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淡豆豉的处方(一)

浏览

豆豉(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苦;辛;平,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闷,小编整理出含有淡豆豉的处方共64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葱豉荷米煎

处方鲜葱白1枚(切碎),淡豆豉2钱,苏薄荷4分(冲),生粳米30粒。

功能主治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1-2日,头痛身热,发冷无汗。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2、不惊丸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黄,取末)1两,淡豆豉7钱(有盐者不用),芜荑仁3钱半,蝎梢12尾(炙,去毒)。

制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缩,眼睛斜视。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乳汁送下;清水饮亦得。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四引宿州陈氏方

处方3、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淡豆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痘疮溃烂。

用法用量用醋水调涂。

摘录《仁端录》卷七

处方4、感冒汤1号

处方桑叶9g,桑枝30g,苇根30g,菊花9g,淡豆豉15g,山栀9g,连翘15g,金银花15g,忍冬藤24g,蔓荆子9g,薄荷6g,甘草3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风热型感冒。发热,汗出,头胀痛,周身骨节酸痛,鼻塞,流浊涕,口咽干,小便黄热,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上为1剂,若病重者,可1日服2剂。分头煎、二煎,每隔4小时服1次。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5、麻黄发表汤

处方麻黄、柴胡、干葛、防风、羌活、苏叶、淡豆豉、甘草。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疼,恶寒无汗,鼻干气粗,眼眶肢节皆痛。

用法用量上加葱白7枚,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6、不惊丸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淡豆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

用法用量每服1字,病甚者服半钱,急惊者,薄荷自然汁调下;慢惊者,荆芥汤入酒3-5点调下。1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小儿病源》卷三

处方7、感冒汤2号

处方麻黄3g,桂枝3g,荆芥穗6g,防风9g,羌活6g,辛夷6g,淡豆豉9g,苇根20g,甘草3g。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主风寒型感冒。恶寒或微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8、葱豉桔梗汤

处方鲜葱白3枚至5枚,苦桔梗1钱至1钱半,焦山栀2钱至3钱,淡豆豉3钱至5钱,苏薄荷1钱至1钱半,青连翘1钱半至2钱,生甘草6分至8分,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发汗。主风温、风热初起。

用法用量咽阻喉痛,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3钱;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2钱,白蔻末8分(冲);发疹,加蝉衣12只,皂角刺5分,大力子3钱;咳甚痰多,加苦杏仁3钱,广橘红1钱半;鼻衄,加生侧柏叶4钱,鲜茅根50支(去衣);热盛化火,加条芩2钱,绿豆2两煎药;火旺就燥,加生石膏8钱,知母4钱。

各家论述《肘后》葱豉汤,本为发汗之通剂,配合刘河间桔梗汤,君以荷、翘、桔、竹之辛凉,佐以栀、草之苦甘,合成轻扬清散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二

处方9、不惊丹

处方枳壳(去瓤,麸炒微黄)1两,淡豆豉(焙干)半两,茯神(去皮木根)半两,南星半两,蝎梢50尾(去尖毒),净芜荑2钱半(先入乳钵内,极细研烂)。

制法上除芜荑外,余5味焙为末,再同芜荑乳钵内杵匀,醋煮糯米粉糊为丸。

功能主治疏风顺气,和脾胃,进饮食。主因惊气而吐逆作搐,痰涎壅塞,手足掣缩,目睛斜视。

用法用量周岁内婴孩粟谷大,每服30丸至50丸,乳汁送下;3岁以上者麻仁大,每服50丸及60丸,温米清汤送下,候1时得吃乳食。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10、葱豉葛根汤

处方鲜葱白2枚,淡豆豉3钱,生葛根1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愈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卷十一

处方11、黑膏汤

处方生地1两,淡豆豉3钱(盐水炒),河柳3钱(砂糖炒)。

功能主治伤温鼻衄,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温邪内发,营阴暗伤,故鼻衄不止,天癸适来适断焉。淡豆豉发少阴之汗;河柳散营分之邪;生地壮水制热以止血衄也。水煎,温服,使邪热外解,则营血内和而血室宁静,经脉蓄泄有权,何有衄血不止,天癸适断之患乎。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六

