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藿香的处方(二)

浏览

藿香(别名土藿香、猫把、青茎薄荷、排香草、大叶薄荷、绿荷荷、川藿香、苏藿香、野藿香、猫尾巴香、猫巴虎、拉拉香、八蒿、鱼香、鸡苏、水麻叶),味辛;性微温,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小编整理出含有藿香的处方共123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61~120共60个。

处方1、藿香汤

处方藿香7分,猪苓7分,泽泻7分,茯苓1钱,半夏5分,干葛7分,花粉1钱,陈皮5分,姜连5分,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暑月湿热,上吐下泻。

用法用量小便不利,加滑石;腹痛,加白芍;暑,加香薷;虚弱,加人参、白术、茯苓、藿香、木香、干葛、炙草;久,加山药、扁豆、肉蔻;将成慢惊,加细辛2分,天麻1钱,白附8分,全蝎1个。

摘录《嵩崖尊生》卷十五

处方2、藿半散

处方黄连(姜汁炒)5钱,半夏(姜制)5钱,藿香5钱,白茯苓3钱,砂仁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酸苦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玉案》卷六

处方3、聚香饮子

处方檀香1两,木香1两,乳香1两,沉香1两,丁香(并不见火)1两,藿香叶1两,延胡索(炒去皮)半两,川乌(炮,去皮尖)半两,片子姜黄(炒)半两,桔梗(去芦,锉,炒)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4、藿薷汤

处方藿香正气散加香薷、扁豆、黄连。

功能主治伤寒头疼,憎寒壮热,或感湿气霍乱吐泻。常服除山岚瘴气,伏暑吐泻,脚转筋。

用法用量《成方切用》:藿香正气散合三味香薷饮,名藿薷汤。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苏、芷、桔梗,散寒利膈,佐之以发表邪;厚朴、大腹,行水消湿;橘皮、半夏,散逆除痰,佐之以疏里滞;苍术、甘草,益脾去湿,以转正气为臣、使也,正气通畅,则邪逆自除矣。

摘录《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5、藿苓汤

处方藿香、厚朴、白术、赤茯苓、半夏、苍术、陈皮、甘草、猪苓、泽泻、肉桂。

功能主治霍乱,内外两伤,吐泻交作。

用法用量水2钟,生姜3片,大枣2个,煎8分,不拘时候服。口渴者,去桂。

摘录《增补内经拾遗》卷三引《济世良方》

处方6、藿叶散

处方人参、黄耆、甘草、藿香、粟壳(醋制)、芍药、当归、没药、乳香、陈皮、川芎、麻黄各等分。

功能主治痈疽疮疖。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藿药散”。

摘录《袖珍》卷三

处方7、藿香散

处方藿香1分,香薷(并为末)1分,白茯苓(末)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姜汤调下,如人行3-5里进1服,连进3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七引《婴童宝鉴》

处方8、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丁香1钱,木香半两,缩砂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吐利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水5分,煎3分,通口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9、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桔梗(去芦头,炒)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炒令黄)半两,枇杷叶10片(拭去毛,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脾胃久虚,吐逆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10、藿香散

处方陈皮(去白)、厚朴、甘草(炙)、枳壳、苍术(米泔浸)、乌豆(炒、去皮)、缩砂仁、白芍药、当归、藿香叶、川芎、木瓜、百药煎、阿胶(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冷热不调,赤白五色,诸般泻痢。

用法用量用生姜茶芽蜜水煎调服。白痢,加白姜、木香;赤痢,加黄连;赤白痢,加姜黄连;血痢,加诃子肉。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七

处方11、藿香散

处方藿香叶(去土)1两,半夏曲1两,甘草(炙)1两,陈皮(去白)2两,厚朴(去粗皮,姜制)2两,人参(去芦)半两,白术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不和,吐逆,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或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12、丹青饮

处方煨姜1两,便香附1钱,苏叶1钱,陈皮1钱,紫丹香1钱,青皮1钱,藿香1钱,乌药1钱,草果7分,槟榔7分,甘草5分,木瓜2片。

功能主治食伤。

摘录《济众新编》卷二引《黄氏经验》

处方13、黑龙丸

处方雄黄1两,朱砂1两,水银1两,硫黄1两(先将后6味铺头底用),牙消1两,太一玄精石1两,黄丹1两,消1两,白矾1两,定粉1两(上为末,入瓶内,上盖头,实捺,固济口,候干,用火3-5斤,断火消半去火,取出细研后,再下次诸药),天竺黄1两,铅白霜1两,牛黄1分,生龙脑1分,乳香1分,珍珠末1分,香墨1分(上药各为细末),生犀1分(杵末),木香1两,天麻(酒浸,切片,焙干)1两,白僵蚕1两(微用酥酒拌,炒紫色),乌蛇3寸(酒浸,去皮骨,炙),藿香1两,官桂1分(刮去粗皮),麻黄(去根筋)1两,虫壳1两,半夏(姜汁煮,黄色为度,焙)1两,桑螵蛸(微用酥酒拌炒紫色)1两。

