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茯苓的处方(一百一十)

浏览

茯苓(别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甘;淡;平,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小编整理出含有茯苓的处方共14142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541~6600共60个。

处方1、八子丸

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去粗皮)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泽泻1两,防风(去叉)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风热,补肝肾,疏气血。主风毒热眼,翳膜侵遮,不计久新,及一切内外障眼,暴发赤痛,干涩昏花。

用法用量每服20丸至30丸,茶清送下,温米饮亦得,日3次。

注意忌食葱、蒜、辣物。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处方2、加味四圣膏

处方紫河车8两,龟版胶8两,麋角胶8两,茯苓8两,天麦冬共16两,生熟地共16两,地骨皮8两。

制法先熬2地、2冬、茯苓、地骨3次,河车焙干研末,将3次药汁再熬,入2种胶、河车末收膏。

功能主治峻补精血。主消耗性慢性疾病及贫血患者(如肺结核等)。

摘录《医学碎金录》

处方3、回生丹

别名回生至宝丹、回生丸、回生保产至宝丹

处方大黄1斤(为末),苏木2两(锉,用河水5碗,煎汁3碗,去滓不用,存汁),红花3两(炒黄色,入好酒1大壶,同煮35滚,去红花不用,存汁用),黑豆3升(煮熟取汁3碗,去豆不用,只用豆汁)先将大黄末以好米醋3-4碗搅匀,以文武火熬成膏,如此2遍,次下红花酒、苏木汤、黑豆汁搅开,大黄膏入内,又熬成膏取出,如有锅粑,再焙干,入后药:当归1两,川芎1两,熟地黄1两,白茯苓(去皮)1两,苍术(米泔浸)1两,香附米1两,乌药1两,玄胡索1两,桃仁(另研)1两,蒲黄1两,牛膝(去芦)1两,白芍(酒炒)5钱,甘草5钱,陈皮5钱,木香5钱,三棱5钱,五灵脂5钱,羌活5钱,地榆5钱,山萸(酒浸,去核)5钱,人参3钱,白术(去芦)3钱,青皮(去瓤)3钱,木瓜3钱,良姜4钱,乳香1钱,没药1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大黄膏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养胎益血和子,调和阴阳,密腠理,实脏腑,破血通径,化瘀止痛。主妊妇失宜,劳复胎动,或胎漏恶露时下;脏极寒,久不成胎,痿燥不长,过期不产;日月虽满,动作无力,或致损坠;产时未至,恶露先下,胞终枯燥,致令难产;或逆痼闷乱,连日不产,子死腹中,腹上冰冷,口唇青黑,出冷沫;恶露上攻,昏闷不省,喘促汗出;及血未尽.脐腹冷痛,寒热往来;或因产劳虚损,身羸而黄,体瘦心怯,盗汗,饮食不进,渐成劳疾;妊妇胎前产后,崩漏带下;室女绝闭,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回生至宝丹(《玉案》卷五)、回生丸(《女科指掌》卷五)、回生保产至宝丹(《经验各种秘方辑要》)。本方方名,《采艾编翼》引作"宁坤丸"。《类证治裁》有楂肉,无羌活。若产后头疼,身热有汗,加桂枝末3分,生姜、葱煎汤顿化服之;若产后头疼、身热无汗,加麻黄末3分,生姜、葱煎汤,顿化服之;若产后无乳,加天花粉3分,当归尾3分、穿山甲(炙)3分,黄连3分,为末,同入酒内化开服,不拘时候,令乳母将乳头揉千余转,其乳如涌泉自出。

摘录《回春》卷六引孙奎亭方

处方4、白前汤

处方白前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生干地黄(焙)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地骨皮2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伤风咳嗽,壮热憎寒。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5、半夏茯苓汤

