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白粱米的处方

浏览

白粱米(别名白米),味甘;性微寒,益气;和中除烦止渴。主胃虚呕吐;烦渴,本文介绍了含有白粱米的处方30个。

处方1、黄连汤

处方黄连1两(碎),白粱米2合。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已经快利,热尚不退,兼痢不断。

用法用量以水5升,煮取2升,分服之。

摘录《外台》卷三十八

处方2、黄耆粥

处方黄耆2两(锉),桑根白皮1两(锉),人参1两(去芦头),白茯苓1两,生姜半两(切),白粱米3合。

制法上细锉,和匀。

功能主治益气力,除肠风。主虚损羸瘦,肠风。

用法用量每用药2两,以水3大盏,加大枣5枚,煎取1盏半,去滓,下米煮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七

处方3、麻子粥

处方麻子半升(研烂),生薄荷1握(切细),生荆芥1握(切细),白粱米(淘净)3合。

功能主治中风,五脏壅热,言语謇涩,精神昏昧,大便涩滞。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煮麻子等3味,至1升半,滤去滓,下米煮粥,空心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4、茯苓膏

处方猪蹄2具(治如食法),白粱米1斗(洗令净,2味以水5斗,合煮猪蹄烂,取清汁3斗,用煮后药),白茯苓5两,商陆5两,萎蕤1两,白芷2两,藁本2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前药汁3斗,并研桃人1升,合煮,取1斗5升,去滓。瓷瓶贮之,纳甘松、零陵香末各1两人膏中,搅令匀,绵幕之。

功能主治令皮肤悦泽白润。主面多(黑干)(黑曾)及手皴。

用法用量每夜用涂手面。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一

处方5、粱豉汤

处方猪肾1具(切,去筋),淡豆豉5合(绵裹),白粱米3合,葱白(切)1升,人参1两,当归1两。

功能主治产后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名曰蓐劳。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煎8合,分2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处方6、葛粉粥

别名葛粉饭

处方白粱米饭半升,葛粉4两。

功能主治中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呕吐昏愦,不下食。中风,狂邪惊走,心神恍惚,言语失志者;及消渴口干,胸中伏热,心烦躁闷。

用法用量葛粉饭(《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注意勿杂食。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7、粱米粥

处方白粱米3合,荆芥1握,薄荷叶1握,豉3合。

功能主治中风。心脾热,言语謇涩,精神昏愦手脚不遂,口喎[音 wāi]面戾。

用法用量上以水3大盏,煮荆芥、薄荷、豉,取汁2盏,澄滤过,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8、鸡头粥

别名鸡豆粥

处方芡实肉1斗(净),白粱米2升,莲肉(泡,去皮心,焙干)1升,薏苡仁(鲜者)1升,怀庆干山药(为末)1升。

制法上为末,依分和匀,贮一处,夏天以芡实3升为主,诸味遍减。

功能主治专理脾胃,广嗣多子。

用法用量鸡豆粥(《女科指掌》卷二)。

摘录《医统》卷八十四引《秘验》

处方9、冬麻子粥

处方冬麻子半升,白粱米3合,薄荷1握,荆芥1握。

制法上以水3大盏,煮薄荷等,取汁2盏,去滓;用研麻子,滤取汁,并米煮作粥。

功能主治中风,五脏壅热,言语謇涩,手足不遂,神惰冒昧,大肠涩滞。

用法用量空腹食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处方10、干姜粥

处方白米4合,干姜1两,良姜1两。

功能主治温暖脾胃,散寒止痛。主一切寒冷气郁,心痛,胸腹胀痛,脾胃虚寒,呕吐,呃逆,泛吐清水,肠鸣腹泻。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凡发热之时以及阴虚内热的病人,不可选用。

摘录《寿世青编》卷下

处方11、葛根饮子

别名葛根引子

处方葛根半两(锉),石膏2两,栀子仁2-7枚,白米半合,麻黄半两(去根节),豉1合,葱白1茎(并须)。

制法上细锉。

功能主治妊娠时气烦热,口干头痛。

用法用量葛根引子(《何氏济生论》卷七)。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12、豉粥

处方豉2合,葱白(切)3茎,薄荷半两,生姜(拍碎)3钱,盐花半两,羊髓2两,白米3合。

功能主治解毒退风热。主发背痈疽。

用法用量以水3升,先煎薄荷、葱、姜至2升,却下豉再煎10沸,去滓下米煮,候粥熟,次下髓并盐,搅匀食之,每日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13、鹿角汤

处方鹿角1具(屑),韭白半斤,生姜1斤,芎䓖2两,茯苓2两,当归2两,鹿茸(炙)2两,白米5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劳梦泄精。

用法用量先以水5斗煮鹿角,取1斗2升,去滓,纳诸药,煮取4升,分服1升,日3夜1。

注意忌酢物。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14、浆水

处方白米2合。

功能主治小儿夜啼,小便不通,肚痛。

用法用量上以浆水煮白米作稀粥,临熟下葱白,和匀食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六一引《食医心鉴》

