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伏龙肝的处方(三)

浏览

伏龙肝(别名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灶心土),辛;温;无毒,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主呕吐反胃;腹痛泄泻;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妇女妊娠恶阻;崩漏;带下;痈肿溃疡,小编整理出含有伏龙肝的处方共196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赤石脂、余粮、当归、熟地、川断、附子、艾炭、侧柏叶。

功能主治崩中。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2、白茅根散

处方伏龙肝4两,禹余粮4两,白芍药4两,熟地黄4两,地榆4两,白茅根4两,龙骨6两,当归6两,甘草、麒麟竭。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不止,遶脐撮痛,或时烦渴。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麒麟竭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十五

处方3、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鹿角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芎穷1两,当归1两,桂心1两,白芍药1两,白芷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细辛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吐血,心烦头闷。

用法用量方中阿胶,《普济方》作鹿角胶。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4、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生干地黄1两,柏叶1两,茜根1两,阿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黄芩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吐血,心烦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5、伏龙肝丸

处方伏龙肝1分,朱砂1分,麝香半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啼,为夜啼不止。

用法用量候啼,即以温水调1丸与服。必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二

处方6、地榆散

处方地榆1两(锉),伏龙肝1两,白茯苓1两,熟干地黄1两,柏叶1两(微炙),蒲黄1两,白芍药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鹿角胶1两(捣碎,炒令黄燥),当归1分(锉,微炒),桂心半两,芎穷3分,干姜半两(炮裂,锉),漏芦1两,蟹爪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崩中,漏下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此方有温有凉,其破瘀止痛,莫如蟹爪;而补血上行,莫如角胶,其余可三反矣。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7、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石脂1两,芎穷3分,桂心半两,当归3分(锉,微炒),熟干地黄2两,艾叶2两(微炒),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干姜3分(地裂,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不时,脐腹冷痛,四肢无力,令人黄瘦,口干虚烦不食,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8、伏龙肝散

处方附子1两,续断1两,人参1两,干姜1两,桂心1两,甘草1两,伏龙肝2两,赤石脂2两,生干地黄2两。

制法上为散,都研令匀。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断,胞内积有虚冷,或多或少,乍赤乍白。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盏,煎取6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四引《十便良方》

处方9、伏龙肝散

别名伏龙散

处方棕榈不以多少(烧灰,火燃急以盆盖,阴令火住)、伏龙肝(于锅灶直下去取赤土,炒令烟尽)、屋梁上尘(悬长者,如无,以灶头虚空中者,炒令烟尽,于净地出大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碾和令停,人龙脑、麝香各少许。

功能主治妇人赤白带下,久患不愈,肌瘦黄瘁,多困乏力。

用法用量伏龙散(《博济》卷四)。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火土之性而生燥,燥则足以培土;梁上尘得土气之飞扬而上升,升则土气不陷而湿不生;棕榈为止涩之用;脑、麝少入,取其能散。然于久病尪悴之人,恐非补剂不可。

临床应用崩漏:一亲戚妇人年45,经年病崩漏不止,面黄肌瘦,发黄枯槁,语言无力,服诸药不效。延仆诊之,六脉微和。问服何药,当归、川芎涩血诸品、丹药,服之皆不效。仆遂合博济方伏龙肝散.兼白矾丸服之,愈。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圣惠》

处方10、伏龙肝散

处方赤伏龙肝。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后恶物不出,上攻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5钱,温酒调下。泻出恶物立止。

摘录《济明纲目》卷十一

处方11、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子死腹中,母气欲绝。

用法用量熟水调下;童便调尤妙。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七

处方12、伏龙肝散

处方多年恶壁土、地炉中土、伏龙肝各等分。

功能主治吐血,泻血,心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块如拳大,水2碗,煎1碗,澄清服。白粥补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

处方13、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鬼魇不寤。

用法用量吹鼻中。

摘录方出《千金》卷二十五,名见《普济方》卷二五四

处方14、加减小柴胡汤

处方柴胡4钱,人参3钱,竹茹3钱,伏龙肝6钱,黄芩4钱,生姜1两(切片),陈皮3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伤寒2-3日,胃腑为寒热所困,饮食入口,少顷即吐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柴胡为君,柴胡乃清扬之品,能升阳益胃;竹茹、黄芩乃清凉之品,能泄热保胃;陈皮、甘草乃温和之品,能温寒开胃;人参能扶正养胃;生姜能解郁助胃;伏龙肝能补脾调胃,胃气和则呕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15、伏龙肝散

