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橘

概况

异名:枳实(《本经》),臭橘(《图经本草》),铁篱笆(《植物名实图考》),上枳实(陕西),绿衣枳实(福建)。

基源:为芸香科枳属植物枸橘的果实。枳属只有1种,药用。

原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

历史:枳实《本经》始载之。《纲目》另载有枸橘,称“枸橘处处有之,树、叶与橘同,但干多刺。三月开白花,青蕊不香,结实大如弹丸,形如枳实而壳薄,不香。人家多收种为藩蓠,亦或收小实,伪充枳实及青橘皮售之,不可不辨。”从其描述及附图与本品相吻合。它应是枳壳、枳实的正品。现今,其果实称作绿衣枳实和绿衣枳壳,主产福建省。

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无毛;分枝多,小枝呈扁压状,茎枝具腋生粗大的棘刺,长1~5cm,刺基部扁平。叶基生,3出复叶;叶柄长1~3cm,叶翼宽2~5mm;顶生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1.5~6cm,宽0.7~3cm,先端微凹或圆,基部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小锯齿;侧生小叶较小.椭圆状卵形,基部稍偏斜,幼嫩时在主脉上有短柔毛,具半透明油腺点。花白色,具短柄,单生或对生于二年生枝条叶腋,常先叶开放,有香气;萼片5,卵状三角形,长5~6mm;花瓣5,倒卵状匙形,长1.5~3cm,宽0.5~1.5cm;雄蕊8~20或更多,长短不等;雌蕊1,子房近球形,密被短柔毛,6~8室,每室具数枚胚珠,花柱粗短,柱头头状。柑果球形,直径2~5cm,橙黄色,密被短柔毛,具很多油腺,芳香,柄粗短.宿存于枝上。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10月。(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45页.图27)

生境与分布:多栽培于路旁、庭园作绿篱。中国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

生药

采集:8~9月果实未成熟时采摘,日晒夜露,至全部干燥。药材产于江苏、浙江、四川、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鉴别:果实圆球形,直径2~3.5c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散有无数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短柔毛,顶茎有明显的柱基痕,基部有短果柄或果柄痕。断面果皮厚2~3mm,黄白色,沿外缘散有黄色油点,中间有6~8果瓤,每瓤内有黄白色长椭圆形的种子数粒。

加工炮制:清水洗净,浸泡,取出,润透,切片,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化学性质

果皮含挥发油,成分有α-蒎烯、莰烯、β-月桂烯、水芹烯、α-柠檬烯、γ-松油烯、对-伞花素、辛醛、甲基庚酮、辛醇乙酯、辛醇、芳樟醇、壬醇、甲酸橙花醇酯、香茅醇乙酸酯(Citronellyl acetate)、十二烷醛(Dodecanal)、香叶醇乙酸酯(Gerany】 acetate)、香叶醇甲酸酯(Geranyl formate)、β-蒎烯。未成熟果实含7-O-8-C-双环氧异戊二烯香豆素、枸橘香豆素(Poncimarin)、异枸橘香豆素、7-(3’-甲基-2’,3’-环氧-丁氧基)-8-(3”-甲基-2”-氧代丁基)香豆素。还含柚皮甙、枳甙。种子含油1.9%,成分有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β-谷甾醇,还含酸橙皮油素(Aurapten)、6-甲氧基酸橙皮油素(6-Methoxyaurapten)、二萜内酯、欧前胡素。叶含枳甙、新枳甙、柚皮甙、野漆树甙。根含枸橘素(Poncitrin)、印度榅桲素、邪蒿素(Seselin)、β-谷甾醇、γ-谷甾醇、黄柏内酯[1]。果实还含枸橘甙(Poncirin)[2]、Ponfolin[3],5-Hydroxynoracronycine、Nordentatin、Marmesin[4]胡萝卜素类的叶黄素过氧化物、α-羟基-胡萝卜素、堇黄素、Neoxanthin[5]、糖蛋白和Isoenzyme[6]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56。
[2] 中草药 1986;17(12):6。
[3] Chem Pharm Bull 1986;34(9):3922。
[4] J Nat prod 1986;49(6):1154。
[5] CA 1988;109:108316j。
[6] CA 1989;111:4505b。

药理

参见“枳实”条。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逢原》:“辛,温。”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辛、苦,温。”

归经:肝、胃经。

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主治:胸腹胀满,胃痛,疝气,睾丸肿胀,乳房结核,子宫下垂,胃下垂,脱肛,跌打损伤。解酒毒。 ①《纲目拾遗》:“疗子痈及疝气,整个枸橘煅存性,研末,陈酒送服。” ②《本经逢原》:“破气散热,解酒毒。” ③《中国药用植物图鉴》:“发汗,健胃,祛痰,利尿。治胸腹满痛。” ④《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 ⑤《上海常用中草药》:“利气,健胃,通便。治胃部胀满,消化不良,便秘,子宫脱垂,乳房结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可至30g);或煅存性研末。外用:煎水洗或熬膏涂。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白蔻仁、生姜,治胃寒胸闷,泛酸呕吐。 ②配川楝子,治子痈,睾丸硬痛。

方选和验方: 枸橘汤(《外科全生集》)治子痈,睾丸硬痛,外见红色:枸橘(全枚)、川楝子、秦艽、陈皮、防风、泽泻、赤芍药、甘草各4.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本经逢原》:“治胃脘结痛:枸橘,煅末存性,酒服6~9g。” ②《本经逢原》:“治内伤诸痛:枸橘,醋浸,熬胶,摊贴。贴即痛止,但须久贴,方不复发。” ③《履巉岩本草》:“治妇人血气攻冲:枸棘子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3g,浓煎艾醋汤调服,不以时候。” ④《救急方》:“治白疹瘙痒遍身者:小枸橘细切,麦麸炒黄,为末。每服6g,酒浸少时,饮酒。初以枸橘煎汤洗患处。” ⑤《南京民间药草》:“治小肠气:枸橘6个,用250g酒泡服。”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