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柏叶

概况

异名:柏叶(《金匮要略》),丛柏叶(《闽东本草》)。

基源:为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的生鳞叶的小枝。侧柏属植物仅1种。

原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Thuja orientalis L.,Biota orientaiis(L.)Endl.),又名黄柏(华北),香柏(河北),扁柑(浙江、安徽),扁桧(江苏),柏树(福建)。

历史:始见于《本经》,称柏,列为上品,但其中包括了多种柏科植物。宋《图经本草》载:“柏实以乾州者为良,三月开花,九月结子成熟,取采蒸曝,春礧取仁用,密州出者尤佳,虽与他柏相类,而其叶皆侧向而生,故曰侧柏。”所述即本种。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鳞形叶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的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顶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粒。种子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卵圆形或长卵形,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0月成熟。(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317页.图663)

生境与分布:生于湿润肥沃地,除新疆、青海外、分布几遍全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生药

栽培:对气候、土壤适应性较强,宜向阳,耐寒耐旱,不耐涝。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中栽种。用种子育苗繁殖,春季播种。播种前先将种子用0.5%福尔马林液消毒15~30分钟,再用50~70℃温水浸24小时,捞出后置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开始萌芽时播种。按行距约33cm开条沟,深6cm左右,施入人畜粪水后撒入种子,每亩用种量3.5~4kg。播后覆土1cm,再盖草。出苗时,结合除草揭去盖草,并用氮素肥料追施2~3次,促使幼苗生长。培育2~3年后,即可出圃造林。于秋季或春季移栽,按行株距各3m穴栽。定植后注意中耕除草与施肥。冬季或早春进行整枝修剪,使树干直立粗壮。虫害侧柏毒蛾,在幼虫为害期喷洒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红蜘蛛,发生季节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在早春喷5%蒽油乳剂毒杀越冬卵。

采集:夏、秋采收,剪取小枝,晾干。药材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鉴别:干燥枝叶,长短不一,分枝稠密。叶为细小鳞片状,贴伏于扁平的枝上,交互对生,青绿色。小枝扁平,线形,外表棕褐色。质脆,易折断。微有清香气,味微苦、辛。以叶嫩、青绿色、无碎末者为佳。

加工炮制:侧柏炭取净侧柏叶,置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干。此外,尚有炒制,醋制,蒸制等炮制方法。

化学性质

叶含β-和γ-欧侧柏酚(β-γ-Thujaplicin)、侧柏烯(Thujene)、侧柏酮(Thuione)、小茴香酮、去氢-α-姜黄烯(Dehydro-α-curcumene)、姜黄烯醚(Curcamen ether)、α-,β-雪松烯、罗汉柏烯(Thujopsene)、β-花柏烯(Chamigrene)、γ-叩卜任烯、叩巴萜烯(Cupar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α-,β-侧柏萜醇(α-,β-Biotol)、β-异侧柏萜醇、α-和β-扣巴萜烯酮(α-,β-Cuprenone)、α-,β-和γ-叩巴萜醇(α-,β-,γ-Cuparenol)、雪松醇(Cedrol)、韦得醇、韦得醇-α-环氧化物、玛伏尔酮(Mayur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穗花杉双黄酮、槲皮素、杨梅树皮素、香橙素(Aromadendrin)、花旗松素(Taxifolin)、槲皮甙、缩合型鞣质[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
[2] 中药通报 1983;8(2):30。

药理

①止血作用 侧柏叶的热水提取物1g/kg ip,对小鼠尾切伤出血有止血作用[1]。侧柏叶生品、炒侧柏叶炭及焖煅侧柏叶炭的水煎液7.5g/kg ig,用小鼠剪尾法测止血时间,证明生品给药前后无显著差异,而两种侧柏叶炭均表现有止血作用[3]。 ②抗菌作用 侧柏叶的70%醇提物或醚提物,1%的浓度,平皿法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 药学杂志(日) 1981;101:501。
[2] 生药学杂志(日) 1988;42(2):153。
[3] 中药通报 1987;12(11):660。

药性

性味:苦、涩,微寒。 ①《药性论》:“苦、辛、涩。” ②《图经本草》:“寒。” ③《药品化义》:“苦、涩,凉。” ④《中药大辞典》:“苦、涩,寒。”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涩,微寒。”

归经:入心、肝、大肠经。 ①《药品化义》:“入肝、心、脾、肺四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

