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黄芩的处方(八十五)

浏览

黄芩(别名腐肠、黄文、妒妇、虹胜、经芩、印头、内虚、空肠、子芩、宿芩、条芩、元芩、土金茶根、山茶根、黄金条根),味苦;性寒,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主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小编整理出含有黄芩的处方共528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5041~5100共60个。

处方1、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半两,前胡3分(去芦头),白鲜皮1两,瞿麦1两,子芩半两,栀子仁半两,滑石2两,川升麻3分,木通1两半(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有时寒热,四肢沉重,口不知味,胸中哕塞,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六

处方2、狂证夺命丹

处方釜底墨1两,灶突墨1两,梁上倒挂尘1两,青子芩1两,小麦奴1两,寒水石1两,麻黄1两,川连1两5钱,雄精3钱,辰砂2钱,西牛黄1钱半,珍珠粉1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1钱,晒干蜡匮。

功能主治伤寒发狂,热结胸,口噤不能言,阳毒狂言不得汗,温热病狂妄不得汗,热毒壅闭,精神将竭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精神将竭者,以人参、竹沥饮调下。寻常以新汲水1盏,研1丸放水中,令化尽服之。若病人欲饮水者与之,多饮为妙。须臾,当发寒战汗出,其狂即止。若服1时许不作汗,再服1丸,以汗出狂定为止。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3、荠苨散

处方荠苨1两,犀角屑3分,茯神1两,地骨皮3两,子芩3分,木通3分(锉),玄参3分,石膏1两半,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川芒消3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上冲头目,烦热昏闷,口干心躁,大小便不利,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入蜜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六一

处方4、刺蓟散

处方刺蓟1两,川升麻1两,大青6分,紫苏茎叶1两,赤芍药1两半,犀角屑3分,川朴消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子芩1两半。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吐血,并衄血不止,头面俱热。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5、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泽泻1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汉防己1两,猪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犀角屑1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半,子芩1两,木通1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6、茯神散

别名羚羊角汤

处方茯神1两,木通1两(锉),黄连1两(去须),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知母1两,子芩1两,川芒消1两,羚羊角屑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实热,口干烦渴,眼卧不安。

用法用量羚羊角汤(《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7、虎睛丸

别名丹砂丸

处方虎睛1对(细研),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露蜂房半两(微炙),麻黄半两(去根节),子芩半两,钩藤半两,防葵1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龙齿1两(细研),栀子仁1两,银箔30片(细研),麝香1分(细研),羌活3分,柴胡3分(去苗),白鲜皮3分,川升麻3分,雷丸3分,沙参3分(去芦头),石膏1两(细研,水飞过),牛黄1分(细研),蚱蝉1两(去翅足,微炒或炙),蛇蜕皮1分(锉,微炒),天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5岁至7岁,发癫痫,无时发动,口出白沫,遗失大小便不觉。

用法用量丹砂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8、钩藤散

处方钩藤半两,人参1分(去芦头),子芩1分,蚱蝉3枚(微炙),犀角屑1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川升麻半两,石膏半两,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发痫,或时时四肢抽掣,多吐白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牛黄末1字,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9、柏叶散

处方柏叶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山栀子(去皮)半两,枳壳(去瓤,锉,麸炒)半两,羌活(去芦)半两,羊肝石半两,白蒺藜(炒去角)半两,升麻半两,子芩(去皮)半两,防风(去钗股)半两,牛蒡子(隔纸炒)半两,荆芥穗半两,茺蔚子半两,大黄(湿纸裹,甑上蒸)半两,苦参1两,乌蛇1条(酒浸,去皮骨,焙干)。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疠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水调下,1日7-8服。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柏叶气味苦辛微寒,入足太阴,麻黄气味辛温而散,入足太阳;山栀子气味苦寒,入手太阴、少阴;枳壳气味苦寒,入脾;羌活气味辛温,能行水,入足太阳;羊肝石气味淡平,入足少阳、厥阴,能解药毒;白蒺藜气味甘辛温,入足厥阴,能明目;升麻气味苦辛微温而散,入足阳明;子芩气味苦寒,入手太阴;防风气味辛甘平,入足太阳;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荆芥气味辛温,入足厥阴;茺蔚子气味辛甘微温,入手足厥阴;大黄气味苦寒,入手足阳明;苦参气味苦寒,入手足少阴;乌蛇气味甘平,善能治风,入足少阳、厥阴。此治疠风之方也。血分中热气阻痹脉络,不主流行,必成疥癣,久则延为疠风。故用凉血药兼以疏风。古人有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摘录《本事》卷三

