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芦根的处方(四)

浏览

芦根(别名苇根、芦头),甘,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小编整理出含有芦根的处方共3108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81~240共60个。

处方1、芦根汤

处方芦根(锉)木通(锉)各45克 栀子仁 桔梗 黄芩(去黑心)甘草(炙)各30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清肺热,泻脾火。治脾肺之热熏目,赤痒生翳。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少许,再煎沸,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2、芦根清肺饮

处方鲜芦根60克 鲜冬瓜皮15克 茯苓9克 通草3克 大豆卷9克 滑石12克 生桑皮6克 黄芩3克 栝楼皮4.5克 生米仁12克

功能主治祛暑化湿,清肺生津。治暑湿伤肺,面色淡黄,头身重痛,脘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咳嗽黄痰,喘急,舌苔糙腻、脉浮弦细濡。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暑病证治要略》

处方3、中黄汤

处方犀角(镑屑)45克 石膏(碎)甘草(炙)各30克 淡竹叶50片 生地黄60克 地骨皮60克 生麦门冬(去心)芦根各45克

制法上八味,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治脾胃实热,眼目赤涩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

处方4、养阴清热汤

处方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金银花30克,天花粉10克,知母10克,芦根10克,黄芩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枳壳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养阴清热,散风生津。主阴虚内热,外受风邪。(疱疹性结膜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庞赞襄方

处方5、泄热芦根散

处方芦根30克(锉)赤茯苓7.5克 栝楼根30克 麦门冬30克(去心)知母15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功能主治治胃实热,常渴引饮水。

用法用量每服9克,以水300毫升,入小麦50粒,竹叶14片,生地黄7.5克,生姜3.5克,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后放温服之。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6、地黄饮子

处方生地黄汁30毫升 芦根15克 生麦门冬25克(去心)人参15克 白蜜15毫升 橘皮10克 生姜15克

功能主治主心胃虚热,呕吐不能进食,食则烦闷。

用法用量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下地黄汁,分三次温服。

注意服药期间,忌芜荑、面、炙肉、荞麦面、猪肉、大蒜、粘食及生冷食物。

摘录《外台秘要》卷六引《广济方》

处方7、清热代茶饮

处方鲜青果20个(去核)鲜芦根4支(切碎)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治肺胃热盛之咽喉肿痛,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代茶饮。

备注方中鲜青果能清肺利咽,去火化痰,芦根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二药合用,清解肺胃之热,功专而力大。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8、安胎凉膈饮

处方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

功能主治养阴清胃。主胃阴不足。(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胎产秘书》卷上

处方9、二鲜饮

处方鲜芦根90克 鲜竹叶30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主外感热病,肺胃津伤,身热不退,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若热及血分,见鼻衄者,加鲜茅根60克,酌加童便为引。

备注本方鲜芦根甘寒质轻,上可清肺透熟,中能养胃生津;鲜竹叶既能清心除烦,又可利尿导热外出。合用具有轻宣透热、生津止渴之功。对暑热伤及肺胃的轻证,本方具有简、便、验、廉的优点。

摘录《蒲辅周医疗经验》

处方10、青竹茹汤

处方生芦根(切)20克 青竹茹20克 粟米6克 生姜6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伤寒后胃热气逆,干呕,饮食不下。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服。不止,服三剂。

摘录《普济方》卷二O六

处方11、银苇合剂

处方银花 连翘各15~30克 桔梗9克 杏仁6~12克 红藤30克 鱼腥草30~60克 冬瓜仁 桃仁各9克 鲜芦根70厘米(去节)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排脓。治肺脓疡成脓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方剂学》

处方12、芦根饮子

处方芦根60克(锉)麦门冬90克(去心)人参30克(去芦头)黄耆30克 陈橘皮30克(汤浸,去白、瓤,焙)淡竹茹30克

制法上药锉碎和匀。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胃降逆。治脾胃积热,耗气伤阴,胸膈烦壅,呕哕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0克,以水230毫升,入生姜15克,煎至160毫升,去滓,入蜜10克,生地黄汁18毫升,更煎一二沸,不计时候,分二次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五

