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牛黄的处方(一)

浏览

牛黄(别名丑宝、天然牛黄),甘,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小编整理出含有牛黄的处方共949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二十五味松石丸

处方松石50g 珍珠10g 珊瑚40g 朱砂20g 诃子(去核)50g 铁屑(诃子制)100g 余甘子50g 五灵脂膏40g 檀香40g 降香40g 木香马兜铃50g 鸭嘴花50g 牛黄5g 广木香60g 绿绒蒿50g 船形乌头40g 肉豆蔻20g 丁香25g 伞梗虎耳草50g 毛诃子(去核)5g 天竺黄35g 西红花5g 木棉花35g 麝香0.25g 石灰华35g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黑色的水丸;气香,味苦、涩。

炮制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西红花、麝香、五灵脂膏外,其余珍珠等二十一味共研成细粉,过筛;将牛黄、西红花、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五灵脂膏加适量水泛丸,阴干,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化瘀。用于肝郁气滞,血瘀,肝中毒,肝痛,肝硬化,肝渗水及各种急、慢性肝炎和胆囊炎。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次。

规格(1)每4丸重1g(2)每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2、二十五味珍珠丸

处方由珍珠、肉豆蔻、石灰华、草果、丁香、西红花、牛黄、麝香等药味加工制成的丸剂。

来源本品系藏族验方。

性状本品为黄棕带微红色的水丸;气香,味苦、辛。

功能主治安神开窍。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1g,一日1~2次。

规格(1)每4丸重1g(2)每丸重1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3、十二味翼首散

处方翼首草100g 榜嘎75g 节裂角茴香75g 天竺黄75g 红花60g 檀香50g 安息香25g 莪大夏50g 铁棒锤叶40g 五脂灵膏50g 牛黄0.5g 麝香0.5g

性状本品为灰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苦,有麻舌感。

炮制以上十二味,除麝香、牛黄外,其余翼首草等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将牛黄、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防疫。用于瘟疫、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痢疾,热病发烧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g,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4、辰砂圆

处方硼砂(研)、牛黄(研),各一钱。白附子(炮)、白僵蚕(去丝.嘴.)、天南星(炮裂.研)、蝎梢(温),各一分。辰砂(研)半两,半夏(汤洗七遍)一两。

炮制上为细末,同研令匀,水煮,面糊为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诸风痰盛,头痛恶心,精神昏愦,目眩心忪,呕吐痰涎,胸膈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圆,用生姜荆芥汤下,不计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5、牛黄金虎丹

处方天雄(炮.去皮.脐)十二两半,白矾(枯过)、天竺黄(研)、天南星(汤洗.焙.为末.用牛胆和作饼.焙热.如无牛胆.用法酒蒸七昼夜)、腻粉(研),各二十五两。牛黄(研)二两半,生龙脑(研)五两,金箔八百片(为衣),雄黄(研飞)一百五十两。

炮制上为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作十圆,以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治急中风,身背强直,口噤失音,筋脉拘急,鼻干面黑,遍身壮热,汗出如油,目瞪唇青,心神迷闷,形体如醉,痰涎壅塞,胸膈、喉中如拽锯声。

用法用量每服一圆,以新汲水化灌之,扶坐使药行化。良久,续以薄荷自然汁,更研化一圆灌之,立愈。肥盛体虚,多涎有风之人,宜常以此药随身备急。忽觉眼前暗黑,心膈闷乱,有涎欲倒,化药不及,急嚼一圆,新汲水下。小儿急惊风,一岁儿服绿豆大一圆,薄荷自然汁化灌之,更量岁数临时加减。

注意有孕妇人不得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6、牛黄上清丸

处方牛黄2g 薄荷30g 菊花40g 荆芥穗16g 白芷16g 川芎16g 栀子50g 黄连16g 黄柏10g 黄芩50g 大黄80g 连翘50g 赤芍16g 当归50g 地黄64g 桔梗16g 甘草10g 石膏80g 冰片10g

性状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

炮制以上十九味,除牛黄、冰片外,其余薄荷等十七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7、丹砂茯神丸

处方丹砂(别研)1两,茯神(去木)1两,人参1两,干蝎21枚(全者,去土,炒),牛黄(别研)半两。

制法上为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镇惊悸,补不足。主神志不宁,风虚恍惚。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金银薄荷汤送下;人参汤化下亦得。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8、琥珀牛黄丸

