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草果的处方(一)

浏览

草果(别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味辛;性温,燥湿温中祛痰截疟。主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胞膈痞满;泄泻泻;下痢;疟疾,小编整理出含有草果的处方共515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二十五味珍珠丸

处方由珍珠、肉豆蔻、石灰华、草果、丁香、西红花、牛黄、麝香等药味加工制成的丸剂。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黄棕带微红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安神开窍。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2次。

规格(1)每4丸重1g(2)每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人参养胃汤

处方苍术、厚朴(姜制)、半夏(汤洗七次),各二钱。人参、茯苓、草果、藿香,各一钱。橘皮,一钱二分。炙甘草,半钱。

功能主治治外感风邪,内伤生冷。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七片,乌梅半个,煎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3、鳖甲饮子

别名鳖甲饮

处方鳖甲(醋炙)、白术、黄耆(去芦)、草果仁、槟榔、芎䓖、橘红、白芍药、甘草(炙)、厚朴(姜制,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病人形瘦,腹中结块,时发寒热,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鳖甲饮(《幼科折衷》卷上)。

各家论述《医方集解》:此足少阳、厥阴、太阴药也。久疟必由脾虚,白术补脾气,黄耆补肺气,使气足脾运,方能磨积也。川芎补肝而行血中气滞,芍药助脾而散肝经火邪,二药并和厥阴营气,营血调则阴阳和矣。槟榔下气而攻积,草果暖胃而祛寒,厚朴破血而散满,陈皮理气而消痰,甘草和中而补土。鳖甲咸平属阴,色青入肝,专能益阴补虚,消热散结,故为痎疟之君药也。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二二引《济生》

处方4、截疟闻香袋

处方常山、草果、川乌、陈皮、甘草。

制法上共研为末,将药装入绢袋之中。时时闻于鼻间,其疟自止。再将胡椒、雄黄各1钱,研末,将饭研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将1丸放于脐中,外以膏药盖之,疟即可止。

摘录《吉人集验方》下集

处方5、槿皮膏

处方川槿皮2两,白及2两,百部5钱,大枫子7钱,槟榔4钱,草乌3钱,文蛤3钱,南星2钱,草果2个,蝉蜕1钱5分,轻粉3钱,硫黄2钱,雄黄5分,麝香5厘,枯白矾5分。

制法上轻粉以下5味各为极细末,川槿皮等7味用配醋4大碗,慢火熬至1碗,滤去滓,再用慢火熬成膏,入轻粉等5味搅匀,收贮瓷瓶。

功能主治风癣。由风冷湿邪客于肌肤,搏于血气所生,初如钱大,渐渐长开,或圆或斜,有匡栏,抓搔顽痹,不知痛痒。

用法用量以穿山甲爬破癣皮搽之。

摘录《疡科选粹》卷六

处方6、鲤鱼汤

处方大鲤鱼1头,赤小豆1合,陈皮2钱(去白),小椒2钱,草果2钱。

功能主治消渴,水肿,黄疸,脚气。

用法用量入五味调和匀,煮熟。空腹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7、聚香羊肉丸

处方木香(湿纸裹,微炮,锉)半两,丁香(去梗,不见火)半两,白豆蔻(去壳)半两,红豆(炒)半两,肉豆蔻(湿纸裹,炮,锉碎)半两,胡椒(炒)半两,附子(炮裂,沸汤泡,去皮脐,锉)半两,荜茇(炒)半两,干姜(锉,炒,洗净)半两,诃子肉(炮,去核)半两,高良姜(去芦,锉碎,洗,焙)半两,陈皮(汤泡,去白,焙干)半两,草果子(去壳并皮)半两,厚朴半两(去粗皮,以生姜半两杵碎,并厚朴半两,淹1宿,炒令黄色),肉苁蓉(酒浸1宿,微炙,切片)1两,鹿茸(去皮毛,劈片,酥炙令紫黄色,洗净)1两,缩砂仁3两,精羊肉(去筋膜,净取)2斤(成片薄批,盐、酒、葱各少许淹两时辰,沸汤淖过,取出压干,研如菘脯,焙干入)。

