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伏龙肝的处方(四)

浏览

伏龙肝(别名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灶心土),辛;温;无毒,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小编整理出含有伏龙肝的处方共19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196共16个。

处方1、伏龙肝饮

处方伏龙肝1两(即灶心土,紫色者佳)。

功能主治伤寒呕逆。

用法用量用滚水浸之,俟澄清,另用1碗将清者倾在此碗,少加白糖,趁温饮之。

各家论述此药善能调和胃气,即不伤寒呕逆者,亦宜以此法治之。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2、龙肝散

处方灶心土(经10年以上者)。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壅肿,鼻衄下血,夜啼脐湿,火丹赤游肿,汤火熟油疮等;热甚吐血。

用法用量《医统》本方用法,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频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九

处方3、诃附丸

处方诃子肉、灶心土、黑附子。

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飧泄。

用法用量用米汤送下。

摘录《幼科发挥》卷四

处方4、导宁纯阳丹

处方苍术(米泔浸3日,再换净水浸洗,切,晒干,以青盐水浸1宿)4两,莲肉(好者,酒浸一宿)4两,上用大公猪肚1个,壁土揉洗净,纳入前2味,以线密封,用无灰酒煮烂取起,入石臼中捣烂,捏成小饼,烘干,研为细末。南星4两(净,切细,以姜汁1小盏浸1宿,以灶心土同炒,取土不用),大半夏4两(汤泡去涎,晒干为末,以好醋浸7日蒸熟,不麻为度),橘皮4两(锉,灶心土炒),谷芽(炒)1两,厚朴1两,白术1两,麦芽(炒)1两,甘草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豆蔻1两,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1两,荜澄茄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粟米4两(姜汁浸,炒)。

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损,心肾不安,精神耗散,脾土湿败,不能化食,所食五味之物,不成精液,乃成痰涎,聚于中脘,不能传导,以致大肠燥涩,小便反多而赤;或时呕吐酸水,久或翻胃结肠。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济阳纲目》卷十二

处方5、加减理脾清热除湿膏

处方党参2钱,于术3钱(炒),茯苓3钱,砂仁1钱,陈皮1钱5分,建曲3钱(炒),石斛3钱,扁豆3钱,白芍1钱5分(炒),灶心土3钱,薏苡仁3钱(炒),益元散2钱。

制法上以水煮透,去滓,再熬浓汁,少加老蜜成膏。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淡渗利湿。

用法用量每服2钱,白开水冲服。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6、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干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干姜(炮),各三分;川芎三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枣三个,擘破,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7、黄土散

处方灶中黄土、蚯蚓屎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卒客忤。

用法用量和水涂儿头上及五心。

摘录《三因》卷十八

处方8、桂枝芍药黄土汤

处方甘草1钱,白术2钱,附子2钱,阿胶1钱,桂枝1钱,芍药2钱,灶中黄土3钱。

功能主治痘症由于土湿木郁而便血者。

用法用量《医学金针》有生地。

摘录《四圣悬枢》卷三

处方9、黄土汤

别名伏龙肝汤、伏龙肝散、黄土散

处方甘草3两,干地黄3两,白术3两,附子3两(炮),阿胶3两,黄芩3两,灶中黄土半斤。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或吐血,衄血,妇人崩漏,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苦白,脉沉细无力者。

用法用量伏龙肝汤(《三因》卷九)、伏龙肝散(《脉因症治》卷上)、黄土散(《何氏济生论》卷二)。

各家论述1.《金匾玉函经二注》:欲崇土以求类,莫如黄土,黄者,土之正色,更以火烧之,火乃土之母,其得母燥而不湿,血就温化,则所积者消,所溢者止;阿胶益血,以牛是土畜,亦是取物类;地黄补血,取其象类;甘草、白术养血补胃和平,取其味类;甘草缓附子之热,使不潜上。是方之药,不惟治远血而已,亦可治久吐血,胃虚脉迟细者,增减用之。盖胃之阳不化者,非附子之善走,不能通诸经脉,散血积也;脾之阴不理者,非黄芩之苦,不能坚其阴以固其血之走也;黄芩又制黄土、附子之热,不令其过,故以二药为使。2.《金匮要略论注》:以附子温肾之阳,又恐过燥,阿胶、地黄壮阴为佐;白术健脾土之气,土得水气则生物,故以黄芩、甘草清热;而以经火之黄土与脾为类者引之入脾,使脾得暖气,如冬时地中之阳气而为发生之本。3.《金匮要略心典》: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阴,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4.《血证论》:方用灶土、草、术健补脾土,以为摄血之本;气陷则阳陷,故用附子以振其阳;血伤则阴虚火动,故用黄芩以清火;而阿胶、熟地又滋其既虚之血。合计此方,乃滋补气血,而兼用清之品以和之,为下血崩中之总方。

