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工程

兴建房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和设备调试等工作的总称。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适宜的场所。

沿革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出现架木巢屋。商代起建宫室于夯实的台基上。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年)创造了夹板填土夯实的版筑技术。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木结构、成组斗拱和砖石拱券已趋完善。南北朝(420~581年)佛教昌盛,寺塔风行。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开始编纂,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完整的建筑专著之一,也是官式建筑的规范。北京现存的古建筑群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传统风格。20世纪初,经济的发展促使了工厂、商店等各类房屋的兴建。随着材料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大跨度、高耸结构不断出现。由于人类对环境的控制取得进展,建筑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消防、隔声、防尘等设备得以不断改进,使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环境日趋舒适。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4年,城镇新建各类房屋共23亿米2,其中住宅约10亿米2 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共有基建项目约22万个,其中60%的项目包括房屋工程,这不仅展示了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表明房屋工程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房屋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为:

(1)住宅;

(2)公共建筑:如会堂、展览厅、影剧院、体育馆等;

(3)宾馆、旅游宾馆、休养所等;

(4)商场类建筑;

(5)文教卫生建筑:如学校、医院等;

(6)交通用的车站、候机楼、电信楼等;

(7)各类工业建筑

(8)各类农牧业建筑。

房屋的组成

包括:

(1)埋在地面以下的基础和地下室;

(2)承挡外力并传力到基础的柱、楼板、梁、框架、墙、屋盖及支撑体系;

(3)四周的围护结构和内部的间隔墙;

(4)房屋内外的建筑装修

(5)控制环境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防火消防和隔声等系统;

(6)楼梯间、电梯和自动扶梯等垂直运输系统;

(7)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电话等通讯设备;

(8)电力系统如大型建筑物的备用发电设备等;

(9)卫生设备和给水排水系统

(10)垃圾处理系统。

勘察

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等工程勘察非常重要。土壤的天然特性和地下水流量、水位深度对拟建房屋选择基础类型、埋深和尺寸起决定性作用。低层、中等面积的房屋,一般用天然地基,造价低廉。高层房屋荷载大,多选用人工地基,如木桩、钢桩、混凝土桩等。在软弱地基上可用底面积大、整体性好的基础如浮筏基础、沉箱基础等。

规划和设计

首先要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使用功能的要求,具有足够稳定性和安全度,符合建筑法规的要求并与环境协调一致。在地震区,须符合抗震要求。房屋是物质产品,又是艺术创作。规模较大的工业建筑要考虑专业工艺特点;住宅建筑要求平面合理、使用方便;公共建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要在体型、立面、色调、内部空间、庭院绿化等方面给人们以美的感受,建筑风格要体现时代的特点。

施工

把规划设计的图纸,依据技术规范,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气象、资源、环境等社会条件,采取最有效的组织措施、合理的施工方法,使建筑物在建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施工是综合性技术,包括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组织管理两项主要内容。施工技术是各项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选择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施工方案,先进的机具和保证质量与安全的操作方法,科学的组织管理使工程达到质量好、进度快、劳动力省、材料消耗少、施工安全的综合效益(见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管理)。

展望

房屋工程量大面广,今后面临的课题是:

(1)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提高房屋设计的质量;

(2)建筑节能;

(3)发展预制装配和现场浇筑混凝土作业的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手工操作;

(4)推行标准模数制,方便部件拼装、组合、代换,统一材料制品规格,减少切割损失;

(5)发展建筑材料、建筑制品和建筑设备的生产,重视工业废料的利用;

(6)加强项目工程的科学管理。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