处方琥珀1钱,猪牙皂1钱,木香1钱,人中白(煅)3钱,轻粉3钱,雄黄3钱,朱砂3钱,乳香(去油)3钱,没药(去油)3钱,白芷3钱,当归2钱,西牛黄3分,槐花(炒)1两,丁香(春、夏)1钱5分(秋、冬)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酒糊为丸,如萝卜子大。

功能主治杨梅破烂,并一切疽痈久溃,脓水不干者。

用法用量初服5丸,5日后服7丸,又5日后服9丸,又5日后仍服7丸,又5日后只服5丸,周而复始,俱用土茯苓、甘草煎汤送下。

摘录《疡医大全》卷三十四

处方9、黄铤子

处方干蝎1钱1字,牛黄半钱,麝香半钱,甘草1钱1字,天麻1分,防风1两,人参1两,白僵蚕1钱1字。

制法上除研者药外,为细末后,合研匀,炼蜜和作铤子。

功能主治小儿风壅急热。

用法用量每服1岁以下儿服1豌豆大,食后、临卧时煎人参、竹叶汤化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三

处方10、款冬花丸

处方款冬花2两,槟榔(锉)2两,百合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桔梗(炒)2两,天门冬(去心,焙)2两,地骨皮2两,羚羊角(镑)2两,贝母(去心)2两,山栀子仁2两,大黄(锉,炒)2两,黄芩(去黑心)2两,防风(去叉)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2两,郁李仁(去皮,炒)2两,人参1两半,山芋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百部1两,甘草(炙)1两,苦参1两,桑根白皮(锉)4两,旋覆花4两,牛黄(研)半两,木香半两,蛤蚧1对(全者,酥炙)。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鼻塞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食后温浆水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处方11、黄铤子

别名麝香牛黄丸

处方天麻1两,防风1两,人参1两,干蝎(全者)1分,白僵蚕半两,甘草1分,朱砂1分,雄黄1分,麝香1分,牛黄1分(一方加白附子半两,火炮)。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作铤子。

功能主治小儿慢惊。

用法用量方中干蝎用量原缺。

摘录《鸡峰》卷二十三

处方12、解毒寿婴丹

处方黄连3钱,连翘7钱,赤芍5钱,玄参3钱,生地3钱,甘草2钱,丝瓜近蒂3寸(霜降后取存性),先用前料为细末,次入后药:西牛黄1钱,生玳瑁1钱(如无以好琥珀代之),珍珠7分,乌犀(磨末)3钱,羚羊角(磨末)3钱,真麝香2分,冰片1分,好青黛1钱(研极细)。

制法令前后和匀,以甘草膏为丸,如芡实大,朱砂3钱为衣,再以金箔外裹,熔蜡为丸。

功能主治解胎毒稀痘。

用法用量量儿大小,用灯心汤磨服。

临床应用小儿肥疮:一儿头面多生肥疮,身上生狗癣疥,服此药,大便解去垢秽,如涎涕者,诸症悉愈。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三

处方13、隔毒丸

处方郁李仁(去皮尖)1分,黑牵牛(炒)1分,大戟1分,甘遂1分,牛黄(研)1钱,乳香(研)1钱,麝香(研)半钱,龙脑(研)半钱。

制法上为末,同再研匀,用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伤寒结胸,心下坚痛。

用法用量每服7丸,临卧煎灯心、麦冬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一

处方14、擦牙牛黄青黛散

处方牛黄、青黛5分,硼砂2钱,朱砂、人中白(煅)、龙骨1钱(煅),冰片2分。

制法共研细末。

功能主治青腿牙疳。

用法用量先以甘草汤漱口,再上此药。

摘录《医抄类编》卷二十二

处方15、黄连丸

处方黄连1分(去须),天竹黄1分(细研),甘草1分(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款冬花1分,牛黄1分(细研),葛根1分(锉),紫菀1分(洗,去苗土),犀角屑1分,川朴消半两,竹沥2合。

制法上为末,先用竹沥拌和,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疳热烦渴,干瘦。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新汲水研破服之,1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16、蟾酥八宝丹

处方蟾酥1分,牛黄3分,人牙1钱,山甲(制过)1钱,珍珠3分,朱砂1钱,麝香1分,冰片2分。

制法乳汁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痘不起不发,顶陷癫狂。

用法用量每服7分,或芫荽,或灯心汤下。

摘录《痘疹仁端录》卷十四

处方17、黄金散

处方螺蛳(淘净,养于瓷盆内,俟吐出壳内之泥,晒干)5钱,牛黄5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噎膈,汤水不能下。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烧酒送下。

