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干地黄的处方(五十二)

浏览

干地黄(别名生地黄、原生地、干生地),味甘;苦;微寒,滋阴清热;凉血补血。主热病烦渴;内热消渴;骨蒸劳热;温病发斑;血热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血少经闭,小编整理出含有干地黄的处方共337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3061~3120共60个。

处方1、清骨散

处方北柴胡 生地黄各60克 人参 防风 熟地黄 秦艽 赤茯苓各30克 胡黄连15克 薄荷叶23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气阴两虚,热邪内伏,五心烦热,欲成劳瘵。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

摘录《永类钤方》卷十三

处方2、滋阴健脾汤

处方当归(酒洗)3克 川芎1.5克 白芍(酒炒)2.4克 生地黄(酒洗)2.4克 人参2.1克 白术4.5克 白茯苓(去皮)陈皮(盐水洗,去白)各3克 半夏(姜制)白茯神(去皮,木)麦门冬(去心)远志(去心)各2.1克 甘草(炙)2.1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气血虚损,有痰作眩晕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早、晚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羊肉生地黄汤

处方羊肉600克 生地黄(切)30克 桂心 当归 甘草 芎藭 人参各6克 芍药9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用水4升煮肉,取2升,去肉纳药,煎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滋阴降火汤

处方生地黄(酒洗)甘草(炙)干姜(炮)各1.5克 川芎 熟地各3克 白芍药(炒)3.9克 陈皮2.1克 当归 白术各3.9克 黄柏(蜜水浸,炙)2.1克 知母(蜜水浸,拌炒)天门冬(去心、皮)各3克

功能主治治劳瘵。色欲过度,损伤精血,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咳嗽,甚则痰涎带血,倦怠无力,饮食少进,脉沉数。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3片,水煎,空腹时温服。若咳嗽甚,加桑白皮、马兜铃、瓜蒌仁各2.1克;若痰盛,加姜制半夏、贝母、瓜蒌仁各3克;若潮热盛,加桑白皮、沙参、地骨皮各2.1克;若梦遗、精滑,加牡蛎、龙骨、山茱萸各2.1克;若盗汗多,加牡蛎、酸枣仁各2.1克,浮小麦1撮;若赤白浊,加白茯苓3克,黄连0.9克(炒)。

摘录《明医杂着》卷一

处方5、复煎散

处方黄柏 黄芩 黄连 知母 生地黄各3克(酒洗)防己 山栀 羌活 黄耆 麦门冬 甘草(炙)独活 人参各1.5克 当归尾6克 陈皮 防风梢 甘草梢(生)苏木 当归身 五味子 猪苓 藁本 连翘 桔梗各3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治痈疽发背。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随证上下,食前后服。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6、养血平肝散

处方当归(酒浸)6克,炒白芍6克,香附(炒黑)6克,青皮(醋炒)2.4克,柴胡2.4克,川芎2.4克,生地黄2.4克,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血舒肝,调经止血。主肝气失调。

用法用量水煎,食前服。

摘录《济阴纲目》卷二

处方7、鲤鱼羹

处方鲜鲤鱼1头(理如食法)黄耆(锉,炒)当归(切,焙)人参 生地黄各15克 蜀椒(拣)10粒(炒)生姜7.5克 陈橘皮(汤浸,去白)7.5克 糯米30克

制法上九味,锉后八味令匀细,纳鱼腹中,用绵裹合。

功能主治治妊娠伤动,胎气不安。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煮鱼熟,去骨取肉,及取鱼腹中药同为羹,下少盐、醋,热啜汁吃。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8、滋阴降火汤

处方当归3克 川芎1.5克 白芍药(薄荷汁炒)黄芩各2.1克 生地黄(姜汁炒)黄柏(蜜水炒)知母(酒炒)各2.4克 柴胡2.1克 熟地黄2.4克 麦门冬2.4克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动,起于九泉者。

用法用量上药,加生姜1片,大枣1枚,水煎服。别以附子为末,唾津调贴涌泉穴。气虚,加人参、黄耆各2.4克;咳嗽,加阿胶、杏仁各2.1克,五味子0.9克;咯唾衄血,加牡丹皮2.4克,藕节自然汁10毫升,犀角末1.5克。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9、五泻汤

