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檀香的处方(三)

浏览

檀香(别名旃檀、白檀、檀香木、真檀),辛;性温,行气;散寒;止痛。主胸腹胀痛;霍乱吐泻;噎膈吐食;寒疝腹痛及肿毒,小编整理出含有檀香的处方共420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21~180共60个。

处方1、沉香理气汤

处方丁香半两,檀香半两,木香半两,藿香2两,甘草2两,砂仁半两,白豆蔻1两(用仁),沉香1两,乌药1两,人参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滞不和,胸膈虚痞。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盐1字,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摘录《女科百问》卷下

处方2、活血丹

处方荆芥2两半,枫香1两(别研),檀香1两(不见火),降真节1两,草乌2两(酒煮),山桂(去粗皮)半两,当归(酒浸1时)半两,苍术(米汁浸,春5、夏3、秋7、冬10日;炒干)半两,川羌活(去芦)半两,白及(面裹煨,晒干)半两,乌豆(以糯米炒黄为度)半两,地龙(去土)半两,滴青1钱半(别研),射香半两(别研),川芎半两(热汤洗3次),五灵脂1两半(用灯心别研),乳香1两(别研),没药1两(别研),川乌(酒炮)半两,骨碎补(去毛,炒)半两,川牛膝(酒浸1时)半两,细辛(去苗)半两,花桑木(烧灰存性)半两,白芷(不蛀者)半两,赤芍药(酒浸)半两,川牵牛(石灰炒)半两,南星(以石灰炒黄色为度)半两,自然铜(煅,酒淬,别研)半两,大栗间半两,木鳖20个(去油壳)。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弹子大。入臼杵30余下,团成块,称1两,分作3丸,候丸尽,分作3分,一分阴干,一分晒干半时久,一分焙半时久,却三分打和一处,令阴阳相合,候药上(麻土)气为度,然后刷去(麻土),用黑漆光为度。

功能主治跌仆伤损,折骨断筋,疼痛浮肿,腹有瘀血,灌注四肢,烦闷不安;痈疽发背,肌肉坏烂;诸般风疾,左瘫右痪,手足顽麻,妇人血气风发动。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用无灰酒磨化,微煎3-5沸,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理伤续断方》

处方3、沉香荜澄茄汤

处方沉香半两,南木香4钱,丁香4钱,檀香4钱,荜澄茄半两,片子白姜黄半两,陈橘红3钱,青皮(去白)3钱,粉大甘草7钱,藿香(去净土)4钱,白豆蔻仁半两,天台乌药半两,人参半两,缩砂仁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腰腿间寒湿作痛。

用法用量每服1-2钱,加盐点服。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三

处方4、安息香煎

处方安息香、苏合香、檀香、藿香、甘草、胆南星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姜汁调作小饼。

功能主治小儿物忤逆触。

用法用量每用磨化,涂奶上及焚烟。

摘录《医统》卷八十八

处方5、沉香延龄散

处方沉香(另研)半两,木香半两,檀香半两,香附子半两,白芷半两,龙骨(浸水)半两,甘松半两,川芎半两,生地黄半两,荜茇半两,升麻半两,防风半两,当归半两,何首乌半两,藁本半两,青盐(炒)半两,人参半两,石膏半两,白茯苓半两,白蒺藜半两,杜蒺藜半两,海浮石半两,藿香半两,熟地黄半两,细辛半两,丁香3钱半,荆芥穗3钱半,菖蒲3钱半,槐角子3钱半,白僵蚕3钱半,天麻3钱半,桂心3钱半,露蜂房(炒黑)3钱半,麝香1钱半,柳枝1握4两(细锉,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乌髭发,牢牙,益精气。

用法用量每日早、晚先刷净牙,后蘸药,刷50-70遍,多为上。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九引《德生堂方》

处方6、八味檀香散

处方檀香200g,石膏100g,红花100g,甘草100g,丁香100g,北沙参100g,拳参100g,白葡萄干100g。

制法上药除檀香、丁香、白葡萄干外,其余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白葡萄干,粉碎,烘干,再加檀香、丁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主肺热咳嗽,痰中带脓。

用法用量口服,1次2~3g,1日1至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7、沉香延龄散

处方沉香半两,川芎半两,生地黄半两,藁本半两,零陵香半两,砂仁半两,人参半两,熟地黄半两,防风半两,没石子半两,荆芥半两,藿香半两,片脑半两,木香半两,石膏半两,地骨皮半两,白蒺藜半两,桂心半两,母丁香半两,檀香半两,白芷半两,杜蒺藜(炒,去刺)半两,石菖蒲半两,当归7钱半,天麻7钱半,诃子7钱半,细辛7钱半,何首乌7钱半,枸杞子7钱半,青盐7钱半,甘松7钱半,乳香7钱半,龙骨7钱半,槐角子7钱半,香附子7钱半,露蜂房1两,荜茇2钱,柳枝4两(炒),胆矾1钱半,石燕子5个(火煅),海浮石1两,麝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牢牙,补肾,生津液。主风牙肾虚。