摘录《玉案》卷四

处方18、葛根散

处方葛根(锉)3分,黄芩(去黑心)3分,甘草(炙)半两,柴胡(去苗)半两,黄连(去须)半两,牛黄(研)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热劳。心神不宁,肌瘦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新汲水半盏调下,1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19、解毒牛黄丸

处方牛黄、郁金、杏仁、巴豆、薄荷。

制法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痘后余毒,或攻眼,或喉痛,牙疳痰壅,惊搐。

用法用量每服1丸。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四

处方20、缓颊散

处方天南星1枚(重半两者,用酒同生姜自然汁浸49日,切破,焙干),半夏(亦如天南星浸,切,焙干)半两,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芎䓖半两,白附子(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雄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牛黄(研)1分,麝香(研)1分。

制法上药前6味为细末,入雄黄以下4味,同研匀。

功能主治中风口噤,及妇人洗头中风,牙关紧急,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温酒调下;如小儿急慢惊风,薄荷汤调下1字。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

处方21、解热镇静锭

处方陈京墨2两,儿茶1两,川黄连1两,胡黄连1两,冰片6分,麝香5分,熊胆2钱,西牛黄5分。

功能主治风热痰壅,口眼歪邪,牙疳喉痹,霍乱疟痢,血热便血,臁疮肿毒,及疔毒攻心。

用法用量取上药混合研细,按净粉量加米粉50%,用适量水煮成糊状,和成为锭,每钱不得少于20粒。内服每次3-5分,熟汤送下;外用以醋研敷。

注意孕妇慎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

处方22、蟾酥丸

处方蟾酥半两,麝香(研)半两,犀角(镑)半两,牛黄(研)半两,丹砂(研)半两,芦荟(研)半两,天竺黄半两,益智(去皮)10个,青黛(研)半两,干蜗牛5个(全者),白花蛇1寸(去皮骨,炙)。

制法上为末,用豮猪胆汁为丸,如米粒大,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利胸膈,坠涎,压心脏积热,顺气,进奶食。主小儿疳渴不止,及急慢惊风,胸膈有涎,天钓疳风。

用法用量每服5-7丸,煎薄荷汤送下;惊风,用剪刀股研,薄荷汤送下;慢惊风,煎荆芥汤送下;疳气,麝香汤送下;惊风搐搦,目睛上视,煎金银酒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二

处方23、丹砂虎睛丸

处方丹砂(研)1两,虎睛(微炙)1对,牛黄(研)1钱半,龙脑(研)1钱半,麝香(研)1钱,犀角(屑)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山栀子仁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黄(湿纸裹,煨熟)4两,钩藤4两。

制法上为末,再同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镇心化涎,压惊镇心脏。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金银汤化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24、羚羊角汤

处方羚羊角3分(镑),犀角3分(镑),麦门冬3分(去心,焙),栀子仁3分,紫菀(去苗土)3分,牛黄1分(研),玄参1分,人参半两,黄耆半两,甘草(炙)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肺热,衄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每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处方25、斑蝥散

处方斑蝥半两(糯米拌炒令赤,去翅足),射干3分,石胆3分(细研),桂心1分,牛黄1分(细研),犀角屑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蜴蜥1枚(微黄),紫石英1两(细研,水飞过),蜈蚣1枚(微炙),麝香1钱(细研)。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瘦病复连,传尸鬼气,疰忤恶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以新汲水调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处方26、露蜂房丸

处方露蜂房半分(炒令黄色),蚕蛾半两(微炒),天浆子30个(微炒),腻粉1分,天南星半分(炮裂),朱砂半两(研细,水飞过),干蝎1分(微炒),牛黄1分(研细),水银1分(以枣肉研令星尽)。

制法上为末,都研令匀,以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胎中久积风热,发歇手足搐搦,多惊不睡。

用法用量每服5丸,煎槐、柳、薄荷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27、丹砂饮

处方丹砂(研)半两,牛黄(研)半两,麝香(研)半两,龙脑(研)半两,狗脊半两,皂荚(去皮子)半两,狼牙半两,犀角屑1两半,槟榔2-7枚(并皮锉,别捣)。

功能主治虚劳瘦病,不问久近,治不瘥者。

用法用量上9味,除槟榔别捣外,为极细末。先以水3升,渍槟榔仁并皮,只煎取1升,然后下诸药末,更煎取半升,不去滓,分作3服,如人行7里再服。利6-7行自止,煮浆水粥食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28、辟瘟丹