制法自木香以下为末,次用前件药一处搅拌令匀,用糯米粥为丸,如皂角大。

功能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遂,筋脉搐急,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如中风,每服1丸,嚼烂,豆淋酒送下;一切诸风,煎豆豉汤投之;如瘫痪风,1日3服,酒送下,嚼下服之。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14、集香汤

处方沉香2钱,丁香2钱,木香3钱,青木香3钱,藿香3钱,川芎3钱,赤茯苓3钱,槟榔3钱,枳壳3钱,甘草3钱,乳香钱半,麝香1字(别研)。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透其关络。主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2钱半,加生姜3片,紫苏3叶,空心煎服。

摘录《直指》卷十七

处方15、辟瘟丹

处方檀香2两,降香1两,藿香4两,乳香1两,防风1两,黄柏2两,连翘2两,砂仁壳1两,生大黄4两,苍术1两5钱,薄荷叶2两,速香2两。

制法上为末,用浓茶和丸,如核桃大,晒干。

功能主治辟瘟疫。

用法用量每日置屋内烧烟,令气透入鼻中;或以粗末,炉中烧之,更为简便。另加芸香1两共研,尤妙。

摘录《瘟疫条辨摘要》

处方16、黑神丸

处方硫黄(研)1两,丹砂(研)1两,雄黄(研)1两,水银2两(上4味同结沙子),铅丹(研)2两,消石(研)2两,定粉(研)2两,乌蛇肉1两,藿香叶1两,干蝎(去土,炒)1两,白僵蚕(炒)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天麻1两,天南星(炮,去皮)1两,白附子(炮)1两,白芷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麝香(研)1两。

制法上将前4味先结沙子,研末,次入铅丹、消石、定粉3味同炒黑色住火,次10味并用酒浸1宿,焙干,捣罗为末,与前药并后麝香合研令匀,用头醋煎膏为丸,如皂子大。

功能主治破伤中风,身体强直,口噤不开;伤寒,一切风痰。

用法用量每服1丸,伤寒,生姜、葱、酒磨下;中风,豆淋酒磨下;一切风痰,荆芥、薄荷汤磨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17、藿薷散

处方香薷4两,藿香3两,陈皮2两,扁豆2两(炒),干葛1两5钱,厚朴1两5钱,苏叶1两5钱,防风1两5钱,泽泻1两5钱,木瓜1两5钱,猪苓1两,青皮1两,砂仁5钱,甘草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霍乱。转筋吐泻,囊缩卷卧,肚腹绞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姜汤调服。

摘录《活人方》卷五

处方18、黑神丸

别名乌犀丸

处方熟干地黄(净洗)6两,赤小豆(生)6两,干姜(炮)6两,藁本(洗,去芦)6两,麻黄(锉,去节,汤去沫)6两,川芎6两,羌活(不见火)3两,甘松(洗去土)3两,当归(洗,去芦)3两,川乌(炮,去皮脐)18两,甘草(锉)18两,藿香(洗去土)半斤,香墨(烧,醋淬)半斤,草乌(炮,去皮尖)1斤,白芷12两。

制法上为细末,以水煮面糊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左瘫右痪,脚手顽麻,腰膝疼痛,走注四肢百节疼痛;妇人血风,脚手疼痛;打扑损伤。

用法用量乌犀丸(《朱氏集验方》卷一)。

摘录《局方》卷一(宝庆新增方)

处方19、藿香散

处方藿香半两,草乌头半两(炮,去皮脐),乌头1两(炮裂,去皮脐),乳香3皂子许(研)。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风客阳经,头重疼痛,及偏凑一边,绕额角痛。伤风挟痰饮,上厥头疼,偏正夹脑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字至半钱,发时服,好茶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六