用法用量早晚擦牙,盐汤漱,然后咽之。

摘录《普济方》卷六十九

处方8、白豆蔻汤

处方白豆蔻(去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锉)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芎藭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干姜(炮)1两,丁香半两,甘草(炙,锉)3分,白檀香(锉)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胃气弱,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煎至7分,去滓稍热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处方9、沉香散

处方乌药3两(炒),沉香1两,木香1两,人参(去芦头)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甘草(炙)1两,丁香半两,檀香半两,白豆蔻半两,青橘皮(去白,炒)半两,京三棱(煨,切)1两半,蓬莪术(煨,切)1两半,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御邪正气,调中进食,辟雾露岚湿之气。主中脘气塞,元脏虚冷,胸膈痞闷,脐腹(疒丂)痛,气噎不快,绕脐虚鸣,呕吐酸水,泄利虚滑,心痛气刺,气促逆冷,倦怠少力,不美饮食,口苦舌涩,呕逆恶心,噫气吞酸,胁助疼痛,喘满气逆,小便频数,及妇人脾血冷气,发作不常,及中恶腹痛,蛊毒疰忤。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加盐少许,空心热服,或以热酒调下。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五

处方10、饭虎汤

处方丁香2钱,荜澄茄半两,檀香4钱,草果1两,甘草4钱,缩砂半两,姜黄1两,白术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进食。

用法用量空心盐点。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八引《吴氏集验方》

处方11、鸡苏饼

别名鸡苏饼子

处方鸡苏薄荷(净叶)3两,紫苏叶5钱,白葛粉1两,乌梅肉2两5钱(另研如泥),檀香2钱,硼砂5钱,柿霜4两,白冰糖8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加片脑一分五厘,再研和匀,入炼蜜得中,印成樱桃大饼子。

功能主治清上焦,润咽膈,生津液,化痰降火,止嗽,醒酒,解酒毒。

用法用量鸡苏饼子(《鲁府禁方》卷四)。

摘录《医便》卷五

处方12、百和香

处方沉水香5两,甲香2两,丁子香2两,鸡骨香2两,兜娄婆香2两,熏陆香2两,白檀香2两,熟捷香2两,炭末2两,零陵香1两,藿香1两,青桂皮1两,白渐香(柴也)1两,青木香1两,甘松香1两,雀头香半两,苏合香半两,安息香半两,麝香半两,燕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酒洒令软,再宿酒气歇,以白蜜和,细瓷器中,蜡纸封,勿令泄,冬月开取用,大佳。

功能主治令身体香。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13、沉香至宝丸

处方沉香3两,蒙桂2两,三七3两,香附3两,厚朴3两,蔻仁3两,槟榔3两,山楂3两,枳壳2两,牙皂2两,小茴1两,苍术3两,广木香3两,吴茱萸3两,莱菔子3两,藿香3两,栀子3两,砂仁2两,大茴1两,檀香木2两,大黄2两,蓬莪术2两,玄胡索2两,苏木2两,牵牛子2两,广橘皮2两,公丁香2两,茵陈2两,郁金2两,降香2两,三棱2两,云苓2两,良姜2两,乳香2两,没药2两,巴豆霜2两,雄黄3两,冰片5钱,薄荷冰8钱,麝香6钱。

制法除雄黄为衣,冰片、薄荷冰、麝香另乳外,余药为细末,水为丸。

功能主治消食化积,开胸利膈。主胸腹腰胁胀痛,反胃噎膈,嗳气吞酸,食积气积,醉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以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重庆方)

处方14、白平安散

处方绿豆粉1斤4两,煅石膏2钱,滑石1两,白芷1钱,川芎1钱,檀香4钱(共研细粉,兑入后药),麝香1钱4分,冰片11两,薄荷冰8分。

制法上为细末,五分重装瓶。

功能主治夏季受暑,头目昏晕,呕吐恶心。

用法用量吃闻均可,酌量取用。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15、牢牙散

处方栝楼根2两(用砂锅子纳甘草,水煮软,取出令干,为末),白芷半两,鸡舌香7枚,白檀香1两,麝香(研)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牢牙。主牙龈宣露。

用法用量每用半钱匕,揩牙,误咽无妨。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16、灵香丸

处方白胡椒、枳壳、白檀香、红花、五灵脂(去沙)、广木香。

制法上为末,于六月六日修合,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心胃痛。

用法用量每用7丸,噙化。少顷痛即止。

摘录《金匮翼》卷六

处方17、八味清心沉香散

处方沉香180g,广枣180g,檀香90g,紫檀香90g,红花90g,肉豆蔻60g,天竺黄60g,北沙参60g。

制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心肺,理气,镇静安神。主心肺火盛,胸闷不舒,胸胁闷痛,心跳气短。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g,1日1~2次。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18、附子黄耆草果饮

处方白术1两,官桂(去皮)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白芍药1两,草果(炮,去皮)1两,良姜1两,黄耆(去芦,微炒)1两,厚朴(削去粗皮,姜制1宿)1两,白茯苓1两,白豆蔻仁半两,檀香半两,甘草(炙)3钱,半夏3分(汤泡7次)。

