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参

概况

异名:臭儿参(《陕西中草药》)。

基源: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轮叶黄精的根状茎。

原植物:轮叶黄精Polygonatum verticillatum(L.)All.(Convallaria verticillata L.;Polygonatum kansuense Maxim.),又名红果黄精(《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地吊(四川)。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长2~3cm,一头粗,一头较细,粗的一头有短分枝,直径7~15mm,少有状根茎为连珠状。茎高(20~)40~80cm。叶通常为3片轮生,间或有少数对生或互生的,少有全株为对生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6~10cm,宽0.5~3cm。花单朵或2~4朵成花序,总花梗长1~2cm,俯垂;苞片不存在,或微小生于花梗上;花被淡黄色或淡紫色,长3~10mm,裂片长2~3mm;花丝长0.5~2mm,花药长约2.5mm;子房约3mm,具与之等长或短的花柱。浆果红色,直径6~9mm,具6~12颗种子。花期5~6月,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5卷,73页.图版7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100~4000m的林下或山坡草地上。分布于山西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

生药

采集:夏、秋间采挖,去须根,洗净,以开水烫后晒干。药材产陕西、甘肃、青海、四川。

鉴别:根茎具节,常自节处分段,每段呈角状分歧;表面黄白色,有明显纵皱纹与大小不等的茎痕及根痕,常附以少数须根。质较软,断面淡黄白色。气无,味微苦。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性质

从中分离出薯蓣皂甙元(Diosgenin)[1]葡萄糖和半乳糖[2]。另含多糖,其水解液中主要为甘露糖(Mannose),还有少量葡萄糖和阿拉伯糖[3]

参考文献

[1] CA 1984;100:20491x。
[2] Natur Appl Sci Bull 1970;22(3-4):139。
[3] CA 1987;107:205008h。

药性

性味:《陕西中草药》:“甘、微苦,凉。”

功效:平肝息风,补脾润肺,清热凉血。

主治:肝阳头痛,目疾,神经衰弱,高血压症,痫症,肺结核,病后虚弱,食欲不振,咽喉痛,疖痈; ①《陕西中草药》:“平肝息风,养阴明目,清热凉血。治头痛目疾,咽喉痛,高血压症,痫症,疖痈。”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补脾润肺,生津。治肺结核、病后虚弱,口渴,神经衰弱,肝阳头痛,食欲不振,腰腿酸软,糖尿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研末或浸酒。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陕西中草药》:“治高血压症:羊角参60g,手儿参、太白黄精、茱苓草各9g。共为细粉,每次6g,日服2~3。”

单方应用:①《陕西中草药》:“治头痛目疾,咽喉痛,痫症,疖痈:羊角参6~9g,水煎服。” ②《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肺结核:羊角参6~9g,水煎服。”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神经衰弱,消渴,口干舌燥:羊角参9~15g,水煎或泡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