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青盐的处方

浏览

大青盐(别名戎盐、胡盐、秃登盐、阴土盐、寒盐、冰石、羌盐、青盐、岩盐),咸;寒;无毒,泻热;凉血;明目;润燥。主尿血;吐血;齿舌出血;目赤肿痛;风眼烂弦;牙痛;大便秘结,本文介绍了含有大青盐的处方30个。

处方1、龟龄集

处方本品为人参、鹿茸、海马、枸杞子、丁香、穿山甲、雀脑、牛膝、锁阳、熟地黄、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石燕、肉苁蓉、甘草、天冬、淫羊藿、大青盐、砂仁等药味经加工制成的胶囊。

性状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褐色的粉末;气特异,味咸。

功能主治强身补脑,固肾补气,增进食欲。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泻,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1次,早饭前2小时用淡盐水送服。

注意忌生冷、刺激性食物;孕妇禁用;伤风感冒时停服。

规格每粒装0.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吃疔虎

处方上牙消6钱,明雄黄1两,大青盐3钱,麝香5分,冰片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炎解毒。主无名肿毒,诸般恶疮。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处方3、锁阳固精丸

处方锁阳20g 肉苁蓉(蒸)25g 巴戟天(制)30g 补骨脂(盐炒)25g 菟丝子20g 杜仲(炭)25g 八角茴香25g 韭菜子20g 芡实(炒)20g 莲子20g 莲须25g 牡蛎(煅)20g 龙骨(煅)20g 鹿角霜20g 熟地黄56g 山茱萸(制)17g 牡丹皮11g 山药56g 茯苓11g 泽泻11g 知母4g 黄柏4g 牛膝20g 大青盐25g

性状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30~4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用玉米朊包衣,晾干,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温肾固精。用于肾虚滑精,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10g,大蜜丸每丸重9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龟龄集

处方鹿茸(去毛)770克 人参(去芦)620克 熟地180克 制山甲240克(用苏合油60克制)生地240克 石燕300克(用鲜姜30克制)苁蓉(酒蒸)270克 家雀脑100个 地骨皮120克(用蜜30克制)杜仲炭(盐炒)60克 甘草30克(用蜜6克制)天冬120克(用黄酒30克制)枸杞子90克(用蜜30克制)川牛膝120克(用黄酒90克制)大蜻蜓(去足、翔)60克 海马300克(用苏合油90克制)大青盐(清炒)240克 淫羊藿60克(用牛乳30克制)蚕蛾(去足、翅)27克 故纸90克(用黄酒60克制)砂仁120克 锁阳90克(用黄酒60克制)硫黄9克 菟丝子90克(用黄酒助克制)急性子75克(水煮)细辛45克(用醋45克制)公丁香75克(用川椒6克炒,去川椒)生黑附子560克(用清水煮一次,用醋560克煮一次,用蜜90克制)

制法用方内家雀脑、硫黄二味装入猪大肠内,用清水煮之,至硫黄和家雀脑溶合一起时倒出,去猪大肠,晒干;再合以上药轧成粗面,装入银桶内蒸之,蒸至三十二小时,将粗面倒出,再将朱砂面75克,和药面和匀,再装入银桶内继续蒸三十二小时,倒出晾干装瓶,每瓶装3克。

功能主治益肾助阳,大补真元。治阳气虚弱,盗汗遗精,筋骨无力,行步艰难,头昏眼花,神经衰弱,妇女气虚血寒,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每瓶分十次服,白开水送下。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5、蓖麻子丸

处方蓖麻仁5合,杏仁3钱(分),菖蒲3钱(分),磁石3钱(分),桃仁3钱(分),石盐3钱(分),通草3钱(分),巴豆1分,附子2分(钱),熏陆香10分,松脂10分,蜡8分。

制法上先捣草、石令为细末,后入松脂、蜡,合捣,令可丸,即丸如枣核大。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1日4-5度,出之转捻,不过3-4日易之。

摘录《普济方》卷五十三

处方6、黄蜡丸

处方熏陆香、萆麻、松脂、蜡、乱发灰、石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为丸。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时易之,愈止。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一五三

处方7、点眼食盐膏

别名石盐膏

处方驴腊、石盐(末)。

制法上和合,令调。

功能主治目中息肉。

用法用量石盐膏(《普济方》卷八十二)。《圣济总录》本方用食盐一分、驴脂一两。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8、含汤

处方肥松脂3两,皂荚1个(去皮子,炙令黄),石盐7枚。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牙齿疼,虫痛。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8合,去滓,温含,冷吐之。

摘录《外台》卷二十二引《广济》

处方9、芦荟散

处方芦荟半两(细研),土绿半两,珍珠末1两,胡粉半两(研入),蜗牛壳1两半(炒令黄),黄芩1两半,麝香1分(细研),石盐1两,青黛1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口齿疳,鼻舌生疮。

