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经济学

研究建筑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经济学科体系中,建筑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

研究对象

建筑经济学以建筑业的经济活动为对象,研究建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关系,以及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从事勘察、设计、施工、制品、维修等生产经营活动。它的物质产品是房屋建筑和构筑物(见建筑产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筑产品仍是商品。建筑业的总产值,一般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3。1983年,中国建筑业职工超过1000万人,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10%。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密切,在建筑业总产值中约有60%以上是其他部门产品的转移价值;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巨大的波及效应。研究建筑经济,对建筑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研究任务

在中国,建筑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建筑业经济活动规律,建立和不断完善学科的理论体系;帮助人们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为制定建筑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探索建筑业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理分配资源,节约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由于世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重点也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侧重研究建筑市场及相适应的经营对策和方法。在社会主义国家,侧重对建筑业总体经济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用以指导建筑生产实践。在中国,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1)建筑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建筑产品的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

(4)建筑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特点;

(5)建筑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

(6)建筑设计经济;

(7)建筑施工经济;

(8)建筑业劳动结构;

(9)建筑业分配体制;

(10)建筑业物资技术供应;

(11)建筑业资金运动;

(12)建筑产品价格;

(13)建筑企业经济核算和经济效益;

(14)建筑工业化、现代化的理论;

(15)国际建筑市场等。

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在中国,建筑经济学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它与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同属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学。与土木工程各分支学科,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地基基础,工程结构,土木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都存在着紧密相关的技术经济课题。解决这些问题,都以经济原理为基础,达到技术和经济的最佳结合。它与国民经济计划学、基本建设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也有密切关系,其中与基本建设经济学的关系尤为密切;如建筑经济效益的研究与基本建设投资的方向、规模和效益的研究,就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着建筑经济活动的发展,专业的建筑经济学科如建筑技术经济、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统计、建筑会计等,正在不断地分化和衍生出来。它们以建筑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并将不断地充实丰富建筑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内容。

学科简史

建筑经济思想的演变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建筑经济学则是建筑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建筑业成为独立产业以后逐步形成的。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筑经济学约始于20世纪20~3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筑经济学始于苏联,50年代出版了莫·叶·沙斯的著作《苏联建筑工业经济学》(再版时更名为《苏联建筑经济学》)。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大规模经济建设期间,学习了苏联经验,于50年代中期开始创建建筑经济学。同济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高等院校先后设置了培养建筑经济专门人才的专业,并编印了专业教材。建筑经济管理部门及所属院校、科研单位派遣出国留学生,组织出国考察,出席国际会议,翻译国外建筑经济专著。1956年,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建筑科学院编制了建筑经济研究十二年规划(1956~1967年),推动了学科的建立。1958年,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设立了建筑经济研究室(该研究室于1980年发展成为建筑经济研究所)。1979年,中国建筑学会成立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对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现实经济问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出版了建筑经济刊物,并在1983年制定了七年规划(1984~1990年),确定了进一步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和提高学科水平的各项任务。

展望

在中国,建筑经济学还很年轻。它将通过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逐步建立以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加强国际建筑经济学科的信息交流中,研究、吸收和应用一切现代社会化生产和经营的理论、现代科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加强建筑经济的人才培养;以促进学科水平和建筑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