别名半夏散、半夏汤

处方半夏30铢,茯苓18铢,干地黄18铢,橘皮12铢,细辛12铢,人参12铢,芍药12铢,旋覆花12铢,芎藭12铢,桔梗12铢,甘草12铢,生姜30铢。

功能主治妊娠阻病,心中愦闷,空烦吐逆,恶闻食气,头眩重,四肢百节疼烦沉重,多卧少起,恶寒汗出,疲极黄瘦。

用法用量半夏散(《圣惠》卷七十五)、半夏汤(《圣济总录》卷一五四)。①方中桔梗,《医心方》卷二十二引《产经》作“泽泻”。《圣济总录》有大枣。②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茯苓半夏汤”。若病阻,积月日不得治,及服药冷热失候,病变客热烦渴,口生疮者,去橘皮、细辛,加前胡、知母各12铢;若变冷下痢者,去干地黄,入桂心12铢;若食少胃中虚,生热,大便闭塞,小便赤少者,宜加大黄18铢,去地黄,加黄芩6铢。

注意忌生冷醋滑油腻、菘菜、海藻。

各家论述1.《医方考》:是方半夏、生姜能开胃而醒脾;地黄、芍药、芎藭能养阴而益血;人参、茯苓,甘草能和中而益气;及橘皮、桔梗、旋覆、细辛皆辛甘调气之品,可以平恶逆之气而进饮食者也。或问半夏为妊娠所忌,奈何用之?余曰:昔人恐久用而燥阴液,故云忌尔;若有恶阻之证,则在所必用也,故孙真人方之圣者也,其养胎之剂,用半夏者盖五方焉。2.《千金方衍义》:方用人参鼓舞二陈之制,以运痰止呕,兼旋覆、桔梗以升散结气,芎、芍、地黄以保护荣血,用细辛者协济芎、地以升血分经脉窍隧之邪也。倘服后烦热下痢或二便闭塞,是必兼理客气,其加桂心,加大黄,当效前大黄丸及后方茯苓丸之制,庞安常言桂不伤胎,且熬令黑,则专散气而无壮火食气之患,大黄熬黑,但能泄热,而无苦寒伤中之虑,世俗每谓半夏辛散,胎未形成时,为之切禁。若妊娠肥盛多痰者,不去其痰,则胎不安。癯瘠多火者,不清其火,则胎不稳。时师咸谓黄芩、白术为安胎专药,孰知半夏、大黄、桂心有安胎妙用乎!历观《千金》诸方,每以大黄同姜、桂任补益之用,人参协消、黄佐克敌之功,不由《千金》之门,何以求应变之策耶?

摘录《千金》卷二

处方6、加味小青龙汤

处方干姜(炒黑)5分,细辛5分,麻黄5分,桂枝5分,甘草5分,白芍药1钱,五味子1钱,半夏(姜制)1钱5分,枳壳5分,桔梗5分,白茯苓8分,陈皮8分。

功能主治春初寒邪,伤肺咳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食少时稍热服。

摘录《医便》卷二

处方7、地黄汤

处方地黄10-15钱,牙皂10-15钱,木瓜10-15钱,独活10-15钱,当归10-15钱,川芎10-15钱,大黄10-15钱,黄芩10-15钱,黄连10-15钱,甘草10-15钱,土茯苓10-15钱。

功能主治杨梅疮。

用法用量方中自地黄至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霉疠新书》

处方8、杜仲汤

处方杜仲(去粗皮,炙,锉)2两,牡蛎(烧)1两半,麻黄根1两半,黄耆(锉)1两,白术(锉)1两,肉苁蓉(切,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锉)1两,芍药1两,甘草(炙,锉)半两,人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羸,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9、加味参苏饮

处方人参2分,苏叶7分,前胡1钱,小川芎7分,山楂肉8分,桔梗5分,白茯苓8分(去皮),白粉葛8分,陈皮7分,半夏3分,牛蒡子5分(拣净,炒香,研碎),甘草2分(生,去皮)。

功能主治痘疹初起发热,体气虚羸者;亦治伤感。

用法用量人参或无亦可,倘元气虚必要。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九

处方10、八珍汤

处方人参1钱,白术1钱(土炒),茯苓1钱,炙甘草3分,川芎5分,熟地1钱,当归1钱,白芍药1钱(酒炒),杜仲1钱(盐水炒),川续断1钱(酒炒)。

功能主治产后气血两虚,四肢乏力。

用法用量加大枣2枚,生姜1片,水煎服。

摘录《医彻》卷四

处方11、六君加味汤

处方党参(去芦,米炒)2钱,白术(净,炒)1钱5分,茯苓1钱5分,炮姜1钱,半夏(制)1钱5分,陈皮1钱,炙草1钱。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及过服凉药,以致饮食少思,或吞酸嗳腐,或恶心呕吐,或米谷不化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大枣2个,水煎服。如有滞,加木香、砂仁。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二