处方10、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去心,焙)1两,龙脑(细研)半分,甘草(炙)半两,犀角屑半两,粉霜半两,朱砂半两,马牙硝(各研)半两,生干地黄半两,子芩半两,赤茯苓1分,牛黄(研入)1分。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肺壅热,脑干无涕,时有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以温蜜水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万全方》

处方11、茅根散

处方白茅根3两(锉),赤芍药1两,滑石2两,木通2两(锉),子芩1两半,葵子2两,乱发灰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尿血,水道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12、芦根散

处方芦根2两(锉),赤茯苓2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麦门冬1两(去心),子芩3分,地骨皮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手足烦热,多渴,或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13、芦根汤

处方生芦根1分,生茅根1分,赤茯苓1分,子芩1分,麦门冬1分,甘草1分,生姜1分,小麦200粒,糯米200粒。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后,胃中有热,烦闷不食,致日晚潮热颊赤,躁乱呕吐。

用法用量水1升2合,煎6合,去滓,分3服。立效。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五

处方14、鸡肉煎丸

别名蒸鸡丸

处方宣连2两,银柴胡1两,芜荑半两,鹤虱(川)半两,秦艽(净)1两,知母1两,使君子1两,子芩1两。

制法上为末,黄雌鸡一只,重一斤,专以大麻子饲五日,开臀后去肠肚,洗,拭干入药,线缝。黑豆铺甑底,厚三寸,安鸡四旁及上,又以豆裹,日出时蒸,至晚取药。用鸡净肉和研,如干,入酒糊为丸,如麻子大,或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劳,骨蒸潮热,盗汗瘦弱,腹急面黄,食不生肌肉。

用法用量蒸鸡丸(《玉机微义》卷五十)。

注意忌猪肉。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家宝》

处方15、侧柏散

处方侧柏半两,郁金半两,天麻(酒浸1宿)半两,干蝎半两,天南星半两,地黄(去土)半两,子芩半两,大黄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治风及惊,温酒送下;退热,每夜热水送下。

摘录《颅囟经》卷下

处方16、钓藤汤

别名钩藤汤

处方钓藤1分,人参1分,蚱蝉(炙)1分,子芩1分,蛇蜕皮3寸(炙),龙齿4分,防风2分,泽泻2分,石膏1两(碎),竹沥3合。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小儿时气,壮热惊悸,以及热疮。

用法用量钩藤汤(《普济方》卷三七二)。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必效方》

处方17、大安胎如胜饮

处方当归2钱,白术1钱半,茯苓1钱,子芩1钱,白芍1钱(酒炒),砂仁1钱(炒,去衣),桑寄生1钱,甘草1钱半。

功能主治怀妊六月,或腹痛,或胀闷,或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大生要旨》卷二

处方18、陈皮滑石散

处方陈皮1两,滑石1两,川芒消1两,葵子1两,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子芩半两,瞿麦半两,石苇半两,蒲黄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淋,腹胁胀满,脐下气结,小肠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米饮调下。

摘录《鸡峰》卷十八

处方19、虎睛丸

别名五味虎睛丸

处方犀角12分(屑),子芩5分,栀子仁10分,大黄10分,虎睛1枚(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眠睡不安,惊啼不吃奶。小儿惊啼壮热,颜色萎瘁,腹中坚积,不可哺乳。

用法用量五味虎睛丸(《圣惠》卷七十六)。

注意奶母忌热面;忌毒物。

摘录《外台》卷三十五引刘氏方

处方20、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炙令黄),犀角屑半两,子芩1两,山栀子半两(去皮),川大黄1两(锉,微炒),麝香1分(细研),天竹黄半两(细研),龙胆3分(去芦头),巴豆1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黄矾3分(烧令赤),珍珠末1分(研入),牛黄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疳或脑疳,眼热涩,多睡,心悸不安,不吃奶食,肌肉黄瘦。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猪苓,无子芩。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处方21、当归散