临床应用1.便血:福,24岁。病后冰振水果不能戒,粪后便血如注,与《金匮》黄土汤。每剂黄土用1斤,附子用8钱。服至30余剂,而血始止。《蒲辅周医案》:苗某某,女,58岁。大便后流鲜血,或无大便亦流大量鲜血。每次流血量约1至2茶碗之多,每日2至3次,已20余日。两少腹有隐痛,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自汗,脸肿,饮食尚可;素有失眠及关节疼痛,月经已停止2年。脉沉数,舌微淡无苔。以黄土汤加味:熟地1两,白术6钱,炙甘草6钱,黑附子3钱,黄芩2钱,阿胶5钱,侧柏叶(炒)3钱,黄土2两。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服2剂。复诊时已有好转,仍有心跳气短,已无头晕及自汗出,饮食尚可,眠佳,舌无苔,脉仍沉数。原方再服3剂,便血已很少,以益气滋阴补血以资善后。2.咯血:黄某某,女,35岁,咳嗽半月伴咯血4天,经中西药治疗后,仍咯血不止,咳嗽无痰,头晕乏力,舌苦薄白,脉细软。用黄土汤温摄:制附子6g,白术15g,干地黄15g,黄芩9g,阿胶15g,灶心土50g,甘草6g。服上药2剂咯血止。守上方加沙参15g,3剂而愈。3.血淋:赵某某,男,32岁。房事后有堕感,尿急,点滴不通,割如刀割,后尿出玉米粒大4-5块血饼,经治半年无效。察其面色黄白,嘴唇红,舌质红,苔薄白,双尺脉沉迟无力。治以清热温脾,固肾摄血。处方:土炒白术9g,九蒸熟地9g,黄芩6g,阿胶9g,炮附子4.5g,灶心土12g,甘草3g,饭后服。连服15剂病愈,随访4年无复发。

摘录《金匮》卷中

处方10、桂枝黄土汤

处方甘草2钱,白术3钱,附子3钱,阿胶3钱,地黄3钱,黄芩2钱,桂枝2钱,灶中黄土3钱。

功能主治便血。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各家论述便血之证,亦因水土寒湿,木郁风动之故。仲景黄土汤,术、甘、附子培土温寒,胶、地、黄芩清风泄火,黄土燥湿扶脾,法莫善矣。此加桂枝以达木郁,亦甚精密。

摘录《四圣心源》卷五

处方11、高堂丸

别名黑奴丸、驻车丸

处方大黄2分,消石3分(熬),釜底墨1分,灶突中墨1分,黄芩1分,梁上尘1分,灶中黄土1分,麻黄2分(去节)。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苦渴,烦满欲死。

用法用量黑奴丸、驻车丸。

摘录《外台》卷二引《古今录验》

处方12、鸡黄散

处方灶中黄土(末)。

功能主治男子阴卒肿痛。

用法用量鸡子黄和,敷患处。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五,名见《普济方》卷二四九

处方13、龙骨散

别名温中龙骨散

处方龙骨3两,黄柏2两,半夏2两,灶中黄土2两,桂心2两,干姜2两,石韦1两,滑石1两,乌贼骨4两,代赭4两,白僵蚕5枚。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腹下十二病绝产:一曰白带,二曰赤带,三曰经水不利,四曰阴胎,五曰子脏坚,六曰脏癖,七曰阴阳患痛,八曰内强,九曰腹寒,十曰脏闭,十一曰五脏酸痛,十二曰梦与鬼交。

用法用量温中龙骨散(《准绳·女科》卷一)。白多者,加乌贼骨、僵蚕各2两;赤多者,加代赭5两;小腹冷,加黄柏2两;子脏坚,加干姜、桂心各2两。

注意寡妇、童女不可妄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龙骨散专清子脏。方中龙骨、代赭、灶中黄土,各司症瘕坚结,赤沃漏下,胎漏下血之任;桂心、干姜、半夏,各司通经散结,温中涤秽,下气运痰之任;滑石、石韦、黄柏,各司湿热留着,癃闭不通,阴伤蚀疮之任;乌贼、僵蚕,各司散血行经,祛风化痰之任。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14、二物黄土涂头方

处方灶中黄土(熟者)、蚯蚓屎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鸡子黄大。

功能主治少小客忤。

用法用量涂儿头上及五心,良。一方云:鸡子清和如泥。

摘录《千金》卷五

处方15、黄土汤

处方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炮)阿胶 黄芩各9克 灶中黄土25克

功能主治温阳健脾,养血止血。治脾虚阳衰,大便下血,及吐血、衄血、妇人血崩,血色黯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备注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止血为君;白术、附子温脾阳而补中气,助君药以复统摄之权为臣;出血量多,阴血亏耗,而辛温之术、附又易耗血动血,故用生地,阿胶滋阴养血,黄芩清热止血为佐;甘草调药和中为使。诸药配合,寒热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温阳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阳。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16、伏龙肝汤

别名伏龙肝散、伏龙肝饮、伏龙散

处方釜下土5升。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中风,中恶,中蛊毒,衄血,血崩。

用法用量伏龙肝散(《普济方》卷二五四)、伏龙肝饮(《济阳纲目》卷六十)、伏龙散(《外科大成》卷三)。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见《普济方》卷一○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