处方黄柏 知母 木通 栀子 生地黄 甘草 黑参 桔梗 黄芩 防风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五脏虚火妄动,瞳人干缺。

用法用量每服18~21克,水煎,食后服。热甚,加羚羊角、犀角、黄连。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处方10、润肺饮

处方贝母(糯米拌炒)天花粉各9克 桔梗3克 甘草1.5克 麦门冬(去心)橘红(去白)茯苓(去皮)各4.5克 知母(酒炒)2.1克 生地黄7.5克

功能主治润肺化痰。治肺有燥痰,脉涩面白,气上喘促,洒淅寒热,悲愁不乐,其痰涩而难出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必读》卷九

处方11、竹叶黄芩汤

处方竹叶(切)30克 黄芩6克 茯苓9克 甘草 麦门冬 大黄各6克 生地黄(切)15克 生姜18克 芍药12克

制法上九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精极实热,眼视无明,齿焦发落,形衰体痛,通身虚热。

用法用量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

处方12、广笔鼠粘汤

处方生地黄 浙贝母(去心,研)各9克 元参 甘草(生)各7.5克 鼠粘子(酒炒,研)花粉 射干 连翘(去心)各6克 白僵蚕(烧,研)3克

功能主治治喉癣。咽嗌千燥,初觉时痒,次生苔藓,色暗不红,燥裂疼痛,时吐臭涎,妨碍饮食。

用法用量上药加苦竹叶20片,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饥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13、竹叶黄耆汤

处方淡竹叶6克 黄耆 生地黄 麦门冬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石膏(煨)芍药 人参各3克

功能主治治气血两虚,胃火盛而作渴,以及痈疽、发背、诸疮之大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内科摘要》卷下

处方14、生血润肤饮

别名生血润燥饮(《医学六要·治法汇》卷四)。

处方川归身(酒洗)生地黄 熟地黄(酒洗)黄耆(蜜炙)各3克 天门冬4,5克 麦门冬(去心)3克 五味子9粒 片芩(去朽,酒洗)1.5克 栝楼仁1.5克 桃仁泥1.5克 酒红花0.3克 升麻0.6克

功能主治生血润肤。治燥证。皮肤拆裂,手足枯燥,搔之血出。

用法用量上细切,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如大便结燥,加麻仁、郁李仁各3克。

摘录《医学正传》卷二

处方15、旋复花汤

处方旋复花 甘草(炙)牡蛎(末)各7.5克 萎蕤 紫菀(洗去土)桔梗(锉,炒)各15克 生地黄汁 生姜汁各60毫升

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唾稠涎,身体羸瘦,喘急盗汗。

用法用量上八味,除生地黄汁、生姜汁外,均细锉。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生姜汁各少许,再煎取120毫升,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16、十神解毒汤

处方当归尾 生地黄 红花 牡丹皮 赤芍药 桔梗 木通 大腹皮 连翘 川芎

功能主治治小儿痘疹,身发壮热,腮红脸赤,毛焦色枯,及不论己出未出,燥渴欲饮,睡卧不宁,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谁绳.幼科》卷四

处方17、换肌消毒散

处方当归 生地黄 赤芍药 川芎 皂刺 土茯苓 金银花 连翘(去心)甘草(生)白芷 苦参 白鲜皮 防风

功能主治活血解毒。治因父母杨梅结毒,传染胞胎,以致初生儿无皮者。

用法用量引用灯心,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处方18、竹叶汤

处方竹叶(切)30克 地骨皮 生地黄(切)各15克 栝楼根 石膏各24克 茯神(一作茯苓)萎蕤 知母 生姜各12克 生麦门冬10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渴利虚热,引饮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2升,下大枣10枚,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普济方》卷一八○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

处方19、镇经汤

处方当归4.5克 白芍药 生地黄 黄柏各2.1克 阿胶珠 条黄芩 知母 甘草 川芎各1.5克 香附子(制)姜黄连各2.4克 白芷1克

功能主治治妇人肾水不足,相火妄动,经水先期而来,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以水400毫升,煎至28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古今医统》卷八十四

