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玉竹的处方(五)

浏览

玉竹(别名荧、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甘;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小编整理出含有玉竹的处方共304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241~300共60个。

处方1、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赤芍药半两知母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浸7遍,去滑),葳蕤半两,黄芩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干燥,大肠结涩,狂言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微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九

处方2、救阴双解散

别名温补双解散

处方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白芍1钱5分,生地1钱5分,栀仁1钱5分,木通1钱5分,淡竹1钱5分,黄耆1钱5分,黄芩1钱,连翘1钱,葳蕤1钱,黄柏1钱,甘草3分,黑枣5枚。

功能主治诸阳火动,下后前病不休,身热如常,及一切杂症。

用法用量竹茹1团为引,水煎服。

摘录《点点经》卷三

处方3、柴胡散

处方柴胡1两(去苗),葛根半两(锉),赤茯苓半分,麦门冬3分(去心),石膏2两,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玄参3分(去芦头),川升麻3分,黄芩半两,犀角屑1两,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因服乳石,至脏腑壅滞,及脚气欲发,或憎寒壮热,头痛心烦,眼目昏闷,头旋欲吐,不纳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豉100粒,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4、鹿茸石斛丸

处方鹿茸1对(浸1宿,微炙),金钗石斛(去根)1两,犀角(镑)1两,羚羊角(镑)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皮),熟干地黄1两,酸枣仁1两(汤浸,去赤皮),青木香1两,菟丝子2两(酒浸3日,晒干,另捣为末,1两,生用),车前子1两,覆盆子1两,茺蔚子1两,地肤子1两,柏子仁1两,葳蕤1两,麦门冬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退昏,除内障膜。主肝肾虚,血气不能营养于睛,致目久视(目巟)(目巟),有黑花簇簇,雾气昏昏,视物如霜雪之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午前、临睡用青盐汤送下,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十二引《余居士选奇方》

处方5、黄芩散

别名黄芩汤

处方黄芩1两,栀子仁1两,黄连(去须)1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蕤仁(汤浸,去赤皮)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斑痘疮入眼,口干心烦。

用法用量黄芩汤(《圣济总录》卷一一○)。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6、瞿麦散

处方瞿麦1两,葵子半两,木通1两(锉),黄连1两(去须),防风1两(去芦头),茯神2两,冬瓜仁1两,甘菊花半两,葳蕤1两,川升麻1两,地骨皮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热,小便难赤涩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7、金箔

处方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铁粉2两(细研),人参1两(去芦头),龙齿1两半,琥珀1两(细研),犀角屑1两,茯神1两半,酸枣仁1两(微炒),防风3分(去芦头),葳蕤3分,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玄参3分,露蜂房3分(炙微黄),牛黄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入牛黄、金箔、银箔,更研令匀。

功能主治风惊,手足颤掉,精神错乱。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薄荷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8、柴胡散

处方柴胡2两(去苗),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3分,知母3分,桔梗3分(去芦头),人参3分(去芦头),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葳蕤3分,生干地黄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3分(锉),栀子仁半两,紫菀1两(去苗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劳体热,心烦不食,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肉、菘菜、苋菜、醋物。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9、栝楼煎

处方栝楼根1两,茯神1两,石斛1两(去根节),肉苁蓉2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知母1两,黄连半两(去须),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丹参半两(上并捣罗为末),地骨皮2两,葳蕤2两,胡麻1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末,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银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匙,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10、茯神煮散

处方茯神4两,苁蓉4两,葳蕤4两,生石斛8两,黄连8两,栝楼根5两,丹参5两,甘草3两,五味子3两,知母3两,人参3两,当归3两,麦糵3升。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补虚。主消渴,虚热四肢羸乏,渴热不止。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作“茯神散”。

注意忌猪肉、醋物、海藻、菘菜。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三焦之治与肾脏之治截然两途,肾脏阴虚,而用壮水之剂,不得杂以补气之味,恐其留恋阴药于上,泥膈夺食,转增弥漫,非若益火消阴,宜兼补气,以资阳生阴长之功也。三焦本属相火,所以用苁蓉、五味、知母滋培下焦,黄连、麦糵、石斛清理中焦,茯神、葳蕤、栝楼滋养上焦,又须人参、甘草,匡扶胃气,当归、丹参调和营血,则三焦之火,得以涵养,而无焱起之患矣。