处方12、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半(汤洗7遍去滑),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赤茯苓1两,紫苏叶1两,诃黎勒皮1两半,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咽喉中如有炙脔。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13、加减六柱饮

处方人参、白茯苓、木香、肉豆蔻、诃子、益智仁、白芍药各等分。

功能主治诸病坏证,久下脓血。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二十二

处方14、地黄丸

别名九味地黄丸

处方熟地黄(洗)5钱,赤茯苓2钱,当归2钱,山茱萸(蒸,去核)2钱,川楝肉(焙)2钱,牡丹皮2钱,山药2钱,川芎2钱,使君子(煨)2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肾疳。多由乳食不调,脏腑伏热所致。凡滋味入于脾而生虫,虫大则动,侵蚀脏腑,遂使小儿心闷。若上蚀腭龈,则口疮出血,齿色紫黑;下蚀肠胃,则下痢肛烂,湿痒生疮。或以走马命名,盖齿属肾,肾气虚才受邪热。疳气直奔上焦,初作口气,名曰臭口;次第齿黑,名曰崩砂;盛则龈烂,名曰溃槽;热血逆出,名曰宣露;甚者牙齿脱落,名曰腐根,其根即腐,齿不复生矣。外证脑热脱削,手足如冰,寒热时作,滑泄肚痛,口臭干渴,牙龈生疮,爪黑面黧,身疼疮疥。

用法用量九味地黄丸(《明医指掌》卷十)。《婴童百问》有泽泻,无川芎。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一引《百一》

处方15、六君加味汤

处方党参(去芦,饭蒸)1钱5分,白术(净,炒)1钱5分,杏仁(杵)1钱5分,半夏(制)1钱5分,茯苓1钱5分,陈皮1钱,炙草7分。

功能主治外感咳嗽,久服散药未愈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2片,红枣2个,水煎服。

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一

处方16、加味归脾汤

处方人参2钱,黄耆2钱,白术(蜜炙)2钱,茯苓2钱,枣仁2钱,远志(制)1钱,当归1钱,柴胡8分,山栀仁8分,枳壳(麸炒)8分,木香(不见火)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子悬。妊娠4-5月,因脾郁而致胎气不和,逆上心胸,胀满疼痛不安者。

用法用量加龙眼肉7枚,水2钟,煎7分,空腹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17、开郁和中汤

处方人参(去芦)5分,白术(去梗,坚者)1钱,白茯苓(去皮)7分,甘草(炙)5分,香附子(童便浸,炒)8分,苍术(米泔浸,炒)7分,黄连(去须,炒)4分,川芎5分,陈皮(去白)7分,青皮(去瓤)3分,栀子仁(鲜红者,生姜汁炒)5分,柴胡(去苗)7分。

制法上锉作一服。

功能主治开郁养胃进食,消积痞,和中,益元气。

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煎至8分,去滓,食远温服。气不和,少加木香3分;饮食不化,加枳实(炒)5分、山楂肉7分。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五

处方18、加味竹茹汤

处方橘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黄连、干葛。

功能主治伤寒哕而有郁热在胃中者,及胃病痰热呕哕者。

用法用量《伤寒广要》本方用桔红二钱,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钱,竹茹一团,黄连(姜炒)一钱,葛根一钱半。心下满,加枳实;胸腹满,加枳壳、桔梗;胁满,加青皮;外有热,加柴胡;有痰嗽,加杏仁、五味。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二

处方19、化坚二陈丸

处方陈皮1钱,半夏(制)1钱,白僵蚕2两(炒),白茯苓1两5钱,甘草3钱(生),川黄连3钱。

制法上为细末,荷叶熬汤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核结于上下眼胞皮里肉外,其形大者如枣,小者如豆,推之移动,皮色如常,硬肿不疼,由湿痰气郁而成。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滚水送下。