制法上为细末,别用神曲研为细末,做熟糊,丸如梧桐子大,候干。

功能主治脾元久虚,胸膈噎塞,呕逆恶心,痰逆,腹肚疼痛,脏腑泄泻,两胁胀闷,腹内虚鸣,饮食不进,面无颜色,渐成虚羸,精神不爽,四肢乏力,口苦舌干,老人久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60粒,食前米饮、温酒任便吞下。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处方8、丹青饮

处方煨姜1两,便香附1钱,苏叶1钱,陈皮1钱,紫丹香1钱,青皮1钱,藿香1钱,乌药1钱,草果7分,槟榔7分,甘草5分,木瓜2片。

功能主治食伤。

摘录《济众新编》卷二引《黄氏经验》

处方9、露姜养胃汤

处方苍术(米甘浸1宿,晒干)1钱,厚朴(姜炒)1钱,陈皮1钱,草果1钱,半夏(姜制)1钱,人参1钱5分,茯苓1钱,藿香1钱,甘草(炙)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3-5日1发。

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黑枣1个,水煎;先以生姜4两,捣汁露1宿,次早合入煎药,通口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10、崇土散

处方白术1两(切大片,以黄土半两,水1碗,煮1响,须洗去泥,焙),丁香3钱(生用),干姜1两(黄泥裹煨,10分干),草果半两(黄泥裹,煨干,去皮),人参半两(黄泥裹煨),缩砂(连皮)2两(黄土炒少时,去皮),粉草半两(黄泥裹煨干,去土,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土虚弱,肾水无畔岸,易致腹满,腹痛,时有泄泻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沸汤调下,日3次;或用伏龙肝煎汤尤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11、常山草果饮

处方常山、草果、半夏、陈皮、厚朴、熟苍术、甘草。

功能主治食痰之疟。

用法用量饱闷作痛,加炒莱菔子;腹痛,加枳壳。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12、鳖甲乌梅丸

处方鳖甲1片(醋炙酥),川常山1两(薄酒炒褐色),乌梅肉5分,人参7分,知母(酒炒)1两5分,贝母1两5分,槟榔1两5分,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草果仁8钱。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每服70丸,温酒或生姜汤送下,1日服2次。

注意忌猪、羊、鸡诸血食。

摘录《活人心统》卷一

处方13、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苍术(米泔水泡)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制)1钱,藿香叶(净)1钱,甘草(炙)1钱,草果5分。

功能主治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主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腹痛胀满,吞酸噫气,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头痛头眩,鼻塞;及一切霍乱时气,不伏水土。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14、截疟丸

处方槟榔1两5钱,常山3两(酒浸),半夏3两,草果1两5钱,炒六曲3两,麦芽3两,桃仁3两,三棱2两,乌梅2两,莪术2两,雄黄8钱,云母石1两5钱(煅),(庶虫)虫2两,阿魏1两5钱,夜明砂8钱,鳖甲4两(醋炙)。

制法上药晒干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三阴久疟。

用法用量每服3钱,虚人2钱,小儿1钱,早晨开水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15、腹皮饮

处方紫苏、青皮、五味、桔梗、草果、甘草、陈皮、大腹皮、茯苓。

功能主治产后腹胀发浮,小水不利,气急胸闷,身热。

用法用量加姜,入盐少许,水煎服。小便不通,加滑石、木通。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16、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个,草果子1个,乌梅1个,常山、柴胡、干葛、厚朴(制)、甘草。