处方13、凉营清气汤

处方犀角尖(磨冲)1.5克 鲜石斛18克 黑山栀6克 牡丹皮6克 鲜生地18克 薄荷叶2.4克 川雅连1.5克 京赤芍6克 京元参9克 生石膏24克 生甘草2.4克 连翘壳9克 鲜竹叶30张 茅芦根各30克 金汁30毫升(冲服)。

功能主治凉营清气。治痧麻虽布,壮热烦躁,渴欲冷饮,甚则谵语妄言,咽喉肿痛腐烂,脉洪数,舌红绛,或黑爆无津之重症。

用法用量水煎服。痰多,加竹沥30毫升冲服。

摘录《喉够症治概要》

处方14、加味温胆汤

处方陈皮 半夏(制)茯苓各3克 甘草(炙)1.5克 枳实 竹茹 黄芩各3克 黄连2.4克 麦冬6克 芦根3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胃生津,降逆止呕。治妊娠恶阻,胃中有热,呕吐,心中烦热愦闷,喜饮凉浆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六

处方15、茅根汤

处方茅根(锉)芦根(锉)菝葜(细锉)各60克 石膏(碎)45克 乌梅(去核,炒)15克

制法上药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消渴,口干,小便数。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处方16、加味凉血退斑汤

处方鲜生地30克,鲜芦根30克,大青叶30克,板蓝根9克,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桑叶9克,白藓皮15克,赤芍9克,黄芩9克,生栀仁6克,滑石9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利湿。主湿热结毒,灼煎营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处方17、解毒汤

处方升麻9克,生石膏15克,黄连9克,当归12克,生地4克,丹皮9克,焦栀9克,芦根9克,公英20克,地丁20克,山豆根15克,连翘15克,大黄6克。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肺胃素热,上冲咽喉,经脉阻遏,气血凝结,热邪壅聚,热盛蕴蒸而肉腐。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齐强方

处方18、银花薄荷饮

处方银花30克 薄荷10克 鲜芦根60克

制法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克,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去渣,加适量白糖。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适用于各种热病初起;对发热较重的风热型感冒,效果显着。

用法用量每日3~4次,温热服。

摘录《经验方》

处方19、生芦根饮

处方生芦根(切)30克 青竹茹30克 粳米9克 生姜3克

制法上四味,嚼咀。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和胃降逆。治伤寒后,哕,干呕,不下食。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服。不止,服三剂。

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外台秘要》卷二补。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20、百生汤

处方百合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桑白皮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柿霜6克,川贝粉(冲服)3克,甘草3克,芦根30克。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养肾。主肺肾阴虚,咽喉失于濡润。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干祖望方

处方21、瞿麦六味汤

处方瞿麦穗3两,冬葵子1升,榆白皮(切)1升,桑根皮6两,白苇根(切)1升,石韦4两(去毛)。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淋病,体气热,小便涩,出处酸洒。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每服如人行10里久。服3-5剂后,宜合大虫魄5味散服佳。

摘录《外台》卷二十七引《许仁则方》

处方22、感冒汤1号

处方桑叶9g,桑枝30g,苇根30g,菊花9g,淡豆豉15g,山栀9g,连翘15g,金银花15g,忍冬藤24g,蔓荆子9g,薄荷6g,甘草3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风热型感冒。发热,汗出,头胀痛,周身骨节酸痛,鼻塞,流浊涕,口咽干,小便黄热,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用量上为1剂,若病重者,可1日服2剂。分头煎、二煎,每隔4小时服1次。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23、感冒汤2号

处方麻黄3g,桂枝3g,荆芥穗6g,防风9g,羌活6g,辛夷6g,淡豆豉9g,苇根20g,甘草3g。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主风寒型感冒。恶寒或微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24、解表汤