处方羚羊角、朴消、牙皂、广木香、黄柏、茅术、茜草、黄芩、姜半夏、文蛤、银花、川连、犀角、川朴、川乌、玳瑁、大黄、藿香、玄精石、郁金、茯苓、香附、桂心、赤小豆、降香、鬼箭羽、朱砂、毛茨菇、大枣、甘遂、大戟、桑皮、千金霜、桃仁霜、槟榔、蓬莪术、胡椒、葶苈子、牛黄、巴豆霜、细辛、白芍、公丁香、当归、禹余粮、滑石、山豆根、麻黄、麝香、菖蒲、水安息、干姜、蒲黄、丹参、天麻、升麻、柴胡、紫苏、川芎、草河车、檀香、桔梗、白芷、紫菀、芫花、雌黄、琥珀、冰片、陈皮、腰黄、斑蝥、蜈蚣、石龙子。

制法将上药炼丸。

功能主治芳香开窍,辟秽化浊。主寒霍乱,暴起呕吐下利,腹痛或不痛,胸膈痞闷,四肢清冷。

用法用量吞服。

摘录《中医内科学》

处方29、黎洞丸

别名(山黎)峒丸、黎洞丹、(山黎)峒丹

处方三七2两,生大黄2两,阿魏2两,孩儿茶2两,天竺黄2两,血竭2两,乳香2两,没药2两,雄黄1两,山羊血(无真者,以小子羊鲜心血代之)5钱,冰片2钱5分,麝香2钱5分,牛黄2钱5分(以上各研细末),藤黄(以秋荷叶露泡之,隔汤煮10余次,去浮沉,取中,将山羊血拌入,晒干)2两。

制法取秋露水化藤黄,拌药捣千余下,如干,加炼蜜少许为丸,重1钱,黄蜡封固。

功能主治续筋接骨,疏风活络。主金疮跌扑伤,发背痈疽,恶疮,瘰疬,刑伤,疯犬咬伤,蜂、蛇、蝎毒。

用法用量(山黎)峒丸(《外科全生集》卷四)、黎洞丹(《种福堂方》卷四)、(山黎)峒丹(《青囊秘传》)、(山黎)峒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外科全生集》无山羊血、麝香。

摘录《金鉴》卷七十五

处方30、鹅梨汁煎丸

处方羚羊角1两,木香半两,青橘(汤浸,去瓤)半两,半夏(汤净洗,切片,用生姜制)半两,羌活半两,独活半两,川芎半两,藿香半两,全蝎(微用酥酒拌、炒过)半两,白花蛇(微用酥酒拌,炙,去皮骨)半两,白附子(微炒)半两,天麻(酒水各半浸,焙干)半两,槟榔1两,朱砂1两(别研),麝香半两,牛黄、龙脑。

制法上为末,用皂角汁、薄荷汁、捣梨汁各1碗,煎成膏,和上药末一处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痹。头、面、肢袭着,筋脉挛起,手足不随,痰涎胶粘,语涩昏浊,口眼偏喎[音 wāi]。

用法用量方中牛黄、龙脑剂量原缺。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31、聚宝黄龙散

处方龙实(龙骨中有之深黄或淡黄色紧掬人舌者是)1钱,白矾灰1钱,蜗牛壳1钱,南粉1钱,牛黄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齿龈疳蚀,有窍子不合者。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贴窍子内,时时用之。

摘录《医部全录》卷四一五引《要诀》

处方32、丹砂饼子

处方丹砂(研)3钱,牛黄(研)1钱,龙脑(研)1钱,真珠末(研)1钱,白附子1钱,犀角(镑)1钱,麝香(研)1钱,天麻4钱,人参1分,天南星(酒浸3宿,切,焙)1分,干蝎(全者,去土,炒)10枚。

制法上为细末,石脑油为丸,如梧桐子大,捏作饼子。

功能主治化痰涎,安心神。主小儿惊热。

用法用量每服1饼子,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量儿大小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处方33、黑神丸