处方当归3分(锉,微炒),子芩半两,葵子半两,车前子半两,榆白皮半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小便不通,小肠中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暖生地黄汁1小盏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22、茯神散

处方茯神1分,木通3分(锉),人参1分(去芦头),川升麻1分,子芩1分,龙齿3分,犀角屑1分,铁粉3分,蜣螂3枚(微炒,去翅足)。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精神昏闷,遍身壮热,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入竹沥半合,量儿大小,分减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23、虎睛丸

处方虎睛1对(酒浸,炙令黄),朱砂半两(细研,水飞),麻黄半两(去根节),钩藤半两,铁粉3分,防风3分(去芦头),子芩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龙齿1两(细研),银屑3分(细研),栀子仁3分,羌活3分,柴胡半两(去苗),白鲜皮半两,牛黄半两(细研),雷丸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细辛1分,石膏1两(细研,水飞),川升麻半两,蚱蝉4枚(微炙,去翅足)。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自3岁以来,至10岁不愈,发时口中白沫,大小便不觉。

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3丸,薄荷汤送下,每日3次;3岁以上,以意加丸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24、卷柏阿胶散

处方棕皮半斤(烧灰存性)1两,卷柏1两,人参(去芦头)1两,阿胶(炒)1两,艾叶1两,子芩1两,地榆1两,生干地黄1两,伏龙肝1两,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吐血,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2钱,糯米饮煎服。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处方25、赤芍药散

处方赤芍药1分,知母1分,子芩1分,人参1分(去芦头),枳壳1分(款炒微黄,去瓤),甘草1分(炙微赤,锉),石膏3分,川麻1分,柴胡半两(去苗)。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伤寒挟实,壮热,憎寒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青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26、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3分(锉),川升麻3分,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去苗土),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子芩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气实热,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27、麦门冬丸

处方麦门冬2两(去心,焙),黄耆1两(锉),茯神半两,栝楼根1两,子芩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芍药半两,蒲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车前子1两,木通1两(锉),生干地黄1两,滑石2两,石韦1两(去毛),当归1两(锉,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如血色,小腹胀满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28、甘菊花丸

处方甘菊花1两,决明子1两半,车前子2两,防风2两(去芦头),蕤仁1两半(汤浸,去赤皮),黄连2两(去须),川升麻1两,子芩1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玄参1两,葳蕤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涩痒肿疼,久赤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9、白蒺藜散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子芩1两,玄参1两,赤芍药1两,栀子仁1两,桔梗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前胡1两(去芦头),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煎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30、含化犀角丸

处方犀角屑半两,射干3分,黄药半两,子芩半两,郁金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天门冬1两(去心,焙),玄参半两,川升麻半两,络石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末,入马牙消研令匀,炼蜜为丸,如小弹子大。

功能主治热病,心脾虚热,肺气暴壅,咽中肿痛,口舌干燥,咽津有妨,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31、刺蓟散

处方刺蓟半两,土瓜根半两,子芩半两,蜡面茶1分,麝香半钱(研)。

制法上为粗散,入麝香研令匀。

功能主治伤寒,气毒热盛,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冷蜜水调下,不拘时候。以愈为度。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32、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3分,柴胡1两(去苗),子芩1两,生干地黄1两,麻黄根1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知母1两,川升麻1两,牡蛎粉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壅滞,或时烦热,频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煎淡竹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33、决明散

别名决明汤

处方决明子半两,子芩半两,柴胡半两(去苗),川大黄半两(锉,微炒),川升麻半两,栀子仁半两,羚羊角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中有热,赤眼涩痛不开。

用法用量决明汤(《圣济总录》卷一八一)。

摘录《圣惠》卷八十九

处方34、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子芩1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神烦热,狂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1茶匙,蜜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5、加减局方五苓散