处方12、葛根牛蒡子汤

处方升麻、葛根、牛蒡子、麻黄、连翘、玄参、桔梗、甘草各等分(一方加贯仲、淡豆豉)。

功能主治时毒。邪在表,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2片,煎至8分,食远热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13、解表汤

处方桑叶4.5g,蝉蜕1.5g,淡豆豉4.5g,苇根6g,薄荷1.5g,菊花3g,连翘4.5g,山栀1.5g,甘草1.5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麻疹前期或风热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眼泪汪汪,咳嗽,声音嘶哑。

用法用量以上为3岁儿童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用桑叶、蝉蜕、淡豆豉、薄荷辛凉解表;苇根、菊花、连翘、山栀、甘草清热解表。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14、柴胡羌活汤

处方柴胡1钱,羌活1钱5分,紫苏1钱5分,淡豆豉3钱,制半夏2钱,青皮1钱5分,草蔻仁1钱(研),生甘草5分。

功能主治因感风而得风疟,初病,恶风自汗,烦躁头痛,先热后寒。

用法用量煨姜3钱,大枣3枚为引,水煎服。胸口腹胀,加槟榔1钱5分,炒枳壳1钱5分;恶心,加藿香1钱5分;口渴,加葛根3钱;内热甚,加青蒿3钱;大便结,加瓜蒌仁3钱;作泻,加赤芍5钱,车前子3钱;虚人1服轻,即去羌活、紫苏,再1服。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15、减半麻黄汤

处方紫苏叶3钱,薄荷3钱,粉葛根3钱,麻黄1钱,人参2钱,酒黄芩3钱,淡豆豉2钱,桂枝1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年老伤寒,恶寒发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麻黄、桂枝各用1钱,恐其发之过也;苏叶、薄荷清扬之品,佐麻、桂散其头部之邪;葛根、豆豉清淡之品,佐麻、桂散其肌表之邪;黄芩清其血热;木通引热下行;甘草和其中宫;人参扶其正气。老弱之人偶感寒邪,若恶寒发热,服以此方,百无一失。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16、柴胡加豉汤

处方小柴胡汤加淡豆豉。

功能主治愈后,劳感复病。

摘录《医级》卷七

处方17、粱豉汤

处方猪肾1具(切,去筋),淡豆豉5合(绵裹),白粱米3合,葱白(切)1升,人参1两,当归1两。

功能主治产后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名曰蓐劳。

用法用量上以水3升,煎8合,分2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处方18、黄芩散

处方黄芩1两,淡豆豉3两(研)。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眼生障晕,不能视物。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熟猪肝裹药同吃,温汤送下,不拘时候,1日2-3次。

注意忌酒、面。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二引《卫生家宝》

处方19、大蒜丸

处方煨大蒜2枚,淡豆豉10枚。

制法同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香菜汤送下,1日2次;大蒜9蒸更佳,仍以冷齑水送下。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20、赤茯苓散

处方苦竹叶、淡豆豉、赤茯苓、大青、升麻、桔梗、栀子仁、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为散服。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处方21、补中益肾汤

处方人参1钱,黄耆(蜜炙)1钱,淡豆豉1钱,当归2钱(酒浸),韭白5分,生姜3片,猪肾1付。

功能主治产后虚劳,指节疼痛,头疼汗出。

用法用量先将猪肾煎熟,取汁2盏,煎药8分,温服。

摘录《胎产心法》卷下

处方22、连翘丸

处方净连翘2钱,桑白皮2钱,白头翁2钱,粉丹皮2钱,北防风2钱,川黄柏2钱,青化桂2钱,淡豆豉2钱,海螵蛸2钱,软秦艽2钱,川独活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核大。

功能主治小儿疮疥,毒陷入里。

用法用量每服1丸,灯心汤送下。

摘录《幼幼集成》卷四

处方23、华山碑记丸

处方杏仁(去皮,炒)4两,葶苈子4两,大黄4两,牙皂4两,石榴皮2两,灵脂(醋炙)2两,芫花(炙)2两,甘遂(炙)2两,大戟(炙)2两,江子霜2两,淡豆豉2两,三棱(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醋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宽胸化滞,利水消肿。主积滞痞块,结胸腹胀,水微痰饮,虫蛊胃痛。

