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牛蒡子的处方(一)

浏览

牛蒡子(别名大力子、恶实),辛、苦,寒。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小编整理出含有牛蒡子的处方共723个,本文发表的是其中的第1~60共60个。

处方1、催痘汤

处方人参3分,牛蒡子1钱,当归2钱,川芎1钱,黄耆2钱,茯苓1钱,桔梗5分,陈皮2分,连翘3分,肉桂半分。

功能主治补气化毒催浆。主小儿血气亏欠,痘疮已出4-5日后,大小不等,根窠不甚红泽,色暗顶陷不能起发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而色红,2剂则顶突贯浆矣。

摘录《辨证录》卷十四

处方2、漏芦

别名漏芦升麻汤

处方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医统》卷二十五

处方3、黄柏散

处方黄柏3分(锉),川升麻1两,石膏1两,犀角屑3分,玄参1两,甘草1两(生,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牛蒡子半两(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头痛心烦,口舌生疮,干呕恶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4、漏芦汤

处方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处方5、碧云汤

处方荆芥穗2两,牛蒡子(炒)1两,真薄荷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痰上攻,头目昏眩,咽喉疼痛,涎涕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3钱,食后茶送下。

摘录《扁鹊心书·神方》

处方6、槟榔散

处方槟榔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半两(去芦头),赤茯苓1两,枳壳半两(麸炒令黄,去瓤),防风半两(去芦头),甘草1分(炙微赤,锉),沉香半两,牛蒡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气毒瘰疬。心膈壅闷,不可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温服。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7、解毒必胜散

别名必胜汤、必胜散

处方牛蒡子不限多少(炒令熟)。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疮疱将出,未能匀遍透肌。

用法用量必胜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九)、必胜散(《幼幼新书》卷十八)。

摘录《博济》卷四

处方8、黄耆丸

处方黄耆1两(锉),木香1两,漏芦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玄参1两,犀角屑1两,桔梗1两(去芦头),牛蒡子2两(微炒),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瘰疬结肿生脓。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粥饮送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9、藿香正气散

处方苏叶、土藿梗、桔梗、陈皮、茅术、厚朴、牛蒡子、赤茯苓、焦曲、半曲、煨葛根、蝉衣、甘草。

功能主治痧喉。形寒发热,面若装朱,痧不出肌,即现上吐下泻,腹痛如绞,甚至发厥口噤,目闭神昏者。

摘录《痧喉证治汇言》

处方10、葶苈五子汤

处方葶苈子3g,牛蒡子6g,炙苏子4.5g,炒杏仁6g,莱菔子6g,川贝母4.5g,炙橘红6g,大枣5枚(去核)。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主小儿肺炎(病毒性肺炎),痰鸣,喘咳,腹胀。

用法用量水煎约60毫升,分3次温服。此为1岁小儿用量。

各家论述方中葶苈子降肺气,利肺水,化痰定喘;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牛蒡子散风热,利咽喉,化痰止咳;川贝母、化橘红润肺止咳,理气化痰。共奏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之功。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11、解肌化斑汤

处方升麻、葛根、木通、牛蒡子、桔梗、地骨皮、天花粉、荆芥穗、酒黄柏、甘草、黄芩。

功能主治小儿痘疮发热,痘既出,热仍不减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大便结者,加紫草。

摘录《片玉痘疹》卷七

处方12、干葛解肌汤

处方干葛根、防风、薄荷、前胡、桔梗、小甘草、牛蒡子、蝉退、连翘(去心)。

功能主治麻疹初发热1-2日。

用法用量加淡竹叶、西河柳,水煎服。

摘录《痘疹会通》卷五

处方13、解毒快斑汤

处方连翘7分,牛蒡子(炒研)6分,荆芥7分,防风6分,蝉蜕5个,山楂肉2钱,归尾6分,生地2钱,川芎5分,桔梗8分,黄芩(酒炒)8分,干葛8分,紫草8分。

功能主治痧疹。

用法用量水煎服。加观音柳2-3分更妙,不可多用。

摘录《痘疹活幼至宝》卷终

处方14、薏苡仁酒

处方薏苡仁半两,羚羊角屑3两,防风3两(去芦头),川升麻2两,秦艽2两(去苗),黄芩2两,地骨皮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羌活2两,牛膝5两(去苗),五加皮3两,独活2两,牛蒡子2两(微炒),桂心2两,大麻仁5合,生干地黄5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发歇疼痛,四肢拘急,背项强直,言语謇涩。