处方鲫鱼1枚(如大者,腹下开少许,去肠,不去鳞用),头发(约实)1弹子大,伏龙肝1钱,巴豆1枚(去壳)。

制法上将头发等3味入在鱼腹中,用甘草1寸塞鱼口内,盛在瓦器中固济,炭火烧红,无烟取出,研细。

功能主治小儿头疮不愈者。

用法用量油调涂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九

处方16、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不拘多少。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少小诸种丹毒。

用法用量鸡子白和敷之,日3次。

摘录《三因》卷十六

处方17、伏龙肝散

处方芎穷1两,生地黄1分,阿胶8钱(炙),当归1两,续断1分,地榆、刺蓟根1两,伏龙肝7钱,青竹茹8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妇人血崩不止,或结作片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至1盏,温服,1日5次,不拘时候。后服补药。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处方18、伏龙肝膏

处方生地黄汁半升,刺蓟汁半升,白蜜3合,麦门冬汁半升,伏龙肝2两(细研如粉)。

制法上件药,相和,以慢火熬如稀饧。

功能主治吐血口鼻俱出,至一斗不止。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含半匙咽津。

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医方类聚》卷八十五引《济生续方》

处方19、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百草霜(即锅底灰)、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产妇横逆,子死腹中。

用法用量每服2钱,酒、童便各半调服。不下再服。

摘录《医统》卷八十五

处方20、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2两,生干地黄2两,芎穷半两,赤芍药半两,当归半两,桂心半两,白芷半两,细辛3分,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吐血,心胸气逆,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放温,频服。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21、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蒲黄(炒,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胞衣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以下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处方22、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妊娠时气,令子不落。

用法用量水调涂脐下,干时易之,疾愈乃止。

摘录《伤寒总病论》卷六

处方23、伏龙肝散

处方生地黄汁6合,刺蓟汁6合,生麦门冬汁6合,伏龙肝(末)。

功能主治妇人鼻衄。

用法用量上件药,暖3味汁,调下伏龙肝末1钱。

摘录方出《圣惠》卷七十,名见《普济方》卷三一九

处方24、龙火拔毒散

处方阳起石3钱(煅),伏龙肝3钱。

功能主治缠喉急症。

用法用量新水扫之。

摘录《脉因证治》卷下

处方25、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桂心1两,当归1两,赤芍药1两,白芷1两,芎穷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细辛半两,生干地黄4两,阿胶2两(捣碎,炒令黄燥,别研为末)。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呕血不止,胸膈烦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入阿胶末1钱,搅匀,每于食后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26、二胜散

处方伏龙肝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功能主治头痛,齿亦痛。

用法用量上为散,每服1钱匕,温酒调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处方27、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两,赤石脂1两,龙骨1两,牡蛎1两(烧为粉),乌贼鱼骨1两(烧灰),禹余粮1两(烧,醋淬7遍),桂心1两,白术1两,黄牛角(角思)1两(烧灰)。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妇人漏下,或愈或剧,身体羸瘦,饮食减少,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前以温酒调下。

摘录《圣惠》卷七十三

处方28、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两,当归2两,赤芍药2两,黄芩2两,犀角屑1两,生干地黄3两,刺蓟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五脏热结,鼻衄,心胸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青竹茹1鸡子大,煎至5分,去滓,温温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七

处方29、伏龙肝汤

别名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如弹丸)7枚,生地黄4升(1方5两),生姜5两,甘草2两,艾叶2两,赤石脂2两,桂心2两。

功能主治崩中,去赤白,或如豆汁。

用法用量伏龙肝散(《普济方》卷三三○)。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以伏龙肝、赤石脂固脱,而兼桂、艾温经,地黄滋血,甘草、生姜开提胃气,以和寒热之性也。

摘录《千金》卷四

处方30、白石脂丸

处方白石脂6两,芎藭6两,大蓟6两,伏龙肝6两,熟干地黄12两(焙),阿胶(炒令燥)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经血五色杂下,或独赤独白,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空心、晚食前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31、加味金龙丸

处方大枫子(去壳)10两,伏龙肝3两,芎藭2两,连翘2两,皂角刺2两,大黄2两。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大麻风。

用法用量用后当下脓血、赤水。其虫若系紫黑色者,为多年之病;若系红色者,为近日之病。连服数日,虫积尽下,即停止服药。

摘录《中国麻风病学》

处方32、加减回阳汤

处方潞参1两,附子片5钱,干姜3钱,白术5钱(土炒),上元桂1钱半(去皮,研),当归3钱(土炒),扁豆5钱(炒),半夏3钱,蔻米5分(研),茯神3钱,伏龙肝3钱。

