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蒙花

概况

异名:蒙花(《本草求真》),黄饭花(《南宁市药物志》),鸡骨头花(《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马钱科醉鱼草属植物密蒙花的花或花蕾。醉鱼草属全世界约100种,中国约40种,14个变种。

原植物: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 Maxim.又名米汤花、糯米花、酒药花(云南),断肠草(贵州)。

形态:直立灌木,高达1~3m;小枝略呈四棱形,密被灰白色星状毛。叶纸质,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5~18cm,宽3~7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显著的小锯齿,叶面被疏星状毛,叶背特密,白色至污黄色;中脉和侧脉显著突起;叶柄长达2cm,被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尖塔形,生于较长的叶枝顶端,疏散,长6~15cm,密被灰白色柔毛;花近无柄,白色或淡紫色,芳香,长1~1.2cm;花萼长约3mm,外面被毛,较密,裂片三角状;花冠管内部疏生茸毛;雄蕊着生花冠管中部,花药长圆形,顶端钝,基部耳状;子房长圆形,密被柔毛;花柱长约1mm,无毛;花柱棒状或成扁平片状。蒴果卵圆形,长约5mm,密被叉状毛,无宿存花柱。花期1~3月,果期4~5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375页.图470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700~2800m山坡、河边杂木林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生药

栽培:宜温暖、向阳的环境。土壤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9~10月播种。在苗床上开行距33cm,深3cm的条沟,将种子与草木灰拌混后匀撒沟里,每亩用种量0.8kg左右。播后再覆一层单木灰,最后盖草。出苗时揭草,进行除草、追肥等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移栽宜在秋季进行,按株行距2×2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后浇水。栽后每年中耕除草、追肥2次。在封林后,每年只在入冬前,结合林地清洁,用人畜粪水或堆肥追施1次。虫害红蜘蛛,可用乐果防治。

采集:2~3月间花未开放时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净枝梗等杂质,晒干。药材主要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此外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也产。

鉴别

性状:多数花蕾簇生的花序,形状、大小不一,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密被茸毛。单个花蕾短棒状,上粗下细,长3~6mm,顶端圆而略膨大,花萼钟状,4裂,花冠筒状,毛茸极稀疏。柔软易碎,断面中央黑色。气微香,味甘而微苦辛。以花蕾密聚、色灰黄、有茸毛、质柔软者为佳。

显微 粉末棕色。 ①星状毛体部2细胞,基部平列,每细胞2分叉,分叉先端渐尖或呈钩状,柄部1~2细胞,有的胞腔内含颗粒状物。 ②单细胞非腺毛长短不一,先端尖,壁薄,疣状突起较大而密。 ③花粉粒类圆形,外壁分层不明显,具3孔沟,表面纹饰不明显,隐约可见颗粒状或细网状。 ④腺毛头部顶面观1~2细胞,2细胞者并列呈短哑铃形、鞋底形或蝶形,有的细胞中含颗粒状物,柄部短,1~2细胞。偶见头部3细胞的腺毛。 ⑤花冠表皮表面观细胞类长方形、类方形或类多角形,毛茸脱落痕类圆形。 ⑥果皮表皮表面细胞类多角形,表面有角质纹理,有气孔,不定式。 ⑦果皮组织表皮细胞不常见厚壁细胞,壁厚,圆纹孔稀少,有的上下两层厚壁细胞垂直交错排,一层细胞短纤维状,另一层细胞短梭形或不规则形。(图见徐国钧《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91页.图189)

理化:取样品粉末1g,加70%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后,点于硅胶G或聚酰胺板上,以密蒙甙为对照,以氯仿-甲醇-水(8∶2.0.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刘训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35页.图235-2A、B)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

花及叶中含有蒙花甙(Buddleoglycoside),又称柳穿鱼甙Linarin),本品有止痛、解热活性[1,2]。叶经TLC检测含有与其同属植物B.globosa的叶相同的如下化合物:桃叶珊瑚甙(Aucubin),梓醇(Catalpol),梓甙(Catalposide),6-P-甲氧基肉桂酰基桃叶珊瑚甙,6-P-甲氧基肉桂酰基梓树醇等环烯醚萜类成分及蒙花甙,松果菊甙(Echinacoside)和洋丁香甙(Acteoside)[3]