用法用量用生绢袋盛,以酒3斗,浸6-7日后,食前随性暖服之。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处方15、麻石加味汤

处方麻黄1g,生石膏9g(先煎),杏仁4.5g,甘草1.5g,牛蒡子6g,炙化橘红6g,川贝母3g(以上为3岁小儿用量)。

功能主治清热解表,化痰定喘。主小儿细菌性肺炎,高热喘促,咳嗽痰鸣,躁烦不安。

摘录《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16、葛根透毒汤

处方葛根4钱,连翘3钱,花粉3钱,银花3钱,薄荷1钱半,大贝母3钱,地骨皮3钱,生地3钱,石决明3钱,蝉蜕1钱,牛蒡子1钱半(炒),甘草5分。

功能主治痘后害目症(痘疹性结角膜炎)。在严重期,发热高烧,头疼赤胀,热泪不止,羞明怕日。

摘录《眼科临症笔记》

处方17、川芎丸

处方石菖蒲半两,桔梗(去芦头)1两,荆芥穗1两,薄荷叶(去土)1两,川芎1两,牛蒡子(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

功能主治咽喉不利,音声不出,及风热上壅,面赤鼻塞,不闻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临卧含化。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一

处方18、薄荷连翘方

处方金银花30g,连翘15g,生地15g,牛蒡子9g,知母9g,鲜竹叶6g,薄荷3g,绿豆衣3g。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主风热牙痛。牙齿作痛,牙龈肿胀,不能咀嚼,腮肿而热,患处得凉则痛减,口渴,舌尖红,苔白干,脉浮数。

摘录《中医喉科学》引冰玉堂验方

处方19、喉药万应散

处方钟乳3分,鸡内金3分,僵蚕3分,硼砂3分,川连3分,粉甘草3分,川贝3分,冰片1分,薄荷3分,人中白3分,胆星3分,雄黄5分,青黛5分,牛蒡子5分,胆矾5分,儿茶1钱,朱砂3分,生石膏3分,珍珠3分,琥珀3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一切喉症。

用法用量吹喉。奇效。

摘录《集成良方三百种》

处方20、藿香托里散

处方藿香2钱半,连翘2钱半,升麻2钱半,葛根2钱半,甘草2钱半,栀子2钱半,木通2钱半,当归2钱半,牛蒡子2钱半,白僵蚕2钱半,黄耆5钱,茵陈5钱,大黄(煨)5钱。

制法上为粗末,分作4服。

功能主治诸恶疮肿痛,已发未发皆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水1大碗,煎至7分,入酒1盏,去滓,临卧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必用全书》

处方21、解毒防风汤

处方金银花5钱,甘草1钱,木通1钱,防风1钱,荆芥1钱,连翘1钱,牛蒡子1钱。

功能主治痘痂落后,热毒未尽,而疮瘢复起成凸者。

用法用量同紫草煎汤服。外用蚬子水摩之。

摘录《痘麻绀珠》卷十七

处方22、解毒防风汤

处方黄芩、生地黄、甘草、连翘(去心)、牛蒡子(炒、研)、荆芥、防风、金银花、赤芍、升麻。

功能主治痘当落痂之后,血有余热,复外感于风,致瘢凸不平,色赤而艳,或发热,或作痒。

用法用量引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金鉴》卷五十六

处方23、羚羊角散

处方羚羊角屑半两,赤茯苓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麦门冬半两(去心,焙),犀角屑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苦参半两(锉),秦艽半两(去苗),子芩半两,川升麻半两,地骨皮半两,牛蒡子半两(微炒),桑根白皮半两(锉),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耆半两(锉),柴胡半两(去苗),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玄参半两,栀子仁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攻皮肤,生疮肿疼痛,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温浆汤水调下,不拘时候。

