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朝鲜崖柏仁的处方(八)

浏览

朝鲜崖柏仁(别名长白侧柏仁、柏子仁),味甘;辛;性平,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主心悸失眠;多汗遗精;肠燥便秘,小编整理出含有朝鲜崖柏仁的处方共577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421~480共60个。

处方1、甲乙归藏汤

处方真珠母8钱,龙齿2钱,柴胡1钱(醋炒),薄荷1钱,生地6钱,归身2钱,白芍1钱5分(酒炒),丹参2钱,柏子仁2钱,夜合花2钱,沉香5分,红枣10枚,夜交藤4钱(切)。

功能主治身无他苦,饮食如常,惟彻夜不寐,间日轻重,如发疟然,起伏而又延久不愈,左关独弦数,余部平平者。

摘录《医醇剩义》卷一

处方2、加味养心汤

处方茯苓2钱半,茯神2钱半,黄耆2钱半,半夏2钱半,归身2钱半,川芎2钱半,炙甘草2钱,柏子仁1钱2分,远志1钱2分,肉桂1钱2分,人参1钱2分,五味子1钱2分,枣仁1钱2分,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不寐,心肺有火,方卧即大声鼾睡,少顷即醒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羚羊角、犀角,俱磨冲服。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六

处方3、加味养心汤

处方天冬1钱5分,麦冬1钱5分,生地5钱,人参1钱,丹参2钱,龟版5钱,当归1钱5分,茯神2钱,柏子仁2钱,枣仁1钱半,远志5分,甘草4分,淡竹叶20张。

功能主治心血大亏,心阳鼓动,舌绎无津,烦躁不寐。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4、白及散

处方白及1分,细辛1分,防风1分(去芦头),柏子仁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颅骨开,肾气不成,脑髓不足;小儿年大,骨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者。

用法用量以乳汁调涂儿颅骨上,日2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5、加减神仙既济丸

处方拣参(去芦)2两,嫩鹿茸(酥炙)2两,肉苁蓉(酒洗)3两,枸杞子(酒洗)2两,茱萸(酒蒸,去核取肉)2两,怀山药2两,辽五味子2两,石菖蒲(去毛)2两,嫩黄耆(蜜炒)2两,川巴戟(水泡,去心)2两,川黄柏(酒炒)2两,知母(去毛)2两,柏子仁2两,怀熟地黄(酒蒸)2两,菟丝子(酒蒸、捣饼、晒干)2两,天门冬(去心)2两,当归(酒洗)2两,麦门冬(去心)2两,远志(甘草水泡,去心)2两,小茴香(盐酒炒)2两,白茯神(去皮木)2两,怀生地黄(酒洗)2两,川杜仲(去皮,酒炒)2两,川牛膝(去芦,酒洗)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熟枣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滋肾水,降心火,补脾土,添精补髓,益气和血,壮筋骨,润肌肤,聪明耳目,开心定智,强阴壮阳,延年益寿。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盐汤送下,或酒任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引刘春冈方

处方6、柏子仁汤

处方柏子仁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五味子10克,牡蛎20克,麻黄根10克,浮小麦15克,红枣5枚。

功能主治宁心安神,滋阴敛汗。主心肺阴虚,营虚不守,卫气不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周明道方

处方7、乌须还少丹

处方首生童子发120克(酒煮成膏)川乌 何首乌 草乌 干漆 辰砂 针砂各45克 川椒135克 阳起石60克 胡椒15克 枸杞子90克 生地黄90克(酒浸)柏子仁90克 核桃仁90克(麸炒黄色)麝香0.9克(面包煨,甘草火煨,面熟为度)

制法上药中,川乌至胡椒等九味药共为细末,与童子发膏拌匀,入阳城罐内封固,桑柴火烧,以罐红为度,埋在阴地之中,七日足取出听用,枸杞等后五味药为细末,与前药合一处,和匀。

功能主治乌须驻颜,返老还童。治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3克,好酒送下。百日后每隔三日或七日服一次。