参考文献

[1] 药学学报 1953;1∶82。
[2] Planta Med 1996;62(2)∶137。
[3] Planta Med 1989;55(2)∶123。

药性

性味:①《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寒。” ②《中药大辞典》:“甘,凉。” ③《开宝本草》:“甘,平、微寒。”

归经:王好古:“入肝经。”

功效:祛风,凉血,润肝,明目。

主治:目赤肿痛,多泪,多眵,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①《开宝本草》:“主青盲肤翳,赤涩多眵泪,消目中赤脉,小儿麸豆及疳气攻眼。” ②刘完素:“治羞明怕日。” ③王好古:“润肝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旋覆花、甘菊花、青葙子、蔓荆子,治眼障翳膜,视物昏花。 ②配木贼草、谷精草、黄连、蝉蜕,治目赤肿痛,胬肉攀睛。 ③配防风、荆芥、白蒺藜、菟丝子,治风热上冲,畏光羞明,多生眵泪。 ④配淡苁蓉、桑白皮、淮山药、山萸肉,治老年性白内障

方选和验方: ①密蒙花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睑生风粟,隐涩难开,或痒或痛,渐生翳膜,视物不明,久患偏头痛。牵引两眼,渐觉细小,昏涩隐痛,并暴赤肿痛,并皆疗之:密蒙花(净)、石决明(用盐同东流水煮1伏时,漉出研粉)、木贼、杜蒺藜(炒去尖)、羌活(去芦)、菊花各等份。研末,每服6g,水调服,日2服,食后服。” ②密蒙花丸(《圣济总录》)治眼障翳:密蒙花、黄柏根各30g。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15丸,食后及临卧开水送服。 ③密蒙花散(《银海精微》)治眼羞明,瞳孔不清:密蒙花、羌活、菊花、蔓荆子、青葙子、木贼、石决明、白蒺藜、枸杞子各等份。同研为末,每次服9~12g,食后服,清茶送下。 ④《用药心得十讲》:“治眼珠发痒:密蒙花、防风、赤芍、蔓荆子、荆芥、菊花、薄荷。用量随症加减。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⑤《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角膜云翳:密蒙花、石决明(先煎)各12g,木贼、菊花、蒺藜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⑥三花五子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眼障翳膜,视物昏花,眼赤肿痛,眵泪模糊:密蒙花、旋覆花、甘菊花、地肤子、青葙子、覆盆子、牛蒡子、蔓荆子、决明子各30g,白蒺藜、川芎、木贼、黄芩、防风各45g。同研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6g,日2服,麦门冬煎汤送下。 ⑦拨云退翳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眼障云翳,目赤肿痛,胬肉攀睛,血灌瞳仁,目痛难忍,诸种眼疾:密蒙花、蔓荆子、木贼各60g,白蒺藜、川芎、当归各45g,荆芥、地骨皮各30g,天花粉18g,薄荷叶、黄连、蝉蜕、菊花各15g、甘草(炙)、蛇蜕各9g。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茶清送下。 ⑧明目还睛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治风热上冲,眼目红肿,畏光羞明。隐涩难开,多泪多眵,胬肉攀睛,内外翳障,视物昏花,头目昏眩:密蒙花、生白术、防风、羌活、菟丝子(酒浸)、甘草(炙)、白蒺藜(去刺、炒)、青葙子、木贼草各30g。同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g,开水送下,日3服。 ⑨吉林中医药 1991;(1):“治白内障、密蒙花、木贼草、芡实、淡苁蓉、桑白皮、生淮山药各15g,熟地、泽泻、山萸肉、白芍、茯苓、牡丹皮各20g。水煎服,分2~3次服,每日1剂。”

医药家论述

①缪希雍《本草经疏》:“密蒙花,观《本经》所主,无非肝虚有热所致,盖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血虚,则为青盲肤翳,肝热甚,则为赤肿,眵泪赤脉,及小儿豆疮余毒,疳气攻眼。此药甘以补血,寒以除热,肝血足而诸证无不愈矣。” ②黄宫绣《本草求真》:“密蒙花,味薄于气,佐以养血之药,更有力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