摘录《千金》卷二十一

处方11、柴胡散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桔梗(去芦头)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半两,地骨皮半两,生干地黄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葳蕤半两,赤茯苓半两,木通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肺脏壅热,胸膈烦闷,四肢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热面、炙煿、苋菜。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12、定神安志丸

处方金箔100片,银箔100片(和合),石膏(研)8分,龙齿(研)8分,铁精(研)8分,地骨白皮8分,茯神8分,黄芩8分,生干地黄8分,升麻8分,茯苓8分,玄参8分,人参8分,虎睛1具(微炙),牛黄(生)4两,生姜屑4两,麦门冬1钱(去心),枳实(炙)6分,甘草(炙)6分,葳蕤6分,芍药6分,远志(去心)5分,柏子仁5分,白鲜皮5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邪狂乱失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食讫少时煮生枸杞根汤送下,1日2次。

注意不利热曲、海藻、菘菜、芜荑、炙肉、醋、蒜、粘食、陈臭、油腻。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

处方13、除湿消风饮

处方当归4钱,川芎2钱,赤芍3钱,黄柏3钱,栀子3钱,胡黄连3钱,茵陈3钱,葳蕤仁3钱,苍术2钱(炒),防风2钱,白芷2钱,土茯苓3钱,薄荷2钱,泽泻3钱,草决明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迎风赤烂症(溃疡性睑缘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

临床应用迎风赤烂症:李氏,女。因操劳过度,内伤肝肾,外感风沙,两目常常赤烂生黄痂,隐涩羞明,屡用桑叶熏洗,不能痊愈,按其脉,太阴细数而厥阴弦数,是知脾经有湿,肝经有火,而不正之风上攻于目,发生赤烂,迎风则甚。先将太渊、睛明、肝俞等穴略刺,外敷一扫光,内服除湿消风饮,5-6剂而大轻,又将上星、丝竹空、攒竹轮刺,按前方再加地肤子3钱,乌梅3个,苦参2线,7剂而赤烂全消。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14、茯神散

处方茯神1两,石斛(去根,锉)1两,栝楼根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令黄)1两,知母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1两,五味子半两,黄连3分(去须),丹参半两,当归半两,麦糵3分(微炒),葳蕤半两,甘草半两(多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虚劳多渴,四肢羸乏。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七

处方15、胡黄连丸

处方胡黄连1分,人参1分(去芦头),柴胡半两(去苗),羚羊角屑1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焙),鳖甲半两(涂醋炙令黄),地骨皮1分,秦艽半两(去苗),黄耆1分(锉,微炒),木香1分,犀角屑1分,甘草1分(炙微赤,锉),葳蕤1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骨热,烦躁黄瘦,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温水下,日3服。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16、独活散

处方川独活(黄色如兔眼者,去芦洗,焙干称)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秦艽(洗,去芦)1两,葳蕤(洗)1两,柏子仁(研)1两,甘草(炙)1两,犀角(镑)半两,川椒(去目并合口,微火炒,地上出汗)半两,熟干地黄(酒洒,9蒸9晒,焙干称)半两,枳实(汤浸,洗去瓤,薄切,麸炒)半两,白芷(不见火)半两,官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人参(去芦)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独活气味苦辛甘平,入足厥阴、少阴;白术气味甘温微苦,入足太阴、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葳蕤气味甘平,入手、足太阴;秦艽气味苦平,入手、足阳明,兼入肝胆;柏子仁气味苦辛微温,入足厥明;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阳;犀角气味苦酸咸寒,入足厥阴、手少阴;川椒气味辛温,入手、足大阴及命门;熟地黄气味甘寒微苦,入足少阴;枳实气味苦寒,入足太阴;白芷气味辛温,入手、足阳明,为引经之药;官桂气味辛温,入足厥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即惊恐亦七情所伤之病,致脏腑偏胜不平,故用补五脏之药,护持正气,虽用独活为主,再佐以辛温苦寒之品,使偏胜者得以和平,客病何由得入哉。