功效:凉血,止血,清肺止咳,散肿毒。

主治:咯血,衄血,胃肠道出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气管炎,咳嗽,丹毒,痄腮,跌打损伤。 ①《别录》:“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 ②《药性论》:“止尿血,能治冷风历节疼痛。” ③《日华子本草》:“炙窨冻疮。” ④《图经本草》:“杀五脏虫。” ⑤《本草正》:“善清血凉血,去湿热湿痹,骨节疼痛。捣烂可敷火丹,散痄腮肿痛热毒。” ⑥《生草药性备要》:“散血敷疮,同片糖捶敷。亦治跌打。” ⑦《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 ⑧《岭南采药录》:“凉血行气,祛风,利小便,散瘀。” ⑨《中药大辞典》:“凉血,止血,祛风湿,散肿毒。治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细菌性痢疾,高血压,咳嗽,丹毒,痄腮,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①《药性论》:“与酒相宜。” ②《本草述》:“多食亦能倒胃。”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干姜炭,治中寒气逆,血不归经,吐血不止。 ②配艾叶炭,治月经过多。 ③配蒲黄、白芍,治崩属热者。 ④配黄连,治下痢出血。 ⑤配蓟炭、白茅根,治尿血。 ⑥配生地、生荷叶、生艾叶,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 ⑦配槐花、炒荆芥、枳壳,治大便出血。 ⑧配桑白皮枇杷叶知母、麦冬,治肺热咳嗽。 ⑨配生地黄、玄参、藕节、白茅根,治鼻血,吐血。 ⑩配生地、生荷叶,治血热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 ⑾配生地黄、茜草炭、制女贞子、旱莲草,治月经提前,量多色鲜。 ⑿配仙鹤草、大蓟、小蓟,治溺血,崩漏。

方选和验方: ①侧柏散(《大同方剂学》)治内损吐血、下血,气血妄行:侧柏叶、人参、荆芥穗各30g。上为末,每服9g,入飞罗面6g,开水调稀糊,吞服。 ②断红丸(《大同方剂学》)治阳虚脏腑,久而肠风痔疾,下血不止,或所下太多,面色萎黄,日渐羸瘦:侧柏叶(炒)、川续断、鹿茸(醋煮)、附子(炮)、黄芪、阿胶、当归(酒浸)各30g,白矾(枯)15g。上为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70丸,米饮下。 ③侧柏理中汤(《张书青医案精华》)治失血:侧柏叶15g,大熟地12g,生于术9g,炮姜炭6g,蕲艾炭9g,生炙草各6g,热童便(冲)150ml。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④柏叶汤(《金匮要略》)治吐血不止:侧柏叶、干姜各52g,艾180g。上3味,以水1000ml,取马通汁500ml,合煮,取500ml,分温再服。 ⑤《本草切要》:“治历节风痛,痛如虎咬,走注全身,不能转动,动即痛极,昼夜不宁:侧柏叶15g,木通、当归、红花、羌活、防风各6g。水煎服。” ⑥四生丸(《妇人良方》)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生地黄、生侧柏、生艾叶、生荷叶各等份。水为丸,每服9g。 ⑦《普济方》:“治鼻衄出数升,不知人事:石榴花、柏叶等份。为末,吹鼻中。” ⑧《图经本草》:“治盅痢,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靛色:柏叶(焙干为末),黄连。二味同煎为汁服之。” ⑨芍药汤(《圣济总录》)治妇人月水久不断:芍药、侧柏叶(炙)各30g。上2味,粗捣筛。每服6g,水、酒各150ml,煎至7分,去渣温服。 ⑩复方侧柏叶片(《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复方侧柏片,每片重0.5g,相当生药3.4g。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服用。10天为1疗程。(复方侧柏叶片:鲜侧柏叶1.5g,穿山龙15g,黄芩、桔梗各9g,苍术、黄芪各6g,甘草0.2g。以上为1日量。) ⑾《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便血:侧柏炭12g,荷叶、生地黄、百草霜各9g。水煎服。” ⑿侧柏汤(宁夏、石咀山市卫生局《中草药手册》)主引血归经、温血止血:侧柏15g,干姜15g,艾叶12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圣惠方》:“治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捣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g。” ②《百一选方》:“治痔、肠风、脏毒、下血不止:柏叶烧炭调服。” ③《纲目》:“治风痹历节作痛:侧柏叶煮汁,同曲米酿酒饮。” ④《济急仙方》:“治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各9g。酒服。” ⑤《经验方》:“治小儿洞痢:柏叶适量,煮汁,代茶饮之。” ⑥《江苏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治高血压:侧柏叶15g。切碎,水煮代茶饮,至血压正常为止。” ⑦《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侧柏叶120g,水煎,分3次服。” ⑧《草医药简便验方汇编》:“治流行性腮腺炎:柏叶适量,洗净捣烂,加鸡蛋白调成泥状外敷,每天换药2次。” ⑨《河北中医药集锦》:“治鹅掌风:鲜侧柏叶,放锅内水煮二三沸,先熏后洗,1日1~2次。” ⑩《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脱发:侧柏叶120g,当归60g。共研细末,水泛丸,每服9g,淡盐汤送下,每日1次。连服20天为1疗程。必要时连服3~4个疗程。” ⑾新医药资料(山西药科学校)1971:“治急、慢性细菌性痢疾:侧柏叶晒(焙)干研粗末,加入18%酒精,以浸漫药粉为度,浸泡4昼夜,滤取浸液。每次50ml(儿童酌减),日服3次,7~10天为1疗程。” ⑿山东医学院学报 1958;(10):“治疗溃疡病并发出血:侧柏叶15g,加水300ml,煎成150ml,为1次量,日服3次。或侧柏叶粉剂,每次3g,每日3次。” ⒀上海中医药杂志 1958;(10):“治疗秃发:鲜侧柏叶,浸泡于60%乙醇中,7天后滤取药液,涂擦毛发脱落部位,每日3次。”

食疗:《药膳方选》:“治肺热咳嗽或咳血、尿血:侧柏叶15g,红枣10g。煎汤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