摘录《万病回春》卷五

处方8、温精毓子丹

处方人参60克 肉桂30克 五味子30克 菟丝子90克 白术150克 黄耆240克 当归90克 远志60克 炒枣仁90克 山茱萸90克 鹿茸1对 肉苁蓉90克 破故纸90克 茯神60克 柏子仁30克 砂仁15克 肉果30克

制法上药各研为末,蜜和为丸。

功能主治温精毓子。治男子阳衰,精寒不育。

用法用量每日用酒送下30克。服一料,精变为温矣。

摘录《弘辨证录》卷十

处方9、加味草金丹

处方天门冬(酒浸,去心)2两,巴戟(去心)2两,远志(甘草水煮,去心)2两,当归(酒浸)1两,白茯苓(去皮,水澄去浮,晒)1两,泽泻(去毛)1两,生地黄(沉水者,酒浸)1两,熟地(肥者,酒浸,姜制)1两,人参(去芦)1两,车前子(炒)1两,覆盆子(去核,酒浸,晒)1两,牛膝(去苗,酒浸)1两,山药(肥大,焙)1两,赤石脂(火煅)1两,肉苁蓉(酒浸,去甲)1两,真川椒(去目,炒)1两,甘州枸杞子1两,柏子仁(焙)1两,白术(去梗,炒)1两,石菖蒲(去毛)1两,地骨皮(去心)1两,五味子(去梗)1两,菟丝子(酒煮)1两,杜仲(姜炒)1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主诸虚百损。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淡盐汤送下。

注意忌三白、烧酒。

摘录《便览》卷三

处方10、乌须固本丸

处方何首乌250克(米泔水浸三宿,竹刀刮去粗皮,切片,以黑豆1千克,滚水同泡二小时,蒸熟去豆)黄精120克(用黑豆400克同煮熟,去豆,忌铁器)生地黄60克(酒浸)熟地黄60克(酒浸)天门冬60克(去心)麦门冬60克(去心)白茯苓60克 赤茯苓60克 片术60克 人参60克 五加皮60克 巨胜子60克 柏子仁60克 核桃仁60克 松子仁60克 枸杞子6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肾阴血不足,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盐汤送下。

注意服药期间,忌葱、蒜、萝卜、豆腐、烧酒等物。戒房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二

处方11、种子奇方

处方柏子仁(去油者,好酒浸一宿,砂锅上蒸,捣烂如泥)鲜鹿茸(火燎去毛净,酥炙透。如带血者,须慢火,防其皮破血走,切片为末)各等分

制法二药捣极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弱不孕、不育。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淡盐汤送下9克。

摘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二

处方12、玉竹钩藤汤

处方丹参12克,玉竹12克,女贞子12克,生牡蛎12克,钩藤12克,竹茹12克,白芍15克,麦冬9克,茯神9克,柏子仁9克,知母9克,远志6克,石菖蒲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开窍化痰。主阴虚阳亢,肝阳化风,风痰阻窍。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斯炽方

处方13、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五味子3分,肉苁蓉1两(酒浸,刮去粗皮,炙干),柏子仁3分,牛膝3分(去苗),菟丝子1两(酒浸1宿,焙干别捣为末),远志3分(去心),石斛3分(去根,锉),薯蓣3分,防风3分(去芦头),白茯苓3分,人参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覆盆子3分,石龙芮3分,萆薢3分(锉),五加皮3分,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续断3分,石南3分,杜仲3分(去粗皮,炙令微黄,锉),沉香1两,蛇床子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除万病,久服延年。主肾劳,腰脚酸疼,肢节苦痛,目暗(目荒)(目荒),心中恍惚,夜卧多梦,觉则口干,食不得味,恒多不乐,常有恚怒,心腹胀满,四体痹疼,多吐酸水,小腹冷痛,尿有余沥,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注意忌生冷、油腻、鲤鱼。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14、茸珠丸