注意忌鸡、猪、毒滑物。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24、黄连解毒合甘桔汤

处方酒芩、酒连、酒栀子、石膏、桔梗、甘草、薄荷叶、连翘、荆芥穗、牛蒡子(炒)。

功能主治痘未出而热不止,昼夜烦躁,口舌生疮,唇裂咽痛者,此毒内熏,其热甚急。

用法用量水煎,和竹沥饮之。

摘录《片玉痘疹》卷六

处方25、丹参散

处方丹参半两,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两,防风半两(去芦头),连翘半两,黄耆半两(锉),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牛蒡子半两(微炒),枳壳3分(麸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项腋下有恶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量儿大小,分减服之。

摘录《圣惠》卷九十

处方26、解毒汤

处方连翘8分,地丁8分,牛蒡子8分,穿山甲5分,木通5分,青蒿5分,菊花1钱,银花3钱,土贝8分。

功能主治痧滞经络肌肉,发为肿毒疔疮。

用法用量上加胡桃肉1枚,水煎,温服。毒在背,加皂刺;在面,加白芷;在胸,加瓜蒌、僵蚕;在手足,倍银花。

摘录《治痧要略》

处方27、大黄散

处方大黄1两,瞿麦1两,白干葛1两,牛蒡子1两,地骨皮1两,苍术1两,升麻2两,大青2两,芍药(赤者)2两,枸杞子2两,当归2两,吊藤2两,黄芩2两,黄连2两,连翘2两,羌活2两,青皮2两,郁金2两,芎2两,桑白皮2两,甘草2两,牵牛(黄者)2两,荆芥穗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百种毒。

用法用量每服1-2钱,食后、临卧用生姜自然汁调下。

摘录《鸡峰》卷二十五

处方28、寒降汤

处方生赭石(轧细)6钱,清半夏3钱,蒌仁(炒捣)4钱,生杭芍4钱,竹茹3钱,牛蒡子(炒捣)3钱,粉甘草1钱半。

功能主治吐血、衄血,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

临床应用吐血:一童子,年十四,陡然吐血,一昼夜不止,势甚危急,其父通医学,自设有药房,亦束手无策。时愚应其邻家延请,甫至其村,急求为诊视。其脉洪长,右部尤重按有力,知其胃气因热不降,血随逆气上升也。为拟此汤,一剂而愈,又服一剂,脉亦和平。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29、葛根疏邪汤

处方葛根、防风、荆芥、苏叶、牛蒡子、连翘、地骨皮、前胡、赤茯苓、枳壳、木通。

功能主治麻出一日而又收,腹中作胀,喘急。

用法用量原书用本方治上症,加栝楼仁、石膏、枳实。麻疹已出而标不红,已现而发热转甚者,或头痛、身痛、烦躁者,加元参、麦冬,或更加连翘、地骨皮亦可。

摘录《麻科活人》卷一

处方30、解肌散火汤

处方葛根、防风、楂肉、桔梗、牛蒡子、升麻、紫草、红花、北柴胡、赤芍、黄芩、甘草。

功能主治痘疹初热。

用法用量芫荽为引。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31、澄化汤

处方生山药1两,生龙骨(捣细)6钱,牡蛎(捣细)6钱,牛蒡子(炒,捣)3钱,生杭芍4钱,粉甘草1钱半,生车前子(布包)3钱。

功能主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或兼疼涩,其脉弦数无力,或咳嗽,或自汗,或阴虚作热。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32、解毒汤

处方银花3两,北防风1钱,荆芥1钱,牛蒡子1钱,木通1钱,连翘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痘疹蕴留不散之毒。

摘录《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33、槐子丸

处方槐子仁2两,覆盆子1两,酸枣仁(微炒)1两,柏子仁1两,车前子1两,蔓荆子1两,茺蔚子1两,牛蒡子(微炒)1两,蒺藜子(微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虚风邪所攻,致目偏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晚食前再服之。

摘录《圣惠》卷三十三

处方34、丹参散

处方丹参2两,蒴藋根2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秦艽1两(去苗),独活1两,牛蒡子1两,踯躅花半两,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两(去苗)。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蝼蛄瘘,生于项间,肿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处方35、解毒至神汤