处方20、生地黄饮子

别名生地黄汤(《圣济总录》卷九)。

处方生地黄汁250毫升 竹沥250毫升 荆沥250毫升 防风15克(去芦、头)附子15克(炮裂,去皮、脐)羌活30克

制法上药锉细。

功能主治治瘫缓风,手足不遂,言语謇涩,心神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汁、沥等同煎至60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分三次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二十

处方21、五物人参饮

处方人参 甘草(炙)各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生地黄45克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小儿天行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入茅根半握,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二十

处方22、牢牙地黄散

处方藁本0.6克 生地黄 熟地黄 羌活 防己 人参各0.9克 当归身 益智仁各1.2克 香白芷 黄耆各1.5克 羊胫骨灰 吴茱萸 黄连 麻黄各3克 草豆蔻皮3.6克 升麻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脑寒痛及牙痛。

用法用量先用温水漱口,以药末擦牙。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23、生津甘露汤

别名清凉饮子(《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升麻1.2克 防风 生甘草 汉防己 生地黄各1.5克 当归身1.8克 柴胡 羌活 炙甘草 黄耆 酒知母 酒黄芩各3克 酒龙胆草 石膏 黄柏各4.5克 红花少许 桃仁5个 杏仁10个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养血润燥。治中消,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用法用量上哎咀,作为一服。用水300毫升,酒1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上

处方24、知柏天地煎

处方知母 黄柏 天门冬 生地黄

功能主治治阴虚火旺之齿痛。

用法用量同煎三至四次,冲玄武胶收膏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处方25、一绿散

处方芙蓉叶 生地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眼胞打伤,赤肿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捣烂,敷眼胞上;或研末,以鸡蛋清调敷。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26、铁笛丸

处方当归(酒洗)30克 怀熟地黄30克 怀生地黄30克 天门冬(去心,盐炒)15克 黄柏(蜜炒)30克 知母15克 麦门冬(去心,盐炒)15克 玄参9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诃子15克 阿胶(炒)15克 人乳250毫升 牛乳250毫升 乌梅肉15个 甜梨汁250毫升

制法上药除人乳、牛乳、梨汁外,均为细末,以二乳、梨汁加炼蜜拌匀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治声嘶失音。

用法用量每服,80~90丸,诃子汤下;萝卜汤亦可。

摘录《寿世保元》卷六

处方27、小蓟饮子

处方生地黄(洗)120克 小蓟根 滑石 通草 蒲黄(炒)淡竹叶 藕节 当归(去芦,酒漫)山桅子仁 甘草(炙)各1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利尿通淋。治下焦结热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28、加味败毒散

处方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当归 川芎 枳壳(去瓤)桔梗 茯苓 人参各15克 薄荷 甘草 白术 防风 荆芥 苍术(米泔水浸)赤芍 生地黄各1.5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疏风祛湿,凉血解毒。治风热客于肌肤,气滞血凝,发为瘾疹;感冒风湿,以致发斑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29、生津养血汤

处方当归3克 川芎2.4克 白芍(煨)3克 生地黄(酒洗)3克 知母1.5克 黄柏(蜜水炙)1.5克 麦门冬3克 石莲肉1.5克 天花粉2.1克 黄连2.4克 乌梅1.5克 薄荷1.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生津养血,清热止渴。治上消火盛,烦渴引饮。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

处方30、一贯煎

处方北沙参10克 麦冬10克 当归10克 生地黄30克 杞子12克 川楝子5克

功能主治滋养肝肾,疏肝理气。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嗳气吞酸,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弱。现用于胃溃疡、胃炎、慢性肝炎、肋间神经痛、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属肝肾阴虚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渣温服。口苦干燥者,加黄连。

注意有停痰积饮的息者忌服。

备注方中重用生地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为君;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柔肝为臣;更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佐、使。共奏滋阴疏肝之功。

摘录《柳州医话》

处方31、清上补下丸

处方怀生地黄(炒,锅内酒拌,蒸黑)120克 南枣(酒蒸,去核)60克 怀山药45克 白茯苓(去皮)45克 牡丹皮45克 泽泻45克 辽五味子45克 天门冬(去心)45克 枳实(麸炒)45克 贝母45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桔梗(去芦)45克 黄连(姜炒)45克 杏仁(去皮)45克 半夏(姜炒)45克 瓜蒌仁(去油)45克 枯芩(酒炒)45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肺补肾,化痰平喘。治久有哮喘,每遇寒即发,发则上气喘急,咳嗽,痰涎上壅,年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淡姜汤送下。