别名斑龙丸(《医方类聚》卷一五二引《澹寮方》)。

处方鹿茸(去皮毛,切片,酥炙,无酥则用浊酒炙)30克 鹿角胶(炒珠子)30克 鹿角霜30克 阳起石(煅,酒淬)30克 大附子(炮,去皮,脐)24克 当归(去芦、尾)24克 地黄(九蒸九焙)24克 辰砂(别研)1.5克 肉苁蓉30克 酸枣仁(去壳,捣成膏)30克 柏子仁(去壳,同酸枣仁捣膏)30克 黄耆(蜜炙)30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阳,益精血。治元阳不足,精亏血虚,形体羸瘦,阳痿早泄,头目眩晕,腰膝冷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下。即食少量糕粥压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二引《澹寮方》

处方15、酸枣仁丸

处方茯神(去木)酸枣仁(炒,去壳)远志(去心,炒)柏子仁(炒,别研)防风(去芦)各30克 生地黄(洗)枳壳(去瓤)各15克 青竹茹7.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胆有实热,不得眠睡,神思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7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16、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微炒)1两,地肤子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玄参半两,车前子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远志1两(去心,焙),青葙子1两,茺蔚子1两,蔓荆实1两,地骨皮1两,柏子仁1两,山芋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防风1两(去叉),大黄(细锉,炒令香)1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甘草(炙、锉)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眼赤痛久患,及虚热眼暗。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米饮送下。加至3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17、养血胜风汤

处方生地18克 当归6克 白芍4.5克 川芎3克 枸杞9克 五味子1.5克 枣仁4.5克 柏子仁6克 杭菊6克 桑叶3克 红枣10枚 黑芝麻9克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治血虚头痛,自觉头脑俱空,目既而弦。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18、舒安汤

处方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大生地9克,赤丹参6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安神定志。主阴虚血亏。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韩玉斌方

处方19、桑枝膏丸

处方制首乌 杞子 归身 三角胡麻 菊花炭 柏子仁 刺蒺藜

制法上药研末,用桑枝熬膏,为丸。

功能主治养血熄风,治肝血不足,虚风内动,左指胀痛引肩。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处方20、远志散

处方远志30克(去心)白术30克 肉桂45克(去皱皮)人参30克(去芦头)鳖甲45克(涂酥炙令黄,去裙襕)天门冬30克(锉去心,焙)杜仲30克(去粗皮,微炙令黄,锉)川椒30克(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30克(去苗)白茯苓30克 薯蓣30克 山茱萸30克 柏子仁30克 生干地黄30克 石斛30克(去根,锉)黄耆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虚劳。心虚劳损,羸瘦,四肢无力,心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3克,以温酒调下。空腹时服,一日二次。

注意服药期间,忌鲤鱼、苋菜。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

处方21、巴戟丸

处方巴戟1两,远志1两(去心),五味子1两,牛膝1两(去苗),熟干地黄3两,柏子仁1两,桂心1两,肉苁蓉2两(酒浸,削去皱皮,炙干),鹿茸1两半(去毛,涂酥,炙微黄),菟丝子1两半(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补骨脂1两,干漆1两(捣碎,炒令烟出)。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骨髓虚惫,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22、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

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处方23、天王补心丸

别名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卷七)。

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

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枣汤化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24、摄魂汤

处方生枣仁15克 麦冬30克 熟地30克 白芍30克 当归15克 山茱萸15克 人参30克 茯神15克 远志6克 巴戟天15克 柏子仁9克 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治心肾不交,神魂不定,幻觉自身为两。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25、天王补心丹

处方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26、肉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千)菟丝子(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薯蓣 牛膝(去苗)巴戟 杜仲(去粗皮,炙微黄)续断 白茯苓 枸杞子 五味子 蛇床子 山茱萸各30克 茯神 远志(去心)柏子仁各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劳羸瘦,阳痿,健忘,腰膝多疼。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每日二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处方27、镇心丸

