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蒻

概况

异名:白蒟蒻(《本草图经》),鬼头(《纲目》),磨芋(《植物名实图考》),花杆莲(《南京民间草药》),花梗莲(《江西草药》)。

基源:为天南星魔芋属植物魔芋和疏毛魔芋的块茎。魔芋属约100种,中国产19种。

原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n.(Hydrosma rivieri Engl.)。疏毛魔芋A.sinensis Belval

历史:《开宝本草》云:“蒻头生吴、蜀,叶似由跋、半夏,根大如碗,生阴地。”(《纲目》云:“蒟蒻出蜀中,施州亦有之,呼为鬼头,闽中人亦种之。宜树阴下掘坑积粪,春时生苗,至五月移之,长一二尺,与南星苗相似,但多斑点。宿根亦自生苗,……经二年者根大如碗及芋魁,其外理白,味亦麻人。秋后采根,须净擦,或捣,或片段,以酽灰汁煮十余沸,以水淘洗,换水更煮五六遍,即成冻子,切片,以苦酒五味淹食,不以灰汁则不成也、切作细丝,沸汤汋过,五味调食,状如水母丝。”魔芋与上述描述一致。

形态:魔芋块茎扁球形,直径7.5~25cm;颈部周围生多数肉质根及纤维状须根。叶柄长45~150cm;基部膜质鳞叶2~3。叶片3裂。花序柄长50~70cm。佛焰苞漏斗形,基部席卷;檐部心状圆形。内穗花序比佛焰苞长1倍,雌花序圆柱形;雄花序紧接(有时杂以少数两性花);附属器为伸长的圆锥形,中空,明显具小薄片或具棱状长圆形的不育花遗垫。花丝长1mm,花药长2mm。子房2室,胚珠极短,无柄,柱头边缘3裂。浆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时黄绿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570页.图7569)

生境与分布:生于疏林下、林缘或溪谷两旁湿润地。自陕西、甘肃、宁夏至江南各省区都有分布。喜马拉雅山地区至泰国、越南亦有分布。

疏毛魔芋与上种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属器具毛;佛焰苞檐部外面苍绿色,内面淡红色,二面有白色的圆形斑块;子房无花柱,附属器具毛。分布于中国华东。

生药

栽培:魔芋宜温暖阴湿的环境,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及腐殖质土为好。用块茎繁殖,春、秋两季进行。挖取地下块茎,选择无病害、无损伤的作种栽,按株行距15×40cm穴栽,每穴栽植1个,芽头向上,覆土6~8cm。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秋季茎叶枯萎时结合清理,进行1次追肥,用饼肥、草木灰或堆肥追施。忌用人畜粪水等液肥追施,以防接触块茎而发生腐烂。多雨季节注意排水,平时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采集:夏、秋季采挖块茎,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鉴别:干燥块茎呈扁球形,多已横切或纵切成片块,直径2~6cm,厚4~8mm,纵切片高约至3cm。外表面灰褐色,皱缩,上端中央略凹陷,有芽痕或花茎痕,周围有少数圆点状须根痕,边缘有1~2个呈瘤状突起的侧芽,其直径约1cm;断面灰白色,有多数细小维管束小点。质坚硬,粉性。味有麻舌感。

化学性质

含淀粉35%(干片达42%),甘露聚糖和葡萄甘露聚糖12%,蛋白质3%,脂肪0.1%,多种维生素及毒芹碱,氰甙等。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37。

药理

①抗菌 本品醇提水制剂以固体稀释平皿法试验,对白喉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杆菌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62.5,250和250g/L[1]。 ②抗炎 醇提水制剂15g/kg ig,连续7d,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1]。 ③降低血粘度 醇提水制剂15g/kg,ig,连续7d,可降低大鼠全血粘度,但对血浆粘度无明显影响[1]。 ④抗缺氧 醇提水制剂15g/kg ig,可延长异丙肾上腺15mg/kg sc小鼠的存活时间[1]。 ⑤对心血管的作用 醇提水制剂1∶1浓度2ml/次注入灌流液,可使离体兔耳灌流液滴数增加,此作用不受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而可为心得安所阻断,可能与β2受体激动有关,1∶2~1∶16浓度灌注离体蛙心,均有抑制心肌收缩作用;15g/kg ig或ip,均可使麻醉兔血压下降[1]。 ⑥降血脂 魔芋多糖以2.5,5,10%加入饲料喂饲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有降血清胆固醇的作用[2]。魔芋醇提水制剂也有降血脂作用[1]