摘录《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32、开迷散

处方当归3克 白术(炒)3克 白芍药3克 柴胡2.4克 白茯苓2.4克 甘草(炙)2.1克 桃仁4.5克 苏木3克 远志(泡,去骨)4.5克 生地黄4.5克

制法上药锉研。

功能主治治妇人血逆心包而作癫狂,歌唱无时,踰垣上屋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用水煎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七

处方33、连蒲散

处方黄连 蒲黄(炒)各3.6克 黄芩 当归 生地黄 枳壳(麸皮炒)槐角 芍药 川芎各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肠止血。治血分有热,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酒毒,加青皮、干葛,去枳壳;湿毒,加苍术、白术。

摘录《赤水玄珠》卷九

处方34、柴胡散

处方柴胡 羌活 防风 赤芍药 桔梗 荆芥 生地黄 甘草

功能主治主眼眶湿烂,因风而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七

处方35、清上泻火汤

处方荆芥穗 川芎各0.6克 蔓荆子 当归身 苍术各0.9克 酒黄连 生地黄 藁本 生甘草各1.5克 升麻 防风各2.1克 酒黄柏 炙甘草 黄耆各3克 酒黄芩 酒知母各4.5克 羌活9克 柴胡15克 细辛少许 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治热厥头痛,得寒则止,遇热则作。

用法用量上药锉碎,分作二服。每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稍热服。

摘录《兰室秘藏》卷中

处方36、养血安神汤

处方当归身1.5克(酒洗)川芎1.5克 白芍(炒)1.5克 生地黄(酒洗)黄连各3克 陈皮1.5克 白术2.1克 茯神3克 酸枣仁2.1克(炒)柏子仁1.5克(炒)甘草(炙)1克

功能主治养心清火。治惊悸属血虚火动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水煎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四

处方37、四物消风饮

处方生地黄12克 归身 赤芍各6克 荆芥 薄荷 蝉蜕各4.5克 柴胡 川芎 黄芩各3.6克 生甘草3克

功能主治治素体血虚,风热外客,皮肤游风,瘾疹瘙痒;及劳伤冒风,身热口燥。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处方38、棕榈散

处方棕皮 蒲黄(二味俱炒黑存性)各6克 归身(酒炒)白芍(炒)川芎 生地黄 丹皮 秦艽 泽兰 杜仲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治妇女经水淋漓不止。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处方39、养荣汤

处方当归 川芎(去毛)白芍(酒炒)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远志(甘草水泡,去骨)石葛蒲(去毛)陈皮 乌药 白茯苓(去皮)枳实(麸炒)半夏(用生姜、牙皂、 白矾煎水浸二三日)南星(同上制)黄连(姜汁炒)防风 羌活 秦艽 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风中血脉,四肢不举,口不能言,及痰迷心窍,人事不省,舌强不能言语,痰涎壅盛,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上药锉作一剂,加生姜3片,竹茹1团,水煎去滓,入童便、竹沥、姜汁少许同服。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40、化阴煎

处方生地黄 熟地黄 牛膝 猪苓 泽泻 生黄柏 生知母各6克 绿豆9克 龙胆草4.5克 车前子3克

功能主治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41、养肺去痿丹

处方金银花9克 生甘草1.5克 生地黄6克 麦冬9克 紫菀1.5克 百部1.5克 百合6克 款冬花1克 贝母1克 白薇1克

功能主治治肺痿。咳嗽已久,肤黄肌瘦,毛悴色焦,膈上作痛,气息奄奄。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洞天奥旨》卷六

处方42、加减地芝丸

处方生地黄120克 天门冬(烘热,去心,另焙)枸杞子90克 甘菊60克 熟地黄120克 麦门冬(去心)山茱萸肉各90克 当归身60克 五味子30克

制法蜜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明目。治肾水不足,目能远视,不能近视。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沸汤、温酒任下。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43、泽兰汤

处方泽兰 当归 生地黄各60克 甘草45克 生姜90克 芍药30克 大枣10枚

功能主治治产后恶露不尽,腹痛不除,小腹急痛,痛引腰背,少气力。

用法用量上药七味,哎咀,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一日三次分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三