用法用量每服5分,温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4、加味升麻葛根汤

处方升麻、葛根、防风、淡豆豉、赤芍、桂枝、甘草(生)。

功能主治痘方出而身痒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钞类编》引作“加减升麻葛根汤”。

摘录《金鉴》卷五十八

处方25、加减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连翘3钱,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外感寒邪,或4-5日,或5-6日,依然头痛身热恶寒,其脉象人迎与气口相等,俱浮洪而数,数极或7至8至者。

用法用量元酒1钟,水2钟,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麻黄为君,佐芥穗发头部之汗,佐桂枝、连翘、豆豉发周身四肢之汗,佐葛根发肌肉之汗;用山甲、皂刺为诸处引路之兵;石膏甘寒,清内热解肌表;黄芩清血中之热;木通能引热从小便出;甘草调和诸药。察其脉象,如有根蒂,宜先以此方投之。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26、加减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煅石膏4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连翘3钱,厚朴5钱。

功能主治伤寒劳复,发热恶寒,脉象洪数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27、加减大青龙汤

处方麻黄3钱,桂枝3钱,荆芥穗3钱,山甲片2钱(炙),连翘3钱,薄荷3钱,淡豆豉4钱,葛根6钱,皂刺3钱,黄芩4钱,木通3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伤寒发狂,睡去谵语,醒时心虽明白而狂言乱语,或欲登高而歌,或欲弃衣而走,率意詈骂,目不识人,脉象洪数而稍浮,汗未发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28、地黄雄黄散

别名地黄雄黄饮、地黄豆豉汤

处方生地黄4两,淡豆豉4两。

功能主治小儿瘟毒,痘疮不出,冬应寒反热,或被积寒暴发,热毒不得宣泄,而致温毒发斑,疮痘出不快,身斑如绵纹,心闷而咳,但呕清汁者。

用法用量地黄雄黄饮(《痘治理辨》)、地黄豆豉汤(《治痘全书》卷三)。

摘录方出《幼幼新书》卷十八引《疹痘论》,名见《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处方29、加味七粒紫金丹

处方信石末1钱,枯矾末1钱,淡豆豉1两,射干5两,麝香4分。

制法先将豆豉蒸软,然后同药末捣和成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天雨便发,坐卧不得,饮食不进;兼治寒痰疯狂。

用法用量每服7丸,冷茶送下。小儿酌服1-2丸,以服至不喘为度。

注意服药后1小时内,当忌热食,以免引起恶心呕吐。

摘录《外科十三方考》

处方30、加减桂麻各半汤

处方麻黄3钱,桂枝尖3钱,防风3钱,荆芥穗3钱,皂角刺3钱,淡豆豉4钱,独活3钱,草乌3钱,连翘3钱,酒黄芩4钱,木通4钱,粉甘草2钱。

功能主治风寒两感头痛,身热恶寒,四肢骨节尽痛,或腰脊骨强痛,六脉浮洪而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31、白豆散

处方白蔹、赤小豆、天南星、淡豆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脐突虚肿,按之有声,软而不痛者。

用法用量芭蕉叶捣烂绞汁调敷,1日1次。如脐小白色即愈。

摘录《幼科指掌》卷三

处方32、立安丸

处方川椒70粒,淡豆豉70粒,巴豆(去壳油)6个,斑蝥6个(去翅)。

制法上为末,醋糊为饼子,用米醋1碗,将饼子煮醋干,搜和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肠气攻腹作疼。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冷盐水送下;更量虚实,加减丸数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四九

处方33、加味补养心肾方

处方酸枣仁(生熟各半,捣)24g,炒柏子仁9g,茯神9g,钩藤9g,生龙齿9g,天竺黄9g,菟丝子12g,胆南星3g,白术9g,白豆蔻6g,橘络9g,人参6g,淡豆豉9g,生鸡内金12g,山栀4.5g,灯心1.5g。