功能主治翻胃。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服,不拘时候。

摘录《百一》卷二

处方19、伯颜丞相军中方

处方乳香、没药、羌活、紫苏、细辛、乌药、麝香半字,蛇含石(煅)、厚桂、白芷(不见火)、降香、当归、苏木、檀香、龙骨、南星、硫黄、寄生尾、花蕊石(童便淬10数次)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血止痛,去风生肌。主刀箭兵刃所伤。

用法用量疮口四周用洪宝丹敷贴。

摘录《仙传外科集验方》

处方20、长春牢牙散

处方香附子、白茯苓、砂仁、丁香、川芎、蒺藜、百药煎、五味子、金丝矾、升麻、细辛、青盐、破故纸、檀香、甘松、石膏、胆矾、没石子、诃子、麝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乌髭发,祛风牙。

用法用量方中五味子,《奇效良方》作“五倍子”。

摘录《普济方》卷七十

处方21、谷神丸

处方木香半两,砂仁2两,檀香1两,甘松1两,白豆蔻2两,姜黄(片子者)半两,甘草1两(锉)。

制法上为细末,用甘草汁为丸,每1两作10丸。

功能主治酒食后,胸膈痞闷。

用法用量细嚼,熟水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五三

处方22、八仙茶

处方薄荷叶(洗净)1两,甘松(净)3钱,硼砂4钱,白檀香4钱,紫苏叶5钱,儿茶5钱,片脑1钱,霍香叶3钱,桂花1钱,乌梅肉2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煎甘草半斤成膏为丸,如黄豆大。

功能主治化痰,清头目,行气止渴,消食,去躁烦,辟秽恶邪气及瘴雾毒气。

用法用量每噙化1丸。

摘录《便览》卷四

处方23、二活散

处方羌活4钱5分,独活4钱5分,当归4钱5分,乌药4钱5分,赤芍药4钱5分,金银花(酒洗)4钱5分,连翘4钱5分,天花粉4钱5分,甘草节4钱5分,白芷4钱5分,红花3钱,苏木3钱,荆芥3钱,蝉蜕3钱,干葛3钱,檀香2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疔疮。

用法用量每服3钱,煎苍耳汤调下。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

处方24、白痧药

处方白胡椒1两,北细辛2钱,檀香木3钱,牙皂1钱,焰消3钱,明矾3钱,蟾酥3钱,丁香3钱,冰片5分,麝香5分。

功能主治暑痧。

用法用量上为极细末,或加金箔2张,研匀收贮。嗅之。

摘录《良方合壁》

处方25、冷香汤

别名冷香饮子

处方良姜2两,檀香2两,甘草(炒令赤)2两,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丁香2钱,川姜3分(炮),草豆蔻5个(去皮,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瘴病,胃脘刺痛,胸膈不利,或吐或泻。

用法用量冷香饮子(《医级》卷七)。

各家论述《瘴疟指南》:寒淫于内,治以辛热,川姜、良姜、檀香、草蔻、丁香、附子皆辛热之药,去寒温胃;甘草之甘,温以和中;大渴引饮者,心肺中有邪热,故冷饮以导邪热下行也。

摘录《百一》卷七引王元礼方

处方26、补真丹

处方沉香1两,丁香1两,白豆蔻仁1两,檀香1两,肉豆蔻1两,肉苁蓉半两(酒浸1宿,焙干),牛膝半两(酒浸1宿,焙干),巴戟(去心)7钱,白术半两,香附子2两,缩砂仁1两,木香2两,乳香半两(别研),干山药7钱,穿山甲半两(炙黄),青皮(去白)2两,附子7钱(炮裂,去皮脐),补骨脂1两(炒),桂(去粗皮)1分,没药1两(别研),姜黄1两,茴香半两(微炒),甘草2两(炙黄),苍术3两(酒浸3日,取出焙,未干用青盐1两,炒黄,去盐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酒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接真养气,健脾益胃,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常服宽利胸膈,消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80-100丸,空心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处方27、甲煎口脂

处方沉香6两,甲香6两,丁香6两,麝香6两,檀香6两,苏合香6两,熏陆香6两,零陵香6两,白胶香6两,藿香6两,甘松香6两,泽兰6两。

功能主治唇白无血色及口臭。

用法用量用胡麻油5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胶香、藿香、甘松、泽兰,少时下火,绵滤,纳瓷瓶中。余8种香捣作末,以蜜和,勿过湿,纳着1小瓷瓶中令满,以绵幕口,作十字络之,以小瓶覆大瓶上,两口相合,密泥泥之,乃掘地埋油瓶,令口与地平,乃聚干牛粪烧之7日7夜,不须急,满12日烧之弥佳,待冷出之即成,其瓶并须熟泥匀厚1寸晒干,乃可用。一方用糠火烧之。

摘录《千金》卷六

处方28、白泽丸

处方阳起石1两半(煅令通赤,研),附子(炮,去皮脐,取末)1两半,钟乳粉(成炼好者)2两,白檀香(末)1两,滴乳香(别研)1两,麝香1钱(别研)。

制法上药和匀,滴水和成剂,分作60丸。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真元不固,肠虚泄利,心腹撮痛,气逆呕吐,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1丸,水1盏化开,加生姜3片,煎7分,食前、空心通口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29、加减玉容散