用法用量先用甘草汤洗,及漱口了,将此散绵裹,贴于齿上,及散涂药亦得。如有涎,旋吐勿咽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10、地黄膏

别名生肌膏

处方生地黄(切)1升,(捣绞取汁3合),熏陆香2两,松脂2两,羊肾脂5合(煎),乌麻油2升,杏仁2两,蜡2两,石盐1两(研如粉)。

制法上先下蜡微火令消,次纳羊脂令消.次下乌麻油,次下松脂令消,次下杏仁,次下熏陆,次下地黄汁,次下石盐,以微火煎之,令地黄汁水气尽,以绵滤停凝。

功能主治蚀恶肉,不着痂,先从内愈。主金疮、火疮、灸疮不能愈者。

用法用量生肌膏(《圣惠》卷六十八)。《圣惠》有蜜二两。

注意慎生冷、猪肉、鸡、鱼。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地黄凉血.乳香定痛,松脂生肌,杏仁消肿,蜡补绝伤,羊脂祛风,麻油解毒.石盐软坚。为金疮、火疮、灸疮通治之药。

摘录《千金》卷二十五

处方11、艾煎方

处方熟艾2两,好醋2升,熟铜末1分,楸根白皮1两半(无根,叶亦得),蕤仁1两,黄连(去须)1两,石盐1两。

制法上药研6味为末,放于醋中,煎取3合,去滓收汁于熟铜器中,入鲤鱼胆、乌鸡胆各1分,和匀,即以槐木去皮,阔3指,长1尺,向日中研药,勿住手,候如饧即住。

功能主治眼昏。

用法用量夜点眼眦头。避风,日中不点,热泪出勿怪。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12、丹参赤膏

别名赤膏

处方丹参2两,雷丸2两,芒消2两,戎盐2两,大黄2两。

制法上(口父)咀,以苦酒半升,浸4药1宿,以成炼猪肪1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乃纳芒消,膏成。

功能主治除热。主少小心腹热。

用法用量赤膏(《卫生总微》卷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小儿心腹常热,皆母腹中瘀垢未清,血气不和所致。故用丹参、雷丸、消、黄、戎盐散血逐热之药制为赤膏,常摩心下,使瘀散血和,其热自除。渍用苦酒,专取酸收以固腠理,煎用猪肪,专取脂泽以润肌肤也。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13、雌黄涂方

处方雌黄(研)1两,戎盐(研)1两。

功能主治小儿野火丹。发遍身,斑如梅李状。

用法用量上以鸡子白调,涂丹上,日3-5次。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处方14、揩齿皂荚散

处方皂荚2挺(去皮),空青半两,曾青半两,胡桐泪半两,戎盐(研)半两,石膏(研)半两,丹砂(研)半两,麝香(研)1钱。

制法上除丹砂、麝香外,共为散,用湿纸3-5重裹,更以黄泥外裹,用炭火烧通赤,去火候冷,去泥入丹砂、麝香,同研为散。

功能主治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齿槽固密,诸疾不生。

用法用量每日如常揩齿。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15、大蒜煎

处方蒜6斤4两(去皮,切,水4升,煮取1升,去滓),酥1升(纳蒜汁中),牛乳2升,荜茇3两,胡椒3两,干姜3两,石蜜2两,阿魏2两,戎盐2两,石上菖蒲1两,木香1两,干蒲桃4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冷气,疝瘕积聚,冷癖痰饮,心腹胀满,上气咳嗽,刺风,风癫,偏风,半身不随,腰疼膝冷,气息痞塞。

用法用量合纳蒜汁、牛乳中,以铜器微火煎取1斗。每次1两,空腹以酒和服;5日以上,稍加至3两;20日觉四体安和,更加至6两。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蒜气秽浊,用以治秽浊之疾,同气相感之用。然在藜藿之人为当,若素禀清癯者用之,反伤清纯之气,良非所宜。其大蒜煎,治诸冷癖痞塞百病,用椒、姜、荜、魏、木香、菖蒲、胡、蒜之烈,以破积结;牛乳、乳酥、石蜜、戎盐佐胡桃之润,以化辛烈也。

摘录《千金》卷十七

处方16、干地黄丸

处方干地黄6分,黄耆6分,防风4分,远志4分,茯神4分,栝楼4分,子芩4分,鹿茸(炙)3分,龙骨4分(五色者),人参5分,滑石12分,石苇(汤渍1宿,刮去皮)2分,当归2分,芍药3分,蒲黄3分,甘草(炙)3分,戎盐3分,车前子8分。

制法上为末,以蜜及枣膏各半相和,煎令消散,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心神,益脾气,散客热。主心气虚热,小便赤色如浅红花汁。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后少时以粥清送下。日2-3服。稍加至15-20丸,以知为度。

注意忌忧愁在心,并勿食热食及冷水等。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延年秘录》

处方17、淋洗大黄汤

别名大黄汤

处方川大黄1两,黄连1两(去须),黄芩1两,泽兰1两,白矾1两(研),石南1两,戎盐1分(研),蛇床子3分。

制法上锉细和匀。

功能主治小儿恶疮。

用法用量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二)。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18、点眼石胆丸