处方44、清凉膏

处方栀子仁7.5克 黄连7,5克(去须)生地黄60克 葱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

制法上药细锉。于油锅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再于锅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功能主治治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用时涂于疮面。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处方45、复寿延春丹

处方人参60克 白茯苓60克 远志(去心)牛膝(酒浸)杜仲(炒去丝)黄耆 菖蒲 当归 苍术(泔浸,去皮)甘菊花 地骨皮各30克 天麻 半夏(制)生地黄 熟地黄 益智仁 萆薢(酒浸)羌活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平肝熄风。治防治中风,左瘫右痪,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五

处方46、交感地黄煎圆

处方生地黄(净洗.研.以布裂汁留渣.以生姜汁炒地黄渣.以地黄汁炒生姜渣.,各至干.堪为末为度)、生姜(净洗.烂研.以布裂汁留渣),各二斤;延胡索(拌糯米.炒赤.去米)、当归(去苗)、琥珀(别研),各一两;蒲黄(炒香)四两。

炮制上为末,蜜圆,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前、产后眼见黑花,或即发狂,如见鬼状,胞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腹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中肿痛,心虚忪悸,夜不得眠,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崩中下血,如豚肝状,血多血少,结为症症,恍惚昏迷,四肢肿满,产前胎不安,产后血刺痛,皆治之。

用法用量当归汤化下一圆,食前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7、滋燥养荣汤

处方当归(酒洗)6克 生地黄 热地黄 白芍药 秦艽 黄芩各4.5克 防风3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治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赤水玄珠》卷二

处方48、娄金圆

处方甘菊(去土)四两,黄(去芦头)、蕈本(洗)、白僵蚕(去丝.嘴)、甘草、羌活(去苗)、麻黄(去根.节)、茯苓(去皮)、芍药、犀角(镑),各二两。白芷(洗)、南星(末.以牛胆汁和作饼.阴干)、细辛(去苗.洗.焙)、人参(去芦)、防风(去芦)、川芎,各一两半。龙脑(研)、牛黄(研)、麝香(研)、白附子(炮)、天竺黄,各一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天麻(去苗),各三两。生地黄汁五升(入蜜一两.酒二升.酥一两半.慢火熬成膏.放冷),金箔一百片(为衣)。

炮制上为细末,以地黄汁膏子搜和,每两作五十圆,以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诸风神志不定,恍惚去来,舌强语涩,心怔烦闷,口眼僻,手足曳,及风虚眩冒,头目昏痛,或旋运僵仆,涎潮搐搦,卒中急风,不省人事。小儿惊风诸,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细嚼,温酒下。若中风涎潮不语,昏塞甚者,加至三圆,用薄荷自然汁同温酒共半盏,化药灌之,常服一圆,浓煎人叁汤嚼下,薄荷汤亦得。小儿每服皂荚子大,薄荷汤化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49、犀角地黄汤

处方犀角(如无升麻代之)、生地黄、牡丹皮、芍药,各一钱半。

功能主治治血证,大便黑,衂后脉微,发狂发黄当汗下,汗内有淤血。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0、海桐皮浸酒方

处方海桐皮、五加皮、独活、天雄(炮裂.去皮脐)、石斛(去根)、桂心、防风(去芦)、当归、杜仲(去皮.炙黄)、仙灵脾、萆薢、牛膝、薏苡仁、生地黄,各二两。虎胫骨(酥炙令黄),三两。

炮制上细挫,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二斗,春夏浸七日,秋冬浸二七日。

功能主治治风毒,脚膝软弱,行立不得。

用法用量每日时时暖饮一小盏,常令熏熏,不得大醉。

注意若酒尽,旋旋添之,以药味尽即止。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1、升麻泻湿汤

处方升麻、生地黄、熟地黄、苍术、青皮、黄栢、当归,各一钱。黄蓍,一钱半。桃仁泥、槐子,各五分。甘草,六分。

功能主治治咽膈不通,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2、救苦化坚丸

处方黄耆3克 人参1克 炙甘草1.5克 真漏芦 升麻各3克 葛根1.5克 连翘3克 牡丹皮1克 当归身 生地黄 熟地黄各1克 白芍药1克 肉桂0.6克 柴胡2.4克 黍粘子1克 羌活3克 独活 防风各1.5克 昆布0.6克 京三棱(煨)0.6克 广茂(煨)1克 益智仁0.6克 大麦蘖面3克 神曲末(炒黄色)0,6克 黄连(去须)1克 黄柏(炒)1克 厚朴9克(姜制)