摘录《金鉴》卷六十五

处方20、加味逍遥散

处方当归5钱,白术5钱,白芍1钱,茯苓1钱,麦冬8分,柴胡5分,砂仁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妇女月水不调,发热体倦,头疼口干,脐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21、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甘菊花3分,赤茯苓3分,人参(去芦头)3分,前胡(去芦头)3分,大腹皮半两(锉)3分,旋覆花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石膏1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痰滞在胸膈闷不散,身体壮热,头目昏沉,胃气不和,少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二

处方22、二陈竹茹汤

处方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竹茹、枳壳、桔梗。

功能主治痰凝气滞之呃逆,右脉滑大者。

摘录《伤寒大白》卷三

处方23、加味八物汤

处方阿胶、归身、人参、炙黄耆、熟地、白术、条芩、白茯苓、白芍、炙甘草。

功能主治孕妇痘疮6-7日,灌浆时用。

用法用量元米为引。

摘录《痘科金镜赋集解》卷六

处方24、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去芦头),白术3分,五味子3分,草豆蔻半两(去皮),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脾胃气虚弱,胸中满闷,气促,呕吐不能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

处方25、开郁正元散

别名消积正元散

处方白术、陈皮、青皮、香附、山楂、海粉、桔梗、茯苓、玄胡索、神曲、砂仁、麦芽、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利气行血,和脾消导。主痰饮,血气郁结,食积,气不升降,积聚胀痛。

用法用量消积正元散(《保命歌括》卷二十七)。方中青皮原脱,据《保命歌括》补。

摘录《医学入门》卷八

处方26、加减牙药麝香散

处方绿矾(枯)1两,石胆(炒)2钱,五倍子1两2钱,诃子皮4钱,何首乌4钱,龙骨4钱,藿香叶4钱,甘松4钱,白茯苓(去皮)1两,缩砂仁8钱,零陵香6钱,百药煎1两2钱,细辛2钱,生干地黄半两,青黛(研)半两,龙脑(研)半两,麝香(研)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

功能主治肾气虚弱,牙齿病而不坚固者。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用牙刷蘸药少许,刷牙齿上,合口少时后,用温水漱口吐之。

摘录《御药院方》卷九

处方27、二黄解毒汤

处方黄耆3钱,黄柏1钱,茯苓3钱,米仁3钱,红花1钱,荆芥1钱,甘草7分。

功能主治裙边疮,生妇女内外踝骨之上,极其缠绵,日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乌桕根3钱为引,水煎,内服。外搽大风膏,或用夹纸膏外贴。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处方28、二香黄连散

处方藿香1钱,厚朴1钱,半夏1钱,茯苓1钱,陈皮1钱,扁豆1钱,香薷1钱,黄连8分,泽泻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伏暑霍乱暴作,烦乱躁闷,或肚腹疼痛,冷汗自出,尺脉沉,手足冷。

用法用量水煎,加姜汁1匙,温服。呕多者,倍姜汁。

摘录《医学入门》卷四

处方29、加味四物二陈汤

处方当归、川芎、生地(酒炒)、白芍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知母、黄柏、枳壳、黄芩。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降心火,补真阴。主阴虚,自小腹下火起,冲上而喘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济阳纲目》卷三十一

处方30、龙胆丸

处方龙胆1两,熊胆(研)1分,马牙消(研)半两,朴消(研)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玄参半两,人参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柴胡(去苗)半两,当归(切,焙)半两,陈橘皮(去白,焙)半两,麝香(研)半钱,沉香半两,甘草(炙,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药除研者外,捣罗为末,共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骨热生风。

用法用量1岁1丸,温水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处方31、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1钱半,白茯苓1钱,半夏(炒)1钱,甘草3分,黄连(姜汁炒)3分,吴萸(炮,去皮)3分。

功能主治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5片,煎服。

摘录《广嗣纪要》卷十二

处方32、加味理中汤

别名加味理中饮

处方干姜4分,肉桂4分,白术1钱,人参8分,陈皮8分,茯苓8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足太阴脾经受症,脏寒,自利不渴、手足温,身无热,脉来沉而无力。