处方赤苓3钱,赤芍2钱,子芩1钱,甘草梢1钱半,琥珀(刮末冲)5分,灯心30茎。

功能主治泻热行滞通淋。主妊娠热郁血滞,而为子淋,小便黄赤,艰涩不利,解时疼痛,频数而短,面色微红,口苦而干,烦躁不安,大便燥结,带下色黄,舌红,苔厚黄而燥,脉滑数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36、决明丸

处方决明子1分,车前子1分,菊花1分,川芎1分,宣连1分,当归1分,大黄半分,子芩半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绿豆大及麻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壅热,眼生翳障。

用法用量《普济方》无子芩,有紫参。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家宝》

处方37、决明汤

处方决明子7分,大黄7分,栀子仁分,子芩7分,升麻6分,芍药6分,柴胡6分,枳壳(炙)3分,竹叶8合,石膏10分(碎,绵裹),杏仁2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冲眼。

用法用量水4升,煮取1升2合,分为4服。2岁内减。生翳,加地肤子5分。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处方38、车前子散

处方车前子1两,子芩1两,滑石1两,木通1分(锉),赤茯苓1两,琥珀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小便赤涩,服药即通,无药即涩。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二

处方39、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玄参1两,黄耆1两(锉),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盛实,气血壅涩,阴阳不通,荣卫隔塞,上焦壅滞,心胸烦热,口干颊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蜜各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40、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1两半,大青3分,羚羊角屑3分,玄参3分,栀子仁3分,子芩3分,川大黄(炙微赤,锉)3分,地骨皮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时气大热,心狂欲走。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五

处方41、白茅根散

别名白茅根汤

处方白茅根1两(锉),赤芍药3分,滑石1两,木通3分(锉),子芩3分,葵子1两,车前子3分,乱发灰1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血淋,小便中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白茅根汤(《鸡峰》卷十八)。方中赤芍药,《鸡峰》作“白芍药”。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42、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黄耆1两(锉),子芩3分,酸枣仁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葳蕤3分,麻黄1两(去根节),芎䓖3分,独活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气壅语涩,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叶3-7片,同煎至5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炙煿。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43、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1两,犀角屑3分,钩藤1两,子芩3分,龙齿1两,蚱蝉半两(去翅足,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邪气发即吐涎,迷闷难醒。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淡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服之。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44、冬葵子散

处方冬葵子2两,滑石2两,赤茯苓1两,木通1两(锉),茅根1两(锉),石韦1两(去毛),子芩1两,川朴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小便赤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5、白鲜皮散

别名白鲜皮汤

处方白鲜皮1两,防风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知母1两,沙参1两,子芩3分(去黑心)。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热毒气,攻皮肤瘙痒,或时胸膈不利,时发烦躁。

用法用量白鲜皮汤(《普济方》卷二十八)。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处方46、白鲜皮散

处方白鲜皮半两,子芩半两,川升麻半两,玄参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前胡半两(去芦头),百合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半两,马牙消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茯神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遍身热毒疮,及皮肤瘙痒,烦躁;热苑四肢,肿实不散,令人气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以薄荷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47、龙齿散

处方龙齿3分,前胡2分(去芦头),犀角屑半两,木通半两(锉),子芩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阳痉,通身大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加牛黄末1字,搅令匀,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

处方48、龙齿散

处方龙齿1两,钩藤3分,川升麻3分,子芩3分,防风3分(去芦头),犀角屑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壮热发痫,心神惊悸,多啼,或吐白沫。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分作2服,日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49、地骨皮丸

处方地骨皮半两,龙胆2分(去芦头),子芩2分,紫参半两,黄耆半两(锉),枳壳1分(麸炒微黄,去瓤),木香1分,猪苓1分(去黑皮),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郁李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微炒),海蛤1分(细研)。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因奶热所致小儿脊疳,渐渐黄瘦,以手指击之,背如鼓响,脊骨高。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温水送下,日3次。得微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50、白术散

处方白术3分,前胡3分(去芦头),葛根3分(锉),桑根白皮3分(锉),川升麻半两,赤芍药1两,石膏1两半,荆芥半两,子芩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4日,腹胁胀满,心胸不利,四肢疼痛,咳嗽恶寒,喘急壮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豆豉50粒,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51、龙齿散