处方远志 人参 茯苓 柏子仁 细辛各60克 干山药 茺蔚子 车前子各3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心热毒上攻,眼生翳障。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茶下10丸。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

处方28、紫石英天门冬丸

别名紫石英丸(《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七)。

处方紫石英 天门冬 禹余粮各120克 芜荑 乌头 苁蓉 桂心 甘草 五味子 柏子仁 石斛 人参 泽泻 远志 杜仲各60克 蜀椒 卷柏 桑寄生 石南 云母 当归 乌赋骨各30克

制法上二十二味,研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温养胞宫,滋血填精。治妇女子宫虚冷,经常流产,或素患心痛,月水都未曾来者。

用法用量用酒送服20丸,每日二服,加至40丸。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29、紫石英丸

处方紫石英60克(细研,水飞过)朱砂30克(细研,水飞过)柏子仁60克 龙骨60克 人参60克(去芦头)桑螵蛸60克(微炒)麝香15克(细研)肉苁蓉30克(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研入朱砂、石英、麝香令匀,炼蜜和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安神,温肾摄精。治虚劳,夜多异梦,失精,虚竭至甚。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温酒送下2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处方30、肉苁蓉丸

处方山茱萸30克 苁蓉60克(酒浸)楮实 枸杞 地肤子 狗脊(去毛)五味 覆盆子 菟丝子 山药 故纸(炒)远志(去心)石菖蒲 萆薢 杜仲(去皮,炒)熟地 石斛(去根)白茯苓 牛膝(酒浸)泽泻 柏子仁(炒)各30克

制法上药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元气,养精神。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三

处方31、养心汤

处方黄耆(炙)白茯苓 茯神 半夏曲 当归 川芎各15克 远志(取肉,姜汁淹,焙)辣桂 柏子仁 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 人参各7.5克 甘草(炙)12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心虚血少,惊惕不宁。

用法用量每服9克 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空腹时服。如水饮内停,怔忡心悸者,加槟榔、赤茯苓。

备注心主血而藏神。心经气血不足,无以养神,则神不安,故见惊悸不寐。治当益气养血,补心宁神,方中参、耆以补心气,芎、归以养心血,二茯、远志、柏仁、枣仁、五味以宁心安神,更用半夏曲和胃化痰以助运,辣桂辛散以制酸收,甘草调和诸药,共成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

摘录《仁斋直指》卷十一

处方32、真珠丸

别名真珠母丸(《保婴撮要》卷十)、珍珠母丸(《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真珠母(贝壳的真珠层,研如粉)22克 当归(洗,去芦,薄切,焙干后称)熟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干)各45克 人参(去芦)酸枣仁(微炒,去皮,研)柏子仁各30克 犀角(镑,为细末)茯神(去木)沉香 龙齿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

功能主治平肝镇心,养血益气。治肝阳偏亢,气血两亏,心神不宁,卧则自觉神魂离体,惊悸多魇,通夕无寐。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金银薄荷汤下,日午、夜卧各一服。

备注方中真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配伍熟地黄、当归、人参滋阴养血益气,治从培本着手;酸枣仁、柏子仁、茯神、龙齿均为安神定志之品,使之标本兼顾。至于犀角,取其镇惊安神之效,沉香用以摄纳浮阳,辰砂为衣,金、银煎汤,亦是取其镇惊安神之意。诸药合用,共奏平肝镇心,养血益气之功。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一

处方33、养心丹

处方远志(去心)21克 当归 熟地 阿胶(炒)柏子仁 酸枣仁 黄耆 茯神 龙齿 茯苓 紫石英各30克 丹砂15克(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恍惚怔忡,夜寐不宁,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枣汤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处方34、萱草忘忧汤