处方白芷1两5钱,白牵牛5钱,防风3钱,白丁香1两,甘松3钱,白细辛3钱,山柰1两,白莲蕊1两,檀香5钱,白僵蚕1两,白及3钱,鹰条白1两,白蔹3钱,鸽条白1两,团粉2两,白附子1两。

功能主治面风。

用法用量上研极细末。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搓面上,良久再用水洗净,日2-3次。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处方30、连翘散

处方连翘1两半,射干1两,沉香1两,紫檀香1两,犀角屑1两,川升麻1两,川芒消5两,玄参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肿,欲结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于食后良久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31、白术丸

处方白术半两,丹砂(研)半两,麝香(研)半两,丁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安息香(入胡桃仁,研)半两,檀香(锉)半两,荜茇半两,犀角(镑)半两,熏陆香1分,苏合香1分,龙脑(研)1分,莎草根半两,石膏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瘴疟。

用法用量腊月合,以新瓷器盛,勿令泄气。每服10丸,老人、小儿每服3丸,空腹井花水送下。仍用砂绢袋盛,带于臂。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32、加减香连汤

处方木香(不见火)、沉香(不见火)、檀香(不见火)、乳香(别研)、鸡舌香(别研)、藿香(去土)、赤芍药、连翘、桑寄生、当归(去芦)、升麻、蜜炙黄耆、大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痈疽发背,已破未溃者。

用法用量酒、水合和,同煎服。视病轻重,加减大黄。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九

处方33、百效膏

处方藿香1两5钱,艾绒1两5钱,蓖麻子1两5钱,生草乌1两5钱,荆芥1两5钱,乌药1两5钱,桂枝1两5钱,蜂房1两5钱,藁本1两5钱,秦艽1两5钱,全蝎1两5钱,枳壳1两5钱,灵仙1两5钱,桃仁1两5钱,黄芩1两5钱,玄参(去芦)1两5钱,木香1两5钱,独活1两5钱,杏仁1两5钱,肉桂(去粗皮)1两5钱,麻黄1两5钱,白鲜皮1两5钱,南星(生)1两5钱,归尾1两5钱,檀香1两5钱,僵蚕1两5钱,川附子1两5钱,牙皂1两5钱,竹节香附1两5钱,莱菔子1两5钱,生地1两5钱,苍术1两5钱,羌活1两5钱,紫荆皮1两5钱,贝母1两5钱,牛膝1两5钱,白蔹1两5钱,骨碎补1两5钱,防风1两5钱,赤芍1两5钱,清风藤1两5钱,苏木1两5钱,细辛1两5钱,五加皮1两5钱,川芎1两5钱,蝉退1两5钱,良姜1两5钱,大风子1两5钱,连翘1两5钱,丁香1两5钱,甘草1两5钱,山栀子1两5钱,鳖甲1两5钱,白及1两5钱,续断1两5钱,红花1两5钱,紫丁皮1两5钱,生半夏1两5钱,白芷1两5钱,苦参1两5钱,生血余3两,大黄3两,蜈蚣35条,蛇退2钱,槐枝8钱,桃枝8钱,柳枝8钱,桑枝8钱,榆枝8钱,松香4两,百草霜6两。

制法上药酌予碎断,用香油160两炸枯,过滤去滓,炼至滴水成珠。

功能主治散风活血止痛。主风湿流注,半身不遂,筋骨麻木,跌打损伤,积聚痞块,小儿疳积,女人症瘕。

用法用量每160两油,兑黄丹60两搅匀成膏,取出入水中浸出火毒后加热熔化摊贴。每张油重1钱5分,纸光。微火化开,贴患处。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34、回阳无价至宝丹

处方川楝子(取肉)2两,乌药2两,川牛膝1两,熟地黄1两,蛇床子1两,茯神1两,穿山甲1两,肉苁蓉1两,巴戟1两,五味子1两,人参1两,泽泻1两,大茴香1两,槟榔1两,乳香3钱,沉香5钱,檀香5钱,凤眼草2钱,鹿茸1两,仙灵脾1两,甘草1两,破故纸1两,菟丝子1两,葫芦巴1两,莲心5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下元虚冷,夜梦遗精,阳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书巴蜀本作"壮阳无价至宝丹"。

摘录遵生八笺》((纟玄)雪居本)卷十七

处方35、百发神针

处方乳香3钱,没药3钱,生川附子3钱,血竭3钱,川乌3钱,草乌3钱,檀香末3钱,降香末3钱,大贝母3钱,麝香3钱,母丁香49粒,净蕲艾绵1两(或2两)。

制法作针。

功能主治偏正头风,漏肩,鹤膝,寒湿气,半身不遂,手足瘫痪,痞块,腰痛,小肠疝气;痈疽发背,对口痰核,初起不破烂者。

用法用量各按穴针之。

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处方36、红避瘟散

处方香排草3斤,零陵香4两8钱,甘松4两8钱,白芷11两2钱,公丁香11两2钱,玫瑰花11两2钱,广木香9两6钱,檀香2斤9两6钱,色姜黄4两8钱。

制法上为细末,兑入麝香3钱6分8厘,冰片2斤4两8钱,薄荷冰2斤4两8钱,甘油4斤9两6钱,朱砂面11斤零6钱4分,研匀,收贮勿令泄气,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清暑散风,通窍止痛。主四时不正,呕吐恶心;夏令受暑,头目眩昏;伤风头痛;晕车晕船。