处方龙齿1两,子芩3分,防风3分(去芦头),茯神3分,川升麻半两,大青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石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心虚惊悸,烦热口干,头项时疼。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竹沥半合,搅匀,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52、龙胆丸

处方龙胆1两(去芦头),前胡3分(去芦头),白鲜皮1两,黄连3分(去须),子芩半两,栀子仁3分,川大黄1两半(锉,微炒),川升麻3分,大麻仁1两半(别研如膏),鳖甲1两(去裙襕,涂醋炙令微黄),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末,加麻仁,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潮热不退,四肢沉重,不欲饮食,胸中隘塞,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不拘时候,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53、半夏汤

处方陈皮(去白,盐水炒)1钱,半夏(姜制,炒黄)1钱,茯苓1钱,子芩(酒炒)8分,枳壳(麸炒)8分,紫苏8分,甘草(炙)5分。

功能主治妊娠2月,气血不足,胎气始盛,逆动胃气,恶心呕吐,饮食少进。

用法用量加生姜1片,水1钟,煎7分,食远服。

摘录《叶氏女科》

处方54、龙齿散

处方龙齿半两(细研),朱砂1两(细研如粉),牛黄1分(研入),细辛1两,龙脑1分(细研),犀角屑1两,防风1两(去芦头),羌活1两,荆芥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天竺黄1两(细研),茯神1两,沙参1两(去芦头),天麻1两,川升麻1两,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羚羊角屑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甘菊花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心脏风热,心神恍惚,烦躁多惊,不得眠卧。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后煎竹时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55、化浊汤

处方川朴钱半,杜藿梗1钱,青子芩钱半,前胡1钱,佩兰叶1钱,大腹皮1钱,小枳实1钱,淡豆豉钱半,焦山栀钱半,紫金片2分(开水烊冲)。

功能主治绞肠痧,乃湿遏热伏,又夹酸冷油甜,猝成霍乱,欲吐不得吐,欲泻不得泻,眩冒烦躁,肠中绞痛,甚则肢厥转筋,服飞马金丹,俟吐后、泻后者。

用法用量水煎,冲生萝卜汁服。

摘录《湿温时疫治疗法》引周雪樵方

处方56、加味知母散

处方黄耆1钱,赤茯苓1钱,子芩5分,麦冬(去心)5分,知母(炒)5分,甘草5分,山栀仁(炒)5分。

功能主治妊娠燥渴,咽间作痛。

用法用量加竹沥为引,水煎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二

处方57、二十二味虎睛丸

别名虎睛丸

处方虎睛1只(生眼佳,晒干,酒浸令黄色),真珠3钱,蜂房3钱,麻黄2分(去节),钩藤3分,铁精4分,防葵4分,大黄4分,子芩4分,龙齿4分,银屑4分,栀子仁4分,羌活4分,柴胡3分,升麻3分,白鲜皮3分,雷丸(烧令赤)3分,人参3分,细辛1分半,蛇皮5寸(炙),石膏5分,蚱蝉4枚(去翅足,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赤豆大。

功能主治孩子从1岁至大,癫发无时,口出白沫,小便淋沥不利。

用法用量虎晴丸(《普济方》卷三七七)。

注意忌生冷、油腻。

摘录《颅囟经》卷上

处方58、子芩汤

处方子芩3.6克 知母 女萎各1.8克 竹叶(切)2.4克 黄柏 甘草(炙)各1.2克

制法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

摘录《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处方59、竹茹饮

处方青竹茹30克 子芩30克 蒲黄6克 伏龙肝6克(末)生藕汁120毫升

功能主治治热病吐血、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先以水300毫升,煎竹茹、子芩至200毫升,去滓,下蒲黄等三味搅匀,分为三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处方60、升麻散

处方川升麻22克 葛根30克(锉)前胡30克(去芦头)马牙消30克 子芩15克 知母15克 赤芍药15克 犀角屑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玄参15克 麦门冬30克(去心)大腹皮30克(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心胸烦躁,背膊壅闷,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