31、参附回生汤

处方人参3钱,熟地3钱,当归2钱,炮姜1钱,附子1钱,白术2钱(土炒)。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暴去过多。

用法用量陈米炒熟,水煎服。

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下

处方32、加味芎藭汤

别名加味芎归汤

处方芎藭1钱,当归1钱,白术1钱,百合(水浸1日)1钱,荆芥1钱。

功能主治因打扑伤损,败血流入胃脘,呕吐黑血如豆汁,而形气虚者。

用法用量加味芎归汤(《伤科补要》卷三)。

摘录《金鉴》卷九十

处方33、加味人参养荣汤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川芎、芍药、五味子、当归、生地、麦冬、肉桂、黄耆。

功能主治汗下过多,血气两虚,肉瞤筋惕者。

用法用量按:《准绳·伤寒》本方用人参二钱半,茯苓、炙甘草、川芎各一钱,白术、麦门冬、当归身各一钱半,五味子十五粒,肉桂一钱(有热者减半),生地黄一钱半(有热者用此,无汗用熟地黄),黄耆二钱半(有自汗者用二钱),生姜三片,枣子二枚(擘)。阴虚火动,加黄柏、知母;若阳虚内寒、脉微足冷者,加干姜、熟附子。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34、加味二陈汤

处方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

功能主治导痰健脾。主伤食恶食,胸中有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便览》卷二

处方35、补益养荣汤

处方熟地黄1钱半,当归身1钱2分,白芍药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陈皮1钱,川芎8分,人参8分,知母8分,黄柏7分,甘草5分,五味子9粒。

制法上锉,作一帖。

功能主治虚劳气血俱损,及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四引《集略》

处方36、两收汤

别名两收丹

处方人参1两,白术2两(土炒),川芎3钱(酒洗),九蒸熟地2两,山药1两(炒),山萸4钱(蒸),芡实5钱(炒),扁豆5钱(炒),巴戟3钱(盐水浸),杜仲5钱(炒黑),白果10枚(捣碎)。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无血以养任督,而带脉崩坠,力难升举,水道中出肉线一条,长2-3尺,动之则疼痛欲绝。

用法用量两收丹(《辨证录》卷十二)。

各家论述此方补任督而仍补腰脐者,盖以任督连于腰脐也。补任督而不补腰脐,则任督无助,而带脉何以升举?惟两补之,则任督得腰脐之助,带脉亦得任督之力收矣。

摘录《傅青主女科》卷下

处方37、八珍益母丸

处方益母草(上截)1斤(不见铁),人参1两,怀熟地4两(酒煮),白茯苓3两,当归身4两(酒洗),川芎2两,广木香1两,砂仁2两(炒),生甘草2两,白术4两(饭上蒸),白芍药2两(醋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经种子。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蜜汤送下;或酒亦好。

摘录《墨宝斋集验方》卷上

处方38、白附子散

处方白附子(生用)1两,白术1两,天麻1两,白芷1两,防风(去叉)半两,芦荟半两,丹砂(研)1分,龙脑(研)少许,麝香(研)少许。

制法上药先将白附子等捣罗为末,次将丹砂等研细,同前件药末拌匀,瓷器中盛。

功能主治风邪循风府上至脑户,为脑风头痛。

用法用量早、晚每服1钱匕、用薄荷汁少许、温酒1盏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五

处方39、补虚益精大通丸

处方干地黄8两,天门冬6两,干姜6两,当归6两,石斛6两,肉苁蓉6两,白术6两,甘草6两,芍药6两,人参6两,麻子仁半两,大黄5两,黄芩5两,蜀椒3升,防风4两,紫菀5两,茯苓3两,杏仁3两,白芷1两。

制法上为末,白蜜枣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百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服,日3次。

摘录《千金》卷十九

处方40、地榆散

处方熟地5两,黄耆3两(蜜炙),白术1两半(炒黑),当归3两,白芍1两半(炒黑),炮姜5钱,地榆3两(炒炭),茯苓1两半,炙草5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崩久不止,脉软者。