毒性:醇提水制剂ig,对小鼠的LD50为40.4±5.2g/kg[1]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理学通报1990;6(3):195。
[2] 营养学报 1988;10(3):245。

药性

性味:辛,温。有毒。 ①《医林纂要》:“甘、辛,温。” ②《江西草药》:“苦、辛,温。有毒。” ③《中草药学》:“辛,寒。有毒。”

功效:化痰散积,行瘀消肿。

主治:痰嗽,积滞,疟疾,经闭,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汤火伤。 ①《开宝本草》:“主痈肿风毒,摩敷肿上。捣碎以灰汁煮成饼,五味调和为茹食,主消渴。” ②《本草会编》:“治腮痈。” ③《医林纂要》:“去肺寒。治痰嗽。” ④《草木便方》:“化食,消陈积,癥聚,久疟。” ⑤《国药的药理学》:“为利尿药。” ⑥《四川中药志》:“烧熟捣绒,敷火疔疮。” ⑦《江西草药》:“解毒消肿。” ⑧《中草药学》:“治痈疖肿毒,丹毒,颈淋巴结核,蛇咬伤,流行性腮腺炎。” ⑨《新华本草纲要》:“治流火,疔疮,无名肿毒,瘰疬,眼镜蛇咬伤,烫火伤,间日疟,乳痈,腹中痞块,疔癀高烧,疝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须久煎2小时,取汁服)。外用:醋磨涂或煮熟捣敷。

使用注意:切勿误食药渣,以免中毒。 ①《开宝本草》:“生蒻头,戟入喉出血。” ②《三元延寿书》:“冷气人少食之。”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湖北中草药志》:“治脑肿瘤:魔芋30g,先煎2小时,再加入苍耳子、贯众各30g,蒲黄根、七叶一枝花各15g,同煎,滤去药渣,饮服。” ②苏医《中草药手册》:“治鼻咽癌:华东药蒻(即疏毛魔芋)30g,先煎2小时;再加枸杞根、鸭跖草各30g,七叶一枝花15g。煎汤,滤取清汁服。” ③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淋巴肉瘤:华东蒟蒻30g,先煎2小时;再加黄药子、天葵子、红木香、七叶一枝花各15g。煎汤,滤取清汁服。” ④苏医《中草药手册》:“治甲状腺癌:华东蒟蒻30g,先煎2小时;再加苍耳草、贯众各30g,蒲黄根、海藻、玄参各15g。煎汤,滤取清汁服。” ⑤苏医《中草药手册》:“治跌打扭伤肿痛:鲜华东药蒻适量。酌加韭菜、葱白、黄酒同捣烂,敷患处。” ⑥苏医《中草药手册》:“治毒蛇咬伤:鲜华东蒟蒻、青木香、半边莲各等量。共捣烂,外敷伤口周围及肿处。” ⑦《江西草药》:“治眼镜蛇咬伤(局部迅速红肿起泡剧痛):鲜魔芋根适量,鲜滴水珠根2个,黄连少许,捣烂外敷;另用鲜魔芋花茎30~60g,鲜生姜30g,捣烂绞汁,第2次米泔水适量冲服。” ⑧《湖北中草药志》:“治何杰金氏病(胃肠型):魔芋15~45g,先煎2小时,再加入蛇苞谷(即天南星,另包先煎)、蛇莓、生首乌、鸡血藤各30g,黄药子、龙葵白术、旱莲草、昆布各4.5g,党参、当归、白芍、拳参(红蚤休)、桑寄生、桑椹各12g,五味子,枳壳各9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苏医《中草药手册》:“治丹毒:华东蒟蒻捣烂拌入嫩豆腐,敷患处。”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脚癣:蒟蒻块茎切片,磨擦患处。” ③《湖北中草药志》:“治烫火伤:鲜魔芋适量,捣烂,敷患处。” ④《湖北中草药志》:“治毒蛇咬伤、痈疽疮毒:鲜魔芋适量,捣烂,敷患处。” ⑤《中国秘方全书》:“治疗痛经:魔芋放入热水煮,取出后全部去掉水气,用干毛巾包起来,贴于下腹部与腰部,每次按10分钟,1天做1~2次,只要在月经来潮前1星期开始实行,就可治愈。” ⑥华西医讯 1988;(4):“治疗糖尿病:魔芋片,每片含量0.3g,每次服8片(2.4g),1天3次,饭前半小时服。疗程为1个月。能增强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便秘症状。”

食疗:《四川中药志》:“治久疟不愈:蒟蒻、何首乌。炖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