用法用量加味理中饮(《赤水玄珠》卷十八)。厥阴消渴,气上冲心,饥不欲食,食即吐蛔,腹痛大便实者,加大黄、蜜少许利之;腹濡满时减者,去甘草;呕吐,入半夏、姜汁;蜷卧沉重,利不止,少加附子;利后身体痛者,急温之,加附子;自利腹痛,入木香(磨)、姜汁,调和服之。

摘录《伤寒六书》卷四

处方33、半夏茯苓汤

处方半夏5两(洗),生姜5两,茯苓3两,旋覆花1两,陈橘皮2两,人参2两,桔梗2两,芍药2两,甘草(炙)2两,桂心1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膈心腹中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烦,或水鸣多唾,口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其脉喜沉弦细迟。

用法用量以水9升,煮取3升,分3服。欲得利者,加大黄;须微调者,用干地黄;病有先时喜水下者,加白术3两,除旋覆花;若大便不调,宜加大黄及干地黄,并用3两。

注意忌羊肉、饧、酢物、生葱、猪肉、海藻、菘菜。

摘录《外台》卷七引《小品方》

处方34、六君子煎

处方党参3钱,白术2钱,茯苓2钱,炙甘草1钱,陈皮2钱,法夏2钱(研)。

功能主治虚痰喘促。

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处方35、贝母丸

处方贝母、天南星(姜制)、人参、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7个(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咳嗽作呀呷声,小儿齁(鼻合)。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汤吞。

摘录《幼幼新书》卷十六引《玉诀》

处方36、九仙王道糕

处方莲肉(去皮心)4两,山药(炒)4两,白茯苓(去皮)4两,薏苡仁4两,大麦芽(炒)2两,白扁豆2两,芡实(去壳)2两,柿霜1两,白糖20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粳米粉5升,蒸糕晒干。

功能主治养精神,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生肌肉,除湿热。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任意食之,米汤送下。

摘录《回春》卷二

处方37、汉防己煮散

别名防己煮散

处方汉防己3两,泽漆叶3两,石苇3两,泽泻3两,白术3两,丹参3两,赤茯苓3两,橘皮3两,桑根白皮3两,通草3两,郁李仁5合,生姜10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水肿上气。

用法用量防已煮散(《外台》卷二十引《古今录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汉防己散”。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引褚澄方

处方38、加减五苓散

处方猪苓1钱,泽泻1钱,白术1钱,茯苓1钱,肉桂1钱,车前子1钱,木通1钱,枳壳1钱,槟榔1钱,甘草1钱,滑石1钱,灯心19茎。

功能主治初产,生2日艰难者。

用法用量长流水顺取煎服,连进。以生为度。

摘录《万氏女科》卷二

处方39、加减茱萸汤

处方吴茱萸1两半,枳壳半两,干姜半两,甘草半两,防风半两,细辛半两,麦门冬半两,当归(酒浸,焙)半两,茯苓半两,桂心半两,牡丹皮半两,半夏(汤浸7次)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产后肿证,脏气暴虚,外感内伤,血气留滞,或腹痛呕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食前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九

处方40、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柴胡1两(去苗),白茯苓半两,桑根白皮3分(锉),五加皮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黄耆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桂心半两,白芍药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气体虚,发歇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汪箕笺:黄耆、人参、桂心是补肺温气药,桑皮、枳壳、地骨皮是泻肺清热药,白芍、茯苓是降收之味,五加、前胡是行散之味,而乃并用之,重在气虚有火,当以分两中求之,疾苦中审之,则窍妙自得。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1、白带丸

处方当归8两,白术(炒)8两,木香1两,茯苓8两,川芎2两,甘草4两,生地8两,白芍8两,白鸡冠花4两,杞子4两,莲肉8两,益智仁2两,枣仁(炒)4两,鳖甲胶4两,龟版胶4两,白木耳4两,檀香4两,鹿角胶4两,玫瑰花2两,巴戟肉(炙)4两,吴萸(炙)4两,茜草4两,没石子2两,白矾2两,乌梅肉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3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利湿止带。主妇女湿寒白带,淋沥不止,经期腹痛,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2、加减地黄丸

处方熟地8两,山萸4两,山药4两,茯苓3两,丹皮3两,百药煎3两,五味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消渴症,夜间为甚。