功能主治疟疾,不问寒热。

用法用量先锉草果子、乌梅,其余五味只以槟榔为则,作1服。常山多些,小有热多,干葛加些小,生姜1大块,擘破,用大汤盏作酒1盏半,于未发之前1日,煎取1盏半,临卧取1盏服之,留滓半盏,又添起水酒共1盏半,浸滓到天明,再煎取1盏服之,只可作1服便愈,好后却忌口2-3日方佳。如热多,则加水,寒多,则加酒。直要慢火煎,生则吐人。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17、鲫鱼羹

处方大鲫鱼1头(新鲜者,洗净,切片),小椒2钱(为末),草果1钱(为末)。

功能主治久痔,肠风,大便常有血。

用法用量用葱3茎,煮熟,入5味。空腹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18、黄雌鸡方

处方黄雌鸡1只(挦净),草果2钱,赤小豆1升。

功能主治腹中水癖,水肿。

用法用量上件同煮熟。空心食之。

摘录《饮膳正要》卷二

处方19、寸金丹

处方神曲(炒)9两,苍术(炒)1两,白芷1两,甘草1两,川芎1两,茯苓1两,防风1两,草果仁1两,前胡1两,橘皮1两,砂仁2两,羌活1两,法半夏1两,藿香1两,苏叶1两,木香1两,厚朴(制)1两,薄荷1两,香附(醋炒)1两,乌药1两,白豆蔻1两,枳壳(炒)1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每34两细末,兑朱砂1两,混合均匀,炼蜜为大丸,重2钱5分。

功能主治散寒解表,祛暑止呕。主中寒、中暑、感冒发烧,呕吐泻泄,胸满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至2丸,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20、寸金丹

处方乌药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前胡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半夏1两,木香1两,紫苏1两,薄荷1两,苍术1两,香附1两,赤茯苓1两,白芷1两,陈皮1两,枳壳两半,炙草两半,白豆蔻2两,草果仁1两。

制法上为末,另用神曲24两,多捣生姜汁拌糊为丸,以水飞朱砂2两为衣,每丸重1钱2分,阴干。

功能主治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伤寒时疫;头疼脊强,恶寒发热;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疟疾;泻痢脓血;肚痛饱胀;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伤风咳嗽,瘴气,吞酸;产后昏迷,恶露不尽;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大人服1-2丸,小儿半丸,以愈为度。男妇老幼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姜汤送下;伤寒时疫,头痛脊强,恶寒发热,葱、姜汤送下;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姜汤送下;初疟久疟,桃枝汤送下;泻痢脓血,肚痛饱胀,木香汤送下;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姜汤送下;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凉水调灌即解;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清米饮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虚劳吐血、咳嗽者勿服。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21、露星散

处方陈皮6两,苍术4两(米泔水内入生姜汁,浸1宿,晒干),甘草3两,厚朴4两(以陈壁土,生姜2片,酒1盏,和水5盏,煮令干为度,晒干),草果3两,槟榔(生用)2两,木香2两,半夏(汤泡7次)2两,缩砂仁2两,青皮2两(去瓤,锉碎,以巴豆3-4粒去皮膜,线穿定,于青皮内炒巴豆黑,去巴豆)。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5片,乌梅、枣子各2个,入酒1呷,同煎3-5沸,和滓露1宿,至天明取入,再同滓煎至7分,去滓,空心通口服,滓再煎,于未发前再煎服。热多寒少加前胡,去半夏;寒多热少加官桂、川姜去青皮;如呕吐加丁香、附子,去半夏、木香。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引戴防御方

处方22、寒热清脾饮

处方软柴胡1钱5,姜朴1钱,姜夏3钱,草果1钱5,黄芩1钱,赤苓3钱,灵仙1钱5,青皮1钱,老姜3片。

功能主治疟疾。

摘录《镐京直指》

处方23、不换金散

处方厚朴4两(去粗皮,姜汁浸1两),陈橘皮(去白)2两,甘草(炙)2两,藿香叶(去土)2两,苍术(米泔浸1宿,焙)2两,半夏(汤洗7遍,焙干为末,生姜汁搜和作饼子,炙令黄色)2两,草果子仁2两,人参(去芦头)1两半。