处方元参2钱,知母2钱,石膏2钱,连翘2钱,牛蒡子2钱,大黄2钱(生),枳壳1钱,川连6分,甘草8分(生),淡竹叶20片。

功能主治漆疮肿腐。

用法用量水煎服。如火甚者,加芒硝。

摘录《外科医镜》

处方36、黄连丸

处方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苦参(锉)1两,防风(去芦头)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1两,川升麻1两,牛蒡子(微炒)1两,木通(锉)1两,秦艽(去苗)1两,黄芩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肺脏风毒攻皮肤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温浆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处方37、醴泉饮

处方生山药1两,大生地5钱,人参4钱,玄参4钱,生赭石4钱(轧细),牛蒡子3钱(炒、捣),天冬4钱,甘草2钱。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各家论述阴虚之甚者,其周身血脉津液皆就枯涸。必用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即以溉周身之液,若方中之山药、地黄是也。然脉之数者,固系阴虚,亦系气分虚弱,有不能支持之象,犹人之任重而体颤也。故用人参以补助气分,与玄参、天冬之凉润者并用,又能补助阴分。且虑其升补之性,与咳嗽上逆者不宜,故又佐以赭石之压力最胜者,可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更可使下焦真元之气,得人参之峻补而顿旺,自能吸引上焦之逆气浮火下行也。至于牛蒡子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与天冬并用,最善润肺,此又屡试屡效者也。

临床应用咳喘:初制此方时,原无赭石,有丹参三钱,以运化人参之补力。后治一年少妇人,信水数月不行,时作寒热,干嗽连连,且兼喘逆,胸膈满闷,不思饮食,脉数几至七至。治以有丹参原方不效,遂以赭石易丹参,一剂咳与喘皆愈强半,胸次开通,即能饮食,又服数剂脉亦和缓,共服20剂,诸病皆愈。

摘录《衷中参西》卷上

处方38、解表消毒饮

处方黄耆(上部酒拌炒,中部米泔拌炒,下部盐水炒)1钱半,葛根5分,升麻5分,赤芍药5分,玄参5分,牛蒡子(炒研)5分,麻黄(去根节)5分,甘草5分,连翘1钱。

功能主治小儿疮疡,高肿焮痛,便利调和,脉浮而洪,有表证者。

用法用量水1钟,加生姜3片,葱白1根,煎至7分,温服,不拘时候。病在手少阴分野,加细辛3分;足少阴,加独活7分;手太阴,加桔梗、白芷各5分;足太阴,加苍术7分;手厥阴,加柴胡7分;足厥阴,加柴胡、青皮各5分;手太阳,加藁本5分;足太阳,加羌活7分;手阳明,加白芷5分;足阳明,加升麻、葛根各7分;手足少阳,加柴胡7分。

摘录《准绳·幼科》卷三

处方39、膈汤

别名真汤

处方苦桔梗、荆芥穗、薄荷叶、干葛、甘草节、栝蒌根、牛蒡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四时不正之气,及伤寒未分证候,疮疹欲出未出;及脾寒似疟,潮热往来,壮热如蒸,两耳黯,唇青,面色黛黑,口苦舌干,四肢倦怠,饮食无味。

用法用量真汤(原书同卷引《简易方》)。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一引《资寿方》

处方40、葛根牛蒡子汤

处方升麻、葛根、牛蒡子、麻黄、连翘、玄参、桔梗、甘草各等分(一方加贯仲、淡豆豉)。

功能主治时毒。邪在表,脉浮数者。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2片,煎至8分,食远热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41、葵子散

别名赤茯苓散

处方葵子半两,木通3分(锉),赤茯苓3分,牛蒡子1两(微炒),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乳石发动,大小肠壅滞,脐腹妨闷。

用法用量赤茯苓散(《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摘录《圣惠》卷三十八

处方42、解毒排脓散

处方连翘、川芎、柴胡、酒芩、青皮、忍冬、牛蒡子、黄耆、皂角刺、大黄、当归。

功能主治肿毒。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2钟,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九○引《修月鲁般经》

