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农管理枣园“妙不可言”

浏览

第一妙,让冬枣园实施“瘦身”运动

  “冬枣密植园稀植后,产量减少了,可是收入增加了。”正在间疏冬枣园的下洼镇北陈村枣逐张明哲告诉记者,“去年,我试验了一亩,隔一行去一行,隔两株去一株,冬枣的口感、色泽、质量明显提升一个档次,效益反而比密植的好。”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镇许多枣农就做着像张明哲这样小面积的密植园间疏试验。他们给记者算了这么一笔帐:往年的冬枣密植园一般亩产4000斤,每斤市场价卖到2元左右,亩收入近8000元;“瘦身”后亩产在3000斤,市场价格却卖以每斤3.5元以上,亩收入过万元。目前,该镇广大枣农正忙着给自己的园子做“瘦身”运动。

  第二妙,冬枣园招来“护花使者”

  大棚冬枣基本上与外界环境隔绝,在提高温度、减少病虫害侵袭、促进冬枣提前上市等方面比大田冬枣优势显著,但也存在着自己的弊端――大棚阻断了冬枣花期授粉。沾化县下河乡北韩村枣农外出招来“客商”――蜜蜂。在冬枣授粉的关键时节,每亩地只花10元钱租上两箱蜜蜂,冬枣就可以享受到“护花使者”们细致周到的服务了,枣农既省事,又省力,冬枣产量还高,真是一举三得。

  第三妙,冬枣树吸上生态CO2

  在沾化县古城镇东辛村的枣园里,枣农们利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大秸秆堆撒上菌种,用水洇透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供枣树“呼吸”,进行光合作用

  村支部书记谷守刚说:“目前我们村已经有100亩冬枣园用上了该技术。在花期管理期间,没有打生物激素、没有进行环剥的冬枣树,枝干粗壮、叶子浓绿、坐果增多,经济效益明显好于传统管理的冬枣树。”

  第四妙,冬枣树下种野菜

  沾化县黄升乡孙家村冬枣园里,该村枣农瞄准城镇居民青睐大田野菜的需求,充分利用枣树之间闲余空地,在种植野菜上做足文章,把蒲公英、曲曲菜、夫子苗等野菜相继栽植到冬枣树下。据了解,像蒲公英等野菜市场价格每斤能卖到5元,市场上十分抢手,仅此一项,今年春季该村枣逐就增收800多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