功能主治霍乱,上吐下泻,转筋阴寒,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33、竹茹饮

处方青竹茹30克 子芩30克 蒲黄6克 伏龙肝6克(末)生藕汁120毫升

功能主治治热病吐血、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先以水300毫升,煎竹茹、子芩至200毫升,去滓,下蒲黄等三味搅匀,分为三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八

处方34、竹茹散

处方苦竹茹15克 伏龙肝30克 石膏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麦门冬30克(去心,焙)黄芩15克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伤寒鼻衄,烦热头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处方35、加味黄土汤

处方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

功能主治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主阳气虚弱,不能统血,阴血不能内守。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摘录赵锡武方

处方36、赤石脂散

处方伏龙肝、赤石脂,各等分。

炮制上件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因痢后气下、推出肛门不入。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傅肠头上,每日三上用。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7、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土也)、赤石脂,各一两;熟干地黄(酒浸一宿)、艾叶(微炒),各二两;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半两;当归(去苗.炒)、干姜(炮),各三分;川芎三两,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入枣三个,擘破,煎至七分,去渣,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38、赤石脂散

处方赤石脂7.5克 伏龙肝7.5克

制法上药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主小儿痢后,脱肛不收。

用法用量每以1.5克敷肠头,一日三次。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处方39、伏龙散

处方伏龙肝9克 炒黄柏9克 上片0.6克

制法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主治手足阳明经风热,面上赤肿,由头而下,延及全身。

用法用量用鸡子清调搽。

摘录《外科真诠》卷下

处方40、柏黄散

处方黄芩4克 当归 柏叶 蒲黄各3克 生姜1.5克 艾叶1克 生地黄18克 伏龙肝6克

制法上药叹咀。

功能主治治妇人经血不止。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分二次温服。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处方41、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赤石脂30克 芎藭22.5克 桂心15克 当归22.5克(锉,微炒)熟干地黄60克 艾叶60克(微炒)麦门冬45克(去心,焙)干姜22.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气血劳伤,冲任脉虚,经血非时,忽然崩下,或如豆汁,或成血片,或五色相杂,或赤白相兼,脐腹冷痛,经久未止,令人黄瘦口干,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虚烦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80毫升,加大枣3枚,煎至11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三

处方42、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8克 芎藭3克桂心9克 细辛0.5克 白芷 干姜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9克

功能主治主治衄血。

用法用量以水600毫升,酒1.4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服。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鸡峰普济方》卷十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六

处方43、加减鸡苏散

处方薄荷 阿胶 地黄 柴胡 羚羊角 黄耆 甘草 茜根 黄芩 麦门冬 当归 伏龙肝

制法上锉为散。

功能主治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竹茹半鸡子大,煎至90毫升,温服。

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处方44、呕吐散

处方白术3克(炒)云苓3克 蔻米1.5克(研)法夏3克 扁豆9克(炒)制草1.5克 煨姜1片 伏龙肝3克

功能主治治脾胃寒湿,致患呕吐,生来面色青白者。

用法用量为末,水煎服。

摘录《揣摩有得集》

处方45、黄连补汤

别名黄连补肠汤(《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黄连12克 茯苓 芎劳各9克 酸石榴皮5片 地榆15克 伏龙肝鸡子大1枚

制法上六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痢下青白,肠中雷鸣。

用法用量用水1.4升,煮取500毫升,去滓,下伏龙肝末,分作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处方46、地黄汤

处方生地黄(切,焙)60克 黄芩(去黑心)15克 当归(切,焙)地榆(锉)柏叶(炙)艾叶(炒)各45克 伏龙肝 蒲黄各60克

制法上八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妇人血分有热,月经不断,绵绵不已。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同煎,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处方47、伏龙散

处方伏龙肝(即灶心红土,炭火烧红,水飞,晒干)

功能主治主治烫伤、烧伤。

用法用量研末。人乳调敷。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48、伏龙肝丸

处方伏龙肝 艾叶(炒)木香 地榆 阿胶(炙令燥)当归(切,炒)黄连(去须,炒)赤芍药 黄芩(去黑心)各30克

制法上九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赤痢腹痛,四肢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粥饮下,不拘时。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49、伏龙肝丸

处方伏龙肝15克 豆豉45克

制法上二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治暴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50、熟干地黄散

处方熟干地黄 伏龙肝 黄耆 赤石脂各30克 阿胶 甘草 白术 艾叶(炒)川芎 人参各15克 当归7.5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产后崩中,头目眩晕,神思昏迷,四肢烦乱,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