功能主治调阴阳,止吐利,疗寒热,截伤寒。主一切气。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24、辟瘟散

处方茅山苍术5钱,草果(去壳,煨)2钱,贯仲2钱,羌活2钱,生甘草2钱,法半夏2钱,川芎2钱,公丁香2钱,防风1钱,荆芥尾2钱,细辛1钱,枳壳2钱,皂角(去皮,刮去子)2钱,香薷1钱,豆砂1钱,石菖蒲1钱,滑石2钱,藿香2钱,熟军2钱,桔梗1钱5分,神曲1钱,前胡2钱,白芷2钱,红胡(酒炒)1钱5分,陈皮2钱,薄荷2钱,广木香2钱,梗朴2钱。

制法上为细末,绸绢节净,用好瓶收贮,勿令漏气。

功能主治伤风伤寒,憎寒壮热,头痛身痛,项痛,背强腰痛,目胀鼻塞,身重,风痰咳嗽,上呕下泻,口渴便赤,内伤饮食,外感风寒四时不正之气,霍乱转筋,痧症,瘟疫,瘴气,疠气、疟疾、赤眼、口疮、湿流毒、流注、脚气、腮肿、火喉、喉痈,喉风,喉肿,痢,热斑症,赤游。并治朱砂症,又名心经症,其病即起,初时脉息周散,牙关紧闭,手足麻木,浑身发软,闭目不语,喉肿心疼,心慌。

用法用量用本方治朱砂症,须急视前后心有红丝者,点用针刺破出血,内有红丝,随即挑出血,即好,出紫血即愈,可免事。惟此症传染甚多,顷刻不救,急宜早早备用。

摘录《应验简便良方》卷下

处方25、截疟丸

处方白术2钱,槟榔2钱,山楂(并子)2钱,常山(白酒煮干,炒紫色)2钱,草果1钱(醋煮)。

制法神曲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疟疾初期,妊娠疟疾初起。

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截疟汤”(见《胎产心法》)。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

处方26、集灵饮

处方神曲(炒)、青皮、苍术(炒)、陈皮、薄桂、白术(炒)、延胡索、黄芩、草果、半夏。

功能主治瘕癖,消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一

处方27、常山饮

处方常山、槟榔、乌梅、甘草、北柴胡、草果子各等分。

制法上(口父)咀,为末。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隔日煎,下露1宿,遇发日早晨温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28、痢圣散子

处方草果(去皮)、石菖蒲(去毛)、白茯苓、麻黄(去根节)、厚朴(姜汁炙)、独活、枳壳(麸炒)、藿香、白术、细辛(洗,去叶)、吴茱萸(去梗)、甘草(爁)、木猪苓(去皮)、苍术(浸)、良姜(去芦)、赤芍药、附子(炮,去皮脐)、藁本(去芦)、柴胡(去芦)、泽泻、防风(去芦)、半夏(煮)各等分。

制法上锉为粗散。

功能主治远年近日赤白休息痢。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薤白2条(劈碎),同煎至8分,去滓。食前温服,老人、小儿加减服食。

注意忌生冷、油腻之物。

摘录《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处方29、截疟不二饮

处方槟榔、草果、知母、贝母、陈皮、枳壳、半夏、常山、乌梅、苍术、柴胡。

功能主治疟疾已发4-5次者。

用法用量上用酒1钟,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半钟,露1宿,五更温服,滓隔宿再煎服之。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五

处方30、槟榔煎

处方槟榔5分,苍术5分,厚朴(姜制)5分,陈皮5分,草果5分,甘草1寸,生姜1块(湿纸包煨)。

功能主治山岚瘴气,寒热呕吐,腹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水2钟,加大枣3枚,煎至8分,食远热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31、常山饮