别名醉惊丸

处方腻粉1钱半,墨1钱,白面1钱,芦荟(炙)1钱,麝香5分,龙脑5分,牛黄5分,青黛5分,使君子(去壳,面裹煨熟)5分。

制法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慢惊风。

用法用量醉惊丸(《苏沈良方》卷十)。本方方名,《幼幼新书》引作“黑丸”。

摘录《苏沈良方》卷十

处方34、黑龙丹

处方朱砂1两,硫黄1两,水银1两(与硫黄结为砂子),雄黄1两,硇砂半两,紫石英半两,金箔300片,银箔300片,曾青1两(上药都研入一告车瓶子内,令实;上以定粉1两半,细研,入瓶子内,盖煎药上;更用黄丹1两半,又入瓶子内,盖之;上以古字钱1文,又盖瓶子口,后掘地作十字坑子,坐瓶子在中心,四面去瓶子4-5寸以来,着火2斤,不住火养,2日后,盖药为汁,住火停冷,打破瓶子,取药细研),自然铜1两(细研),古字钱21文,硫黄半两(细研)(上药与钱,一重重间布药末,入盒子内,以盐泥固济,初以文火,后以武火,烧令通赤,候冷,取出细研,入前药内相和),麻黄5斤(去根节),白花蛇大者1条(锉。上2味用水一硕,慢火煮蛇并麻黄,至2斗以来,有沫用匙旋去之,用夹绢滤去滓,别入银器中,又熬成膏),藿香3分,白附子3分(炮裂),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人参3分(去芦头),干蝎3分(微炒),天麻3分,天南星3分(炮裂),虎胫骨3分(涂酥炙令黄),败龟3分(涂酥炙令黄),木香3分,阿胶3分(捣碎,炒令黄燥),白僵蚕3分(微炒),防风3分(去芦头),牛黄半两(细研),麝香半两(细研),龙脑半两(细研),酸枣仁半两(微炒),琥珀1两(细研),腻粉1两。

制法上为末,与金石药更同研令匀,又入麻黄煎和,候硬软得所,捣五七百杵,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瘫痪并诸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温酒嚼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二十

处方35、痢疾香连散

处方生芍5钱,双花炭5钱,牛黄2分,黄芩5钱,椿皮炭3钱,山楂炭4钱,广陈皮4钱,广木香3钱,黄连4钱。

制法共研极细面。

功能主治清热导滞,化痢止泻,通气止血。主头痛身热,口渴烦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胃胀呕吐,红白痢疾,脓血夹杂,脐腹绞痛,饮食积滞。

用法用量成人每服5分,小儿3岁以上每服2分,开水送下。

注意忌辣腥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处方36、丹砂丸

处方丹砂1钱,雄黄1钱,蝎梢2-7枚(炒),牛黄半两,麝香半两,附子尖3枚(炮去皮,为末),巴豆1粒(灯上燎焦,去皮用肉)。

制法上为细末,以水浸寒食蒸饼为丸,如莱菔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搐溺,及天钓惊风。

用法用量每服1丸,浓煎荆芥汤送下。以衣被盖少时,出汗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37、溃疡散

处方雄黄9g,乳香15g,没药15g,儿茶15g,黄柏18g,青黛15g,白及31g,人工牛黄6g,冰片9g,硼酸6g。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口炎。

用法用量外用。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处方38、碧雪煎

处方大青3两,吴蓝叶2两,竹茹3两,麦门冬2两(去心),子芩2两,甘草3两(生用),枳壳3两(去瓤),地骨皮3两,龙胆3两(去芦头),犀角屑2两,玄参3两,赤茯苓2两,川升麻2两,羚羊角犀2两,上细锉,以水2斗,煮至1斗,去滓澄清。龙齿2两(细研),牛黄2两(细研),麝香1两(细研),青黛5两(细研),朴消10斤(炼过者)。

制法将煎药汁入于锅内,下朴硝,以慢火煎,不住手搅,令稀稠得所,下龙齿、牛黄、麝香、青黛等,搅令匀,入瓷器中收。

功能主治心神烦热,时行温病,癫痫,热毒,头痛,赤眼口疮,酒黄,大人小儿一切热病。

用法用量每有患者,以冷水调下半匙。

摘录《圣惠》卷九十五

处方39、丹砂丸

处方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牛黄(研)半两,乳香(研)半两,天麻(酒浸,炙)1两,阿胶(炙燥)1两,白附子(炮)1两,龙脑(研)半两,丁香半两,麝香(研)半两,白矾半两(细研)。

制法上为末,合和再研令匀,用獖猪胆汁和研匀,以枣肉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风痰头目眩晕,心胸烦满,肢体怠倦。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薄荷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七