处方15、何首乌散

处方何首乌1斤(入白米泔浸7日,夏月逐日换水,用竹刀子刮令碎,9蒸9晒),胡麻子4两(9蒸9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大风癞恶疾。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前以温酒调下;荆芥、薄荷汤或茶调下亦得。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16、八仙糕

处方人参5钱,苡仁4两,芡实4两,山药4两,茯苓4两,莲肉4两,白米粉5升,白洋糖任用。

功能主治脾胃虚冷,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不能收约,而成滞颐者。

摘录《慈幼新书》卷二

处方17、百中散

处方黄葵花2分,白芷2分,延胡索2分,槟榔10分,郁金4分,蚯蚓1条,黄盐6分,虾蟆少许,白米1勺,牛肉脯2分,蜘蛛(灰)1个。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头发焦黄赤,日渐黑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煎骨汁送下。虫下除根。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水鉴》

处方18、多子酒

别名百子酒

处方甘枸杞1斤,桂圆肉1斤,核桃肉1斤,白米糖1斤。

制法共入绢袋内,扎口,入坛内,用好烧酒15斤、糯米酒10斤,封口,窨3-7日,取出。

功能主治补益。

用法用量百子酒(《仙拈集》卷三)。

摘录《奇方类编》卷下

处方19、八珍糕

处方白茯苓1斤,怀山药1斤,生米仁1斤,白扁豆1斤,建莲1斤,芡实1斤,使君子5两,砂仁4两,糯米1斗5升,白米1斗5升(1方有五谷虫)。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和中利湿,固本培元,补气消积。主小儿疳膨食滞,面黄瘦。

用法用量蒸糕。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20、甘竹茹汤

处方甘竹茹4两,生白米1升。

功能主治风热气吵及诸哕。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之,取米熟汤成。去滓,徐徐分服。

摘录《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处方21、鸡屎米煎

处方白米5合,鸡屎1升。

功能主治米瘕。

用法用量同炒焦为末,水1升煎,顿服。少顷吐出瘕,加研米汁,或白沫淡水,乃愈也。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

处方22、白米饮

处方白米4合(研),春头糠末1两。

功能主治老人咽食,入口即塞涩不下,气壅。

用法用量煮饮熟,下糠米调之,空心服食尤益。

摘录《养老奉亲》

处方23、代参膏

处方于术10斤(白米泔水浸3昼夜,洗净浮皮,蒸晒10次,有脂沾手为度)。

制法切片熬膏,1火收成,滴纸不化;用白茯苓10斤,春末,水飞去浮,只取沉者,蒸晒10次,沾手如胶,与术膏搅匀。

功能主治补益。

用法用量每服2许,米汤送下。

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卷三引《杨春涯验方》

处方24、杏仁粥

处方杏仁15克 白米50克

制法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

功能主治可供早晚餐,温热服。

用法用量将杏仁去皮、尖,水研滤汁,同白米煮粥食用。

摘录《食医心镜》

处方25、八珍糕

处方党参(去芦)60克 茯苓60克 生白术60克 扁豆60克 莲子肉60克 生苡米60克 生山药60克 芡实60克 白米面3千克 白糖2.4千克 江米面3千克

制法共研为细粉 过罗,搅匀蒸糕,每块重30克。

功能主治补脾养胃。脾胃虚弱,饮食减少,身体疲倦,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6、腐皮白果粥

处方白果9~12克 腐皮45~80克 白米适量

制法将白果去壳和芯,与腐皮、白米置锅中加水适量,煮粥。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适用于早泄、遗尿、小便频数、白带过多、肺虚咳喘等。

用法用量每日1次,当早点吃。

摘录《饮食疗法》

处方27、金线吊白米

处方金线吊白米(鲜品)30克,鸡蛋1个。

制法加水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10分钟。

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500余例,均在2~3天内见效。

用法用量食蛋饮汤(分2次服)。

摘录《食疗方》

处方28、鹿角汤

处方鹿角30克(取肥而懈者,打碎)韭白24克 生姜30克 芎藭 茯苓各6克 当归 鹿茸(炙)各6克 白米30克

功能主治温补精血。治虚劳遗精。

用法用量上药切。先用水5升,煮鹿角,取1.2升,去滓,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分四次服。每次100毫升,日三夜一。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酢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十六引《深师方》

处方29、圣灵丹

处方乳香9克(另研)乌梅5个(去核,细切,焙干,为末)白莴苣子84克(炒黄,捣为末)白米10克(另研细末)

制法上药再入乳钵内,研数百下,炼蜜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祛瘀定痛。通经活络。治跌打损伤,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细嚼,热汤下。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空腹时服。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五

处方30、豉粥

处方豆豉15克 葱白3茎 薄荷6克 生姜片6克 羊髓100克 白米100克 细盐少许

制法先煎葱、姜及豉,后下薄荷,稍煎后去渣取汁,入米,再煮,候粥熟,下羊髓及盐,搅匀即成。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解毒。适用于乳腺炎初起,局部红、肿、热、痛,而脓尚未成者。

用法用量空腹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