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霄草

概况

基源:为柳叶菜科月见草属植物待霄草的根。

原植物:待霄草Oenothera stricta Ledeb.ex Lmk

形态:多年生草木,高70~100cm,主根发达,近木质:茎直立,被毛。基生叶丛生,具柄,茎生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条状披针形,长10cm左右,宽1~1.5cm,两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具不整齐疏锯齿。花两性,单生于叶腋,鲜黄色,无柄,夜间开放;萼筒延伸于子房之上,裂片4,披针形,长约2cm,开花时常两片相连,反卷;花瓣4,近倒心形,长约3cm,顶微凹缺,雄蕊8,等长,子房下位,柱头4裂。蒴果圆柱形,略具4钝棱,被毛,长2~3cm,直径约5mm。(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18页.图3765)

生境与分布:原产南美洲:中国东北及山东、江苏等有栽培,并有逸为野生。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根。

化学性质

附 花含芳香油,种子含油22.5%~30.1%,脂肪酸组成: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酸、辛酸、癸酸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4。

药性

功效:清风热,止痹痛。

主治:《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根为解热药,治感冒、喉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四川中药志》:“治感冒风热:待宵草15g,桑叶12g,菊花12g。水煎服。” ②《四川中药志》:“治咽喉肿痛:待宵草15g,土牛膝15g。水煎服。” ③《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筋骨痛:待宵草15g,伸筋草15g,水蜈蚣15g,野地瓜根15g,箭杆风15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