用法用量口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一

处方43、加减十全汤

处方川芎1两,川当归(去芦,酒浸)1两,白芍药1两,熟干地黄(酒浸)1两,半夏(汤泡7次,焙)1两,秦艽(去芦)1两,人参(去芦)1两,白术(炒)1两,金钗石斛(酒浸)1两,甘草(炙)1两,鹿角胶(锉,麸炒成珠)1两,白茯苓(去皮)1两,黄耆(蜜炙)1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2两,银州柴胡(去芦)2两。

功能主治调营卫,壮力,退热,收虚汗,美饮食,悦颜色。主诸虚百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大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枣子1枚,入饧1块,煎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四

处方44、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汤浸7遍去滑),前胡2两(去芦头),白术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赤茯苓1两,黄芩1两半,当归3分(锉,微炒),茵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酒癖,宿食不消,胸心胀满,呕逆,不纳饮食,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45、加味参归鹿茸汤

处方上党参3钱,西当归2钱,鹿茸顶2钱,云茯苓2钱,金银花1钱5分,黑元参1钱,藁本5分,生甘草5分。

功能主治百会疽,发于巅顶正中督脉百会穴,多高大如道士冠,自侧面观之,正对耳尖者。由肾水枯涸,阳火上逆所致。

用法用量水煎服。未溃外用乌龙膏敷,溃后用丹线提清脓毒,线宜横上,不可直插。若溃后浮烂流水者,用鸡蛋白调酒药末加枯矾少许敷数日,自溃脓稠,再用浮海散盖膏。溃后脓水清稀,气血大虚,宜加黄耆3钱。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处方46、防风散

处方山药半两,白茯苓半两,白附半钱,甘草2钱,全蝎1钱,人参1钱,防风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潮热,焦啼(??)乳,欲发疮癣。

用法用量每服1钱,或半钱,钩藤同煎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一

处方47、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远志3分(去心),甘草2分(炙微赤,锉),桂心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芍药3分,防风3分(去芦头),熟干地黄1两,铁粉2两,黄耆3分(锉),麦门冬3分(去心)。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安定神志。主心脏风虚,惊悸好忘,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48、化毒丹

处方甘草3钱,桔梗5钱,玄参1两,人参3钱,茯苓2钱,薄荷5钱,青黛5钱,牙消1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小儿一切胎毒,口舌生疮肿胀,木舌、重舌,牙根肿胀。

用法用量薄荷汤化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

处方49、地黄煎丸

处方生地黄8斤(净洗晾干,捣绞取,汁),大麻仁半斤(以水研滤取汁),牛髓1斤,白蜜2斤,无灰酒5升,大枣50枚,(煮取肉,烂研),生天门冬1斤(捣绞取,汁)(上7味,同于银锅中熬成膏,入后药,末),鹿角胶5两(捣碎,炒令黄燥),石斛1两(去根,锉),覆盆子2两,酸枣仁1两(微炒),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人参2两(去芦头),附子2两(炮裂,去皮脐),牛膝1两(去,苗),白茯苓2两,五味子2两,熟干地黄3两,补骨脂3两(微炒),干漆2两(捣,碎,炒令烟出),肉桂3两(去皱皮),杜仲2两(去粗皮,炙令黄,锉),菟丝子3两(酒浸1宿,晒干,别捣罗为末)。

制法上为末,入前地黄煎汁,以慢火熬,候可丸,即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填骨髓。主骨极,肾脏劳伤,少气不足,羸瘦无力,肢节酸疼,腰脚多痛,不能久立。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午前、晚饭后以温酒化下。若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20丸。其药腊月合弥佳。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50、丙种宝月丹

处方白薇1两8钱,泽兰1两2钱,当归6钱,白芷9钱,卷柏2两,桂心1两5钱,藁本1两2钱,川芎6钱(酒洗),石膏2两,桃仁1两5钱,麦冬1两2钱,人参9钱,蜀椒1两8钱(炒出汗),茯苓1两2钱,橘皮3钱,炒车前1两8钱,蒲黄1两5钱,赤石脂6钱,紫石英3两,庵(艹闾)子2两,蛇床子6钱(炒),覆盆子1两5钱,干地黄1两8钱,泡干姜1两8钱,白龙骨1两2钱,炙远志1两2钱,太乙余粮1两2钱,北细辛1两8钱。

