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增白剂

一种无色的能产生荧光的有机化合物,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主要用于纺织、造纸、塑料及合成洗涤剂等工业。荧光增白剂的增白作用是利用光学上的补色原理,使泛黄物质经荧光增白剂处理后,不仅能反射可见光,还能吸收可见光以外的紫外光(波长为300~400nm)并转变为具有紫蓝色的可见光(波长为400~500nm)反射出来。黄色和蓝色互为补色,因此抵消了物质原有的黄色,使其变得洁白悦目(见染料)。

荧光增白剂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五类。

(1)二苯乙烯型:用量最大的一类荧光增白剂,主要用于棉纤维、造纸、制皂等工业。如荧光增白剂FB(C.I.荧光增白剂28)具有蓝色荧光。

(2)香豆素型:具有香豆酮的基本结构,用于赛璐珞、氯乙烯塑料等,如荧光增白剂WS(C.I.荧光增白剂52),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3)吡唑啉型:用于羊毛、聚酰胺、腈纶等纤维。如荧光增白剂WG(C.I.荧光增白剂54),具有绿色荧光。

(4)苯并氧氮茂:用于涤纶、锦纶等纤维及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塑料。如荧光增白剂DT(C.I.荧光增白剂135),具有红色荧光。

(5)萘二甲酰亚胺型:用于涤纶、腈纶、锦纶等纤维,如荧光增白剂AT(C.I.荧光增白剂162),具有蓝色荧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