用法用量每服1分,白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37、加味平胃散

处方平胃散加木香、檀香、乌药、砂仁。

功能主治尸厥。

摘录《证治汇补》卷七

处方38、八仙串

处方干漆(炒令烟尽)5钱,丁香3钱,广木香5钱,檀香5钱,槟榔5钱,防己1两,黑丑(取头末)3两,白丑(取头末)2两(黑、白丑头末和匀,分一半生用,一半炒熟用),楝树根皮(为末)1两(楝树须要白皮而生子者用之,无子者不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虫积,食积,痰积,气积,血积,寒积,水饮。

用法用量每服3钱,小儿减半,沙糖泡汤送下。

注意孕妇勿服。

摘录《串雅补》卷二

处方39、九香如意丸

处方檀香2两,降香2两,沉香6钱,木香3两,丁香6钱,藿香5钱,砂仁2两,乌药3两,厚朴2两,广皮2两,苍术2两。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檀香末为衣。

功能主治平肝和胃。

摘录《丁甘仁家传珍方选》

处方40、加减十味香薷汤

处方香薷穗4两,白扁豆(炒)2两,厚朴(姜制)2两,茯神(去皮木)2两,紫苏叶2两,甘草2两,陈皮(去白)2两,檀香1两,干木瓜2两,丁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夏月常服清头目,去暑湿,顺气清神,理脾。

用法用量百沸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七引《经验良方》

处方41、白玉丹

处方天花粉1斤(用清水浸洗,刮去粗皮、切片,晒干,磨细末,筛过极细末,将绢袋盛,用清水中洗,出浆出滓,澄清换水,如此5-7遍,去苦,晒干,取12两),河南真绿豆粉(水漂3-5次,晒干)4两,苏州薄荷叶1斤(入瓶内,层层间隔,封瓶口,入锅内,隔水煮3炷香为度,取起冷定,开瓶筛去叶,留粉听配),白檀香5钱,白石英5钱,白硼砂5钱,白豆蔻1两,玄明粉1两,白石膏2两(煅),柿霜3两,白粉霜8两。

制法上为细末,和前粉一处入瓶。

功能主治消痰止咳,开胃滋阴,降火醒酒,清心明目,解渴。主久痰嗽。

用法用量每次取2匙,噙化。

摘录《遵生八笺》卷十八

处方42、龙脑膏

处方龙脑1两,沉香1两,白檀香1两,苏合香1两,鸡舌香1两,零陵香1两,丁香1两,甘松1两,木香1两,藿香1两,白芷1两,白附子1两,细辛1两,当归1两,芎藭1两,天雄辛夷1两,甘菊花1两,乌喙1两,防风1两,蔓荆实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1两,秦椒(去目及闭口者)1两,乌麻油5斤。

制法上药除油外,并锉细,以新绵裹,纳锅中入油同煎,候白芷黄色药成,去滓,以瓷盒收。

功能主治长发令黑。主头风痒白屑。

用法用量旋取以手摩头顶发际。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43、回生夺命神丹

处方羌活3两,白蒺藜3两,藁本3两,天南星3两,防风3两,川续断3两,苍术3两,五加皮3两,独活3两,海风藤3两,白芷3两,大腹皮3两,乌药3两,仙灵脾3两,防已3两,皂角刺3两,川乌3两,明天麻3两,桔梗3两,北细辛3两,柴胡3两,蔓荆子3两,黄芩3两,川萆薢3两,薄荷3两,甘松3两,白芍3两,大黄3两,红花7两,玄参7两,草乌4两,苦参2斤(上用阴阳水各1大桶浸,春5、夏3、秋7、冬9日,煎100沸去滓,加炼蜜1斤,煎成膏如漆),白术2两,胡麻2两,人参(酒浸,蒸熟晒干)2两,砂仁2两,礞石(硝煅)2两,蕤仁(去油)2两,沉香1两,白茯苓1两,木香1两,檀香1两,降香1两,安息香1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川芎1两,牛膝1两,红花1两,香蛇(酒浸,焙干)1两,血竭1两,白僵蚕1两,松脂(煮去苦水)1两,云母石1两,冰片1两,鹅管石1两,磁石1两,肉苁蓉1两,原蚕蛾1两,桑螵蛸1两,蟾酥5钱,麝香5钱,人牙(炙黄色)5个,白花蛇1条(酒浸,去皮,晒干)。

制法上为末,用前药膏共为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金箔包裹。

功能主治三十六疯,十四癞。

用法用量年深久远者,每服10丸;4-5年者,每服4-5丸;1-2年者,每服1-2丸,须麻姑酒磨下。随汗愈。

摘录《疡医大全》卷二十八

处方44、白梅汤

处方白梅(研破)29斤,檀香14两,甘草13斤半,盐(炒)15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中热,五心烦躁,霍乱呕吐,口干烦渴,津液不通;及酒后干吵,恶心舌涩。