处方桂枝1.5克 白芍4.5克 甘草1.5克 郁金6克 合欢花6克 广皮3克 半夏3克 贝母6克 茯神6克 柏子仁6克

功能主治治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者。

用法用量上药用金针菜30克煎汤代水煎药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二

处方35、养血安神汤

处方当归身1.5克(酒洗)川芎1.5克 白芍(炒)1.5克 生地黄(酒洗)黄连各3克 陈皮1.5克 白术2.1克 茯神3克 酸枣仁2.1克(炒)柏子仁1.5克(炒)甘草(炙)1克

功能主治养心清火。治惊悸属血虚火动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6、生慧汤

处方熟地30克 山茱萸12克 远志6克 生枣仁15克 柏子仁(去油)15克 茯神9克 人参9克 菖蒲1.5克 白芥子6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心肾兼补。治健忘。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一月,自然不忘矣。

摘录《辨证录》卷四

处方37、紫石门冬丸

别名紫石英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九)。

处方紫石英 天门冬各90克 当归 芎藭 紫葳 卷柏 桂心 乌头 干地黄 牡蒙 禹余粮 石斛 辛夷各60克 人参 桑寄生 续断 细辛 厚朴 干姜 食茱萸 牡丹 牛膝各25克 柏子仁30克 薯蓣 乌贼骨 甘草各45克

制法上二十六味,研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不孕。

用法用量每次用酒送服10丸,一日三次,渐增至30丸。以腹中热为度。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处方38、泽兰汤

处方泽兰14克,香附14克,续断14克,红花2克,当归12克,柏子仁12克,赤芍12克,牛膝6克,延胡索8克。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调经。主气滞血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甜酒为引。

摘录周黎民方

处方39、柏子仁粥

处方柏子仁10~15克 粳米50~100克 蜂蜜适量

制法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蜜,稍煮一二沸即可。

功能主治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2~3天为一疗程。

摘录《粥谱》

处方40、青葙子丸

处方青葙子 甜瓜子仁 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杵为末)白蒺藜(微炒,去刺)面曲(炒令微黄)乌梅丸(微炒)棒心 蔓菁子 决明子 牡荆子 茺蔚子 枸杞子 萤火虫(微炒,去翅、足)地肤子 柏子仁各30克 川大黄30克(锉碎,微炒)蕤仁60克(汤浸,去赤皮)细辛60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肝风多泪,眼目昏暗。

用法用量每服以温酒下20丸。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处方41、加味补益养血汤

处方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山药31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砂仁12克,远志12克,柏子仁15克,炒酸枣仁25克,狗脊15克,枸杞子12克,菟丝子25克,当归15克,丹参18克。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养心和血,补肾。主心脾两虚,肾气不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惠民方

处方42、宁神汤

处方川芎3克 当归9克 炮姜1.2克 炙草1.2克 茯神3克 桃仁12个 人参6克 益智2.4克 柏子仁3克 陈皮0.9克

功能主治益气养血,宁心安神。治产后气血两虚,神魂无依,妄言妄见。

用法用量上药加大枣,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四

处方43、泽兰汤

处方泽兰6克 柏子仁 当归 白芍 熟地 牛膝 茺蔚子各4.5克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治月经不调,及室女经闭成损,鬓发焦枯,咳嗽发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44、养心延龄益寿丹

处方茯神15克 柏子仁12克(炒)丹参12克 酒白芍12克 丹皮12克 全当归15克(酒炒)川芎6克 干生地12克(酒洗)醋柴胡9克 香附米12克(炙)栀子9克(炒)酒条芩9克 陈皮9克 野于术6克(炒)枳壳12克(炒)酸枣仁12克(炒)

制法共研极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补肾滋阴,调肝理脾。治心肾俱亏,肝脾不调,身体瘦弱,心烦躁汗,夜寐不实,梦魇惊怖,腰膝酸疼,纳谷不香。

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45、十四友圆

处方熟地黄、白茯苓、白茯神(去木)、人参、酸枣仁(炒)、柏子仁(别研)、紫石英(别研)、肉桂、阿胶(蛤粉炒)、当归、黄蓍、远志(汤浸.去心.酒洒.蒸),各一两;辰砂(别研)一分,龙齿(别研)二两。