处方桑叶4.5g,蝉蜕1.5g,淡豆豉4.5g,苇根6g,薄荷1.5g,菊花3g,连翘4.5g,山栀1.5g,甘草1.5g。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主麻疹前期或风热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眼泪汪汪,咳嗽,声音嘶哑。

用法用量以上为3岁儿童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用桑叶、蝉蜕、淡豆豉、薄荷辛凉解表;苇根、菊花、连翘、山栀、甘草清热解表。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25、肺脓疡汤

处方川贝母9g,桔梗9g,化橘红各9g,葶苈子6g,苇根30g,薏苡仁18g,金银花24g,连翘24g,旋覆花(布包)6g,代赭石(布包)12g,桃仁9g,杏仁9g,冬瓜子30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降气化痰,排脓。主肺脓疡成痈期或溃脓期,咳吐腥臭脓痰或脓血,胸中烦闷而痛,脉滑数,舌苔黄腻。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处方以葶苈子、旋覆花、代赭石、苇根等药组成,加入化痰排脓,清热解毒等药。方中清热解毒用金银花、连翘;降气化痰用旋覆花、代赭石、葶苈子;清肺化痰用川贝母、化橘红;排脓用桔梗、苇根、薏苡仁、冬瓜子;宣肺止咳用杏仁;活血祛瘀用桃仁。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26、化疹汤

处方大青叶3钱,元参4钱,薄荷钱半,牛蒡子钱半,苇根3钱,细生地4钱,银花3钱,甘草8分,苦桔梗钱半,牡丹皮2钱,连翘2钱,竹叶钱半,荆芥穗8分。

功能主治秋令风温,暑热内蕴,身热汗多,欲发红疹者。

摘录《温热经解》

处方27、冬地百部饮

处方干地黄4钱,天麦冬3钱,广百部3钱,生枇杷叶5钱,浙贝3钱,女贞子3钱,旱莲草3钱,苇根3钱。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主产前身体素弱,宿有潮热咳嗽,间或咯血;产后潮热加剧,面热颧赤,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咳嗽痰少,唇燥舌红,苔黄口干,脉虚数。

用法用量水煎,微温服。舌上无苔,舌质嫩红,加生谷芽5钱,知母3钱。

摘录《中医妇科治疗学》

处方28、五汁饮

处方梨汁 荸荠汁 鲜苇根汁 麦冬汁 藕汁(或用蔗浆)

功能主治甘寒清热,生津止渴。治太阴温病,热灼津伤,口渴,吐白沫,粘滞不快者。

用法用量取上五汁,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炖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29、桑菊饮

处方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治风温初起,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煮取200毫升,日二服。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膏、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初入营,加元参6克,犀角3克;在血分者,去薄荷、苇根,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各6克;肺热甚,加黄芩,渴者,加花粉。

备注方中桑叶、菊花疏风解表,宣透风热,桔梗、甘草、杏仁清咽利膈,止咳化痰,连翘清热解毒,苇根清热生津。配伍同用,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凡风温初起,见证如上所述者,可以用之。

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30、冬地三黄汤

处方麦冬24克 黄连3克 苇根汁100毫升(冲)元参12克 黄柏3克 银花露100毫升(冲)细生地12克 黄芩3克 生甘草9克

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泻火。主阳明温病,邪热伤阴,无汗,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以小便得利为度。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31、黑神丹

处方天麻(去芦)1两,蔓荆子1两,川芎1两,防风(去芦头)7钱,藁本(去土)7钱,白茯苓(去皮)7钱,细辛3钱半(去叶土),川鸟头2钱半(炮,去皮脐尖),牛膝(酒浸1宿)3钱,荆芥穗3钱,甘草(锉,炒)3钱,香白芷1两3分,赤芍药1两3分,白僵蚕(炒去丝嘴)4钱,细松烟墨(烧,醋淬)4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一切风气上攻,口眼不正,肌肉瞤动;偏正头疼,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温酒送下;荆芥汤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32、琥珀丸