用法用量每服1钱,擦生姜,新汲水下。如酒后干哕,恶心舌涩,如茶吃。

摘录《局方》卷十(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45、六香膏

处方白檀香1两,沉束香1两,丁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八角香1两。

制法上为粗末,入3升蜜中浸之,封口,经7日或10日,取出于火上微温,下筛去滓,乃入三柰子细末5钱、小脑末3钱、冬瓜仁细末7两或10两,搅匀,再下疏筛,贮器中用之。

功能主治冬寒冻伤、皲瘃。

用法用量其滓作团,于火中烧之甚佳,谓之江梅香。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

处方46、加减五苓散

处方沉香、檀香、生熟、地黄、升麻、干葛、芍药、黄耆、黄芩、羚羊角、犀角、连翘、甘草、防风各等分。

功能主治恶疮项上有瘿,及漏疮。一切脓疱、热疮及发背。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白水煎服;仍煎服何首乌散。

摘录《普济方》卷二七五引《百一》

处方47、白带丸

处方当归8两,白术(炒)8两,木香1两,茯苓8两,川芎2两,甘草4两,生地8两,白芍8两,白鸡冠花4两,杞子4两,莲肉8两,益智仁2两,枣仁(炒)4两,鳖甲胶4两,龟版胶4两,白木耳4两,檀香4两,鹿角胶4两,玫瑰花2两,巴戟肉(炙)4两,吴萸(炙)4两,茜草4两,没石子2两,白矾2两,乌梅肉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3钱,蜡皮封固。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利湿止带。主妇女湿寒白带,淋沥不止,经期腹痛,身体倦怠。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开水送下,日2次。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48、九味石灰华散

处方石灰华100g,红花80g,牛黄4g,红景天80g,榜嘎100g,甘草(去皮)80g,高山辣根菜80g,檀香100g,洪连100g。

制法上药除牛黄外,其余八味研成细粉。将牛黄研细,再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咳,安神。主小儿肺炎。高热烦躁,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1次0.6~0.9g,1日2次,3岁以下小儿酌减。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处方49、白痧药

处方蟾酥5钱,冰片5钱,牙消3钱,硼砂1钱5分,珍珠1钱5分,白檀香1钱5分,飞滑石7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小瓶收贮。

功能主治痧证。

用法用量发痧时闻搐取嚏。

摘录《医方易简》卷四

处方50、六合定中丸

处方藿香叶6两,苏叶6两,厚朴(姜汁炒)3两,枳壳3两,木香(另研细末)2两,生甘草2两,檀香(另研细末)2两,柴胡2两,羌活4两,银花叶4两,赤茯苓4两,木瓜4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2钱。

功能主治中暑霍乱,吐泻转筋,感冒头疼,痢疾,疟疾,四时瘟疫,时气发斑,风热痧疹,心胃寒疼,小儿惊风。

用法用量大人每服1丸,小儿半丸。中暑,用陈皮8分,青蒿8分,小儿各5分煎汤化下;霍乱吐泻转筋,百沸汤兑新汲水,和匀化下;感冒头疼发热,用连皮姜3片煎汤化下;痢疾腹泻,开水化,温服;一切疟疾,不论远年近日,用向东桃枝1寸,带皮生姜3片,煎汤化下;胃口不开,饮食少进,开水化下;四时瘟疫,春、冬用姜1片,夏、秋用黑豆1钱、甘草5分煎汤化下;时气发斑,风热痧疹,俱用薄荷汤送下;小儿吐乳发热,山楂2分、灯心1分煎汤送下;男妇心胃寒疼,吴茱萸4分煎汤送下;饮食伤者,莱菔子2分煎汤送下。

摘录《古方汇精》卷一

处方51、六合定中丸

处方香薷4两,杜藿香4两,苏叶4两,制川朴1两5钱,广木香1两,枳壳1两5钱,甘草1两,赤苓2两,木瓜2两,檀香1两。

制法上药生晒,共为细末,冷开水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发表祛暑,芳香解秽。主暑月感冒,头痛发热,胸闷呕恶,腹痛便泻。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开水1大杯送下;或绢包煎服1两。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52、立效济众丹

处方紫檀香20两,槟榔20两,干姜20两,苍术15两,厚朴15两,便香附15两,神曲(炒)10两,陈皮10两,半夏10两,胡椒10两,青皮5两,广木香5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和,1两5钱为10锭,朱砂为衣。或1两为20丸。

功能主治寒食伤霍乱及关格。

摘录《济众新编》卷二

处方53、吃力伽丸

别名安息香丸、苏合香丸、乞力伽丸、苏合丸

处方吃力伽(即白术)一两、光明砂(研)一两、麝香(当门子)一两、诃梨勒皮一两、香附子(中白)一两、沉香(重者)一两、青木香一两、丁子香一两、安息香一两、白檀香一两、荜茇(上者)一两、犀角一两、熏陆香半两、苏合香半两、脑香半两。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腊(月合)之,藏于密器中,勿令泄气。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行气止痛,顺气化痰,解郁开窍。主中风、中气,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或中寒气闭,心腹猝痛,甚则昏厥;或痰壅气闭,突然昏迷,以及时疫霍乱.腹痛胸痞,欲吐泻不得,甚则昏闭者。