制法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调经种子。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色黑不多,或色淡如黄水,或经来腥臭,或经来结块如猪肝,或腰酸带下,或白淫赤带;并治痞块,症瘕,乳岩,颈疬等痼疾。

用法用量每服2小粒,空腹开水送下,日1次。病重者每日早晚各1次,亦每次2小粒,不可间断。

摘录《药庵医学丛书·论医集》

处方51、加减草宝汤

处方黄耆4两,熟干地黄(汤泡十次)1两,白茯苓1两,人参1两,当归(酒浸)1两,白术1两,半夏(汤泡七次)1两,白芍药1两,五味子1两,桂1两,甘草半两(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真气虚损,四肢劳倦,腰膝疼痛,颜色枯槁。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乌梅1个,煎至7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二二引《肘后方》

处方52、加味二陈汤

处方陈皮1钱,半夏1钱,人参1钱,茯苓1钱,黄芩1钱,川芎1钱,甘草5分,木香5分(磨汁)。

功能主治气郁痰火眩运。

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3片,煎7分,食后服。

摘录《医统》卷五十三

处方53、半夏散

处方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赤茯苓1两,诃黎勒皮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枳实半两(麸炒微黄),紫苏茎叶1两,皂荚1挺(去皮,涂酥炙令焦黄,去子),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痰饮积聚,食不消化。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一

处方54、半夏橘皮汤

处方半夏2钱,橘皮1钱,茯苓1钱,人参1钱,甘草1钱(炙),干姜1钱。

功能主治温胃散水,涤痰降气。主伏阴病,呕利止,厥回而哕,或咳逆者。

用法用量加大枣3个(擘),开水3杯煎,去滓顿服,不已再服。或加生姜8分。

各家论述方中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胃气;干姜、茯苓温胃散水;半夏、橘皮涤痰降气,故水虚相搏,痰饮塞胃,皆能已之。

摘录《医寄伏阴论》卷上

处方55、加味四制黄柏丸

处方黄柏(去皮)1斤(内4两盐酒浸,4两米泔水浸,4两童便浸,4两初生男乳浸,日晒夜露,取日精月华之气,合阴阳造化之功),知母(去毛皮,盐酒浸,晒干)1两,人参5钱,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甘草3钱,当归(酒浸)1两,川芎1两,白芍药2两5钱,熟地黄(酒拌蒸)2两5钱,山茱萸(酒浸肉)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扶寿精方》

处方56、六和汤

处方陈皮、半夏、白茯苓、甘草、黄连、厚朴、藿香、香薷、扁豆、木瓜。

功能主治长夏外夹感暑吐泻;热痢。

摘录《幼科铁镜》卷六

处方57、加减五苓汤

处方柴胡、陈皮、甘草、厚朴(炒)、山楂、白茯苓、白芍(炒)、麦芽(炒)、扁豆、猪苓。

功能主治夏秋时霍乱吐泻,有伏暑在内,面赤唇红,作渴。

用法用量原书治上症,兼服六一散。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58、白茯苓散

处方白茯苓1两,黄耆1两(锉),半夏3分(汤洗7遍,去滑),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桂心1两,白芍药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熟干地黄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不足,小腹里急,四肢少力疼痛,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59、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沙苑蒺藜。

功能主治小儿虚痨咳嗽,夜热咽痛,大便干结;或有女子经闭。小儿病中服药不当,以闭肾气耳聋者。

用法用量水煎,饿时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60、白石英酒

处方白石英5两(上好者,捣碎),磁石5两(捣碎),石斛3两(去根),萆薢1两,丹参1两,牛膝3两(去苗),杜仲1两(去粗皮,炙令黄),防风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山茱萸1两,黄耆1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羌活1两,桂心3两,羚羊角屑1两,白茯苓2两,酸枣仁1两。

制法上锉细,以绢袋盛,用酒2斗,入瓷瓶中,密封头。

功能主治风虚湿痹,脚弱筋挛,阴痿体寒,视听不明。

用法用量浸14日后,每于空心及晚食前,暖1小盏服之。其酒服5-7日后,旋添1-2升,至酒味淡薄即止。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