功能主治补养心肾,清热豁痰,健脾益气。主心肾不足,痰热内阻所致的夜游症。

用法用量水煎两遍,混合后分2次温服。服药3天,停服1日。

摘录方出《刘惠民医案》,名见《千家妙方》卷上

处方34、加减香砂六君子汤

处方焦白术3钱,人参3钱,葛根4钱,淡豆豉3钱,广缩砂2钱,陈皮3钱,姜厚朴2钱,木香2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伤寒食复。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焦术、人参、甘草健脾胃;以广砂、木香、陈皮开脾胃;以厚朴温中宫;以豆豉、葛根解肌表。使食积去,脾胃复,肌表解,寒热退。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35、加味紫金丹

处方信砒5分(研细,水飞如粉),淡豆豉(晒干研末)1两5钱,麻黄(去节)4钱,当门子4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和匀,真绿豆粉捣和为丸,如芥菜子大。

功能主治速通内闭。主哮证,外内皆寒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少则5丸,麻黄二陈汤送下。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6、化浊汤

处方川朴钱半,杜藿梗1钱,青子芩钱半,前胡1钱,佩兰叶1钱,大腹皮1钱,小枳实1钱,淡豆豉钱半,焦山栀钱半,紫金片2分(开水烊冲)。

功能主治绞肠痧,乃湿遏热伏,又夹酸冷油甜,猝成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眩冒烦躁,肠中绞痛,甚则肢厥转筋,服飞马金丹,俟吐后、泻后者。

用法用量水煎,冲生萝卜汁服。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引周雪樵方

处方37、甘草饮

处方淡豆豉7粒,甘草3分。

功能主治胎毒,消化痘自稀,或不出。

用法用量水1小盏,饭锅上炖小半盏,小儿未乳之先以此药频挑与食,停1时,此后饮乳。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38、加减葛根汤

处方葛根1两,桂枝3钱,淡豆豉4钱,黄芩4钱(酒洗),麻黄3钱,连翘3钱,滑石4钱,木通3钱,黄柏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伤寒自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葛根为君。夫葛根乃清扬平淡之品,即再加3钱2钱,亦无妨碍。惟葛根能清肌肉之热,虽其表虚,可以自汗,必须连翘、豆豉、麻黄、桂枝四味走表之药,辅佐葛根,方可将肌肉之邪,合盘托出,达于皮毛,此所出者,乃正汗也。其肌肉即然瘀热,五内未有不热者,故用黄芩清其血中之热,滑石清其六腑之热,黄柏清其下焦之热,木通引热由小便出,甘草和诸药而利胃腑。一剂汗出,自汗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39、加味葱豉汤

处方淡豆豉3钱,葱白3寸,桂枝6分,橘红5分,半夏5分,赤苓1钱半,甘草3分。

功能主治水肿已1月,小便不利,脉沉细。

用法用量长流水煎服。

各家论述淡豉,肾之谷也;葱白,肺之菜也;桂枝和卫去风;二陈宣布痰水;不专于利而水自利,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

临床应用水肿:族孙患水肿已经1月,头面、四肢、腹、背、阴囊无处不肿,腹现青紫筋,肤如熟李子,脉沉细。服利水健脾药、小便不利。予曰:利之不应,此风水也。经曰: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传为胕肿,名曰风水。水无有不下,水之不利,实由于风,风去则水自行矣。为制加味葱豉汤。2剂松,又2剂汗出,水行病遂愈。

摘录《幼科七种大全·治验》

处方40、加味葱豉汤

处方淡豆豉、葱白、荆芥、薄荷、牛蒡子、象贝母、橘红、连翘。

功能主治产后风温。新产风邪犯肺,鼻塞声重,气逆,咳痰。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41、辛凉清解饮

处方连翘壳6克 苏薄荷 淡豆豉各4.5克 牛蒡子9克 蝉衣4.5克 苦杏仁9克 金银花6克 苦桔梗1.8克 淡竹叶1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开肺泄热。治太阴秋瘟,洒洒恶寒,蒸蒸发热,苔白腻,舌边尖红,咽痛或不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秋瘟证治要略》