炮制上为末,同别研四味,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心肾虚,怔忪昏愦,神志不宁,睡卧不安。故经曰:脏有所伤,情有所倚,人不能知其病,则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后枣汤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6、磁石丸

处方磁石(煅,醋淬)龙齿(煅)苁蓉(酒浸)茯苓各60克 人参 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续断 赤石脂(煅,醋淬)鹿茸(酥炙)各45克 地黄(干者)90克 韭子(炒)柏子仁 丹参各37.5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精虚极,尫羸,惊悸,梦中遗泄,尿后余沥,小便白浊,甚则茎弱核微,小腹里急。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

处方47、妙应丹

别名延龄丹

处方晚蚕沙(炒)、鲤鱼鳞(烧为末)、当归(去芦)、石膏(煅.研)、泽兰(去梗)、附子(炮.去皮.脐)、木香(炮),各二两;熟干地黄(洗.酒浸.蒸.焙)、川芎、防风(去芦.叉)、芜荑(炒)、马牙硝(烧)、人参、黄蓍、川椒(微炒)、柏子仁(微炒.别研)、蝉蜕(去足.洗.焙)、白薇、槟榔(不见火),各一两;厚朴(去粗皮.姜制)、白姜(炮)、甘草(炙赤),各三两;吴茱萸(汤洗七次)、红花(炒),各半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杵数千下,圆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众病,无所不治。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血瘕块痛,绵灰酒下;催生,温酒吞细下;血劳血虚,桔梗酒下;血崩,棕榈灰酒下;血气痛,炒白姜酒下;血风,荆芥酒下;血晕闷绝,胎死腹中,胞衣不下,并用生地黄汁、童子小便、酒各一盏,煎二沸调下;常服,醋汤、温酒化下,并空心,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8、紫石英圆

处方乌贼鱼骨(烧灰)、山蓣、甘草(炙),各一两半;天门冬(去心.焙)、紫石英(研),各三两;紫葳、辛夷仁、熟干地黄、卷柏(去根)、禹馀粮(烧.醋淬七遍.研)、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川芎、牡蒙,各二两;茱萸、人参、续断、当归(去芦.微炒)、川乌(炮.去皮.脐)、牡丹皮、桑寄生、细辛(去苗)、厚朴(去粗皮.姜汁炙)、干姜(炮)、牛膝(去苗),各一两一分;柏子仁(微炒.别研)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久冷无子,及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寒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月前月后,及子脏积冷,虚羸百病,崩漏带下三十六疾,积聚症瘕,脐下冷痛,少腹急重,小便白浊。已上疾证,皆令孕育不成,以至绝嗣不孕,此药并能主疗。常服除瘀血,温子脏,令人有孕,临产易生,及生子充实无病。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或温米饮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长春酒

处方山茱萸30g 巴戟天45g 石菖蒲30g 地骨皮40g 覆盆子45g 枸杞子100g 菟丝子45g 肉苁蓉120g 柏子仁40g 五味子24g 熟地45g 山药40g 牛膝70g 杜仲70g 茯苓30g 人参10g 木香15g 川椒9g 泽泻40g 远志30g 天冬(去心)30g 麦冬(去心)30g 白酒3500ml

炮制1. 将所有药材捣成碎末;2. 装入纱布袋,放进干净的坛子里;3. 倒入白酒浸泡,加盖再放在文火上煮沸;4. 约1小时后离火,冷却后将坛子密封;5. 7天后开启,将药渣除去,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补虚损,壮筋骨,调阴阳。适于中老年因肝肾虚,气血不足而引起的腰膝酸软,体乏无力,精神萎靡,失眠健忘,食欲不振之症。

用法用量每次10~20ml,每日早晚2次,将酒温热空腹服用。

摘录《菉竹堂经验方》

处方50、预知子圆

处方枸杞子(净)、白茯苓(去皮)、黄精(蒸熟)、朱砂(研.水飞)、预知子(去皮)、石菖蒲、茯神(去木)、人参(去芦)、柏子仁、地骨皮(去土)、远志(去心)、山药,各等分。