处方人参(去芦头)1斤(切碎,用井水3升,银锅内熬去水一半,滤过,取人参汁再熬成膏,和众药),附子1枚(重8钱者,炮,去皮脐),龙骨(飞过)1两,远志(汤浸,去心)1两,沉香1两,安息香(酒煮,滤去砂石,熬成膏)1两,琥珀(别研)1两,巴戟(汤泡,去心)半两,防风(去芦头)半两,半夏曲半两,莲子心半两,紫石英(研细,飞过)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石菖蒲半两,熟干地黄(洗,焙)半两,茯神(去木)半两,柏子仁半两,乳香(别研)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牡蛎(火煅取粉)半两,辰砂(研细,飞过)半两,酸枣仁(炒)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辰砂、乳香、琥珀、安息香膏子、人参膏子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神养志,宁睡,固精血,悦颜色,滋益荣卫。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日午及临卧温熟水送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33、鳖甲散

处方鳖甲2两(醋炙),京三棱(炮)1两,茯苓1两,人参2两(去芦头),大黄3分(煨),黑附子(去皮脐)1两,枳壳(去白)1两,牛膝1两,半夏半两(去粗皮),羌活1两,槟榔1两,干地黄1两(米炒),厚朴(去皮,姜制)1两,五味子1两,木香1两,当归(炒)1两,白术1两,芍药1两,肉豆蔻1两,沉香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五脏虚劳气攻注,四肢无力,手足疼痛,日渐瘦弱,心下气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大枣3个,生姜5片,同煎7分,去滓服。

摘录《传家秘宝》卷下

处方34、蛤蚧丸

处方蛤蚧1对(头尾全者,涂酥,炙令微黄),汉防己半两,贝母半两(煨令微黄),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蝉蜕半两,猪苓半两(去黑皮),赤芍药半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久肺气咳嗽,涕唾稠粘,上气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以温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处方35、丹砂散

处方朱砂3分(细研,水飞过),犀角屑半两,天竹黄半两,秦艽半两(去苗),白鲜皮半两,沙参半两(去芦头),寒水石1两,麦门冬2两(去心,焙干),马牙消半两(研入),川升麻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龙脑1钱(研入)。

制法上为细散,入研了药令匀。

功能主治风热,心肺壅滞,时多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三

处方36、麻黄散

处方麻黄3分(去根节),大麻仁1两,前胡3分(去芦头),桑根白皮1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紫苏子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咳嗽不止,心胸烦闷,上气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37、款冬花丸

处方款冬花2两,石斛(去根)2两,紫菀(去苗土)2两,细辛(去苗叶)2两,防风(去叉)2两,芎䓖2两,人参2两,当归(切,焙)2两,藁本(去苗土)2两,甘草(炙,锉)2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2两,白术(锉)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2两,菖蒲(切)2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出沫)2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生姜汁制)2两,桂(去粗皮)半两,独活(去芦头,锉)半两,芫花(醋浸,炒干)2两,钟乳粉(研)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2两。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积年咳嗽,唾脓血,喘急不得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日3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处方38、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石膏2两,芎䓖1两,桂心半两,羚羊角半两,赤芍药半两,防风1两(去芦头),当归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汉防己1两,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肉极。肌肤如鼠走,津液开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冷、油腻,毒滑、鱼、肉。

摘录《圣惠》卷二十六

处方39、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1两,防风1两(去芦头),猪苓1两(去黑皮),芎䓖1两,羚羊角屑1两,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2两(锉),大麻仁1两,槟榔1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枳实3分(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脚气缓弱及顽痹肿满,心下急,大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40、橘皮汤

处方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麸炒黄色)半两,大腹皮(锉)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芍药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枇杷叶(去毛,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痰饮,不思饮食,胸满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41、槐白皮散

处方槐白皮2两,枸杞根1两,附子(炮裂)1两,防风(去芦头)1两,芎䓖1两,川椒100粒(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齿龈风,连(角思)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3钱,以水1大盏,煎至7分,去滓。热含冷吐。

