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祚

浏览

徐复祚(1560~?),明代戏曲作家、理论家。原名笃儒,字阳初,后改讷川,号謩竹,别署阳初子、三家村老。常熟(今属江苏)人,卒于崇祯三年(1630)以后。博学工文,尤擅长词曲,曲学曾受著名戏曲家张凤翼指点,戏曲作品今知有传奇《霄光剑》(一名《霄光记》)、《红梨记》、《投梭记》、《题塔记》4种,今存前3种;杂剧2种,今存《一文钱》,《梧桐雨》未见。以《红梨记》、《一文钱》较为著名。另有选曲《南北词广韵选》。《红梨记》根据元杂剧《谢金莲诗酒红梨花》(张寿卿撰)发展而成,剧本描写北宋末年书生赵汝州与妓女谢素秋的离合故事,鞭挞了权奸王黼祸国殃民,破坏赵、谢爱情的罪行。《一文钱》全剧6折,属讽刺喜剧,表现财帛如山而又吝啬异常的大富豪卢至,因途中捡到一文钱所引起的故事。剧中虽然杂有菩萨幻化真身,尽散卢至家财,以及卢至夫妇同登“西方极乐世界”等迷信说教,但贪婪自私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塑造得很有特色,具有典型意义。

徐复祚的戏曲主张,见于所著笔记《三家村老委谈》(又名《花当阁丛谈》),后人从中辑出,另题名为《徐阳初曲论》、《三家村老曲谭》或《曲论》。徐复祚论曲,注重“本色”、“当行”。所谓“本色”,主要是指曲词宾白的通俗而不粗鄙,文采而不晦涩。他以为“传奇之体,要在使田畯红女闻之而然喜,悚然惧”,只有“本色”的作品,才能适应登场表演的需要,便于普通观众的鉴赏。对于传奇创作中日益严重的骈俪藻饰的倾向,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认为《香囊记》、《五伦全备》一类作品,以诗语作曲,《玉玦记》、《玉合记》等剧本卖弄学问、堆垛典故,奏之场上,“使闻者不解为何语”。徐复祚在音律方面深受沈璟格律论影响,他的“当行”论,有着过分强调音韵格律决定作品成败优劣的偏向。关于戏曲的思想内容,他提出“传奇皆是寓言,未有无所为者”的论断,倾向于作品应有所寄托,有所讽喻。徐复祚广泛地评述了明中叶以来的戏曲创作,赞赏徐渭的名著《渔阳三挝》是“有为之作”,强调戏曲批评必须以分析剧本本身为基础,不能以分析考证剧中人物的原型或情节的本事来替代,反对将剧中故事情节思想意义和当今“世事”作牵强附会的类比。此外,他还注意到戏曲创作的整体性,批评孙柚的《琴心记》“极有佳句,第头脑太乱,脚色太多,大伤体裁,不便于登场。”这些论述。也都值得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