处方常山(烧酒炒)2钱,草果(煨,)1钱,槟榔1钱,知母1钱,贝母1钱,乌梅2个,姜3片,枣1枚(1方有良姜、甘草,无槟榔。1方加穿山甲、甘草)。

功能主治祛痰截疟。主疟久不巳者。

用法用量半酒半水煎,露1宿,日未出时,空心温服;滓用酒浸煎,待疟将发时,先服。

各家论述此足少阴太阴药也。古云:无痰不作疟。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槟榔下气破积,能消食引痰;阴阳不和则疟作,知母滋阴,能治阳明独胜之火;草果辛热,能治太阴独胜之寒;贝母清火散结,泻热除痰;乌梅酸敛涩收,生津退热。合为截疟之剂也。赵以德曰:知母性寒,入足阳明,治独胜之热,使退就太阴;草果温燥,治足太阴独胜之寒,使退就阳明;二经和则无阴阳交错之变,是为君药。常山主寒热疟,吐胸中痰积,是为臣药。甘草和诸药,乌梅去痰,槟榔除痰癖,破滞气,是为佐药;穿山甲穴山而居,遇水而入,则是出入阴阳,贯穿经络于荣分,以破暑结之邪,为使药也。惟脾胃有郁痰者,用之收效。

摘录《医方集解》引《局方》

处方32、常山七宝饮

处方常山1钱,草果(去壳)1钱,槟榔1钱,青皮(去瓤)1钱,厚朴(姜汁炒)1钱,知母1钱,苍术(米泔制)1钱,鳖甲1钱,乌梅1个,甘草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截疟。主壮健人疟疾。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桃脑7个,水煎,入酒少许,露1宿,临发日五更温服;午间滓再煎服。汗多,加白术,去苍术;热多,加柴胡、黄芩;寒多,加桂枝;口渴,加麦门冬、天花粉;痰多,加贝母。

摘录《回春》卷三

处方33、露宿汤

别名宿露汤、露风汤

处方杏仁7粒(去皮尖),若木疮1掌大,乌梅2个,草果1个,酸石榴皮半个,青皮2个,甘草2寸。

制法上锉散,作1剂。

功能主治风痢,纯下清血。

用法用量宿露汤(《续易简方》卷四)、露风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方中若木疮,《续易简方》作“苦木疮”;《普济方》作“椿根皮”;《杂病源流犀烛》作“樗根皮”。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34、常山饮

别名恒山

处方常山、人参(去芦)、茯苓、草果、知母、贝母、甘草、半夏曲、厚朴(姜汁制1宿,炒黄色)各等分。

功能主治一切疟疾。

用法用量恒山饮(《普济方》卷三九)。

注意忌鸡、羊、牛肉、诸般毒食。

摘录《医方大成》引张氏方(见《医方类聚》卷二四五)

处方35、截疟饮

处方恒山、草果、槟榔、柴胡、黄耆、鳖甲、甘草各等分,乌梅少许(用2个)。

功能主治诸疟疾。

用法用量上用酒1盏,煎至半盏,隔宿露至五更,复温,朝东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

处方36、调中益胃汤

处方人参2钱(如无人参,以明党参代之),苍术4钱(炒),熟地4钱,白芍3钱(酒炒),草果2钱,黄耆3钱(蜜炙),陈皮3钱,茯苓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中恶。凡人或入枯井,或入山洞,或入冷室,忽然晕倒,口目紧闭,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以人参为君,扶其元气;佐以黄耆、熟地,气血双补;苍术、草果能驱败气而扶正气;陈皮、茯苓调其中气;白芍敛阴,甘草和中。细审此方,似乎平庸,然与正气被伤之人服之,不寒不燥,最为稳妥。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37、黄汤

处方羊肉1脚子(卸成4件),草果5个,回回豆子半升(搞碎去皮)。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

用法用量上药同熬成汤,滤净,下熟回回豆子2合,香粳米1升,胡萝卜5个(切),用羊后脚肉丸肉弹儿,助枝1个(切),寸金姜黄3钱,姜末5钱,咱夫兰1钱,芫荽叶同醋调和。