摘录《圣惠》卷三十四

处方42、薏苡仁散

处方薏苡仁3两,防风2两(去芦头),麻黄2两(去根节),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芎䓖1两,桂心1两,独活1两,柏子仁1两,石膏1两,细辛1两,羚羊角屑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中风,四肢挛急,身体强直。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同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猫、鱼、蒜。

摘录《圣惠》卷三

处方43、丁香散

处方丁香半两,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枇杷叶半两(拭去毛,炙微黄),前胡半两(去芦头),茅根1两(锉),葛根半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末得汗,燥热,饮水过多,腹胀气急,呕哕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44、解肌散

处方麻黄1两(去根节),石膏2两,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柴胡1两(去苗),桔梗1两(去芦头),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热病1日,头痛身热,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不拘时候热服。衣覆取汗,未汗再服。

摘录《圣惠》卷十七

处方45、鳖甲散

处方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襕),苍术1两(微炒),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甘草3分(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肉苁蓉3分(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桃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熟干地黄3分,牛膝3分(去苗),柴胡3分(去苗),五味子3分,牡蛎1两(烧为粉),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羸,盗汗不止,四肢无力,向晚憎寒。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大枣2个,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四

处方46、鳖甲丸

处方鳖甲1两(涂酥,炙令黄,去裙襕),防葵3分,诃黎勒皮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白术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烦闷,热毒气结聚不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三

处方47、鳖甲散

处方鳖甲1两半(涂醋,炙令黄,去裙襕),知母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地骨皮3分,赤芍药半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3分(去芦头),麦门冬1两(去心),黄芩3分,黄耆3分(锉),柴胡1两半(去芦头),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妇人热劳。发歇壮热,四肢烦疼,渐渐黄瘦,心胸躁闷。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葱白5寸,豉50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

处方48、款冬花汤

处方款冬花半两,桑根白皮(锉)半两,人参半两,前胡(去芦头)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桔梗(炒)半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中寒,咳呕浊唾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以水1盏,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处方49、丁香散

处方丁香1分,麝香半两(细研),人参1分(去芦头),白茯苓1分,木香1分,葛根1分(锉),枇杷叶1分(拭去毛,炙微黄),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呕吐不定。

用法用量入麝香同研令匀,不拘时候,以生姜汤调下半钱。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处方50、葛根汤

处方生葛根(切)4两,半夏(汤洗7遍)4两,生姜5两(与半夏同捣,炒干),独活(去芦头)2两,桂(去粗皮)2两半,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焙)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肤)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中贼风,半身不随,口面喎[音 wāi]僻,言语不便。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以水1盏半,入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处方51、丹砂丸

处方丹砂1两(细研,水飞),铁粉1两(细研),金箔50片(细研),银箔50片(细研),人参1两半(去芦头),获神2两,秦艽1两(去苗),川升麻1两,子芩1两,白鲜皮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龙齿1两,木香1两,枳实1两(麸炒微黄),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末,入研了药,更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虚惊悸,心神烦闷,睡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荆芥汤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生血等。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52、麻黄散

处方麻黄(去根节)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1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白术半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贝母(煨微黄)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外伤风冷,痰逆咳嗽,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葱白5寸,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53、鳖甲丸

处方鳖甲3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赤芍药1两,京三棱1两半(微煨,锉),当归1两(锉,微炒),诃黎勒1两半(焙,用皮),人参1两(去芦头),桔梗3分(去芦头),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1两,木香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郁李仁2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癖结。胁肋绞急疼痛,喘息短气。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清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十九

处方54、槟榔丸

处方槟榔(锉)1两,黑牵牛子6两(捣,取粉3两),麦糵2两,防风(去叉)2两,何首乌2两,苦参2两,大黄2两(并生用),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木香1两,羌活(去芦头)1两,皂荚10梃(不驼撸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