用法用量每服3-5钱,饮下。

各家论述气血两亏,冲任失守,而寒从中生,故腹痛频频,崩漏久不止焉。熟地补阴滋血以安冲任,黄耆补气举陷以奠生阳,白术健脾燥湿,当归养血归经,白芍敛阴止崩下,茯苓渗湿清治节,炮姜温中逐冷,地榆涩血止血,甘草以缓中益胃也。为散以散之,米饮以下之,使气血内充则中寒自化,而经脉完固,何腹痛不退,崩久不止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41、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白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耆1两(锉),人参3两(去芦头),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熟干地黄1两,当归3分,白芍药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寒热,心烦体痛,吃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3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42、加味补中益气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2钱,当归3钱,黄耆1钱(炙),白芍1钱,广陈4分,甘草4分。

功能主治产后伤冷,恶露凝块,日久不散,虚证百出;或身热骨蒸,食少羸瘦;或五心烦热,月水不行,其块在两胁,动则雷鸣,嘈杂晕眩,发热似疟,时作时止。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送下三消丸。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下

处方43、观音散

处方人参、白术、白茯苓、陈皮、扁豆、莲肉、藿叶、薏苡仁、丁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身冷吐乳。

用法用量每服1钱,木瓜苏盐汤调下。慢惊、阴痫,加全蝎。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四

处方44、降气除湿汤

处方沉香2钱,木香2钱,白术2钱,泽泻1钱5分,白茯苓1钱5分,橘红1钱5分,半夏1钱,防己1钱,甘草(炙)少许,白豆蔻5分,生姜5片。

功能主治下部水肿,囊湿足冷,气喘上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

摘录《杏苑》卷六

处方45、陈橘皮丸

处方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3分(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神曲1两(微炒),木香半两,槟榔3分,人参半两(去芦头),桂心半两,柴胡3分(去苗),白术3分,诃黎勒3分(煨,用皮),白豆蔻3分(去皮),高良姜半两(锉),白茯苓3分,沉香3分,枳实3分(麸炒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气劳,脾胃乏弱,饮食不消,四肢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大枣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八

处方46、白术丸

处方白术4两,桂心2两,干姜3分(炮裂,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酒癖,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47、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益智子半两(去皮),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高良姜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霍乱,吐逆不止,腹痛。

用法用量《济阴纲目》:此真虚寒腹痛吐利方也,勿妄用。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48、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白术、北芍药(白者)、当归(洗)、人参、牛膝(酒浸)、杜仲(制)、黄耆(炙)、熟地黄、粉草、川芎、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风后,足履缓弱疫痹,精神昏倦。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煎7分,不拘时候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处方49、合欢保元膏

处方人参1两,当归身1两2钱,白术1两5钱,枸杞子1两,大附子半只,川椒3钱。

制法水煎成膏,入麝2分,藏锡盒中。

功能主治阳痿。

用法用量津化用之。

摘录《冯氏锦囊·杂证》卷十四

处方50、安胎饮

处方地榆、甘草(微炙赤)、茯苓(去皮)、熟干地黄(洗,酒酒蒸,焙)、当归(去芦洗,酒浸)、川芎、白术、半夏(汤洗7次)、阿胶(捣碎,麸炒)、黄耆(去苗)、白芍药各等分(一方无半夏、地榆,有人参、桑寄生;一方无白术、黄耆、半夏、地榆,有艾叶,并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月、四月至九个月恶阻病者,心中愦闷,头重目眩,四肢沉重,懈怠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啖咸酸,多睡少起,呕逆不食,或胎动不安,非时转动,腰腹疼痛,或时下血,及妊娠一切疾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如或恶食,但以所思之物任意与之必愈。按妊娠禁忌,勿食鸡鸭子、鲤鱼脍、兔、犬、驴、骡、山羊、肉、鱼子、鳖卵、雉雀、桑椹。

摘录《局方》卷九(宝庆新增方)