处方40、滚涎膏

处方龙脑1字,朱砂1钱半(末),蓬砂末3钱,马牙消5钱,铅霜2钱,水银2钱(结砂子),牛黄1字,麝香1字。

制法上同研,自然成膏,为丸如杨梅核大。

功能主治慢惊风,潮搐无时。

用法用量每服1丸,梨汁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卫生总微》卷五

处方41、鹤寿丹

别名天浆子丸

处方天浆子7枚(内有物者,微炒),蝉蜕2-7枚,牛黄1钱(细研),青黛1钱(细研),地龙3条,(微炒),蟾酥1钱(研入),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防风半两(去芦头),蚕纸1张(烧灰),麝香1钱(细研),乌蛇半两(酒浸,去皮骨,炙令黄)。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急惊风,口噤,手足抽掣,眼目直视,多吐涎沫,四肢壮热。

用法用量天浆子丸(《普济方》卷三七)。《普济方》有半夏。

摘录《圣惠》卷八十五

处方42、槐胶丸

处方槐胶(以酒化为膏)2两,牛黄(别研)半两,麝香(别研)半两,羚羊角(镑)1两,石龙子(炙焦,别研)1枚,蜈蚣(微炙,别研)5枚,丹砂(研)半两,干蝎(微炒,别研)半两,蜚蠊(炒焦,别研)7枚,芫青(炒焦,别研)7枚,虻虫(炒焦,别研)14枚,(庶虫)虫(炒焦,别研)7枚,巴豆49粒(用水煮紫色,去皮膜心,研如膏,存油)。

制法上各为末,拌匀,用糯米粥和槐胶、巴豆成膏,以和诸药,丸如绿豆大,别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肝约血聚,使人多怒,面青胁痛。

用法用量每服3丸,木香汤送下,甚至5丸,不拘时候;如人行20里再服。以知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处方43、辟风锭子

处方全蝎20个(生用),牛胆南星(腊月用肥泽无病犍牛胆1个,将南星入内,悬高处49日后取出,各晒干,收用)7钱,防风5钱,白附子5钱,干生姜3钱,川乌5钱,天麻5钱,川芎5钱,白芷5钱,人参5钱,牛黄3钱,辰砂1两,麝香2钱,片脑3钱,薄荷5钱,木香5钱,白术5钱,白僵蚕20个(生用),一方加天竺黄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用麻黄1斤,甘草半斤,蜂蜜2两,煎作膏,令稀稠得宜,将前药末和匀为锭,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大人诸风,破伤风。

用法用量急惊风,手足搐搦,用金银磨汤化下;慢惊风,四肢不收,昏昏如眠,不省人事,淡姜汤化下,各量儿大小虚实,或半分,1分、2分、3分,斟酌与服;大人破伤诸风,温酒下。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十

处方44、碧雪丹

处方白萝卜苗(无苗时用鲜萝卜1斤代之)4两,荸荠苗(无苗时用鲜荸荠1斤代之)5两,鲜土牛膝根5两(干者用7两,又名天名精),鲜银花叶4两(干者用6两)上用囊盛之,入长流水浸1宿,取起,带水磨搅匀,澄清取粉,每粉1两为一料,配入后料:远志(去心)8分(甘草水泡),丹皮1钱,人中黄1钱,人中白1钱,桔梗3钱,僵蚕(甘草水泡,去水上浮油)5分,硼砂5分,真川贝5分,马勃5分,珍珠4分,西牛黄5厘,冰片3厘。

制法远志、丹皮、桔梗、僵蚕四味,用文火焙,其余八味各生研极细末,无声为度,并入前粉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风痹蛾癣,时行诸症。

用法用量吹患处;或用土牛膝鲜者1两,和人乳汁半酒杯,捣汁,加当门麝3厘,和药为丸,如绿豆大,舌下含。已经溃烂者,珍珠倍之,加琥珀4分,真紫金藤8分,俱要研极细。

摘录《喉科紫珍集》卷上

处方45、干蟾丸

处方干蟾1枚(5月5日者良),蛇蜕皮1条(大者),谷精草2两(与上药同入罐子内,以盐泥固济,晒干,烧令通赤,放冷,细研),胡黄连1分,瓜蒂1分,母丁香(上3味同捣末)1分,青黛半两,牛黄1分,白龙骨1分,朱砂1分,雄黄1分,芦荟1分,麝香1分,天竹黄1分(细研)。

制法上药都入乳钵内,为极细末,用豮猪胆汁煎,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五疳,及惊风疳虫。