炮制上件一十二味,捣,罗为细末,炼蜜圆,如龙眼核大,更以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心气不足,志意不定,神情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愁忧惨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异梦,寤即惊魇,或发狂眩,暴不知人,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人参汤下,不计时侯。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1、阿胶圆

处方麦门冬(去心)、丹参、贝母(炒)、防风(去芦.叉.头)、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百部根,各半两;干山药、阿胶(炒)、茯苓(去皮)、熟干地黄、五味子,各一两;远志(去心)、人参,各一分。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和圆,每两作二十四圆。

功能主治治肺虚客热,咳嗽气急,胸中烦悸,肢体倦疼,咽干口燥,渴欲饮泠,多吐涎沫,或有鲜血,肌瘦发热,减食嗜卧。又治或因叫怒,或即房劳,肺胃致伤,吐血呕血,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和滓温服,少少频呷,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2、安息活血丹

处方吴茱萸(汤浸七遍.焙干.微炒)、安息香(捣碎.入好酒研.澄去渣.银器内慢火熬成膏)、柏子仁(炒)、山茱萸(去核)、延胡索桃仁(去皮.尖.麸炒微黄色)、虎杖、当归、杜仲(去粗皮.炒)、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二十两;泽兰(叶)、干姜(炮)、肉桂(去粗皮)、艾叶(微炒)、黄蓍(去芦)、牡丹皮,各二斤半;肉苁蓉(酒浸.焙)、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令熟),各五斤。

炮制上为细末,以前安息香膏,入白面同煮作糊和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不足,下焦久寒,月事不匀,或来多不断,或过期不来,或崩中去血,或带下不止,面色痿黄,肌肉瘦瘁,肢体沉重,胸胁胀满,气力衰乏,饮食减少,一切血气虚寒,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食前以温酒下,醋汤亦得。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3、夺天丹

处方龙骨60克(酒浸三日,再用醋浸三日,火烧七次,用浸药之酒、醋淬七次)驴肾内外各1具(酒煮六小时,将龙骨研末,拌入驴肾内,再煮六小时)人参90克 当归90克 白芍97克 补骨脂60克 菟丝子60克 杜仲90克 白术150克 鹿茸1具(酒浸透,切片,再切小块)山药末炒五味子30克 熟地90克 山茱萸90克 黄耆150克 附子30克 茯苓60克 柏子仁30克 砂仁15克 地龙10条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以驴肾汁拌和。过干则加蜜,捣为丸。

功能主治主男子阴茎细小而不育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早、晚热酒送下。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54、安神生化汤

处方川芎3克 柏子仁3克 人参3~6克 当归6~9克 茯神6克 桃仁12粒 黑姜1.2克 炙草1.2克 益智仁2,4克(炒)陈皮0.9克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块痛未止,妄言妄见。

用法用量加大枣,水煎服。

摘录《傅青主女科·产后编》卷上

处方55、济火延嗣丹

处方人参90克 黄耆250克 巴戟天250克 五味子90克 黄连24克 肉桂60克 当归90克 白术150克 龙骨30克(煅)山茱萸120克 山药120克 柏子仁60克 远志60克 牡蛎30克(煅)金樱子60克 芡实120克 鹿茸1具

制法上药十七味,各研细末,混和,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心肾两补,壮阳种子。治心肾火衰,早泄不育。