处方51、加味异功散

处方人参、白术(蜜炙)、当归、川芎、陈皮(去白)、茯苓、阿胶(蛤粉炒珠)、麦冬(去心)、炙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预防妊娠五月以前堕胎。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52、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酒洗)2钱,白芍药(炒)2钱,肉苁蓉2钱,熟地黄(酒洗)1钱,白术1钱,白茯苓1钱,人参5分,川芎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气血两虚不孕。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月经前3服,经正行3服,经行后3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六

处方53、安胎散

处方白术2两,黄芩2两,续断1两,白芍1两,当归1两,砂仁5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童便调下。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54、加味乌金散

处方川芎2钱半,远志2钱半,白术2钱,茯神2钱,枣仁2钱,香附2钱,芍药2钱,辰砂(另研)2钱,羌活2钱,防风2钱,半夏1钱半,当归1钱半,白芷1钱半,广皮1钱半,熟地1钱半,人参1钱,麦冬1钱,牛膝1钱,天麻1钱,甘草1钱。

制法上为1剂。

功能主治产后3-4日或半月,血气虚弱,脏腑无气,忽狂言乱语,妄见鬼神者。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葱3头,金银器内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55、升麻栀子汤

处方升麻(锉)3两,栀子仁3两,射干3两,赤茯苓(去黑皮)3两,白术5两,芍药4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实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煎至8分,加地黄汁1合,赤蜜1匙,更煎1-2沸,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处方56、加减开邪散

处方甜白术5钱(土炒),云苓5钱,制半夏3钱,青皮1钱5分,枳壳1钱(炒),柴胡1钱,山楂3钱(炒),草蔻仁1钱(研)。

功能主治疟疾,足太阳膀胱之疟与手太阳小肠合证,初病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热止汗出,遍身骨节酸痛,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煨姜3钱,大枣3枚为引。体虚脉弱者,加人参1钱,好肉桂心8分,另顿对服,贫人无力者,以上党参1两代之;恶心,加灶心土5钱;作泻,加炒白芍5钱;内热,小便短赤,加青蒿3钱;遍身骨节酸痛,加秦艽1钱5分;手足冷,青紫色,加桂枝2钱。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57、八物汤

处方四物汤4两,黄耆1两,甘草1两,茯苓1两,白术1两。

功能主治伤寒营卫俱虚,畏寒发热,饮食减少,或病后血气虚损,四肢不收,手足渐麻;妇人伤寒,汗下后,饮食减少,血虚者;营卫俱虚,畏寒发热。

各家论述《张氏医通》:八珍、八物功用悬殊,以人参专补脏腑元气,黄耆惟司营卫开合也。世人每谓黄耆代人参,恒用八物补益脏腑之气,大力喷饭。

摘录《元戎》

处方58、九灵汤

处方熟地2两,山茱萸1两,白术2两,防己1钱,紫花地丁1两,荆芥(炒黑)3钱,生地5钱,丹皮5钱,生甘草3钱。

功能主治腰眼生疽疼痛。

用法用量水数碗,煎1碗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处方59、白狗肺汤

处方白狗肺1具(切),紫菀5分,清酒1斗,人参1两,乌韭1两,款冬花1两,细辛1两,桂心1两,白术1两,生姜3两,饴糖半斤,豉1升,甘草(炙)1寸,麻黄(去节)2分,吴茱萸半斤(一方无桂心,有杏仁7个)。

功能主治少小咳逆善呕,面肿涕出,胸满肺胀,短气肩息。

用法用量用前清酒1斗,同药微火煮至7升。每服1合,日3夜1。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婴孺方》

处方60、诃黎勒丸

处方诃黎勒皮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乌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木香1两,白术3分,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槟榔1两,蓬莪术1两,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神曲1两(微炒令黄),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麦糵1两(微炒令黄)。

制法上为末,后将硼砂3两,用醋2升煎,滤去滓,入前药末4两纳硼砂醋中搅和匀,于银锅内煎成膏,和余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聚,心腹相引疼痛,胸膈气滞,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