处方20、露姜养胃汤

处方苍术(米甘浸1宿,晒干)1钱,厚朴(姜炒)1钱,陈皮1钱,草果1钱,半夏(姜制)1钱,人参1钱5分,茯苓1钱,藿香1钱,甘草(炙)7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3-5日1发。

用法用量加乌梅1个,黑枣1个,水煎;先以生姜4两,捣汁露1宿,次早合入煎药,通口服。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处方21、藿香乌药散

处方藿香叶半两,乌药半两,香附子(炒)半两,甘草2寸半(炙)。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水1大盏,煎至7分,温服。

摘录方出《百一》卷六,名见《普济方》卷二○一

处方22、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桂心1两,厚朴1两半(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1两,丁香半两,白豆蔻1两(去皮),人参1两(去芦头),神曲半两(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半两,香附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血风气攻脾胃,不思饮食,若食即腹胀。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23、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1两,当归(切、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木瓜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霍乱转筋,呕吐不止,闷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加水1盏,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处方24、丹平散

别名通关散、霹雳散、雷击散

处方牙皂3钱,广藿香2钱,白芷2钱,广皮2钱,贯仲2钱,薄荷2钱,生甘草黄2钱,木香2钱,桔梗2钱,半夏2钱,明雄黄2钱5分,明朱砂2钱5分,防风1钱,细辛3钱,枯矾1钱5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辟秽散寒,通窍解毒;开闭豁痰,祛风杀虫,避恶除邪。主卒患昏晕,牙关紧急,手足麻木,咽喉肿闷,心腹疼痛;感受瘟气,霍乱吐泻,喉痛心慌,闭目不语,手足麻木,发冷转筋,牙关紧闭,脉气闭塞,黑痧红痧。

用法用量通关散(《卫生鸿宝》卷一)、霹雳散(《医学集成》卷三)、雷击散(《治疔汇要》卷下)。服药后再看前后心,如有红点,用针刺破,立愈。

摘录《痧证汇要》卷一

处方25、藿香散

处方藿香、人参、茯苓、白芷、威灵仙、甘草、桔梗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和气安胎,利胸膈。主妇人妊娠,噎塞阻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6分,温服。

摘录《博济》卷三

处方26、稼穑散

处方谷芽、人参、藿香、甘草、陈皮、苍术、栀子、葶苈、豆蔻、苏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右胁痛。

用法用量内服。

摘录《证治宝鉴》卷十一

处方27、不换金丹

处方荆芥穗1两,白僵蚕(炒)1两,天麻1两,甘草1两,羌活(去芦)半两,川芎半两,白附子(生)半两,川乌头(生)半两,蝎梢(去毒,炒)半两,藿香叶半两,薄荷3两,防风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退风散热,行经和血,开发腠理。主中风口喎。

用法用量每服细嚼,茶清送下。如口喎向左,即右腮上涂之。

摘录《医学启源》卷中

处方28、藿香正气散

处方藿香1钱,砂仁1钱,厚朴1钱,茯苓1钱,紫苏1钱,陈皮1钱,白术7分,制半夏7分,桔梗7分,白芷7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憎寒壮热,胸膈满闷,口吐黄涎之类。

摘录《笔花医镜》卷一

处方29、集香散

处方白芷2钱,藿香2钱,茅香2钱,香附2钱,防风2钱,木香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痈疽溃烂。

用法用量作1剂。用水3碗煎数沸,淋洗患处。

摘录《痈疽验方》

处方30、藿香散

处方陈皮、藿香叶、厚朴(姜制)、枳壳(去瓤)、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和胃,进乳食。主小儿脏腑不调作泻,青黄黑白,乳食不消,粪中有冻如鸡子清,兼暴泻如水,其证肚痛,微热,面唇黄白。

用法用量陈米饮调紫苏汤调下。粪中有黄白冻子,木瓜并白梅去盐煎汤送下;如痢止,枣子煎调送下;慢惊或偏坠红肿内吊,紫苏汤调下,3-5服痛止。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处方31、藿香汤

处方藿香1两,生姜3两,青竹茹半两,甘草半两。

功能主治小儿毒气吐下,腹胀,逆害乳哺。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8合,每服1合,日3次。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藿香汤专取竹茹之清胃,得藿香以正气,甘草以和中,借生姜之辛散,以定霍乱。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32、集香煎

别名集香散

处方藿香叶1分,厚朴(姜制,炙)1分,丁香1分,沉香1分,木香1分,白茯苓半两,白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麝香1钱,拌匀,以水1升,蜜半斤,大枣30枚,生姜20片,于银、石器中慢火熬膏,去姜、枣不用,通风阴干。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不欲食,羸瘦。