处方51、立效散

处方伏龙肝60克

功能主治治吐血及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上药用新汲水350毫升,淘取汁,入蜜20毫升,搅匀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八引《十便良方》

处方52、槲叶散

处方槲叶30克 地榆23克(锉)木贼23克(锉)当归23克(锉)赤芍药23克 伏龙肝23克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时气,大肠实热,下血不止,脐下疴痛。

用法用量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十六

处方53、伏龙肝汤

处方伏龙肝 禹余粮(烧通赤,湿土内培一复时)赤芍药 生干地黄(焙)地榆 白茅根各30克 龙骨 当归(切,焙)各45克 甘草(炙)麒麟竭(细研)各15克

制法上十一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治妇人经血不止,脐腹撮痛,或时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每日三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二。

处方54、伏龙肝汤

处方伏龙肝30克 生地黄15克 生姜15克 甘草 艾叶 赤石脂 桂心各6克

制法上七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劳伤冲任,崩中去血,赤白相兼,成如豆汁,脐腹冷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以水2升,煮取600毫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四

处方55、伏龙肝散

处方伏龙肝15克 白矾(煅过)白僵蚕(直者,炒)甘草(生)各7.5克

制法上四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主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如茶点服,吐出涎,立效,未吐,更进一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处方56、固经丸

处方艾叶(醋炒)鹿角霜 干姜(炮)伏龙肝各等分

制法上药为细末,熔鹿角胶和药,乘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冲任虚弱,月侯不调,来多不断,淋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时用淡醋汤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五

处方57、道宁纯阳丹

处方苍术(坚实者,米泔水浸3日,再换净水浸洗,切,晒干,以青盐水浸1宿)4两,莲肉(好者,去心,次净酒浸1宿)4两,大公猪肚1个(壁上揉洗,浸,纳入前2味,以线缝密,用无灰酒煮烂取起,入石臼中捣烂,捏成小饼烘干,研为细末,入后药),南星4两(净切细,以姜汁1小钟浸1宿,以灶心土同炒去土不用),大半夏4两(汤炮,去涎,晒干为末,以好醋浸7日,蒸熟不麻为度,入药中),橘皮4两(锉,以灶心土炒,去土不用),谷芽(炒)1两,厚朴1两,白术1两,麦芽(炒)1两,甘草1两,人参1两,茯苓1两,白豆蔻1两,三棱1两,莪术1两,缩砂1两,荜澄茄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粟米4两(姜汁浸炒)。

制法上为细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损,心肾不安,精神耗散,脾土湿败不能化食,所食五味之物不成精液,反成痰涎,聚于中脘,不能传导,以致大肠燥涩,小便反多而赤,或时呕吐酸水,久成反胃结肠之证。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米饮下。

摘录《丹溪心法附余》卷三

处方58、姜桂汤

处方白姜(炮)半两,红豆半两,肉桂半两,丁香半两,粉草半两,缩砂仁(炒)半两,败姜(用灶心土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翻胃呕吐。

用法用量方中败姜,《普济方》引作“败酱”。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四

处方59、固源汤

处方条芩钱半,臭椿根皮2钱,灶心土1钱,当归头1钱,熟地黄1钱,白芍药1钱,地榆1钱,川芎1钱,艾叶5分,荆芥(炒)5分。

功能主治血崩日久不止。

用法用量加乌梅煎服。

摘录《简明医彀》卷七

处方60、回生养胃丹

处方苍术(米泔水浸3日,洗净晒干,再换浸3日)4两,莲肉(酒浸1宿)4两,雄猪肚1个(壁上揉擦洗净,入苍术、莲肉在内,以线缝紧,用好酒煮烂,取入石血内捣如泥,捻作小饼,烘干加后药),南星4两(切细,姜汁浸1宿,以伏龙肝同炒,去伏龙肝用。或用黄土炒亦可),半夏4两(泡,晒干,细切,好醋浸7日,蒸熟),橘红4两(以灶心土炒,去土用),粟米4两(姜汁浸、蒸、焙),人参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厚朴(姜汁炒)1两,蓬术1两(醋炒),荜澄茄1两,砂仁1两,三棱1两(醋炒),白豆蔻1两,谷芽(炒)1两,麦芽(炒)1两,甘草1两,丁香5钱,木香5钱,沉香5钱。

制法上为末,稀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虚损,心胃不交,精神耗散,脾脏受湿,饮食不纳,五味不成,津液反成痰饮聚于中脘,不能传道,以至大肠燥涩,小便反多而赤,或时呕吐酸水,久成翻胃结肠之症。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陈米汤送下。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