摘录《本事》卷一

处方17、定风去晕丹

处方熟地9钱,山茱萸4钱,山药3钱,北五味2钱,麦冬2钱,玄参3钱,川芎3钱,当归3钱,葳蕤1两。

功能主治补肝,补肾,滋肺金。主肾水不足而邪火冲入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

摘录《石室秘录》卷一

处方18、金水膏

处方天门冬6两,紫菀茸6两,葳蕤6两(炒),怀生地12两,麦冬肉8两,白芍4两(炒),百合4两,款冬花4两,知母2两(炒),山药2两(略炒),陈皮2两,川贝母2两(另研细未听用),茜草2两。

制法如法熬膏,炼蜜收,冷后调入贝末。

功能主治清痰治嗽,和伤止血,滋肺滋金,培金水之化源。主虚痨烦咳,肺痿痰红。

用法用量噙化口中,不拘时候,听其自然,临睡及睡醒时服妙。

摘录《活人方》卷二

处方19、固根汤

处方葳蕤1两,当归5钱,白芍5钱,熟地1两,麦冬5钱,甘菊3钱,菖蒲3分,柴胡5分。

功能主治少年时丧元阳,又加时眼,不守色戒,伤损大眦,眦孔不闭,风寒透入其孔,内气即虚,外邪难杜,以致目痛后迎风流泪,至夜则目暗不明,一见灯光两目干涩。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4剂,即不畏风,再服4剂,见风不流泪矣,再服10剂痊愈。

各家论述盖葳蕤最善止泪,加之当归、白芍以补肝,熟地以滋肾,益之麦冬以补心,佐之甘菊、菖蒲、柴胡以舒其风火,而引诸经之药以塞其泪窍。此固其根本而末症自愈也。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0、防风散

别名防风饮

处方防风1两(去芦头),黄芩1两,葳蕤1两,黄连1两(去须),甘草(炙微赤,锉)1两,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眼冲风多泪;目偏视。

用法用量防风饮(《圣济总录》卷一○七)。

注意忌油腻、热酒、湿面。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1、补瞳神丹

处方当归1两,白芍1两,郁李仁3钱,黑荆芥3钱,丹皮3钱,麦冬5钱,川芎5钱,葳蕤5钱,细辛5分。

功能主治大补肝气。主因脑气不足,无故忽视物为两。

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愈。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22、灵应膏

处方怀生地3两,熟地3两,麦冬4两,当归4两,枸杞5两,黄耆4两,怀牛膝5两(酒蒸3次),白术(土炒)4两,葳蕤肉3两,白茯苓2两,真阿胶3两(炒)。

制法上共为细片,煎汁去滓,加炼蜜6两,熬至滴水成珠,入罐内水浸一夜,取起封好。

功能主治病后目昏,或妇人生育出血过多,精气不足,目昏。

用法用量每服3-5茶匙,或白汤、元眼汤、参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眼科阐微》卷三

处方23、红玉膏

处方葳蕤3两,人参3两,五味子2两,龟版胶2两,当归2两,大生地2两,白茯神2两,川牛膝1两,白莲须5钱,枸杞2两,明丹砂1钱。

制法用河水10碗,煎至5碗,去滓,再煎至2碗,加川蜜慢火熬成膏,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添精补髓,固气养血,和五脏,利九窍,益身心。

用法用量随便用。

摘录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处方24、沉香散

别名沉香汤

处方沉香3分,麦门冬1两(去心),赤芍药1两,玄参1两,甘草1两(生,锉),枳实1两(麸炒微黄),川升麻1两,前胡1两(去芦头),葳蕤半两,黄耆半两(锉),生干地黄1两,犀角屑3分,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麝香1分(细研)。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发脑,疮肿焮赤疼痛,烦躁。

