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开

概况

异名:地雷根(湖南)。

基源: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单叶铁线莲的根。

原植物:单叶铁线莲Clematis henryi Oliv.

历史:《纲目拾遗》引《雁山志》曰:“深谷中有之……冬时开花,故名。”

形态:木质藤本。主根下部膨大成瘤状或地瓜状,粗1.5~2cm,表面淡褐色,内部白色。单叶,叶片卵状披针形,长10~15cm,宽3~7.5cm,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边缘具刺头状的浅齿,两面无毛,基出弧形中脉3~5(~7)条,在表面平坦,在背面微隆起,侧脉网状。聚伞花序腋生,常只有1花,稀有2~5花,花序梗细瘦,与叶片近等长,下部有2~4对线状苞片,交叉对生;花钟状,直径2~2.5cm;萼片4枚,白色或淡黄色,卵圆形,长1.5~2.2cm,宽7~12mm,边缘具白色绒毛,内面无毛,有显著的直向平行脉;花丝具1脉,两边有长柔毛,长过花药;心皮被短柔毛,花柱被绢状毛。瘦果狭卵形,长3mm,粗1mm,被短柔毛,宿存花柱长达4.5cm。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3~4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8卷.96页.图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00~2400m的溪边、山谷、阴湿的坡地、林下及灌丛中,缠绕于树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生药

采集:全年可挖块根,鲜用或晒干。

药理

①镇痛作用 雪里开生药粉末,经95%乙醇渗漉,回收乙醇后得干浸膏,以乙醚回流2小时,得醚液A,再以丙酮回流2小时,得丙酮液B,余下为残留物C(即雪里开C)。雪里开C 300mg/kg ip对小鼠热板法,机械刺激引起的疼痛及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均有明显镇痛作用。 ②镇静作用 雪里开C300mg/kgip对小鼠具有镇静作用。 ③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雪里开C 200mg/kgip可明显降低戊巴比妥钠引起小鼠睡眠的阈剂量,而不能明显延长催眠作用的维持时间。雪里开C 30mg/kg iv对硫喷妥钠引起家兔睡眠的时间无明显影响。

毒性:小鼠序贯法iv雪里开C的LD50为509.4mg/kg。

参考文献

中草药 1987;18(6):27。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平。” ②《湖南药物志》:“辛、苦,温。”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解痉,抗菌消炎。

主治:胃痛,腹痛,跌打损伤,跌扑晕厥,支气管炎,小儿高烧;驱蛔虫,外用治腮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酒磨汁1.5~3g。外用:酒磨敷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急、慢性气管炎:雪里开根10g,白英全草10g,马蹄金全草10g。水煎服。” ②《福建药物志》:“治蚊伤:单叶铁线莲(即雪里开)根,七叶一枝花根各适量,捣烂调米泔水涂患处。”

单方应用: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高热急惊风:雪里开根10~12g,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早、晚饭前各服1次。” ②《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咽喉痛:雪里开根10g,用煮沸的米泔水磨汁,含漱。”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热毒疔疮:雪里开嫩叶捣烂敷。” ④《湖南药物志》:“治胃痛,腹痛,发痧,呕吐:地雷(即雪里开)3g。磨酒内服。” ⑤《湖南药物志》:“治跌打损伤:地雷3g。磨酒内服,并外涂伤处。” ⑥《湖南药物志》:“治晕车呕吐:地雷1~1.5g。口中嚼服,能醒神止呕。” ⑦湖南科技情报(医药卫生) 1973;(3):“止痛(腹痛、伤口痛、关节痛、全身肌肉痛、头痛等):用单叶铁线莲干块根加工制成注射液,每1ml含生药1g。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ml;2岁以上儿童1ml,2岁以下0.5ml。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食疗:《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头痛时作:雪里开根、叶数钱(约9g),和猪脑,水煎冲酒服。”

医药家论述

赵学敏《纲目拾遗》所载雪里开,称:“性大寒,深谷中有之,能解砒毒,冬时开花;治喉疮热毒,取根捣汁服。”所述极似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