用法用量3岁儿以温米泔半合化下5丸。服药后,以桃、柳汤浴儿,仍宜粥饮送下2丸,1日3次。甚者半月内愈。

摘录《圣惠》卷八十七

处方46、黑牛黄丸

处方羚羊角1钱,牛黄1钱,天竺黄1钱8分,朱砂2钱,胆星2钱,珍珠7分,雄黄1钱8分,麝香7分,京墨(煅存性)1钱,犀角7分,冰片2分,琥珀1钱,金箔50张。

制法上为末,用钩藤、甘草各3两煎成膏,为丸,带润,称4分重1丸,黄蜡固。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痰涎壅盛。

用法用量薄荷汤化下。

摘录《痘疹传心录》卷十七

处方47、丹砂丸

处方丹砂1两(细研,水飞过),龙齿3分(细研),铁精3分(细研),金箔31片(细研),牛黄1分(细研),麝香1分(细研),柏子仁半两,菖蒲半两,远志半两(去心),琥珀半两(细研),人参3分(去芦头),茯神半两,生干地黄3分。

制法上为细未,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脏虚,心神惊悸,或时烦闷,志意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金银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八

处方48、黑龙丸

处方雄黄1两,朱砂1两,水银1两,硫黄1两(先将后6味铺头底用),牙消1两,太一玄精石1两,黄丹1两,消1两,白矾1两,定粉1两(上为末,入瓶内,上盖头,实捺,固济口,候干,用火3-5斤,断火消半去火,取出细研后,再下次诸药),天竺黄1两,铅白霜1两,牛黄1分,生龙脑1分,乳香1分,珍珠末1分,香墨1分(上药各为细末),生犀1分(杵末),木香1两,天麻(酒浸,切片,焙干)1两,白僵蚕1两(微用酥酒拌,炒紫色),乌蛇3寸(酒浸,去皮骨,炙),藿香1两,官桂1分(刮去粗皮),麻黄(去根筋)1两,虫壳1两,半夏(姜汁煮,黄色为度,焙)1两,桑螵蛸(微用酥酒拌炒紫色)1两。

制法自木香以下为末,次用前件药一处搅拌令匀,用糯米粥为丸,如皂角大。

功能主治中风瘫痪,手足不遂,筋脉搐急,一切诸风。

用法用量如中风,每服1丸,嚼烂,豆淋酒送下;一切诸风,煎豆豉汤投之;如瘫痪风,1日3服,酒送下,嚼下服之。

摘录《传家秘宝》卷中

处方49、丹砂丸

处方朱砂(细研,水飞过)1两,薯蓣1两,犀角屑1两,黄耆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刮去粗皮,令炙干)1两,川升麻1两,牡蛎(烧为粉)1两,槟榔1两,牛黄(细研)1钱,麝香1钱,麦门冬(去心,焙)3分,鳖甲(涂醋炙微黄,去裙)3分,豉心3分。

制法上为末,入研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骨热,四肢烦闷,及心躁虚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苋菜。

摘录《普济方》卷二三○

处方50、癫狂马宝散

处方马宝2两,琥珀1钱,龙涎香1钱,珍珠(豆腐炙)1分,牛黄5分。

制法上研细末,装瓶重3分。

功能主治镇静,豁痰,安神,定志。主神经错乱,狂躁不安。痰热蒙蔽心窍引起的癫狂,口吐涎沫,神识不清,语言谵妄,疯狂打闹,烦躁不安,惊惕失眠,哭笑无常,及精神分裂症等。

用法用量每次病轻者服半瓶,病重者服1瓶。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处方51、解毒丸

处方牛黄3分,朱砂7分,雄黄7分,乳香5分,没药5分,麝香1钱,山慈菇1钱。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重3分。

功能主治小儿竹衣乖。无皮肤,脓血淋漓,赤剥,杨梅一切胎毒。妇女为丈夫梅疮所过,结毒之气,渐至阴户湿烂,流血不止,沿至产门,外绕肛门,肿硬溃脓,出水不休,疼痛不堪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金银花汤送下。外用紫芦散。

摘录《仙拈集》卷三

处方52、避秽回苏丹

处方银消2钱5分,麻黄(去节)4钱,冰片4钱,蟾酥2钱5分,明矾5钱,朱砂2两,牛黄2钱,青黛5钱,牙皂3钱,麝香3钱,腰黄1两,珍珠3钱,灯草灰1两,月石(飞)3钱,人中白(煅)8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粉,再混合研匀,瓶装固封。