摘录《饮膳正要》卷一

处方38、调胃和中汤

处方大附子(童便制)1钱5分,橘红1钱5分,苍术1钱5分,青皮1钱5分,草果1钱5分,子丁香1钱5分,半夏1钱5分。

功能主治中脘寒痰,呕吐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加生姜10片,水煎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39、丁香透膈汤

处方丁香5钱,沉香5钱,木香5钱(不见火),人参(去芦)半两,青皮(去白)1两,神曲1两,茯苓(去皮)2两,甘草(炙)2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姜汁制)2两,草果仁2两,藿香叶(去上)2两,半夏(泡7次)2两,缩砂仁(去壳)2两,白豆蔻(去壳)1两,白术(去芦,炒)1两,麦糵(炒)1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气满不快,饮食不入,胸膈痞闷,或时膨胀,腹中刺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红枣1个同煎,去滓热服。

摘录《得效》卷五

处方40、断下汤

处方罂粟壳(炙,去瓣)14个,草果1个(不去皮,炒),白术1钱,甘草(炙)半钱,茯苓1钱。

制法上为散,作1剂。

功能主治下痢赤白,无问久近长幼。

用法用量水1大碗,加生姜7片,大枣7个,煎至1大盏,分2服,空腹服。下纯赤,加黑豆27粒;白则加炮干姜1钱。

摘录《三因》卷十二

处方41、调中散

处方白芷半两,黄柏1两(炒),陈橘(去瓤)2两(炒),干姜1两(炮),青橘皮1两(麸炒去瓤),草果1两(炒,和皮用),神曲1两(炒),厚朴3两(依常法修事),甘草2两(煨),苍术4两(米洛浸1宿,锉,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消酒食。主胸膈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点;或泻痢,以生姜粥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处方42、荆芥散

处方陈皮(去白)1两,麻黄(去节)1两,香附子1两,甘草1两,荆芥穗2两,厚朴2两,草果仁3个,白芷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风温,寒热瘴疟,往来潮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43、理气丸

处方焦术、陈皮、厚朴、麦芽、半夏、槟榔、神曲、枳壳、草果、南星、木香、茯苓、甘草。

功能主治宿食,脉沉滑属壮者。

摘录《医学集成》卷一

处方44、黄耆鳖甲饮

处方鳖甲(醋炙)、草果仁、黄耆、白术、白芍药、厚朴(制)、槟榔、橘红、川芎、甘草(炙)各等分。

功能主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7片,大枣1枚,乌梅1个,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二

处方45、柴陈汤

处方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茯苓、草果、甘草。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疟疾。外感内伤,郁聚成痰,热多,头痛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三

处方46、理气丸

别名理气舒肝丸

处方蔻仁2两6钱7分,砂仁1两3钱4分,草果仁1两3钱4分,木香6钱7分,三棱6钱7分,槟榔1两,鸡内金1两3钱4分,盔沉1两3钱4分,甘草6钱7分,枳壳6钱7分,山楂6钱7分,姜夏6钱7分,白术6钱7分,乌药6钱7分,川军2两,二丑2两,神曲1两,公丁香1两,贡朴1两,贡桂1两,莪术6钱7分,青皮1两,陈皮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黄豆大,朱砂为衣。可用瓷坛贮存以免风干。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开郁导滞。主男女之气滞肝郁,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

处方47、调中散

别名调中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缩砂半两,蓬术(炮)半两,干姜(炮)半两,肉桂半两,茴香(炒)半两,草果半两,麦芽(炒)3分,益智仁3分,橘红3分,苍术(炒)2两,神曲(炒)2两,甜梗2两,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呕进食。主肠虚泄泻。