用法用量集香散(《卫生总微》卷十)。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处方33、川乌散

处方川乌半两,草乌头半两,藿香叶半两,川芎半两,甘草半两,白芷半两,川蝎半两,雄黄6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痛,伤寒冷,打扑折碎破伤风,头面虚肿,呕逆恶心。

用法用量每服1钱,入好茶半钱,百沸汤点,趁热服之。如破伤风,每用大半钱,以葱白3寸,细嚼,滚热酒大半碗调服。甚者,如人行5里,再1服即愈。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五

处方34、藿香散

别名藿香汤、藿香饮

处方藿香1两,厚朴1两(去粗皮,姜汁炙令香熟),甘草3分(炙),官桂半两(去粗皮),青皮3分(汤去瓤,细切,麸炒)3分,干姜1两(炮),枇杷叶1分(炙去毛)。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食,进饮食,化冷痰。主霍乱。脾胃气虚弱,呕吐不食;脾胃虚寒,痰盛,呕吐不止,饮食不化。

用法用量藿香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五)、藿香饮(《圣济总录》卷六十三)。

摘录《博济》卷二

处方35、黑龙丸

处方芎䓖3钱,大黄1分,甘草(炙)1两,益智(去皮)4钱,藿香叶4钱,栀子6钱,防风(去叉)半钱,雄黄2钱,雌黄2钱,麝香半钱匕,腻粉5钱匕,水银1分(为沙子),乳香半分。

制法上药除研外,为末,先将水银、腻粉、乳香同研,入诸药研细匀,水浸炊饼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诸恶疮肿。

用法用量每服5丸,嚼破,茶酒送下。此药一半作丸子,一半作散子,每服酒调散子1字,送下丸子。若妇人吹乳,用散子半钱,蜗牛7枚,热瓦上煿煞,令去壳黄色,入龙脑、麝香各少许同研,酒调下,合面卧;若治头面腋下赤瘤子,以2药相间服之,半月软烂自破,出尽恶毒后,以膏药贴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二

处方36、藿香汤

别名金四、四号否象方

处方藿香4分,香附4分,薄荷7分,枳壳1钱,山楂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痧有因于秽气者。

用法用量金四(《痧症全书》卷下)、四号否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痧症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有玄胡索一钱。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

处方37、藿香半夏丸

处方藿香1钱,半夏2钱,红豆1钱,干生姜半钱,诃子皮2钱,乌梅肉2钱,干姜1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长夏湿热胃困。长夏5-6月,湿热蒸炊,人多困倦,胸满短气,支节疼痛,气高而喘,烦热,大便或泄而黄,或如白泔,或渴或不渴,膨闷不欲食,或气短不能言,小便多而黄。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十四

处方38、不换金正气散

处方厚朴(姜炒)1钱,苍术(米泔水泡)1钱,陈皮(去白)1钱,半夏(制)1钱,藿香叶(净)1钱,甘草(炙)1钱,草果5分。

功能主治和脾胃,止吐泻,温中,下痰饮。主一切山岚瘴气,八般疟疾,四时伤寒,五种膈气,腹痛胀满,吞酸噫气,噎塞干呕,恶心;内受寒湿,外感风邪,头痛头眩,鼻塞;及一切霍乱时气,不伏水土。

用法用量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医统》卷七十六

处方39、蠲秽散

处方苍术8钱,白芷3钱,细辛3钱,藿香5钱,降香5钱,菖蒲3钱,桔梗3钱,青木香5钱,川芎3钱,薄荷3钱,佛手5钱,真檀香4两(另研末)。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外逐秽恶风湿之气,内除脏腑气血之浊。清醒脑、宽胸腹。助精神。主山岚瘴气,瘟疫时邪,煤熏毙命,炭气伤人。

用法用量分为5份,以5分之1加檀香末1钱和匀,以备内服,其余4/5药末,合檀香末3两9钱,和匀燃烧。每天不拘时候,将此散一撮置于香炉内燃着,烟透入鼻,自有效验。倘遇煤熏之人,先以红灵丹等取嚏,内用白开水冲服此散3钱,即可回生。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卷中

处方40、葛花汤

处方葛根面、小豆花、藿香叶、白豆蔻、益智仁、缩砂仁、香附子、车前子、葛花、葛蕊、白檀、木香、丁香、沉香、橙皮、陈皮、姜屑、官桂、白术、泽泻、茯苓、人参、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汤点服,酒调亦得;或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之。