功能主治受暑引起的头晕,胸闷,泄泻。

用法用量每次1-2分,开水送下,外用嗅鼻取嚏。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处方53、丹砂牛黄丸

处方丹砂(研)半两,雄黄(研)半两,牛黄(研)1分,干蝎(炒)1分,龙脑(研)1分,轻粉1分,水银(沙子)1分,硇砂(研过,水飞)1分。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痫。

用法用量每服3-5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54、黄连丸

处方胡黄连3分,芦荟(细研)3分,天竺黄(细研)3分,犀角屑3分,胭脂(研入)3分,天浆子(微研)3分,羚羊角屑3分,麝香(细研)3分,干蝎(微炒)3分,白僵蚕(微炒)3分,牛黄(细研)3分,朱砂(细研)3分,雄黄(细研)3分,蟾酥1钱(研入)。

制法上为末,猪胆汁浸蒸饼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风疳。身体壮热,或时吐逆,心神烦躁。

用法用量每服3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二

处方55、跌打还魂丸

处方田七5钱,血竭3钱5分,川连2钱,血余2钱,无名异7分,石蜡2钱5分,乳香(去油)1钱5分,没药(去油)1钱5分,山羊血5钱,生地8钱(切片,下臼先捣),红花3钱,金边土鳖3钱,桃仁2钱(去皮尖),续断5钱,地龙3钱,真牛黄3钱5分,赤芍3钱,全归8钱,血珀3钱5分,珍珠1钱,元麝4分,冰片7分,人参2钱,熊胆2钱(如无真的,金狮猴胆亦可),儿茶1钱。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再下跌打草药末(生耳控草10两,生七碟草7两,生泽兰3两,生耳杨草4两,老鸦酸4两,狗仔肠4两,白花螃蜞草4两,共为细末)4两,蜜糖1斤,火炼滴水成珠,取出搅匀药末,力捣千捶,如不开即下米饮,捣至合式,每丸湿重4钱,晒1日后加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及在高楼、高树上失足坠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用法用量急用1丸捶烂开,热双蒸酒1杯,撬开牙关灌入,仰面待药下咽,片时便活。必须着数人贴身按定伤人,恐其还魂时翻动致伤肠脏。症重者服4-5丸,轻者3-4丸即愈。或妇人因伤胎动,加5月艾汁1杯,和药服之即愈。

摘录《医方易简》卷十

处方56、喉癣吹药

处方哺胎鸡蛋壳1钱(连衣烧存性),儿茶5分,橄榄核5分,犀牛黄5分,廉珠5分,人乳粉5分(银瓢制),明雄黄5分,真梅片3分(樟冰片不可误用)。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喉癣。

用法用量吹患处。

摘录《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处方57、解毒犀角散

处方犀角屑1两,黄芩1两,栀子仁半两,大青2两,牛黄半两(细研),马牙消1两,天竹黄半两(细研),赤茯苓半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黄连半两(去须),麝香1钱(细研),甘草半两(生用)。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热病,毒气外攻,皮肤斑出,狂乱躁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不拘时候煎竹叶汤调下。

摘录《圣惠》卷十八

处方58、蟾酥丸

处方蟾酥2分,牛黄3分,人牙1个,雄黄3分,珍珠3分,朱砂5分,生蝎5分,僵虫5分。

制法上为细末,米糊为丸。

功能主治痘惊风及一切不起之症。

用法用量人参汤送下。

摘录《种痘新书》卷十二

处方59、碧雪

处方芒消2两,石膏2两,青黛2两,寒水石2两,马牙消2两(研细末),甘草6两,牛黄3钱。

制法将甘草煎浓汤去滓,入诸药末,再以柳木条不住手搅令消溶,入青黛和匀,倾砂盆内候冷,结成霜,研为末。

功能主治积热不行,口舌生疮,心烦喉闭,并痰火之症。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含化,津咽下。

摘录《玉案》卷三

处方60、丹砂丸

处方丹砂(水飞过)半两,马牙消半两,砂石1两,麦门冬(去心)3钱,犀角3钱,金箔方寸许30片,牛黄1钱。

制法上为末,用湿纸裹烂粳米饭,于煻火内烧,纸干为度,和前药末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病人劳复3-4日以后,两手脉沉数大有力,或发热烦躁,咽干而渴,或面尘齿垢,或目中及遍身皆发黄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砂糖水化下;如黄甚者,煎茅根汤放冷,入砂糖1块如枣大,同化下;如黄末退,来日再服之。

摘录《伤寒微旨论》卷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