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捻作饼子,日晒干,捣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治瘰疬,马刀挟瘿,从耳下或耳后下颈至肩上,或入缺盆中。

用法用量每服9克,白汤下。

备注本方原名“救苦化坚汤”,今据其制剂改作“救苦化坚丸”。《济生拔粹》本作“救苦胜灵丹”。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53、草灵丹

处方生地黄1千克(细切,用酒5升夜浸昼晒,酒尽为度,焙干)鹿茸60克(酥炙黄,焙干,为末)肉苁蓉60克(酒浸七日,研为泥,焙干)牛膝30克(酒浸七日,焙干)桂心30克 蛇床子30克 菟丝子30克(酒浸七日,研为末,焙干)远志30克(去心)大枣100枚(煮熟,去皮、核,焙干)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滋养荣卫,聪耳明目,固齿黑发,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腹时用温酒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54、百合地黄汤

别名百合汤(《伤寒全生集》)。

处方百合7枚(擘)生地黄汁200毫升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治百合病,阴虚内热,神志恍惚,沉默寡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时而欲食,时而恶食,口苦,小便赤。

用法用量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

注意服后大便色黑如漆。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处方55、地黄煎丸

处方生地黄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生姜1千克(以布袋捶取汁,留滓)蒲黄120克 当归延胡索(糯米内炒赤,用米)各30克 琥珀90克

制法以生姜汁炒地黄滓,以地黄汁炒生姜滓,炒干为度;再与余药共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活血行瘀。主妇人血阻胞宫,胎动不安,下血漏血,唇青甲紫,脐腹满痛;或产后胞衣不下,恶血上攻,眼黑头眩;或产后中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以及热入血室,如见鬼状,寒热往来,或崩中下血,紫黑如豚肝。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当归汤下1丸,每日二次。

摘录《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处方56、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川芎、桂心,各一两。当归、细辛、前胡(去芦)、羌活、茵芋、生地黄、萆薢、羚羊角屑,各三分。甘草(炙赤.半两)。

炮制上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中风,身如角弓反张,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7、除热清肺汤

处方石膏9克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楼根各3克 麦门冬(去心)4.5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肺。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五

处方58、清燥汤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钱半)五味子(十四枚)黄蓍(一钱)黄连(一钱)白术(一钱)橘皮(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当归(一钱)人参(七分)生地黄(七分)麦门冬(去心.半钱)神曲(炒.半钱)猪苓(半钱)黄蘖(酒炒.半钱)甘草(半钱)泽泻(半钱)柴胡(三分)升麻(三分)

功能主治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踏肠,故寒凉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走,不正,两足欹侧,以此药主之。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59、加减润燥汤

处方当归3.6克 川芎3克 白芍(酒炒)6克 生地黄(酒炒)2.4克 熟地黄(姜汁炒)2.4克 白术(去芦)3克 白茯苓(去皮)3克 南星(姜汁炒)3克 半夏(姜汁炒)3克 陈皮(盐水洗)2.4克 桃仁(去皮)1.8克 红花(酒洗)1.2克 天麻3克 羌活1.8克 防风1.8克 黄芩(酒炒)2.4克 酸枣仁(炒)2.4克 黄柏(去皮,酒炒)0.9克 薄桂1.8克 甘草(炙)1.2克 牛膝(去芦,酒洗)2.4克

制法上锉一剂。

功能主治治中风左半身不遂,手足瘫痪及语宫费力,呵欠喷嚏,面目口眼歪斜宽弛,头目眩晕,痰火炽盛,筋骨时痛,头或痛,心悸。

用法用量水煎,入竹沥、姜汁少许,温服。手不遂,倍黄芩、薄桂;足不遂,倍黄柏、牛膝。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处方60、加减清胃汤

处方元参 连翘 生地黄 黄柏 麦冬 木通 白茯苓 天花粉 陈皮 桔梗 甘草

功能主治清胃泻火。治麻后口疮。

用法用量加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麻科活人全书》卷四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