处方42、复煎散

处方当归 川芎 生地 玄参 羌活 荆芥穗各3克 葱白3根 淡豆豉50~60粒

功能主治解表祛风。治风邪逸于皮肤所致之逸风疮,遍身作痒,状如癣疥。

用法用量上为一剂。外用浮萍120克,煎汤500毫升,去滓入药,再煎至250毫升,热服。药后出汗,须避风。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处方43、枳桔栀豉汤

处方生枳壳3~5克 焦山栀6~9克 苏薄荷2.4~3克 苦桔梗3~4.5克 淡豆豉6~9克 青连翘6~9克 青子芩3~4.5克 生甘草1.2~1.8克 西茵陈6~9克 贯众6~9克 鲜竹叶30片

功能主治治湿温时疫,热重于湿,兼受风邪而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44、银翘解毒丸

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浓缩蜜丸;气芳香,味微甜而苦、辛。

炮制上九味,金银花、桔梗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溶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制成浓缩丸,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用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3次。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5、银翘解毒片

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气芳香,味苦、辛。

炮制上九味,金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连翘、牛蒡子、淡竹叶、甘草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淡豆豉加水煮沸后,于80℃温浸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合并以上各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2~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6、银翘解毒颗粒

处方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炒)120g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性状为浅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炮制上九味,取薄荷、荆芥、连翘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金银花等六味分别粉碎,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及上述水溶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33~1.35(80℃)的清膏,取清膏,加蔗糖粉、糊精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120g,喷加上述薄荷等挥发油,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3次;重症者加服1次。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7、挽狂汤

处方甜瓜蒂6克,淡豆豉9克,赤小豆9克,党参芦头6克,明矾3克,急性子4克。

功能主治涌吐痰涎,以通心窍。主痰火迷心。

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晨空腹服第2煎,得快吐,止后服;服药已过6小时仍不吐者,可服第2煎。如吐不止者可服葱汤(以大葱3-5根煎汤)解之。

摘录王子文方

处方48、加减黑膏汤

处方淡豆豉9克 薄荷叶2.4克 连翘壳9克 炙僵蚕9克 鲜生地12克 熟石膏12克 京赤芍6克 净蝉衣2.4克 鲜石斛12克 生甘草1.8克 象贝母9克 浮萍草9克 鲜竹叶30张 茅根(去心)芦根(去节)各30克

功能主治治疫邪不达,消烁阴液,痧麻布而不透,发热无汗,咽喉肿红燥痛白腐,口渴烦躁,舌红绛起刺,或舌黑糙无津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49、葱豉桔梗汤

处方鲜葱白3~5枚 苦桔梗3~4.5克 焦山栀6~9克 淡豆豉9~15克 苏薄荷3~4.5克 青连翘4.5~6克 生甘草2~2.5克 鲜淡竹叶30片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主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咽阻喉痛者,加紫金锭2粒(磨冲),大青叶9克;胸痞,原方去甘草,加生枳壳6克,白蔻末2.4克;咳甚痰多,加杏仁9克,广橘红4.5克;鼻衄,加生侧柏叶12克,鲜茅根50支。

备注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合桔梗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0、养阴驱邪汤

处方全当归(酒洗)24克 川芎9克 紫苏4.5克 淡豆豉9克 炮姜4.5克 砂仁9克(研)枳壳4.5克(炒)炙甘草1克

功能主治治产后感受疫邪,恶寒发热,头痛脉浮。

用法用量上药以酒适量,加水煎服。如恶心发呕,加藿香梗9克;如作泻,加炒白芍15克、车前子9克;如热入血室,经到发昏,加益母草9克、炒山楂9克;如腹痛,加酒炒延胡索6克;如误药抽搐,加白僵蚕9克、钩藤6克、制南星6克、橘红4.5克;如大便燥结,六七日不通,发厥者,加制大黄15克、元胡粉6克。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51、淡豆豉丸

处方淡豆豉10粒 巴豆1粒(略去油)

制法上药研匀如泥,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主小儿一二岁,面色萎黄,不进饮食,腹胀如鼓,或青筋显露,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生姜汤送下。不拘时服。