用法用量调中汤(《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直指》卷十三

处方48、槟陈饮

别名槟陈汤

处方山楂8分,青皮8分,草果8分,槟榔6分,枳实6分,半夏6分,柴胡6分,麦芽6分。

功能主治小儿因食成疟。

用法用量槟陈汤(《幼科证治大全》)。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49、大建脾散

处方荜澄茄半两,干姜半两,白豆蔻半两,丁香半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肉豆蔻1两,青皮1两,半夏(姜制1宿)1两,茴香1两,缩砂仁1两,厚朴(姜制1宿)1两,神曲1两,陈皮1两,檀香1两,草乌(炮,去皮脐尖)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草果仁2两,白术4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50、断下汤

处方茯苓1钱,白术1钱,甘草半钱,草果(连皮)1枚,大罂粟壳14枚(去筋萼,剪碎,醋浸,炒燥),木香半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分作2服,每服加生姜5片,大枣3个,大乌梅3个,食前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四

处方51、丁香透膈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陈皮6分,半夏(制)6分,厚朴(制)6分,甘草(炙)6分,藿香3分,砂仁(炒,研)3分,肉豆蔻(面包煨)3分,白豆蔻3分,丁香3分,木香3分,香附子(炒)3分,沉香3分,草果3粒,神曲(炒)5分,青皮5分,麦芽5分。

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和,恶心痰逆或呕吐,饮食不进。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8分,不拘时温服。

注意忌生冷。

摘录《医统》卷二十三

处方52、丁香透膈丹

处方槟榔2两,半夏(姜矾制)2两,木香2两,砂仁(炒,研),枳壳2两(巴豆49粒入内扎好,酒、醋煮干,去巴豆不用),橘红1两,枳实(炒)1两,白豆蔻(炒)1两,沉香1两,贝母1两,丁香5钱,硇砂3钱,草果(炒)8钱,益智仁(炒)8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梅核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6分,姜汤送下。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53、川乌散

处方大川乌、草果子、干姜、良姜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虚疟。

用法用量加大枣7个,生姜7片,水煎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二

处方54、丁香草果散

处方丁香1钱半(拣新辣者),草果3个(面裹煨,面裂为度),麦门冬半两(去心,汤洗),人参2钱,茯苓2钱半,半夏2钱(姜制),甘草2钱(炙),淡竹叶数叶。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虚发热及潮热。

用法用量分作6服,用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小儿加陈皮2钱(去瓤)。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55、腹痛丹

处方吴萸、附子、干姜、官桂、木香、陈皮、五灵脂、小茴、枳壳、乳香、草果、乌药、草朴、元胡索、胡椒。

制法晒干为细末。

功能主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温花酒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56、常山饮

处方常山、草果、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老年疟疾。

用法用量炒,嗅。不必煎食亦愈。

摘录《理瀹》

处方57、棱术饮

处方槟榔1钱,三棱1钱,蓬术1钱,草果1钱,山楂1钱5分,白芍1钱5分,麦芽1钱5分,陈皮1钱5分,砂仁1钱5分,广木香1钱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饮食凝积,结聚肠胃,并有寒邪,满腹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58、调中六神散

处方白术1分,茯苓1分,甘草1分,藿香叶1分,草果子1分,丁香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或吐或泻,脾困,不进乳食,或惊风、伤风、潮热,或喘后出汗。兼治气不匀,疳泻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紫苏米汤煎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59、丁香流气汤

处方槟榔1钱半,厚朴1钱半(制),草果1钱(炒),枳实1钱半(炒),木香1钱,青皮1钱半(炒),肉桂1钱(去皮),丁香1钱,泽泻1钱半。

功能主治气壅寒滞,腹胀便秘,脉紧。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摘录《医略六书》卷十九

处方60、截疟丹

处方灵仙2钱,吴萸2钱,官桂2钱,草果2钱,白胡椒2钱,常山2钱,川乌2钱,草乌2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疟疾。

用法用量掺膏药上,贴肚脐。约1-2日即好。

摘录《青囊立效秘方》卷一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