用法用量沉香汤(《圣济总录》卷一三一)。

摘录《圣惠》卷六十二

处方25、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木通3分(锉),川升麻3分,葳蕤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紫菀3分(去苗土),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子芩1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心气实热,烦闷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茹1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26、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半两,黄耆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半两,甘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烦躁,体热疼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加生姜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四○

处方27、白蒺藜丸

处方白蒺藜1两(微炒,去刺),黄耆3分(锉),独活3分,白芷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薯蓣3分,枳实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两(去芦头),黄连1两(去须),葳蕤半两,地骨皮半两,桂心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上冲,头面瘙痒如虫行,身上时有风疹,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四

处方28、甘菊花丸

处方甘菊花1两,决明子1两半,车前子2两,防风2两(去芦头),蕤仁1两半(汤浸,去赤皮),黄连2两(去须),川升麻1两,子芩1两,川大黄3两(锉碎,微炒),玄参1两,葳蕤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攻眼,涩痒肿疼,久赤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二

处方29、甘菊花丸

处方菊花1两,决明子1两,车前子1两,丹参1两,防风(去叉)1两,玄参1两,蕤仁(去皮)1两,升麻黄连(去须)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锉,炒)1两,葳蕤1两,细辛(去苗叶)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毒冲目,虚热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临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30、地骨散

处方地骨皮半两,黄芩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黄耆(锉)半两,葳蕤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赤芍药半两,柴胡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烦躁,体热疼痛,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差半分,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31、甘菊花汤

处方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升麻1两半,黄连(去须)2两,茯神(去木皮)2两,葳蕤2两,防风(去叉)2两,木通(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毒冲眼,赤眼。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文瑞楼本)作“甘菊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32、八风十二痹散

处方远志(去心)半两,黄耆半两,黄芩半两,白敛半两,附子(炮,去皮)半两,龙胆半两,薯蓣半两,厚朴(炙)半两,蜀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汗),牡荆子3分,天雄(炮,去皮)3分,细辛3分,菊花3分,狗脊3分,山茱萸3分,防风3分,芎䓖3分,桂心3分,五味子1分,巴戟天1分,茯苓1两,芍药1两,秦艽1两,乌头(炮,去皮)1两,芜荑1两,菖蒲1两,葳蕤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风痹呕逆,不能饮食者,心痹也;咳满腹痛,气逆唾涕白者,脾痹也;津液唾血腥臭者,肝痹也;阴痿下湿者,痿痹也;腹中雷鸣,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两膝寒,不能行者,湿痹也;手不能举,肿痛而逆,骨痹也;烦满短气,涕唾青黑,肾痹也。并悉主之。

用法用量食后饮服方寸匕,1日3次。宁从少起,稍渐增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六

处方33、甘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半两,旋覆花半两,防风1两(去芦头),芎藭1两,蔓荆子半两,细辛半两,酸枣仁1两,葳蕤1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痰壅,头痛心烦,四肢拘急,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34、瓜蒌煎

处方瓜蒌2两,茯神1两,石斛1两,人参1两,肉灰蓉1两,甘草半两,黄连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半两,丹参半两,知母1两,胡麻1两,地骨皮2两,葳蕤2两,蜜5合,生地黄汁1升,牛髓1合,淡竹叶50片,生麦门冬汁5合,生姜汁1合。

制法以水3升,煮地骨皮,葳蕤、胡麻、淡竹叶4味,去滓取汁1升,和地黄汁、麦门冬汁、牛髓、蜜、姜汁等,入前药未,搅令匀,又煎成膏,入于铜器中。

功能主治虚劳燥渴,四体虚乏,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不拘时候,以粥饮调下半匙。

摘录《鸡峰》卷七

处方35、还光饮

处方熟地1两,山茱萸4钱,枸杞3钱,甘菊3钱,同州蒺藜3钱,玄参3钱,麦冬3钱,葳蕤5钱,肉桂3分。

功能主治大补肝肾。主人有患时眼之后,其目不痛,而色淡红,然羞明恶日,与目痛时无异。

用法用量水煎服。10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36、龙齿散

处方龙齿1两,人参1两(去芦头),白鲜皮3分,川升麻3分,葳蕤3分,秦艽3分(去苗),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石膏1两半,川芒消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心肺热壅,狂言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37、地榆散