备注原书云:药后“下鱼冻汁,病根除矣,急与补脾。”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九

处方52、解肌透痧汤

处方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 前胡4.5克 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克

功能主治解肌透痧,宜肺利咽。治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酸痛,烦闷呕恶。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呕恶甚,苔白腻,加玉枢丹1.2克冲服。

摘录《喉痧症治概要》

处方53、三棱煎丸

别名消痞丸、化积丸(《活幼日议》卷十七)。

处方京三桂 蓬莪术(炮)各15克 芫花0.3克 鳖甲(去裙襕,米醋炙令焦)15克 淡豆豉6克 巴豆21粒(去壳)川当归15克 杏仁(去皮、尖,炒)0.3克

制法上药将前四味以米醋250毫升煮干,炒焙为东,次将当归、杏仁、巴豆、淡豆豉研末,与上药末和匀,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治婴孩小儿多食生冷,脾胃积滞,久不克化,肚热脚冷,痞癖寒热;症癖,中焦不和,脘腹膨胀,气壅不得宣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用生姜汤送下。

摘录《活幼日议》卷十七

处方54、加减葳蕤汤

处方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功能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为臣;白薇苦咸泄降为佐;甘草、大枣甘润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阴润燥为使。为阴虚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要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5、葱豉汤

处方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

用法用量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摘录《孟诜方》

处方56、羚翘解毒丸

处方金银花360克 牛蒡子(炒)240克 荆芥穗180克 连翘360克 薄荷240克 甘草150克 桔梗240克 竹叶180克 淡豆豉150克

制法上九味,共研为细粉过罗,每2.2千克细粉,对入羚羊角粉7.5克,和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辛凉清热,散风解表。治风热感冒初起,憎寒壮热,头眩咳嗽,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2丸,日服二次,温开水或鲜芦根煎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7、银翘散

处方连翘30克 银花30克 苦桔梗18克 薄荷18克 竹叶12克 生甘草15克 芥穗12克 淡豆豉15克 牛蒡子18克

制法上杵为散。

药理作用银翘散的药理作用 《中医杂志》1986(3):59,1.解热:在大鼠实验性体温增高时,分别给予银翘散袋泡剂和片剂,动物体温得以下降,尤其以袋泡剂作用明显。2.抗炎:银翘散袋泡剂对不同原因所致之炎症均有显着性的抗炎作用,而片剂与煎剂对某些炎症作用甚弱或无作用。3.抗过敏:对天花粉所致大、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降低过敏性休克死亡率。4.促进免疫功能:在不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的情况下,袋泡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上述作用,无疑是临床应用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现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用法用量每服18克,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备注方中金银花、连翘辛凉轻宣,透泄散邪,清热解毒为君;薄荷、牛蒡子辛凉散风清热,荆芥穗、淡豆豉辛散透表,解肌散风为臣;桔梗、甘草以清热解毒而利咽喉为佐;竹叶、芦根清热除烦,生津止渴为使。诸药相合,共成辛凉解肌,宣散风热,除烦利咽之功。按:本方制成丸剂,名“银翘解毒丸”。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58、黑虎丹

处方猪胆、雄黄豆、麝香。

制法用十二月杀的猪胆,可收一百以上,将雄黄豆装入胆内,麝香少许,阴干。

功能主治痢疾不止者。

用法用量方中雄黄豆,《奇效良方》作雄黑豆。

摘录《普济方》卷二○九

处方59、灌脓起顶汤

处方人参7分,黄耆2钱,白芷1钱,甘枸杞1钱,淫羊藿5分,川芎5分,甘草5分,黄豆7粒。

功能主治痘不起发。

用法用量姜、枣引,煎服。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处方60、济生大丹

处方脂麻1斗,黄豆1斗,糯米1斗(水淘蒸熟,晒干,焙炒),熟地10斤,黄耆(蜜炙微炒)5斤,山药五斤,白术3斤。

制法上为细末,红枣10斤,煮烂去核,同捣烂,炼蜜为丸,每丸重5钱。

功能主治耐饥却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汤化下。

摘录《同寿录》卷四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