处方石胆(研)1分,铜青(研)1分,硇砂(去石,研)1分,干姜(炮)1分,龙脑(研)1分,戎盐(研)1分,石决明(七孔者,刮,洗,焙,捣末)半两,乌贼鱼骨(去甲)半两,秦皮(去粗皮)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鸡舌香半两,决明子(炒)3分,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末,合和重研,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眼赤风泪出,痒烂久积,生翳息肉。

用法用量临卧纳大眦头各1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19、茯苓戎盐汤

处方茯苓半斤,白术2两,戎盐(弹丸大)1枚。

功能主治益肾健脾利湿。主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本草纲目》引作“戎盐汤”。

各家论述《沈注金匮要略》:夫湿热壅于膀胱则为淋,然伤腑未有不伤于脏者。故用白术健脾,茯苓渗湿,不使下流入肾为病;以戎盐养水软坚,而除阴火。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20、固脬丸

别名大固脬丸

处方茴香(炒)1两,桑螵蛸(炒)半两,菟丝子(拣净,酒浸1宿,乘润捣烂焙干)2两,戎盐(炒)1分,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作劳过度,肾与膀胱俱虚,不能禁固,小便滑数,日夜十数行,胫酸无力,脉微弱。遗尿不觉,小便不禁。

用法用量大固脬丸(《鸡峰》卷十)。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21、赤水玄珠

别名天雨菽

处方大生地1两,野白术1两,厚朴1两,青皮1两,杜仲1两,破故纸1两,巴戟1两,陈皮1两,茯苓1两,苁蓉1两,小茴香1两,川椒1两,戎盐1两。

制法用新汲水同入砂铛熬浓汁,滤去滓,以拣净黑大豆2升拌匀,慢火细煮,收干药汁为度,凉干,瓷器密收。

功能主治补益男女,种子,延龄。

用法用量男服21粒,女服20粒,每晨空服,淡盐汤送下,不可间断。

摘录《饲鹤亭集方》

处方22、空青散

处方空青1分,皂荚(炙,去皮子)1挺,曾青1分,铜绿1分,石膏(研)1分,戎盐半两,丹砂半分,麝香1分。

制法上药除丹砂、麝香外,为散,用湿纸三五重裹,以黄泥再裹,炭火中烧令通赤,候冷,去泥,入丹砂、麝香,研令细。

功能主治齿黑黄。

用法用量柳枝点揩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23、导药

处方戎盐1升,皂荚半两(去皮子,炙),细辛1两6铢。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青瘕。

用法用量以三角囊大如指,长3寸,贮之,内阴中,但卧。瘕当下,青如葵汁,养之如产法。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素女经》

处方24、导散

处方皂荚(炙,去子皮)1两,吴茱萸1两,当归1两,蜀椒(汗)2两,细辛(熬)3分,矾石(烧)3分,五味子3分,大黄2两,戎盐2两,干姜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脂瘕,腹中有块,致绝不复生;及未曾生

用法用量以轻绢袋如指大,长3寸,盛药令满,纳阴中,坐卧随意,勿行走,小便时去之,别换新者。

摘录《外台》卷三十四引《素女经》

处方25、白术浴汤

处方白术3两,戎盐半两,矾石半两,黄连1两,黄芩1两,细辛1两,芎藭1两,茵芋1两。

功能主治风瘙隐疹。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洗之良,1日5次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二,名见《圣济总录》卷十一

处方26、地骨皮汤

处方地骨皮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生干地黄(切)1两,戎盐(研)2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牙齿疼痛,吃物不得。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2盏,煎3-5沸,去滓,热漱冷吐。以愈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九

处方27、地黄丸

处方生干地黄(切,焙)黄耆(锉)各45克 防风(去叉)远志(去心)栝楼子 茯神(去木)黄芩(去黑心)鹿茸(酥炙,去毛)各30克 人参37.5克 石韦(去毛)当归(切,焙)各15克 赤芍药 甘草(炙)蒲黄 戎盐(研)各22.5克 车前子 滑石各60克

制法上十七味,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肾经虚损,膀胱热结,小便淋沥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以温酒或淡盐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28、胜金散

处方戎盐30克 青黛15克

制法上二味,同研匀。

功能主治治咽喉卒肿,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少许,吹人咽喉,咽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29、木香通气散

处方木香 戎盐(炒)京三棱(炮)各15克 厚朴30克(姜制)枳实(麸炒)甘草(炙)各9克 干姜(炮)蓬茂(炮)各6克

制法上八味,为末。

功能主治治寒气结瘕,腹大坚满,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生姜汤调下。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八

处方30、戎盐丸

别名加减三黄丸(《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一五)。

处方戎盐 黄芩 黄柏 大黄各75克 人参 桂心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治心火炽盛,舌上有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米汤送下,每日三次。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五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