处方地榆1两,木香半两,葳蕤2分,当归3分(锉,微炒),黄芩3分。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烦热腹痛,变为痢,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38、安神定志方

处方金薄100和合,银薄100和合,石膏(研)8分,龙齿(研)8分,铁精(研)8分,地骨白皮8分,茯神8分,黄芩8分,生干地黄8分,升麻8分,茯苓8分,玄参8分,人参8分,虎睛1具(微炙),牛黄4分,生姜屑4分,麦门冬10分(去心),枳实(炙)6分,甘草(炙)6分,葳蕤6分,芍药6分,远志(去心)5分,柏子仁5分,白藤皮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邪狂乱失心。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每日2次;渐加至30丸;食讫,少时煮生枸杞根汁送下。

注意忌热面、海藻、菘菜、芜荑、炙肉、醋、蒜、粘食、陈臭、油腻。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广济方》

处方39、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人参(去芦头)1两,黄耆(锉)1两,麦门冬(去心)1两,子芩1两,茯神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心神烦热,狂语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1合,生姜汁1茶匙,蜜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40、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葳蕤、黄柏(炒)、车前子。

功能主治小儿肺肾不交,鼻常流血,身体干瘦,毛发不润,心慌气弱。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41、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1两,葳蕤1两,玄参1两,黄耆1两(锉),子芩1两,麦门冬1两(去心),川升麻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心气盛实,气血壅涩,阴阳不通,荣卫隔塞,上焦壅滞,心胸烦热,口干颊赤。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水1中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加生地黄汁、蜜各半合,更煎1两沸,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方出《圣惠》卷四,名见《普济方》卷十七

处方42、龙胆散

处方龙胆3分(去芦头),葛根1两(锉),桂心半两,葳蕤3分,赤芍药3分,黄耆3分(锉),石膏2两,麻黄3分(去根节),大青3分,川升麻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病未得汗,体热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43、地骨皮散

处方地骨皮3分,玄参3分,黄耆2两(锉),泽泻1两,麦门冬3分(去心)生,生干地黄1两,葳蕤半两,人参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虚劳烦热,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九

处方44、加减六味丸

处方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4两。

功能主治阴虚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劳晡热消瘦。

用法用量亦可作膏。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45、赤茯苓散

处方赤茯苓1两,黄耆1两(锉),子芩3分,酸枣仁半两(微炒),防风半两(去芦头),羚羊角屑1两,葳蕤3分,麻黄1两(去根节),芎䓖3分,独活半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气壅语涩,四肢拘急。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淡竹叶3-7片,同煎至5分,去滓,入荆沥半合,更煎1-2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炙煿。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46、白附子丸

处方白附子3分,白芷3分,杜若3分,赤石脂2两,桃花2两,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甜瓜子1两(微炒),牛膝1两(土苗),鸡粪白3分(微炒),白石脂2两,远志3分(去心),葳蕤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令人面洁白媚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后以温牛乳1合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

处方47、加味地黄汤

处方熟地黄、山萸肉、白茯苓、泽泻、山药、牡丹皮、葳蕤。

功能主治小儿因先天肾气不全,而致生单龟背,痰齁已定者;小儿淋疾,肝肾亏虚,淋而不痛,久而不愈,或为药饵所伤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48、加味四物汤

处方当归、川芎少许、白芍(炒)、熟地黄、苡仁、葳蕤、白茯苓、山药、扁豆(炒)。

功能主治保肺健脾。主小儿单龟胸,气壅已平。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肥儿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49、二甘散

处方黄连2钱,胆草3钱,葳蕤2钱,白芍5钱,天麻2钱,荆芥2钱,甘菊花3钱,甘草3钱,忍冬1两。

功能主治瞳子髎穴生阳疽。

用法用量水煎,食后服。服2剂。

摘录《洞天奥旨》卷五

处方50、白薇丸

处方白薇1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生干地黄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蜀漆半两,葳蕤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后阴阳易,四肢或寒或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51、白蒺藜丸

