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金荞麦的处方

浏览

金荞麦(别名赤地利、赤薛荔、金锁银开、天荞麦根、开金锁、贼骨头、透骨消、苦荞头、铁石子、野荞子、蓝养头、荞麦三七、野荞麦根、苦养麦根、荞当归、铁拳头),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疮毒;蛇虫咬伤。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痈肿癌。本文介绍了含有金荞麦的处方10个。

处方1、急支糖浆

处方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炮制以上八味,鱼腥草、枳壳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药渣与其余金荞麦等六味加水煎煮两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取适量蔗糖,加水煮沸,滤过,与上述蒸馏液、浓缩液合并,加入适量的甜叶菊苷及防腐剂,加水至规定量,混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呼吸系统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鹿茸

处方鹿茸2分(炙),石榴皮2两,干姜2分,枣核中仁7枚,赤地利1两(烧作灰)。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青、黄、白、黑、鱼脑痢,日五十行。

用法用量先食饮服方寸匕,日3夜1。若下数者,可5-6服。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张文仲方》

处方3、地榆散

处方地榆3分(锉),黄连1两(去须,微炒),柏叶3分(炙微黄),黄柏3分(微炙,锉),黄芩3分,龙骨1两,赤石脂1两,赤地利1两,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犀角屑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伤寒热毒下脓血,或如赤小豆汁,腹痛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4、赤地利汤

处方赤地利。

功能主治打扑伤。

用法用量水煎服。一方烧存性,糯米粉中停,温酒送下。

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处方5、赤地利散

处方赤地利、黄柏、石灰。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打扑伤损,青紫肿硬,数日不减者。

用法用量酽醋和匀,鸡翎扫涂。

摘录《中国接骨图说》

处方6、赤地利丸

处方赤地利2两,阿胶2两(炙令燥),赤石脂2两,当归1两半(切,焙),干姜(炮)1两半,地榆1两(炙,锉),茜根1两,木香半两,黄连(去须,炒)3两。

制法上为末,以米醋2升,入药末1两,同煎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赤白冷热下痢,腹内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7、龙骨散

处方龙骨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犀角屑3分,黄柏3分(锉),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赤地利2分,黄耆3分(锉),茜根3分,鼠尾草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痢,下赤黄色脓,心神烦热,腹内疼痛,饮食减少。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九

处方8、龙骨散

处方龙骨1两,黄连3分(去须,微炒),地榆3分(微炙,锉),黄芩3分,乌梅肉半两(微炒),赤地利3分,鼠尾花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热痢,烦闷,口干多渴,不欲乳食。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处方9、复方金荞片

处方开金锁、生干蟾、鱼腥草、百部、穿心莲

制法制成片剂。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抗痨。主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骨结核。

用法用量每服4-6片,1日4次。

摘录《中药知识手册》

处方10、肺炎Ⅱ号合剂

处方鱼腥草30g,鸭跖草30g,半枝莲30g,野荞麦根30g,虎杖根15g。

功能主治肺炎。

用法用量根据临床实践,约90%患者服药后于二天内退热,对某些抗菌素治疗无效的肺炎患者,有时也有较好的疗效。缺点是个别病人因胃肠道反应剧烈而不能耐受。

摘录《实用内科学》上册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