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

浏览

中国的少数民族。(见彩图)有多种自称,用“哈尼”、“侕尼”、“豪尼”、“卡多”、“碧约”、“白宏”的人数较多。史称“和蛮”、“和泥”、“窝泥”、“俄泥”、“哈泥”、“阿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本民族共同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礼社江下游红河西侧哀牢山区新平、 镇源、墨江、元江、红河、元阳、绿春、 金平、江城等县。人口为1058836人(1982)。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没有文字。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哈尼族 哈尼族姑娘 族源

哈尼族与彝族可能同源于古羌人(见羌)之逐渐南迁者,到了公元7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南诏时,傣族先民“白夷”北据今景东、景谷一带,哈尼族的先民逐渐向东南集中,其分布区域与今哈尼族在红河外侧聚居区大体相同。在这一地区,元设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后又分设纳楼、溪处、思陀、左能、落恐等长官司,隶临安府。以各部落首领任土官。

反帝反封建斗争

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哀牢山下段哈尼族人民以田四浪(又名田政)为首参与上段彝族李文学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建立政权达20年之久,给封建统治者以有力打击。哈尼族聚居区是祖国西南的边防前哨,在1895~1935年间,哈尼族和各族人民曾多次英勇抗击法帝国主义的入侵。其中,1895年,法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割让哀牢山南部“15猛”中的猛蚌、猛赖、猛梭、猛乌、猛得5个“猛”地区,蒙自的汉、哈尼、彝等族人民于1900年奋起反抗,焚烧了侵略者在蒙自开设的洋关。法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竟出兵侵占15猛中的猛丁(今金平县龙膊地区),哈尼族和当地各族人民操戈执矛,英勇击退了侵略军。1925和1935年,法帝国主义又两次出兵侵入中国的红河、绿春、金平、江城等地,都遭到了哈尼族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英勇反击。1917年,哀牢山下段哈尼、彝、傣、苗各族农民,在元阳县多沙寨哈尼族妇女卢梅贝的领导下, 举行联合反抗哈尼、 彝、傣三族土司的武装斗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卢梅贝却在群众的掩护下,得以生存下来,于1972年病逝。她被哈尼族群众尊称为“多沙阿波”(“多沙”是她出生的寨子,“阿波”意为爷爷)。后来,哈尼族人民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缔造祖国历史贡献了力量。

社会经济

千百年来,哈尼族人民为开拓祖国边疆山区不断进行辛勤劳动。辟梯田种稻谷,掘坡地植茶林。红河西岸哀牢山麓遍布梯田,高达数百级,从河谷到山巅,宛如天梯,宏伟壮观(见彩图);并在梯田养鱼,使当地成为哀牢山区的鱼米之乡。绿春县茶厂所制滇绿,畅销内地。哈尼族所居西双版纳的南糯山,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 哈尼族种植麻、 棉、靛草,自织自染。红河州首府个旧市是举世闻名的锡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产锡。

哈尼族的梯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地区的哈尼族社会已进入封建领主制,地主经济也有所发展。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傣族土司的封建统治下,尚保存一定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

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人死实行火葬。仍然保留着古羌戎父子连名制的传统。民间文学以创世史诗《奥色密色》为代表作。

传统的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就是过新年,节期5~6天,多至半月。六月节在红河地区称“苦扎扎”,一般在6月24日前后,节期3~6天。此外,内地和红河地区的哈尼族群众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祭祀由巫师“贝玛”主持。用巫术和草药治病。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祭祀象征寨神的“龙巴门”。

哈尼族农民修筑的梯田 建国后的新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成立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还建立了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从1952年起进行了民主改革,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在红河哈尼族地区通过和平协商进行土地改革,在西双版纳哈尼族地区则采取发展生产的方针。

哈尼族姑娘在采茶

在民主改革完成后,哈尼族人民步入了互助合作化的道路,经济、文化事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旧社会,哈尼族地区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甚为落后。而今,由昆明到边远各县之间都有了公路,各地新建中、小型电站达800余座,建立了冶炼、采矿、机械制造、化工、水泥、纺织、塑料制品、卷烟、食品加工等工业部门。红河州办有国营的和集体的厂矿企业近400个。特别是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林、牧、 副、渔、矿各项生产大有发展,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很大发展。以哈尼族聚居的绿春县为例,过去只有小学1所,现在发展到503所,中学3所,80%的哈尼山寨有了学校,80%以上的学龄儿童入了学。过去,封建迷信盛行,有病请巫师驱鬼;现在,县有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乡有卫生所,村有合作医疗,人民康健水平大为提高。在各条战线上,本民族干部逐步成长,在州、县、乡各级党政机关中,都有哈尼族干部担任领导工作,实现了本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参考书目
  1. 《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0。
  2. 《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北京,1981。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