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蜡梅

概况

异名:黄梅花(浙江)。

基源:为蜡梅科夏蜡梅属植物夏蜡梅的干燥根及花。夏蜡梅属全世界约4种,分布于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引种栽培;中国1种是特有种,药用。

原植物:夏蜡梅Calycanthus chinensis Cherg et S.Y.Chang[Sinoca lycanthus chinensis(Cheng et S.Y.Chang)Cheng et Chang],又名牡丹木、大叶柴、蜡木(浙江)。

形态:落叶灌木,高1~3m。叶对生,膜质,宽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18~26cm,宽11.5~16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细锯齿,背面幼时沿叶脉被褐色硬毛。花单生于当年枝顶,无香气,直经4.5~7cm;花被片2型,多数,贝壳状,覆瓦状排列,螺旋状生于坛状花托的顶端,外部的花被片12~14,呈花瓣状,白色,边淡紫红色,内部的花被片9~12,呈副冠状,肉质较厚,淡黄色,腹面基部散生淡紫红色细斑纹。瘦果矩圆形,长1~1.3cm,褐色,疏生白色绢毛。花期5月中下旬,果期10月上旬。(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4页.图1608)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600~1000m的山地沟边。分布于浙江昌化及天台。

药性

性味:辛,温。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胃气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胃气痛:夏蜡梅花或根12g,白马骨(茜草科六月雪)、坚漆柴(金缕梅科檵木)根各9~12g,寒扭(蔷薇科高粱泡)根9~12g,仙鹤草6~9g。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