用法用量每日温水送下30克,不拘时候。服1个月症状改善,2个月见效,3个月复常。

摘录《辨证录》卷十

处方56、白薇圆

处方秦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出汗)半两,白薇(去苗)、熟干地黄、当归(去芦.微炒)、姜黄,各一两七钱半;牡蒙(去苗及土)一两二钱半,禹馀粮(火煅.酒淬七遍.研)二两,人参、柏子仁(微炒)、桑寄生、附子(炮.去皮.脐)、肉桂(去粗皮)、五味子(去梗)、吴茱萸(汤浸.微炒)、石斛(去根)、甘草(炙.微赤)、牛膝(去苗.酒浸一宿.焙干)、防风(去苗.叉)、川芎,各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炼蜜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调冲任,温暖子宫。治胞络伤损,宿受风寒,久无子息,或受胎不牢,多致损堕。久服去下脏风冷,令人有子。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至五十圆,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服,才觉妊娠即住服。

注意已怀孕者尤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7、调荣通脉汤

处方天冬6克 生地15克 丹参6克 柏子仁6克 党参12克 茯神6克 白术3克 黄连1.2克(酒炒)当归6克 川断6克 牛膝6克 红枣10枚 桑枝33厘米

功能主治滋阴泻火,补血养筋。主血为火劫,不能养筋,筋急而挛,致成筋痿。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处方58、柏艾散

处方生地9克 淮山药6克 莲仁6克(去心)柏子仁(去净油)丹皮 山萸肉各5克 泽泻3克(盐水炒)生荷叶1张(干者无效)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鼻衄。

用法用量每次9克,用生艾叶捣汁100毫升冲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59、二地二冬酒

处方菟丝子120g 肉苁蓉120g 天门冬60g 麦门冬60g 白茯苓60g 枸杞子60g 五味子60g 石菖蒲30g 车前子45g 山萸肉60g 远志肉30g 柏子仁60g 覆盆子45g 地骨皮45g 牛膝60g 生地60g 熟地60g 山药60g 人参60g . 木香60g 川椒30g 泽泻30g 杜仲(姜汁炒)60g 巴戟天(去心)60g 白酒3000ml

炮制将上述24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用纱布包贮,放入干净的器皿中;倒入白酒浸泡7~12日,即可饮用。可随饮随加酒,直到味薄乃止。

功能主治补肾添精,安神定志。主治肾虚精亏,中年阳痿,老人视物昏花,神志恍惚,腰膝酸软。

用法用量每次20ml,每日早晚2次。

摘录《民间验方》

处方60、熟干地黄圆

处方熟干地黄(酒浸)、五味子(拣净)、柏子仁(微炒.别研)、川芎,各一两半;泽兰(去梗)二两一分,禹馀粮(火烧红.醋淬七遍.细研)、防风(去芦.叉)、肉苁蓉(酒浸一宿)、白茯苓(去皮)、厚朴(去粗皮.姜汁炙)、白芷、干姜(炮)、山药、细辛(去苗)、卷柏(去根),各一两;当归(去芦.酒浸.炒)、甘草(炙),各一两三分;蜀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人参、续断、蛇床子(拣净.微炒)、芜荑(炒)、杜仲(去粗皮.炙黄)、艾叶(炒),各三分;赤石脂(煅.醋淬)、石膏(煅.研飞),各二两;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白术,各一两一分;紫石英(煅.醋淬.研飞)三两。

炮制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风虚劳冷一切诸疾。或风寒邪气留滞经络,气血冷涩,不能温润肌肤;或风寒客于腹内,则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谷;或肠虚受冷,大便时泄;或子脏挟寒,久不成胎,月水不调,乍多乍少,或月前月后,或淋沥不止,或闭断不通,积聚症瘕,面体少色,饮食进退,肌肉消瘦,百节酸疼,时发寒热,渐至羸损,带漏五色,阴中冷痛,时发肿痒,月水将行,脐腹先痛,皮肤皱涩,瘾疹瘙痒,麻痹筋挛,面生僢僣,发黄脱落,目泪自出;心忪目眩;及产后劳损未复,肌瘦寒热,颜色枯黑,饮食无味,渐成蓐劳,并皆治之。温平不热无毒,常服养血补气,和顺荣卫,充实肌肤,调匀月水,长发驻颜,除风去冷,令人有子。

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圆,温酒或米饮下,空心,食前服。

注意妊娠不宜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