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的长寿秘诀

浏览

元世祖忽必烈,与乾隆皇帝、梁武帝、武则天、宋高宗、唐玄宗等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长寿帝王,均寿至七八十而终。这等年寿在今天看来虽不足为奇,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确属难得。这些长寿帝王是有所谓的“宫廷秘方”,还是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

忽必烈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空前大统一的元代。前朝唐代,中国的科学文化技术,包括医学在内,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到了元代,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养生学、食疗学以及中成药制作工艺等,已渐渐趋于完善。这是人们(当然也包括忽必烈在内)身体健康和长寿的物质基础之一。

在忽必烈还是藩王时,身边已有两位名医为他服务。一个是阿拉伯医生爱薛,另一个是中国医生许国祯。爱薛,西域弗林(东罗马)人,精通阿拉伯医学。忽必烈上台后不久,便命他掌管西域星历、医药等事务。医药司改为广惠司后,爱薛专门负责御用回族药物的“修制”和配方。许国祯,对中医非常精通,曾治愈庄圣太后的疾病。忽必烈做皇帝后,命他“提点太医院事”,相当于担任太医院院使的职务。从爱薛和许国祯的显赫地位,可以看出忽必烈对他们的信任程度,以及在养生保健和医疗措施方面对忽必烈的深刻影响。

健康和长寿的另一重要条件是科学的养生保健知识和丰富的物质保障。

宫廷饮食讲究营养自不用多说,元代宫廷尤有其特色。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经说过,羊肉、人参乃大补之品。元代宫廷御膳,一天要用六头羊,灾荒年减为五头。在忽必烈去世后36年,由忽思慧整理写成的《饮膳正要》一书中,以羊肉为原料的食疗菜肴点心占很大比重。“聚珍异馔”一节选录的94种汤和面食中,以羊肉及其内脏等为原料有71种,占75.5%。卷二“食疗诸病”的食疗方,含羊肉及其内脏等也有11种。

到了忽必烈晚年时期,元代宫廷的饮膳制度更趋完善。“世祖皇帝圣明……依典故,设掌饮膳太医四人”。这四名太医,专门负责:于本草内选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药味,与饮食相宜,调和五味及每日所造珍品,要求“御膳必须精制”,“执事务合称职”,“每日所用,标注于历,以验后效。”这套制度的坚持执行,使得忽必烈“圣寿延,永无疾”。

元代所征服的部落、民族和国家很多,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各地贡品源源不断地运至京城,其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前朝无与伦比,真所谓“珍珠奇品,咸萃内府”。如果厨房不加区别,不考虑风土是不是相适宜,燥湿是不是相协调,一概进献,难免食后生病或于健康不利。因此,饮膳太医鉴别挑选贡品任务繁重,责任重大。

此外,从忽思慧《饮膳正要》中,也可以看出元代宫廷十分重视饮食卫生。“食物中毒”有专节论述,“食物相反”、“禽兽变异”、“饮酒避忌”等与饮食关系密切的诸多方面,也注意到了。如元代宫廷从原料采集、加工、鉴别、挑选以及烹饪整个过程,要求都十分严格。元代御用面粉的磨制工场分上下两层,底层牲畜拉磨,转轴直通二楼,磨盘设在二楼,粮食和成品也在二楼。这样可避免牲畜身上排泄的污秽物污染麦子和面粉。“饮酒避忌”一节中,特别强调饮酒过度的危害性,“醉饮过度,丧生之源”。这在元代宫廷史上是有深刻教训的。忽必烈的三伯父元太宗窝阔台,嗜酒如命,大臣耶律楚材多次劝谏不听。后来,他捧了酒槽,指着受酒腐蚀后缺损的铁口进见说:酒是腐蚀肠胃之物,铁尚且如此,何况人的五脏。窝阔台虽一时醒悟,但终敌不过酒瘾,临死前夜,还畅饮至深夜才罢,第二天早晨便去世了。

忽必烈兼并南宋的过程中,大量吸收儒家学说,作为治世之道,将儒学中的精华之一——中庸之道,也用于养生保健方面。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保健之道,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不及之。”适中或适可而止的道理是中国许多养生文献中反复强调的原则。

一个人的性格情志,也决定他是否健康长寿。忽必烈是一位心情开朗、豁达大度的君王。《元史》评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他没有心胸气量狭窄的缺陷,更不易产生忌才报复等劣质心态。忽必烈处于元代早期发展阶段,无论是王位的争夺,异己的翦除,内乱的平息,还是敌国的征服,均节节胜利,少有挫折。在这样的顺利环境之中,可以避免严重的心理障碍,以及对生理上的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得天独厚的先天、后天因素和主客观条件是构成忽必烈长寿的基础。


相关文章