处方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防风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薯蓣3分,地骨皮3分,莽草1两(微炒),葳蕤半两,苦参1两(锉),枫香1两,蝉壳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热毒风攻,头面瘙痒,如似虫行,时发风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猪、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二

处方52、决明子散

处方决明子1两,川升麻1两,地骨皮两,柴胡(去苗)1两,葳蕤半两,玄参半两,犀角屑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肝膈热毒,眼生钉翳。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钟,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八十引《圣惠》

处方53、九宫汤

处方人参1两,巴戟天5钱,葳蕤5钱,半夏1钱,乌药1钱,秦艽1钱,陈皮5分,附子5分,天麻5分。

功能主治痉病,手足牵掣,口眼歪张。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七

处方54、白薇散

处方白薇6分,防风6分,射干6分,白术6分,当归4分,防己4分,青木香4分,天门冬4分,乌头4分,枳实4分,独活4分,山茱萸4分,葳蕤4分,麻黄5分,柴胡3分,白芷3分,莽草1分,蜀椒1分,秦艽5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痈疽,疔疮;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核者;气肿痛,状如瘤,无头,但虚肿,色不变,皮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以浆水下,日3次。加至2匕。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薇散中祛风走表之味居多,兼取当归、天门冬、葳蕤和血通津之味,以滋风燥之性;独山茱萸1味,人但知补肝涩精之用,不知《本经》原有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诸治,惟《千金》得之。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处方55、消愁汤

处方白芍30克 当归30克 葳蕤30克 玄参 柴胡各4.5克 丹皮9克 地骨皮15克 白芥子3克 熟地30克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治妇女肝气郁绪,内火暗动,阴亏血虚,经闭不行,潮热盗汗,饮食减少,肢体困倦,肌肤甲错,面目暗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数剂,肝气不燥,再服数剂,肝火可平,更服十剂,血枯者不枯,诸证可渐愈也。

摘录《辨证录》卷八

处方56、养目汤

处方熟地30克 白芍15克 麦冬15克 当归30克 葳蕤15克 山茱萸12克 北五味3克 甘草3克 甘菊花6克 柴胡1.5克

功能主治补肾养肝,祛风明目。治目病由于肝肾不足,误作实火治后;目不痛而色淡红,羞明恶日。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热地、山萸,当归、白芍补肾养肝;五味、麦冬、葳蕤以滋水之上源;菊花、柴胡祛风明目;甘草以和诸药。方义总在大补肝肾,使水旺以生木,水旺风自除,诸症自平。

摘录《辨证录》卷三

处方57、加减葳蕤汤

处方生葳蕤6~9克 生葱白2~3枚 桔梗3~4.5克 东白薇1.5~3克 淡豆豉9~12克 苏薄荷3~4.5克 炙草1.5克 红枣2枚

功能主治滋阴发汗,治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生葳蕤滋阴润燥为君;葱白、豆豉、薄荷、桔梗疏风散热为臣;白薇苦咸泄降为佐;甘草、大枣甘润增液,以助生藏蕤之滋阴润燥为使。为阴虚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要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58、葳蕤散

处方葳蕤 秦皮(锉)甘菊花 防风(去芦头)栀子仁 甘草(炙微赤,锉)各30克 黄连45克(去须)决明子45克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眼赤湿痒急。

用法用量每服12克,以水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食后温服,至夜临卧时再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二

处方59、蕤仁散

处方蕤仁23克 决明子23克 黄连30克(去须)柴胡30克(去苗)葳蕤30克 川大黄23克(锉碎,微炒)黄耆30克(锉)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眼生花翳。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津,每子食后温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

处方60、加减葱白香豉汤

处方葱白半握(连须)香豉9克 葳蕤6克 白薇 青木香 桔梗各3克 甘草 薄荷各0.9克

功能主治养阴解表。治素体阴虚,外感风热,咳嗽,咽喉肿痛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童便20毫升,白蜜15毫升和服。

摘录《张氏医通》卷十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