处方43、黄连清喉饮

处方川连1钱,桔梗1钱5分,牛蒡子1钱5分(炒),玄参1钱5分,赤芍1钱5分,荆芥1钱5分,甘草1钱,连翘1钱5分,黄芩1钱5分,天花粉1钱5分,射干1钱5分,防风1钱5分。

功能主治喉痈。喉间红肿疼痛。

用法用量此方治喉痈实火证也。但喉病实火者少,虚火者多,不可轻试。若寒,必先投苏子利喉汤一、二剂,不应,且有口干便秘烦热之证,方可用之。

摘录《外科证治全书》卷二

处方44、柴连解毒汤

处方柴胡、黄芩、黄连、玄参、知母、贝母、防风、赤芍、连翘、牛蒡子、陈皮、甘草。

功能主治麻出不透,毒未尽出,气因热逼,热极而致目红,发痰作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麻疹备要方论》

处方45、蠲毒饮

处方防风1钱,赤芍药8分,川芎8分,连翘8分,甘草8分,牛蒡子(炒研)8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水疳眼。忽生一珠,或在胞中,或在睛,疼痛甚如针刺,珠小属实症者。

用法用量白水2钟,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处方46、荆防牛蒡汤

处方荆芥1钱,防风1钱,牛蒡子(炒,研)1钱,金银花1钱,陈皮1钱,花粉1钱,黄芩1钱,蒲公英1钱,连翘(去心)1钱,皂刺1钱,柴胡5分,香附子5分,甘草(生)5分。

功能主治外吹乳初起。因乳母肝胃气浊,更兼子吮乳睡熟,鼻孔凉气袭入乳房,与热乳凝结,以致乳房肿痛,寒热往来,烦躁口渴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2钟,煎至8分,食远服。

摘录《金鉴》卷六十六

处方47、黄芩荆芥汤

处方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荆芥1钱5分,牛蒡子4分,连翘4分,瞿麦4分,车前子4分,赤芍药4分,滑石4分,栀子4分,木通4分,当归4分,防风4分,蝉蜕5分,甘草1钱5分。

功能主治小儿感冒发热,痰壅风热,丹毒疼痛,颈项有核,腮赤痈疖,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咽喉疼痛,小便淋沥,胎毒痘疹,一切余毒。

用法用量加竹叶10片,灯芯10寸,水2钟,煎8分,不拘时候,频频服。

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处方48、蝉花散

处方羌活、独活、桑白皮、黄芩、谷精草、川芎、细辛、石膏、荆芥、蒺藜、蔓荆、车前子、牛蒡子、桂枝。

功能主治退五脏毒热。主五脏毒风所蕴,热极上冲,眼目突起,睛高外障。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服。

摘录《眼科全书》卷四

处方49、调肝散

处方犀角2钱(如无,以升麻代之),大黄2钱(锉炒),桑白皮2钱,钓藤2钱,甘草(炙)5钱,天花粉2钱,石膏(煅)2钱,黄芩2钱,木通2钱,荆芥2钱,防风2钱,牛蒡子(炒)2钱,紫草2钱,陈皮(去白)2钱,龙胆草(去芦)2钱。

制法上锉为末。

功能主治令痘疮不入目。主痘疮热毒大盛者。

用法用量白水煎,食后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四

处方50、窦侍御仙酒

处方牛膝(净洗,切)半斤,牛蒡根(净洗,切)半斤,大麻子1升(净洗,炒),枸杞子(净洗)1合,苍术1斤(净洗,切),牛蒡子(净洗,炒)1两,蚕砂(净洗,炒)1两,秦艽(净洗,切)1两,羌活(去芦头,净洗,切)1两,防风(净洗,切)1两,桔梗(去芦头,净洗,切)1两。

制法上用无灰酒2斗,于瓶器内浸药,密封7日。

功能主治偏风。手足拳挛,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大盏,食后温服,常令有酒力。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51、大黄散

处方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牛蒡子1两(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风热积于咽喉之间,咽喉中如有物妨闷,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蛊。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先须深针结聚之处,使毒气散后,再服此方。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52、鳖甲散

处方鳖甲3分(涂醋炙黄,去裙襕),槟榔3个,沉香半两,漏芦半两,牛蒡子(微炒)半两,使君子半两,赤芍药半两,诃黎勒皮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小儿无辜疳。项细肚大,毛发干竖作穗。