功能主治上下分消酒湿。主伤酒。

用法用量服毕,但鼻准微汗,即解。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一

处方41、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1两,当归1两,人参1两,五味子1两,白术1两半,赤茯苓1两半,黄耆1两半,木瓜2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腹痛转筋,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1方用姜煎。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处方42、藿香散

处方藿香叶1分,人参1分,白茯苓1分,丁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乳食不调,时作身热,或吐或泻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1大钱,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若伤风热,加生姜1片;作惊,加羌活、防风各半寸;有痰逆,加汤洗半夏1片,生姜3片,煎如前。

摘录《百一》卷十九

处方43、藿香温胃散

别名藿香温胃饮

处方当归3钱,白术3钱,姜炭4分,陈皮4分,藿香4分,厚朴8分,人参1钱,炙甘草3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产后血痛已除,劳伤气血,脏腑虚损,不能运化食物,及冷风相乘,以致阴阳升降不顺,乱于肠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吐下泻,名曰霍乱。

用法用量藿香温胃饮(《盘珠集》卷下)。《盘珠集》有丁香。手足逆冷,加附子3分。

摘录《胎产秘书》卷下

处方44、藿香汤

处方藿香叶2两,白术2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中顺气,消痰利膈。主气逆上盛,头目昏眩,不思饮食,时发恶心,或作中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45、藿香散

处方藿香3分,香薷3分,白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葛根(锉)3分,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3分,人参(去芦头)3分,桂心半两,芦根1两(锉),白豆蔻半两(去皮),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产后霍乱吐利,烦渴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入生姜半分,竹叶3-7片,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46、藿香煮散

处方藿香叶1两,木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肉豆蔻(去壳)1两,诃黎勒皮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草豆蔻(去皮)1两,麦糵(炒)1两,陈曲(炒)1两,干姜(炮)半两,高良姜(锉,炒)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久积聚,宿滞不消,或翻胃吐逆,恶心干哕;及脾寒疾;水泻及肠风脏毒。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生姜1块拍破,同煎至7分,入盐1捻,热服。水泻及肠风脏毒,热陈米饮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47、藿香托里散

处方藿香2钱半,连翘2钱半,升麻2钱半,葛根2钱半,甘草2钱半,栀子2钱半,木通2钱半,当归2钱半,牛蒡子2钱半,白僵蚕2钱半,黄耆5钱,茵陈5钱,大黄(煨)5钱。

制法上为粗末,分作4服。

功能主治诸恶疮肿痛,已发未发皆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水1大碗,煎至7分,入酒1盏,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必用全书》

处方48、藿香正气汤

处方大腹皮3钱,紫苏2钱,藿香2钱,甘草1钱,桔梗2钱,陈皮2钱,茯苓2钱,苍术2钱(炒),川朴2钱(捣),法夏2钱(研),白芷2钱,乌梅肉5个。

功能主治霍乱之重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门八法》卷二

处方49、藿香散

处方厚朴1两,藿香叶1两,生姜1两,陈橘皮1两,半夏1两,甘草1两。

制法上同杵令烂,焙干为末。

功能主治疟吐下之后。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鸡峰》卷十四

处方50、藿香托里散

处方藿香2钱半,连翘2钱半,山栀仁2钱半,川当归(酒洗)2钱半,木通(去节)2钱半,芍药2钱半,僵蚕(去丝)2钱半,甘草2钱半,大黄(生用)5钱,茵陈5钱,黄耆(生用)5钱,贝母5钱。

功能主治解毒,正气理虚,祛风除烦,排脓活血,定痛消肿。主诸肿毒痈疽,已溃未溃者;及疔疮流注遍身,并内外一切黄证,恶心呕逆,憎寒壮热,昼夜疼痛。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酒水各大半盏,煎8分,病在上,食后温服;病在下,食前温服。

摘录《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51、赐方五香汤

处方木香3两,沉香3两,滴乳香(别研)3两,藿香叶(去土)3两,吴茱萸(汤洗7次)3两,麝香1两(别研)。

功能主治积寒攻冲,腹胁疼痛。

用法用量上药除乳香、麝香外、(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2升,去滓,入二香煎令再沸,分3次服,不拘时候。寒热头痛,加升麻、独活;四肢不举,无力,口干,加桑寄生、连翘;两胁胀痛,加射干、大黄;小便不利,加通草。其大黄看虚实加减。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52、丁香散