用法用量①安息香丸(《中藏经》卷下)。②苏合香丸(《苏沈良方》卷五)。③乞力伽丸(《普济方》卷二三七)。④苏合丸(《赤水玄珠》卷四)。

注意忌生血肉、桃、李、雀肉、青鱼、酢等。

各家论述①《医方考》:病人初中风,喉中痰塞,水饮难通,非香窜不能开窍,故集诸香以利窍;非辛热不能通塞,故用诸辛为佐使。犀角虽凉,凉而不滞;诃黎虽涩,涩而生津。世人用此方于初中之时,每每取效。丹溪谓辛香走散真气,又谓脑、麝能引风入骨,如油入面,不可解也。医者但可用之以救急,慎毋令人多服也。②《成方便读》:此为本实先拨,故景岳有非风之名;若一辨其脱证。无论其为有邪无邪,急以人参、桂、附之品,回阳固本,治之尚且不暇,何可再以开泄之药,耗散真气乎?须待其根本渐固,正气渐回,然后再察其六淫七情,或内或外,而缓调之,则庶乎可也。此方汇集诸香以开其闭,而以犀角解其毒,白术、白蜜匡其正,朱砂辟其邪,性偏于香,似乎治邪中气闭者为宜耳。

临床应用①中风《名医类案》:邱信,年43岁,患中风,肚甚疼,口眼喎[音 wāi]斜,苏合香丸服之就愈。后加姜汁、竹沥全愈。②血卟啉病(腹痛、胁痛)《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冯某,女,48岁。有胁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拒按,伴全腹剧烈胀痛,昼轻夜重,间歇发作,达13年之久。兼见面色黧黑,夜寐不安,恶梦纷坛,口苦口涩,口渴但不欲多饮,纳差,青紫暗胖嫩边有齿印,苔白而厚,脉沉涩,每次发作,剧痛难忍,疼痛持续2一3小时不等,之后即缓解,但余痛不息(其母亦患此证早亡)。近来病情加重,肝大肋下3-4cm,质硬中等;腹部膨隆,鼓之如鼓.但无青筋暴起。化验室检查:尿卟胆原试验阳性;尿液新鲜时呈深黄色,经日晒或加酸后转为红色。开始用酚噻嗪类、氯丙嗪、麦啶等药治疗,剧痛未减。急投苏合香丸1粒,令病者嚼碎,以温开水吞服。服后2分钟,疼痛大减,3分钟后,疼痛立止。其后每3天服1粒,共服用4粒,另外加服疏肝理气止痛的中药5O余剂,病愈出院。追访2年未见复发。③阴缩《辽宁中医杂志》(1988;1:31):马某,男,46岁。小便频数,日10余次,色白而短,淋沥不尽年余,伴见精神萎靡,面色黛黑,少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前医用补肾法治疗,月余未见好转。3月25日下午3时许,突感阴部抽吸样疼痛,逐渐加重,呼痛声不绝,精神恐慌,面色苍白,额头冷汗渗出,手足冰凉。其妻一手握住患者阴茎,一手握住阴囊,用力往外拉扯。舌淡苔白,脉沉伏不现。笔者令其妻松开手,见患者阴茎短小,仅寸许,阴囊团缩,小如鸡卵,阴茎和阴囊呈阵发性向腹中收宿,每收缩1次,病人即呼痛1次。证为"阴缩"。嘱服苏合香丸2粒,先以1粒,令病人嚼碎吞服,5分钟后,少腹转温,阴部抽搐停止,疼痛亦止,随即阴囊皮肤松弛,阴茎外挺,恢复原状。次日上午复诊,病人阴部无不适感。嘱其将剩余1粒照服,以巩固疗效。④木薯中毒《广东医学》(1966;1:15):刘某之子,一为7岁,一为10岁,二孩乘家长外出,共煮未去毒的木薯同食。饱食后,至黄昏时,突觉发冷、头晕、胸闷、呕吐,其家长收工回家,始发觉是木薯中毒。当天晚上邀我们医生2人前往抢救。一因呕吐较多,中毒较浅,当时除给予盐汤探吐.使之继续吐水一些清涎外,复磨服苏合香丸2枚,即安然无事。另一病孩因食木薯较多,中毒较重,当时已肢冷,脉伏,手足微抽,面青、唇绀,鼻扇,气促,呈半昏迷状态,情况十分严重。当即注射可拉明一支急救。注射后,情况未见好转。复以针刺人中穴,反复行针数次,虽有功效,但是未脱离危险。因山区交通不便,离城市较远,购药较难。后来细辨其表现症状.属痰厥气闭的寒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即用温开水磨苏合香丸1枚灌服,边磨边灌。服1丸后,其气即顺,效果十分显着,迅即温回脉复,神态安和,语言亦甚清楚,再无中毒证状。为着确保病孩安全,使再服苏合香丸1枚,送韶关市人民医院治疗。在送院途中(约3一4小时)病孩精神安和无异,翌晨回家一切如常人。⑤吐血《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7:26):一病人,素有咳嗽宿疾,性情忧郁寡欢,1日暴怒后咳呛吐红,胸闷胁痛,治以清肺宁嗽,凉血止红,但咳不止,血不宁。因思吐红乃木郁化火、气逆动血而致。木郁不达,气火不平,血何以归经?郁甚者,仅以疏肝,力怯难畅,必投香窜,气雄易通,故投以苏合香丸1粒,辛香宣达,解郁疏气,再配以肃肺降气之品,药后竟获良效。此法古有记载或可佐证,如《世医得效方》失血门即有以"苏合香丸治因气作衄,或吐呕血"的载述;《苏沈良方》有谢执方一案,"呕血甚久,遂奄奄而绝,羸败己久,手足都冷,鼻息皆绝","研苏合香丸灌之,尽半两遂安"。⑥胆道蛔虫《陕西中医》(1985;7:322):用苏合香丸治疗胆道蛔虫病9例,获得满意疗效。每服1丸,1日2至3次,温水送下,服药间隔时间为4至5小时。服药后剧痛30至60分钟内症状消失或缓解者,一般用药不超过3丸为疗效好。显效:服药1至2丸后,症状与体征消失,两天以上不复发者6例,占66.7%;有效:服药3丸后,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两天内有复发者2例,占22.3%;无效:服药后,症状体征稍有好转,1日内复发3次以上者。总有效率89%。⑦过敏性鼻炎《吉林中医药》(1986;6:17):王某某,男,45岁,工人,1985年11月26日就诊。两年前曾在某医院五官科确诊为过敏性鼻炎。每遇寒冷气候时则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流泪、反复发作,近日因气候变化症状加重,经西药对症治疗,效果不显而转中医诊治。证见鼻塞声重,喷嚏流涕,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诊为:鼻渊(寒闭型),治宜辛温芳香开窍,药用苏合香丸,嘱其早、午、晚各服1丸,经服40丸病愈,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摘录《外台》卷十三引《广济方》