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八十六

处方53、葛根牛蒡子汤

别名葛根牛蒡汤、葛根牛蒡子散

处方葛根1两,管仲1两,甘草1两,盐豉1两,牛蒡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消毒解热。主时毒大头病,脉数而有力者。

用法用量葛根牛蒡汤(《外科枢要》卷四)、葛根牛蒡子散(《杏苑》卷八)。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处方54、菊叶汤

别名新补菊叶汤、菊花散

处方菊花(去梗)、羌活、独活、旋覆花、牛蒡子、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一切风,头目昏眩,呕吐,面目浮肿者。

用法用量新补菊叶汤(《普济方》卷一一五)、菊花散(《准绳·类方》卷五)。

摘录《宣明论》卷三

处方55、换肌散

处方胡麻子半两,蔓荆子半两,枸杞子半两,牛蒡子半两(并炒熟),防风(去芦头)半两,苦参半两,白蒺藜半两,栝楼根半两(并生用),轻粉4钱(别研)。

制法上为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大风毒气,蕴积攻冲,溃疡。

用法用量每服2钱,用淡茶清汤调下,煎甘草、贯众汤漱口,每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处方56、桔连汤

处方苦桔梗、川黄连(倍加)、枳实(炒)、前胡、连翘(去心)、陈皮、防风、制半夏、柴胡、南星、白附子、牛蒡子(炒,研)、玄参、赤芍、莪术(煨)、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喉中忽生肉如桃如云,层层而起。

用法用量水煎服。用绵裹箸头,蘸食盐点肉上,1日5-6次,自消,再服本方。

摘录《回生集》卷上

处方57、黑豆浸酒

处方黑豆1升(炒熟),白花蛇1条(重5两,酒浸,炙微黄),大麻仁2升(蒸熟),五加皮5两(锉),苍耳子5两(酥炒微黄),牛蒡子1升(酥炒微黄)。

制法上捣碎,以生绢袋盛,用好酒3斗,纳入瓷瓶中,封头,浸经7日开瓶。

功能主治风肿,无问冷热。

用法用量每于食前暖1中盏服之。

摘录《圣惠》卷六十四

处方58、黄耆散

处方黄耆半两(锉),甘草半两(生锉),栀子仁半两,黄芩3分,玄参1两,赤茯苓半两,槟榔半两,川升麻3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麦门冬1两(去心,焙),牛蒡子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咽喉内生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三十五

处方59、流气饮

别名明目流气饮

处方大黄(炮)1两,川芎1两,菊花(去枝)1两,牛蒡子(炒)1两,细辛(去苗)1两,防风(去苗)1两,山栀(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黄芩(去芦)1两,甘草(炙)1两,玄参(去芦)1两,蔓荆子(去白皮)1两,荆芥(去梗)1两,木贼(去根节)1两,苍术(米泔浸1宿,炒控)2两,草决明1两半。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肝经不足,内受风热,上攻眼目,昏暗,视物不明,常见黑花,当风多泪,怕日羞明,堆眵赤肿,隐涩难开,或生障翳,倒睫拳毛,眼弦赤烂;及妇人血风眼,及时行暴赤肿眼,眼胞紫黑。应有眼病,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明目流气饮(《袖珍》卷三)。

摘录《局方》卷七(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处方60、菊花散

处方甘菊花8两,牛蒡子(炒焦)8两,防风3两,白蒺藜(去刺)1两,甘草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肝肾风毒,热气上冲眼痛。

用法用量每服2钱,食后、临卧熟水调下。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甘菊花气味辛凉,入手太阴;牛蒡子气味苦辛平微寒,入手太阴、手、足阳明;防风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太阳;白蒺藜气味辛甘微温,入足厥阴;甘草气味甘平,入足太阴,通行十二经络,能缓诸药之性,此肝肾风毒热气上冲,头目疼痛。欲损目者,以辛凉甘温者各二味,散其毒热,再以甘平之味和之缓之,使上冲之气,渐得和平,则药之能事毕矣。

摘录《本事》卷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