处方丁香1两,藿香(去土)1两,枇杷叶(去毛,炙)1两。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小儿霍乱,吐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1盏,生姜半钱,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引《海上名方》

处方53、藿香汤

处方杜藿香1钱半,制香附1钱半,小青皮1钱半,生枳壳1钱,苏薄荷1钱,青连翘1钱。

功能主治理气辟秽。主痧因气郁者。

用法用量略煎数沸,稍冷服。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4、藿香左金汤

处方杜藿香3钱,吴茱萸2分,小川连6分,新会皮2钱,姜半夏1钱半,炒枳壳1钱半,炒车前1钱半,赤苓3钱,细木通1钱,建泽泻2钱,猪苓1钱半,六一散4钱(包煎)。

功能主治热霍乱。上吐黄水,或呕酸水,暴注下迫,泻出稠粘,心烦口渴,胸闷腹痛,溺赤短热,脉多弦急,舌苔黄腻,或黄多白少。

用法用量先用鲜括淡竹茹5钱,炒香鲜枇杷叶1两,并井、河水各1碗,煎至1碗,分2次服。

注意服后毋多饮茶,多饮茶则连药吐出,不得药力矣,切宜忍耐。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

处方55、藿香平胃散

处方藿香1钱,厚朴(姜制)1钱,苍术1钱5分,陈皮1钱,甘草(炙)3分,砂仁5分(研),神曲5分(炒)。

制法上细切,作1服。

功能主治内伤饮食,填塞太阴,呕吐不已。

用法用量加生姜5片,大枣1个,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医学正传》卷三引李东垣方

处方56、藿香汤

处方藿香(去梗)2钱,草豆蔻(去皮)1分,阿魏1钱(用作面饼,焙干),木香1分,人参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炒)1分,干姜(炮制)1钱,甘草(炙)1分,诃黎勒(炮,去核)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膈气,痰结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处方57、救苦丹

处方藿香叶1两,甘草3钱,滑石2两,苏叶1两,半夏5钱,重楼1两,枳壳1两,台麝5分,茅苍术5钱,青蒿子1两半,陈皮5钱,青皮1两,明雄黄2钱,川贝母5钱,紫厚朴8钱,神曲8钱。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为小丸,朱砂为衣,上光,每4丸7分重。

功能主治止吐泻,解瘟疫。主时疫疠气,中暑中毒,霍乱吐泻,烦闷痧胀,胸腹疼痛,宿食停饮,伤风感冒,痧疹不出,肚腹剧痛,水土不服。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4丸,小儿酌减,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58、藿香散

处方藿香1两,白附子半两(炮裂),零陵香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甘松香1两,川乌头半两(炮,去皮脐),牛黄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与牛黄、麝香同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中风,头昏,皮肤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热葱酒调下,日3服,夜1服。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59、藿香汤

处方藿香、紫厚朴(姜制)、茯苓、木瓜、车前子(焙,研)2钱,泽泻1钱,枳壳1钱,广皮1钱,葛根1钱。

功能主治霍乱,吐利交作。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有食,加砂仁末1钱;烦渴,去藿香,加紫苏1钱;面食,入莱菔子1钱;着气,入青皮7分,木香3分。

注意切戒米饮,直待痛止觉饥,方可与之。

摘录《医彻》卷二

处方60、藿香养胃汤

别名养胃汤

处方藿香半两,白术半两,白茯苓半两,神曲(炒)半两,乌药(去木)半两,缩砂仁半两,薏苡仁(炒)半两,半夏曲半两,人参半两,荜澄茄3钱半,甘草(炙)3钱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胃虚不食,四肢痿弱,行立不能,皆由阳明虚,宗筋无所养,遂成痿躄。阳明经虚,不荣肌肉,阴中生疮不愈。

用法用量养胃汤(《嵩崖尊生》卷十三)。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胃虚气滞,挟寒湿下注阴中,经久不化,故阴内生疮不愈焉,霍香温中开胃,人参补气扶元,白术健脾燥湿,夏曲燥湿醒脾,茯苓渗湿气,神曲消滞气,乌药散浊气,荜拨温寒气,米仁健脾渗湿气,甘草和胃温中气,砂仁醒脾调胃气,姜、枣调和营气以振血气也。水煎温服,使脾胃调和则寒湿自化,而子室肃清,何阴内生疮之足患哉。

摘录《三因》卷九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