处方54、白牙散

处方藁本、升麻、细辛、皂荚(烧灰)、石膏1倍于上药、檀香、麝香。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牢牙。

用法用量每日早晨刷牙后,搽之。

摘录《医方类聚》卷七十二引《居家必用》

处方55、加味金铃子片

处方延胡索、金铃子、香附、广玉金、檀香、木香、丁香、小茴香、乌药、吴茱萸各等分。

制法共研细粉,过100目筛,轧片,每片含生药0.3g。

功能主治利气止痛。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2-3次,每次5-10片,儿童减半,饭前温开水吞服。

摘录《中医外科学》

处方56、发脑内消散

处方消石(研)2两,木通(锉)1两,紫檀香1两,甜葶苈(隔纸炒)1两,白敛1两,莽草1两,大黄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发脑始结,疼痛妨闷,欲成痈疽者。

用法用量每用浆水旋调得所,涂于肿上,干即易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八

处方57、加味香肥皂方

处方檀香、木香、丁香、花瓣、排草香、广零陵香、皂角、甘松、白莲蕊、山柰、自僵蚕、麝香、冰片。

制法上研极细面,红糖水合,每锭重2钱。

功能主治涤垢辟秽,嫩面玉肤。

用法用量洗沐用。

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义》

处方58、二益丹

处方草果2斤,砂仁2斤,紫蔻1斤,广木香2斤,丁香1斤,母丁香1斤,肉桂3斤,附片2斤,蛇床子2斤,炙草2斤,煅龙骨2斤,炒吴萸2斤,云苓皮2斤,北细辛2斤,花椒2斤,檀香2斤,枯矾2斤,当归6斤,白芷10斤,山奈2斤,海蛸2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调经,止带,暖宫。主经血不调,赤白带下,行经腹痛,心口痛疼。

用法用量每丸1钱2分重。每付10丸,粘金1张,作丸时加酥油少许。每日服2次,每次1丸,早、晚用黄酒送下;开水亦可。

注意忌生冷、油腻等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兰州方)

处方59、二香散

处方木香(末)3分,檀香(末)3分。

功能主治天行壮热。

用法用量清水和服;仍用温水调涂囟门。

摘录《松峰说疫》卷二

处方60、九子还阳丹

处方熟地16两,白芍6两,黄连4两,甘草8两,泽泻6两,杜仲炭8两,川贝4两,苁蓉(炙)6两,牡蛎(煅)8两,玉竹6两,砂仁4两,五味子(炙)4两,山萸肉(炙)8两,茯苓6两,黄耆(炙)6两,菟丝子6两,知母6两,檀香8两,远志(炙)6两,当归(酒炙)8两,人参(去芦)4两,枣仁(炒)6两,牛膝6两,丹皮6两,龙骨(煅)6两,丹参6两,芡实(炒)6两,枸杞子4两,乳香(炙)8两,山药8两,麦冬4两,木香1两,鳖甲(炙)6两,续断6两,肉桂(去粗皮)4两。

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炼蜜为丸,重2钱2分,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散寒止痛。主身体衰弱,梦遗滑精,偏坠疝气,腰酸腿软。

用法用量每服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